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1610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复习要点.ppt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思路。

4.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知识导图,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0的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解决问题,2007=14004005=2000,36051800,232=46想:

202=40,32=6,40+6=46,不要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0,转化成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计算,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0乘任何数都得0,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因数末尾有1个0,计算得出1个0,积德末尾共有2个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找单一量,找总量,常见错误、错误分析及解决策略,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03=6错误分析:

错在根据表内乘法计算出23=6后,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0了。

解决策略:

在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错误分析:

第一题错在十位乘以3之后又加上个位上的3;第二题错在不知道十位也要乘以这个个位数。

解决策略:

借助学生的互助力量,使其真正理解两位数上的每个数都要与这个一位数相乘,平常多加练习,提高准确率合速度。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34238,34258,错误分析:

两题均错在不明白个位数要分别乘以两位数的每一位。

解决策略:

生说说乘的顺序及每步所表示的意义并及时用典型题目真切感受到计算的过程。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错误分析:

错在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3对到十位2,位对错了。

解决策略:

熟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法则:

1.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一般多位数写在上面;2.从个位起先乘两位数的个位,再乘十位;3.确定好积的位置。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错误分析:

错在个位相乘满十没有向十位进1,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解决策略:

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错误分析:

两题均错在进位的时候没有进到前一位,而是进到了前两位。

解决策略:

听听学生心里的想法,怎么乘的,个位上乘得积满了十怎么办。

引导其理解这里的进位“1”表示什么意思,进而明白个位上相乘是几十,应该向十位进几。

错误分析:

错在用进位后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乘作为积。

解决策略:

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让学生看清楚哪个是原数,哪个是进位后的数字。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错误分析:

十位上的5乘2时,得数10的0漏写了,没有占位。

解决策略:

某一位上的结果是整十数时,要先在本位上写0,占位,再向前一位进位。

错误分析:

十位上的6乘8时,错用进位进上来的6乘2。

解决策略:

计算时让学生看清楚进位的数字,让学生明白进位的数字是需要叠加的。

竖式计算569,错误分析:

错在用个位数乘十位数积叠加进位时计算出错。

解决策略:

1.教学时进行系统的练习,表内乘法口诀中的难句和易混句多练习,如:

67,59,69。

2.对个位、十位的积叠加进位的难题,教师要多加练习。

练习题附后面: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错误分析:

十位满二十忘记向百位进位。

解决策略:

注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做题专心、杜绝心猿意马。

多进行限时训练。

两位数乘一位数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误以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解决策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进位乘法积是两位数,进位乘法积是三位数。

判断:

28的积一定是三位数(),竖式计算3064,错误分析:

错在漏掉了04这一步的计算,把个位进上来的2直接加在34的积上了。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确计算的方法,因数中间的0也要与一位数相乘,不能漏掉。

竖式计算8047,错误分析:

错在十位上的07得7了。

解决策略:

0乘7表示7个0相加,所以0乘7得0。

有关0的乘法之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3605,错误分析:

错在因数末尾的0没有落下来。

解决错略:

明白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有关0的乘法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关0的乘法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错误分析:

错在因数中间的“0”没有和个位数相乘,直接进位“3”与个位数“5”相加。

解决错略:

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眼高手低,一定要按照顺序依次相乘。

有关0的乘法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错误分析:

错在做题不完整,百位上的进位“2”没有落下来。

解决错略:

培养学生及时、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选择:

7504的积末尾有几()个0。

A.1B.2C.3D.4,错误分析:

错在受口算的影响。

一种是判断末尾有几个0时,只判断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认为积的末尾也有几个0;另一种是除了判断因数末尾0的个数外,还会计算出非0数位相乘也产生0,需要再增加积末尾0的个数。

但学生却忽视了连续进位再产生0的可能,最终导致判断失误。

解决策略:

1.学生理解两种竖式形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然后说说算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类似的题目,教师可以自主编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数感。

3.除了掌握基本方法外,还应鼓励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有关0的乘法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估算下面各题,在()里填上、或。

4803(=)1500643(=)1800,错误分析:

1.教学时过多的强调把多位数看作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忽略了近似数与准确数之间的关系。

2.学生不理解估算的作用,为了估算而估算。

解决策略:

1.把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认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时是用“四舍”还是“五入”来估数的。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小明买3支毛笔,一共用了27元。

照这样计算,买5支毛笔用多少元?

275=135(元),错误分析:

错在没有求单一量是多少,即买一支毛笔的价钱用了多少元,就直接进行计算了。

解决策略:

先读懂题意思,无论先由问题入手,还是先由条件入手,都要先求1支毛笔多少钱,再求5支毛笔多少钱。

“归一”、“归总”问题常见错误,“归一”,“归总”常见错误,三年级学生在操场上做分组游戏。

如果每4人分为一组,正好能分成6组,现在要每3人分为一组,能分成多少组?

463=72(组),错误分析:

错在把总人数与每组人数相乘了,不理解题意。

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完所有信息后,学会用笔圈一圈、画一画,再解题,养成良好习惯。

本单元知识要点及复习题,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

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四位数、0。

)5、关于“大约”的应用题

(1)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2)条件中没有“大约”,而问题中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填空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

2、60+60+60+60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3、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是()。

4、2508的积末尾有()个0。

5、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它的3倍是()。

6、一部电话816元,5部电话大约花()元。

二、选择1、5509得()A.495B.55C.02、1085()108+5A.B.C.=,3、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A.三位数B.四位数C.三位数或四位数4、3045的积中()有个有个没有、与不相等的算式是()、的结果与()相同。

三、计算、口算。

、估算。

、竖式计算。

四、解决问题、名同学乘辆车去郊游,前辆车各坐名同学,第辆车要坐多少名同学?

、乐乐书店有婴儿画报本,儿童画报是婴儿画报的倍,两种画报一共有多少本?

、希望小学名教师带着名学生去科技馆参观。

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元,儿童元。

请问:

用元钱买门票够吗?

、李家果园水果大丰收,西瓜收了千克,葡萄收了筐、每筐千克。

一辆载重为吨的汽车,能把这些水果一次运完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3)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能剪、围、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导图,四边形,周长,解决问题,1,2,3,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点:

都有4条边,4个直角,四边形的特点:

4条边、4个角、封闭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不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周长的含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应用延伸:

长方形的长(宽)=周长2宽(长),或(周长宽(长)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应用延伸: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拼组长方形和正方形:

相邻两边的长度越接近,周长越短,常见错误、错误分析及解决策略,四边形常见错误,判断,和,都是四边形。

(),错误分析:

错在没有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左边没有做到首尾连接,即不是封闭图形。

右边有一条边是曲线,不全是直的边。

解决策略:

让学生牢记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边形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也是错在没有掌握四边形的特征,四边形有4条直边(对边不一定相等)、有4个角(角不一定是直角)。

解决策略:

让学生牢记四边形是由4条直边,4个角围成的封闭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对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不清楚。

(有4条相等的边,有4个直角)解决策略:

让学生理解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要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判断。

长方形正方形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没有理解题意,用直尺量的,错在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理解不清楚。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确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几,剩下的小长方形中长是几、宽是几。

解决策略: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画,明确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而剩下的小长方形中,长是原来大长方形的宽6厘米,宽则是8-6=2厘米。

周长常见错误,判断:

下图中,甲图形的周长比乙图形的周长长。

(),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以为甲占的部分比乙大,认为甲的周长就比乙的周长长。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白图形的周长和图形的大小无关,只和它的边长有关。

周长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左边的题错在学生以为甲有4个小正方形,乙有3个小正方形,认为甲的周长就比乙的周长长。

右边图形的边太多,周长容易算错。

解决策略:

左边让学生明白图形的周长和图形的大小无关,只和它的边长有关。

右边先把图形周长描出来,再将各边加起来计算不容易算错。

平移法进行比较,计算周长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计算时忘记加小括号了。

解决策略:

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意义,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解题思路,从四则运算的顺序上明确不要忘记加上小括号。

计算周长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上没有理解。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长宽,有两个长宽的和,也就是(长宽)2。

计算周长常见错误,计算周长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可能受到第6题的影响,第6题中只知道宽,需要先求出长43=12(厘米),再算周长,于是第7题就出现了长乘宽的现象。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确,知道长和宽用(长宽)2,或是长2宽2,就可以求出周长了。

求长方形的宽,求长方形的长,确定长和宽,可以先用周长2求出一个长宽的和,用列表法将宽与长找出来,再画图。

规律:

最短:

长和宽越接近(正方形)最长:

摆成一排拼成长方形。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目录,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1,2,3,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例3,例6,例1,例2,例1,例2,例4、例5,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拓展;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并能够读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错例分析,比较大小:

错误原因:

错在只看分数平均分成的份数,误认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它的一份分数就越大。

解决策略:

可以通过画图帮助孩子理解。

森林里举行秋季运动会,豹子、狼、狐狸参加百米比赛,如果豹子、狼、狐狸分别用了分钟、分钟、分钟,那么()是冠军,()是亚军,()是季军。

(狐狸)是冠军(狼)是亚军(豹子)是季军。

比较大小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1.学生认为分数大的名次好,小的名次差。

2.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跑步中时间用的多,速度慢,成绩就差。

解决策略:

1.练系生活实际,知道时间用的越多,跑步成绩就越差。

2.强化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比较大小常见错误,判断:

1与无法比较大小。

(),22,错误分析:

错在没有理解表示的具体的意义。

22,比较大小:

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认为分子分母大的分数,这个分数就大。

不理解分数的意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把分母直接相加、减了。

没有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常见错误,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全长的,这条绳子短了几分之几?

错误分析:

1.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是求剩余的。

2.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看完题目,或看完题目后不加思考,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造成感知上的错误。

解决策略:

1.引导学生理解“短了”两个字的意思。

2.让学生对比发现。

这条绳子短了几分之几?

还剩几分之几?

让学生反复比较,避免解题方法的固定性。

分数的含义常见错误,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用每份物体的具体数量表示分子。

解决策略:

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时分母、分子与每份中物体的数量无关,仅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常见错误,有40支粉笔,李老师用了其中的,张老师用了其中的,两人各用了多少支?

408=5(支)53=15(支)52=10(支),错误分析:

错在学生没有分析第二个分数的分母。

张老师用的粉笔数应该是把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

解决策略:

要让学生明白所求问题是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错误原因:

对分数的意义不理解。

不理解分母表示的含义,分子表示的含义。

解决策略:

用画图或操作的直观方法帮助孩子理解分数的意义。

错误原因:

1.没有仔细审题,没读出是让写分数,也没读出分母比较大。

2.受以前思维定式影响,老是往写整数上考虑。

解决策略:

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孩子明白是写分数;分子和分母比,分子小,分母大,求大数,用加法,不是只看字面上的多或少。

错误原因:

孩子把还剩的7米当作了“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第二个错例中,把7-2=5,当作了剪去的部分。

解决策略:

用画图的方法,让孩子直观看清“一个整体”指的是是这条绳子的长度,剪去的部分是2米。

这里不是错题,是习惯的问题。

要让孩子养成用“1”来表示“一个整体”的习惯。

错误原因:

错在学生认为分子分母大的分数,这个分数就大。

不理解分数的意义。

解决策略:

画图理解,不管是4/4还是8/8都是平均分完以后,取了平均分后的所有份数,也就是取了整个“一个整体”,所以相等。

错误原因:

没有理解到这里说的是“分成”,而分数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平均分”上。

解决策略:

用两幅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随便分的图,让孩子加以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一定得是平均分才行,不光要理解到,语言上也要严谨。

错误原因:

只注意到了两个分数中1/2大,1/3小,没有考虑“甲筐苹果”和“乙筐苹果”是两个数量或质量相同的整体,还是两个数量或质量不相同的整体,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结论。

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多向思维,发现不同的情况,并举例说明分析。

错误原因:

对分子的含义理解不清,把人数和分数混淆。

有时候份数和具体个数正好可以用同一个数字表示,有时候分数和具体个数就不能用同样的数字表示。

解决策略:

“有时候份数和具体个数正好可以用同一个数字表示,有时候分数和具体个数就不能用同样的数字表示。

”举两个这样的例子,让孩子加以区分,加强对分子和分母含义的理解。

可多出几组对比。

错误原因:

1.不习惯用”1“表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得数写”1“的两个题都是只写了分子,忘了写分母。

3.得0/8的是只想着6-6=0,忘了这样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0“。

解决策略:

平时要注意对这三方面习惯的要求和训练。

错误原因:

都把第二幅图中留下的3份当作去掉的,实际是距离较远的1份才是去掉的,第二个错误中还把剩下的4份当作了总份数,并且第二个错误算式还是个异分母减法,由于不会算,用分子相减的差做分子,分母相减的差做分母。

解决策略:

帮助孩子理解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再出几副类似的图,让孩子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

错误原因: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把借出的2/9中的2份当作剩下的来算。

一是审题不仔细,二是第二个问题孩子在做的时候没有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的问题建立起联系。

解决策略:

训练孩子审题的习惯,帮助孩子分析两个问题的联系,沟通两个问题的关系。

错误原因:

第一个问题解题步骤不完整。

类似这样的问题要有比较大小这一步。

解决策略:

给孩子讲明解题步骤要完整,要严谨。

每一步都会有步骤分,平时师生要严格要求解题步骤。

总之,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一个整体”等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尤为重要。

还有对孩子审题习惯,做题习惯,书写的习惯的培养要贯彻始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目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集合,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

2让学生体会集合思想,理解“维恩图”中每部分的含义。

3学习用集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写出阴影部分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易错点:

在填维恩图的时候容易填错位置,记错数。

既喜欢足球又喜欢篮球,1.统计人数

(1)把数填在圈内。

(2)只喜欢足球的有()人,只喜欢篮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3)一共调查了多少人?

2.三年级

(1)班的部分同学参加“名族运动会”,其中有22人参加跳绳比赛,参加跑步的有1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谢谢大家!

用心复习!

预祝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