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2797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古诗古文复习课件.ppt

观沧海,1、赏析诗句,1、修辞:

互文、夸张、想象2、内容: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3、情感:

作者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作者借大海的形象表达怎样的感情?

作者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胸怀宽广、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志向。

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

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什么感情?

杨花和子规的啼鸣作用:

一、点明时令:

暮春时节二、渲染气氛:

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

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

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三、烘托心情:

痛苦、悲痛、痛惜这句话中含有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别离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用。

一、拟人。

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二、奇特的想象。

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明月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三、情景交融。

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3、如果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远在他乡,不能归家的思乡之情。

首联:

“客路”、“行舟”寓情于景,将诗人在旅途漂泊时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4、边读边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风正”对“潮平”,“两岸阔”对“一帆悬”。

描绘情景:

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高高挂起,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5、“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江面开阔,江水与岸齐平,风平浪静,场面壮观。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全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内容:

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修辞:

拟人,“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自然理趣:

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哲理:

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替代。

4、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天净沙秋思,1、在上面的图片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凄凉、冷清的感觉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2、哪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游子思乡之情,点明了主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咏雪,1、文章哪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意蕴。

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形似神似有韵味),4、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1、雪,如花瓣在天空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满天飞舞!

3、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4、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季,像飘落的白茶花一样铺在大地。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

你能举出有关“雪”的诗句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元方,无信无礼知错就改,聪明机智守信识礼率真方正,诚信做人以礼待人,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个人?

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失礼: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拓展延伸:

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聪颖、机智、勇敢、守信的少年,除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元方,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故事?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王戎识李;凿壁偷光;杨氏之子。

有关诚信的名言1、民无信不立.孔子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4、诚信为人之本鲁迅有关诚信的成语:

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信誓旦旦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论语说愠传三省逾矩罔殆箪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诲人不倦曲肱笃志哉,di,hu,jun,d,zi,ln,yu,yn,wng,gng,xng,chun,y,dn,ho,j,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孔子思想,

(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诫子书,解题,诫:

告诫,劝勉。

子:

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全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请分别找出原句。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学习惜时,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立志、学习、惜时。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6、本文最后一句描写出一种怎样的人生境况?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写出一种悲凉的晚年境况;这样结尾也能告诫人需要避免人生的悲剧。

7、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做人的启示?

我懂得了立志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懂得了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的途径;懂得了怎样去治学,怎样去珍惜少年学习的美好时光。

请归纳一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告诫儿子学会治学和做人的?

一是从品德修养,要修身养德,立志成才;二是学习积累方面,要在学习中增长才干;三是要珍惜时间,勤奋有为。

理解性默写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险躁则不能治性6、本文作者主要就品行(或修身)、学习(或治学)、志向(或惜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险躁则不能治性(6)品行(或修身)、学习(或治学)、志向(或惜时),立志名言:

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惜时名言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名人事例,立志:

1.毛泽东:

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

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

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狼,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将要从隧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表现前狼假寐神态的句子是目似瞑,意暇甚2、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是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表现后狼径去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反映屠夫机警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发表议论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6、文中揭示无论狼多么的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7、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从表达方式看属于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题8、“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9、文中表示狼“黠”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0、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少时、顷刻、久之,1、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三次交锋。

第一次:

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扔跟随;第二次:

屠夫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

屠夫奋起,杀死两狼。

2、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是哪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侥幸心理,给狼扔了骨头但仍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4、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从人物描写方式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2)动作描写:

“投、复投、顾、奔、倚、弛、持、暴起、劈、毙”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概括狼的形象。

狼贪婪、凶狠、狡猾,6、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7、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天上的街市,1、对于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得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

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现实的坚决否定和抨击。

2、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中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当然不能照搬。

既要引用传说,又不能拘泥于传说,一切应视主题的需要而定。

3、这首诗是怎样逐层推进、展开想象的?

天上的街市从街灯和明星交织的情境,联想到生活在天上世界的牛郎织女。

这首诗在写法上,是围绕一个中心意象(“天上的街市”)展开合理的联想,在一个具体的、真实可感的情境(天上的美好生活)中将众多的形象组织起来的,想象丰富,设喻奇特,却毫无散乱之感,由此鲜明地呈现了主题。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启示:

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

蚊子和狮子,启示:

骄兵必败。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穿井得一人,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之中有光亮的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

“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

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杞人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本文寓意: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如果把事物解说透彻,就能帮人消除顾虑和忧愁。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描写夏天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秋天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描写冬天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雄心壮志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有关雨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乡愁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