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30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组泵操作规程.docx

机组泵操作规程

12P01水循环泵操作规程

1.启动泵前检查

1).检查泵进、出口管线,阀门过滤器,限流孔板是否安装。

2).泵已经过单体试运,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3).润滑油吗,油质,油位,符合要求。

4).确认12T01塔顶液位及连锁报警已调校。

PI1209/PI1309顶部阀已打开。

5).确认12T01塔顶已有正常液位。

6).确认泵体导淋线、入口管线排放阀已经关闭。

7).在环境温度已经达到15℃,投用电伴热系统。

2.泵启动和运转

1).关闭泵出口阀,打开泵入口阀。

2).打开泵出口排气阀,盘泵排气同时确认泵运转灵活,确认管线中无气体排出,关闭排气阀。

3).将现场HS1208/HS1308切至“启动”位置,气动泵。

4).缓慢打开出口阀,观察电流表,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

5).检查泵运行是否平稳,电流温度是否正常,有无泄漏现象。

3.备用泵的自启动状态

1).12P01A/R运行设计自带启动系统,在现场就地安装一个三位选择开关“手动-停自动”。

2).将HS1208/HS1308置于“自动”位置时,泵才能自动启动,跳车自启动信号一直有效。

3).泵的三位开关在“自动”位置备用泵必须一直通电,泵进出口阀必须打开,出口排气阀关闭,限流孔板前阀打开。

4).备用运转时,在DCS上面显示。

4.停泵

1).关闭泵出口阀

2).在DCS上按HS1208/HS1308或就地将HS1208/HS1308切换“停”位置。

3).如需长时期停车要做以下处理

①断电。

②关闭进出口阀,限流孔板前阀。

③开泵体导淋阀,排气阀和入口管线,排放阀。

 

12P02补水计量泵操作规程

一启动前的检查

1.检查泵进出口线.阀门.缓冲罐.安全阀及入口过滤器安装正确。

2.检查十字头和柱塞是否生锈.如果生锈.用细沙除锈。

3.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达到标准.油量不足补充。

4.确认泵已经单体试车,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检查体导淋.各进出口管线导淋是否关闭,泵进出口管线压力表根部阀是否打开。

6.确认精制水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7.在环境温度达到5摄氏度时,投用电伴热系统。

二启动操作

1.将泵柱塞行程调节到0%位置。

2.在现场将HS1300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打开泵进口阀,确认泵运行正常。

3.调节柱塞行程,在出口压力达到4.5MPa时,打开泵出口阀,报据流量计调节泵转速,使FI1101达到设计流量1100kg/h.

4.检查填料函是否发热,有无泄漏现象。

5.进行检查,在实际工况条件,编制出行程长度与排出流量的曲线,弄报据流量曲线流量。

三、停泵

1.在DCS上按HS1200或现场将HS1200切至“停”位,停泵。

2.关闭泵出口阀。

3.如需维修做如下处理:

1)、断电。

2)、关闭泵进出口阀。

3)、开泵体导淋及泵进出口管线、排放阀。

 

12P03贫夜泵操作规程

一、启动泵前检查

1,检查泵进出口管线,阀门,入口过滤器限流孔板等安装正确.

2,泵已经过试车,各次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润滑油油位油质符合要求.

4,确认泵出口压力是否安装就位.PI1204/PI1304根部阀打开.

5,检查泵体导淋,泵进口管线,上排放阀已经关闭.

6,在检查环境温度达到15摄氏度时,投用电伴热系统

二、泵启动操作

1,关闭泵出口阀,打开泵进口阀.

2,打开泵进口排气阀,盘泵排气,同时确认泵运转灵活.管线中元气件排出时,关闭出口排气阀.

3,将现场AS1203/AS1303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

4,缓慢打开泵出口阀.观察电流表,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

5,检查泵是否运行平稳,电流温度是否正常,有无泄漏现象.

三、备用泵的自启动状态

1,12P03A/K运行改计自带一个三位选择开关,手动-自动-停.

2,将AS2103/AS1303置于自动位置时,泵才能启动,跳车自启动信号一直有效.

3,泵的三位开关在自动位置,备用泵必须一直通电,泵进出口阀打开,出口闭气阀关闭.限流孔板前阀打开.

3,备用泵运行时,在DCS上有显示.

四、停泵

1,关闭泵出口阀.

2,在DCS上按AS1203/AS1303或现场AS1203/AS1303切至停的位置.

3,如需长时期停泵需做以下处理

(1)断电.

(2)关闭进出口阀,限流孔板前板.

(3)开泵体导淋阀,排气阀和入口管线,排放阀.

 

12P04AR回流泵操作规程

一、泵启动前的检查

1,泵检出口管线,阀门,过滤器.限流孔板是否安装正确.

2,确认泵已经单体试车,各项指标已经符合要求.

3,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符合标准.

4,打开PI1207/PI1307根部阀.

5,保证12D03有正常的液位.

6,确认泵体导淋,入口管线排放阀已经关闭.

7,当环境温度达到15摄氏度时,投永电伴热系统.

二、泵启动和运转

1,关闭泵出口阀,打开泵进口阀.

2,打开泵出口排气阀,盘泵排气同时确认泵体运转灵活.当无气体排出时,关闭排气阀.

3,将现场AS1206/AS1306,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

4,缓慢打开泵出口阀,观察电流表,电流表不能超过额定值.

5,检查泵运行是否平稳,电流,温度是否正常,有无泄漏现象.

三、备用泵的启用状态

1,12P04A/R运行设计,在现场就地安装一个三位开关.自动-手动-停

2,在就地将AS1206/AS1306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

3,泵的三位开关在自动位置时,泵必须一直通电,泵进出口阀打开,排气阀关闭,限流孔阀前阀打开.

4,备用泵启动时在DCS上有显示.

四、停泵

1,关闭泵出口阀.

2,在DCS上将AS1206/AS1306或就地AS1206/AS1306上置于停止位置,停泵.

3,如果长时期停车,做如下处理

(1)断电.

(2)关闭进出口阀,限流孔板前阀.

(3)开泵体导淋阀,出口管线排气阀和入口管线排放阀.

 

中温导热油循环泵87P01A/R操作规程

1、启动前的检查

1.1检查确认泵进、出口管线、阀门、过滤器、限流孔板、温度计等安装正确。

1.2确认泵已经过单体试运,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3检查确认泵体及进口排放阀已经关闭,压力表根部阀已打开。

1.4检查确认87D01已建立正常液位12E02热油循环系统各阀门开,关正确可以建立油循环。

1.5在环境温度低至15℃时投用电伴热系统。

2、启动与运行。

2.1完全打开入口管路的阀门。

2.2关闭出口管路的阀门,打开排气阀、盘车排气并确认泵转动是否灵活,排完气后关排气阀。

2.3将泵的手动开关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

2.4缓慢打开泵出口阀门注意观察电流表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2.5调节出口阀直至达到正常工作压力和流量。

3、备用泵状态。

87P01A/R设计有自启动系统,就地安装有一个三位置开关:

手动—停—自动。

3.1将手动置于“自动”位置电机送电。

3.2泵的进出口阀门必须全开,泵及进出口排放阀全关,限流孔板阀全开“暖泵”。

3.3备用泵运转时,在DCS上有报警显示

4、泵运行时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抽不出液体

1.泵吸入压头过低

2.入口或出口管路阀门关闭

3.吸入管路存在气体

在入口处提高液位,提高吸入压头或在吸入容器中通过外部装置加压

打开阀门

排净吸入管路中的气体

流量太小

1.泵中仍存在气体

2.吸入管路阀门未完全打开

3.管路,泵堵塞结垢

4.转向错误

5.吸入压头太低

充分排净气体

完全打开阀门

充分清洗

改变电机接线方式

提高吸入压头

流量太大

出口阀门开启过大

关小出口阀门

消耗功率过大电、机过载

1.流量过大

2.流体的密度或粘度高

关小出口阀门

泵必须配较大功率的电机

泵工作不稳定

1.吸入压头过低

2.泵及整机组装中的问题

3.轴承磨损,功率增长

4.泵灌注和排气不充分

5.气蚀以及无噪音的“隐藏”气蚀

提高吸入压头或使用外部装置给容器加压或提高液位,亦可降低泵的安装位置

拆卸、组装、检查、清洗

检查轴承间隙,更换轴承

重新灌注和排气

消除引起气蚀的各种原因

5、停机

5.1关泵出口阀。

5.2将手动开关切至“停”位,或在DCS上按停止开关停泵。

5.3如需检修作如下处理

5.3.1断电

5.3.2关闭泵进、出口阀门、限流孔板阀门。

5.3.3开泵体导淋及泵进出口排放导淋阀,排净泵及管线内热油。

 

高温导热油循环泵87P02A/R操作规程

1、启动前的检查

1.1检查确认泵进、出口管线、阀门、过滤器、限流孔板、温度计等安装正确。

1.2确认泵已经过单体试运,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3检查确认泵体及进口排放阀已经关闭,压力表根部阀已打开。

1.4检查确认87D01已建立正常液位87E01、16E02、87E02热油循环系统各阀门开、关正确可以建立油循环。

1.5在环境温度低至15℃时投用电伴热系统。

2、启动与运行。

2.1完全打开入口管路的阀门。

2.2关闭出口管路的阀门,打开排气阀、盘车排气并确认泵转动是否灵活,排完气后关排气阀。

2.3将手动开关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

2.4缓慢打开泵出口阀门注意观察电流表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2.5调节出口阀直至达到正常工作压力和流量。

3、备用泵状态。

87P02A/R设计有自启动系统,就地安装有一个三位置开关:

手动—停—自动。

3.1将手动开关置于“自动”位置,电机送电。

3.2泵的进出口阀门必须全开,泵及进出口排放阀全关,限流孔板阀全开“暖泵”。

3.3备用泵运转时,在DCS上有显示。

4、泵运行时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抽不出液体

1.泵吸入压头过低

2.入口或出口管路阀门关闭

3.吸入管路存在气体

在入口处提高液位,提高吸入压头或在吸入容器中通过外部装置加压

打开阀门

排净吸入管路中的气体

流量太小

1.泵中仍存在气体

2.吸入管路阀门未完全打开

3.管路,泵堵塞结垢

4.转向错误

5.吸入压头太低

充分排净气体

完全打开阀门

充分清洗

改变电机接线方式

提高吸入压头

流量太大

出口阀门开启过大

关小出口阀门

消耗功率过大电机过载

1.流量过大

2.流体的密度或粘度高

关小出口阀门

泵必须配较大功率的电机

泵工作不稳定

1.吸入压头过低

2.泵及整机组装中的问题

3.轴承磨损,功率增长

4.泵灌注和排气不充分

5.气蚀以及无噪音的“隐藏”气蚀

提高吸入压头或使用外部装置给容器加压或提高液位,亦可降低泵的安装位置

拆卸、组装、检查、清洗

检查轴承间隙,更换轴承

重新灌注和排气

消除引起气蚀的各种原因

5、停机

5.1关泵出口阀

5.2将手动开关切至“停”位,或在DCS上按停止开关停泵。

5.3如需检修作如下处理

5.3.1断电

5.3.2关闭泵进、出口阀门、限流孔板阀门。

5.3.3开泵体导淋及泵进出口排放导淋阀,排净泵及管线内热油

 

热油加料泵87P03操作规程

1、启动前的检查确认。

1.1检查各联接部分螺栓和螺母是否紧固。

1.2确认仪表的开关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1.3确认泵已经过单体试车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1.4全部打开吸入侧和排出侧的阀门。

1.5打开87D02底部出口阀,回流阀以及切断阀,关泵进出连通线阀。

1.6用手转动泵轴,确认转动是否平滑,不得有发沉卡住等异常现象。

1.7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如果必要应清洗滤网。

1.8在环境温度接近15℃时投用87D02和进、出口管线及泵电拌热。

2、泵的启动

2.1用手转动泵轴盘车排气、直至泵内充满油。

2.2在现场将手开切至“启动”位置启动泵,并检查振动、噪音、电流等方面情况是否有异常。

2.3当泵达到规定转速并且压力显示达到正常值时泵处于运转状态。

2.4打开切断阀,关闭回流阀,将油送入系统。

3、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常见故障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油泵打不上油或油量小

1.被抽液体温度低粘度大

2.吸油管高度超过最大吸入真空度

3.油泵旋转方向不符

4.吸油过滤器堵塞

5.进油管线及泵体吸入气体

1.预热被抽液体,降低其粘度

2.提高油面高度或降低吸油管高度

3.将马达接线调整

4.及时清理过滤器

5.检查后予以处理

油泵出口压力波动大

1.泵轴向间隙过大或齿轮端面密封不良引起内漏

2.压力表引压管不畅或堵塞

3.内部零件磨损严重

调整间隙修复密封面

清理堵塞畅通引压管路

更换零件或修复

产生外泄漏

1.轴上密封圈未压紧

2.压盖与密封圈装配有偏斜

3.密封圈使用已久,已磨损

调整密封圈

调整密封圈

更换密封圈

产生异常声响

1.泵体或进油管线进空气

2.管路局部堵塞不畅

3.泵轴与电机轴对中有偏差

4.齿轮面磨损严重

5.轴套磨损严重

检查修复

检查清理

重新安装

更换齿轮

更换轴套

严重发热

1.轴套上密封圈压的太紧

2.油泵轴与电机轴对中不好

3.预热油温度偏高

4.泵体内部转动不灵活摩擦严重

调整密封圈

检查后重新安装

降低预热油温度

检查后调整间隙

4、停泵

4.1在现场将停止开关切至“停止”,停止泵的电机。

4.2关闭吸入口及排出口阀门。

4.3如需检修做如下处理:

4.3.1断电

4.3.2关闭泵进出口阀门

4.3.3开泵体导淋及过滤器排放阀,排净泵及管线内存油后关闭导淋及排放阀。

 

73P01AB操作规程

一、启动泵前检查.

1,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泵进行冷却,(如果泵在储罐冷却进液前安装在泵柱内,则按7.1进行冷却泵,如果泵已提前安装在泵柱内,则按7.2进行冷却)

2,需确保无沸腾气流出,通过N8,N12放入冷火炬(有沸腾气逸出说明系统未完全冷却)

3,部分打开手动排气阀,打开最小回流线,关闭LNG输出切断阀。

4,将最小回流管上73FV12161和73FV12164的流量改为最小连续流量,以保证泵能满足开车需要。

5,确认泵柱内温度稳定,在液体沸点温度以下。

6,应防止管线连接处外漏。

7,确保泵的吸入液位达到规定高度(初次启动最低为2162MM,正常启动最低为1238MM)

8,要保证不断电,开设定好过流保护继电器。

9,确认所有电器连接已经完好。

所有仪表连锁已安装就位,并经过调校。

并打开压力根部阀。

10,在泵重新启动情况下,请参考(3.2节)连续启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要用兆欧表离线测量电机和电气面板等。

11,要确保电源电阻绝缘状况,在泵启动前,没一箱及接地之间达500VDC最小有效值为5M欧姆,如果较低,则立即检查电源系统以便找出产生的原因。

12,泵柱内气压压力应等于罐内气体压力。

已保证泵柱内有足够的液位。

二、泵启动操作

1,在现场将73AS12192A或73AS12191A切至启动位置或在DCS上73AS12191或73AS12192启动泵。

2,注意观察电流表,电流表电流值应在启动电流值以下,然后再3秒内下降,为正常值。

如果在5-7秒内未下降到正常值,立刻停泵。

查出原因,进行处理。

3,电机启动后观察出口压力表,流量表及电流表,确认其值是否在最小流量条件下的范围内。

4,调节出口阀使量达到期望值。

5.根据工厂化验数据化验,泵运行参数是否符合。

6.细节出口阀使该流量符合最大出口流量,并检查压力和电流值的波动,再考虑进入开工程序,允许泵连续运行。

7.泵的操作只能在最小流量132m³/h和最大连续流量452m³/h方位内,否则会导致泵发生故障。

三.特殊情况下的操作

1.泵抽气

当泵在低液位时运转,液体压力在导向器进口压力达到液体蒸发压力一下时,说明已发生初期气蚀,在该处压力稍有降低,电流发生波动,只要降低流量至50%该不稳定操作即会终止并重新恢复正常压力值。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泵应该在设计的进口吸入高度以上工作,在低液位下需要根据电流及出口压力严密观察气蚀进泵。

一旦达到这一液位,泵入口完全气蚀并减少它的吸入量,这种状态显示出来的总压力损失和无负荷电流减少这一特性。

由于在这种状态下限制了泵和轴承的冷却介质的数量。

无论运行周期长短,泵都不允许在完全气蚀状态下运行。

2.泵的重新启动

当液位在电机顶部从下时必须限制连续重新启动,从保证有较多的时间使电机达到热稳定,以下为不同情况下连续重新启动时间间隔:

在初始启动后,第一次重新启动间隔5分钟

在第一次停机后,第二次重新启动间隔15分钟

在第二次停机后,第三次重新启动间隔30分钟

在多次停机后,在启动时间间隔不少于30分钟

配用泵的自启动

1。

.73P01A/R就地安装有一个三位置开关:

手动-停-自动,只有开关在再自动位置时,备用泵才能启动,自动信号一旦有效。

2.当泵的三位开关打开自动位置备用电机必须送电,泵的出口阀门必须全开检查确定泵启动的条件均符合要求。

3.动过DCS上手动开关73AS12191A或73AS12192A可识别那个泵的‘全泵’那个泵‘备用泵’。

五.停泵

1.指到停泵通知后,缓慢关闭73P01A/R出口。

2.在DCS上按73AS12191A或73AS12192A或在现场将73AS1291A或73AS12192A切至停得位置。

3.如要检修需做以下处理:

①断电②确定泵的出口阀关闭,最小流量阀关闭③泵栓进行氮吹扫,并且压力也完全释放确已形成常压,否则不得松开④确认罐,泵栓及罐顶无任何阻碍及危险因素的存在,由持证人员使用合适的检测器给予检测⑤拆下顶板螺丝及铁片,拆除顶板⑥拆除“O”型密封环⑦将X731吊葫芦准备好,泵组装件起吊位置设置在密封好的吸入阀处,再该处用螺栓夹板牢固夹紧⑧泵的吸扫要用干燥氮气连续吸扫,直至压力表显示的压力相当于储罐中液体液位和泵底处的压力压力表突然下降,说明泵栓中没有液体⑨中断氮气吹扫,通过打开开口通大气,使泵栓排经常压⑩当人员接近泵栓时,使用呼吸设备,如果工作区附近检测到存在自爆混合气体再立即中断工作,维修人员在泵栓上风向,以避免泵栓中排除氮气引起窒息11,按《73P01A/R安装维护操作手册》其吊泵及检修泵。

六,泵的非正常运行及处理

现象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不输送气体

泵转向不正确

在电栓柜将两根电源线倒换

达不到额定压力流量和液位

泄露

耐磨环有问题

叶轮或出口

叶轮损坏

要确保“O”型密封环完好及密封元件合适,

拆卸及更抚

拆卸及清洗堵塞通道

气蚀

液位太低

升高液位或减少泵的流量

泵震动

轴承的故障泵

泵操作低于最小额定流量

转动元件损

拆卸开关栓

增加流量

长栓损坏元件或维修

减少流量停止泵

泵代速所需时间增加

内部间隙有磨损

轴承磨损

处理电机和其他问题

拆卸并维修更换

检查电压是否平衡否则给予维修检查完毕给予处理

高电流运动

内部间隙有磨损

轴承损伤

处理电机和其他问题

拆卸并维修更换

检查电压是否平衡否则给予维修检查完毕给予处理

七泵冷却方案

一.泵柱及储罐全满或有部分液体的冷却。

1.分别将WNGA-2-73-1606氮气经内N9//N11引入73P212125.73RI12121上的指示的泵栓气体压力直至泵栓N5/N9相当于储罐73D01的压力。

2.继续充压,以便置换出所有,N5/Ng泵体内的液体。

当压力表指示瞬间有降落时,该过程已完成。

说明氮气已经从泵体内外流,泵体内无液体(冷火炬去排出)通过N8、N12放空线“NA-2”-75-1256管线。

3在拆除顶板螺栓之前,要将泵体内全部压力卸空,顶板拆除后,继续给泵柱内充氮气进行保护,确保泵在下降至泵柱内安装时的技术要求和防止受热,防止有液体沸腾,发现有液体快速沸腾现象立即停止下降泵的工作,说明此刻泵体内有液位,如果没有沸腾发生,则按安装维护手册第三章说明在恰好高于吸入阀阀板处进行泵安装工作。

并且吸入阀为关闭状态。

4.在安装顶板及电气系统后,将吸入阀板上方的泵置放12小时,以使其在泵柱中的温度稳定下来。

5.使用氮气置换泵柱,然后充氮至与储罐相等的压力,这样就不要继续增加泵柱压力,由于在吸入阀板密封面上形成很小的差压面造成氮气损失。

压力表指示瞬间下降,说明氮气从泵柱经由入口阀进入到储罐。

6.当泵柱处于充压状态时,继续缓慢地降下泵,直到接触到吸入阀阀板,再继续下移泵。

用泵的重量将吸入阀缓慢顶开10-19mm在该位置保持约30分钟继续下移泵,直至吸入底阀完全打开,并保持该位置3个小时以上。

7.缓慢的使泵柱卸压,并以最低速率对泵柱充氮。

8.如果发现有快速沸腾现象,说明压力损失速率太快,允许泵的温度稳定10分钟,然后以较低速率充压。

9.一旦泵柱与储罐73D01达到等压,液体的液位相等。

10.在启动泵之前允许泵保留淹没状态约1小时以保护其稳定。

2)73D01储罐从泵体内为全空时的冷却。

1.系统已经N2置换、干燥完毕,所有水分脱除。

2.按照《73D01A/R安装维护及操作手册》第三章的安装说明将泵安装在泵柱内。

3.确认顶板是否可靠,以及电气连接是否正确。

4.按《储罐氮置换方案》对泵柱及储罐进行氮气置换。

5.当储罐需要充装LNG时,使入口阀处于开的位置。

首次填充LNG小于25mm/分钟的速度。

6.在泵启动之前要求最低淹没一个小时,使其受热稳定。

二.內罐的置换

1.在罐内部氮气置换期间将73PIC12027设定在0.005MPa(50mbarg)投自动。

并打开73PV-12072前后阀,关导淋阀。

2连接好N29上的临时短管,并打开4″进口阀。

3.打开73PV-12071前后阀,关导淋阀,手动调节73PIC-12026打开73PV-18077,将氮引入罐内。

4.在氮气出口处取样分析,定期记录及检查氧含量及露点。

当氧含量<2%露点<-20℃后,关氮出口N34,N3上阀门,并将73PIC-12072调节至0.008MPa。

三.外罐置换

1.外罐置换N2来自内罐,N2从顶部导入环形空间底部,再经N30排放至大气。

2.内罐转换合格后,打开N30上的排放阀,将N2引入外罐。

3.定期取样分析,O2<2%,露点<-10℃时置换合格。

4.置换合格后关N30上排放阀,并上好盲法兰。

5.在外罐置换期间要注意防止外罐底部憋压。

四.进料线置换

一.用AS12073打开73XV12073和AS12074打开73XV12074,手动调节73LIC001打开73LV001,氮气由73D01经73LV001阀,对进料线“VACON10”-ZS-1034进行置换,在控制阀组上游导淋处接一软管放空。

五.闪蒸气管钱

一.打开73D01顶N3出口阀,和VA-14-73-12OS上切断阀,将氮气由73D01引至78C01入口管线,手动打开UFGA-2-91-1030上的切断阀,将置换气体排空放主火炬。

贮罐冷却

一.贮罐冷却需准备的工器具.

1.露点测量仪一台。

2.氧气测量仪一台。

3.低量程压力表一个。

4.LNG气体及液体气相色谱分析标样。

5.气体检测/防爆计。

6.氮气供气临时软管.

7.两根2"300磅级6.0m长。

8.两根1"150磅级6.0m长。

9.两根1"150磅级6.0m长。

10.一双防护手套。

11.一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