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40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docx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专题十四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1、图16.1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与甲、乙、丙、丁三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A.苏、鲁、粤B.京、吉、苏C.吉、苏、鲁D.粤、京、吉

(2)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2、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D.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3、近年来,我国产值比重逐年降低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B.牧业C.渔业D.林业

4、下列选项中,反映珠江三角洲农业特点的是()

A.盛产棉花,商品率高B.天然橡胶产量高

C.劳动力集约化程度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5、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6、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A.湟水谷地——反季节无公害生产基地

B.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E.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历史渊源。

读图16.2回答下列两题。

7、图中水果“分布主导因素—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组合是()

A.气温、降水、城市——技术、资金

B.光照、地形、水源——冷藏设备、劳动力

C.降水、热量、地形——市场、交通运输

D.气温、土壤、城市——交通运输、信息

8、据图分析,港澳台地区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A.电子、纺织B.造船、化工C.玩具、钢铁D.机械、食品

读图16.3,回答下面三题。

9、图中“西气东输”线路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晋、豫

10、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B.支流汇水C.降水D.湖泊水

11、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B.年降水量大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D.灌溉条件良好

12、在黄河各河段中,下列关于上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量较大B.水流最平稳C.输沙量最大D.洪涝灾害最多

13、我国拥有国道里程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4、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15、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D.3800~4000米之间

16、昆明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7、导致内蒙古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是()

A.年降水量B.海拔高度C.荒漠化程度D.人口密度

1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西昌(28ºN,102ºE)、酒泉(约40ºN,99ºE)、太原(约38ºN,112ºE)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据此判断下面两题。

19、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太原、酒泉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C.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的山脉、黄土高原

D.西昌、酒泉都位于四川盆地

20、三地的气候相比较()

A.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少

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21、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A.夏秋多,北方多B.冬春多,东部多C.夏秋少,南部少D.冬春少,西部少

2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16.4”,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一、综合题

23、读图16.5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回答B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2)C山的名称是,它已被列入名录。

24、读图16.6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高原,B属于平原,C属于山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25、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以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图16.7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门)

产业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占岛内生产总值(%)

1.8

30.4

67.8

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

7.3

34.9

57.8

岛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2960

外贸总额(亿美元)

2710

主要

工业品

产量

成衣1598万打,人造纤维333万吨,监视器422万台,电脑主机板4672万片,便携式电脑1051万台,手机3068万部,电子电容器1991亿只,印刷电路板1.19亿平方米,钢坯1764万吨,水泥1847万吨,汽车39万辆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

带,南部位于带。

(2)自然环境特征: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平原主要分布在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Ⅰ为气候,Ⅱ为气候。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的缘故。

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资源。

④由于该岛邻近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

等地质灾害。

此外,每年夏秋受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①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产业,其次是第产业。

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②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部。

③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B.钢铁C.汽车D.信息电子

④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多项选择)。

A.资金B.技术C.市场D.劳动力

26、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它既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

近些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渐增加,分析图16.8并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为1993年的倍。

(2)简要说明近十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27、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1996年到2003年,我国耕地净减少约270万公顷。

2003年人均耕地约0.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

(1)简要说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2)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28、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如2003年耕地净减少253.74万公顷。

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29、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16.10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月

7月

1月

7月

气温(℃)

-27.3

19.4

-19.7

22.7

降水量(㎜)

3.6

90.8

4.3

176.5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

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30、读图16.11,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所示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和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际距离约为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其主要原因是。

3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

据此读图16.1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006年高考题组

图6.13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

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图16.14),回答4~5题。

4、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B.bC.cD.d

5、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D.地表高低起伏

读表1,据此回答6~8题。

表1我国北纬35º~40º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年降水量(㎜)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6、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

7、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8、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图16.15是乌鲁木齐(43º47′N)、拉萨(29º40′N)、重庆(29º31′N)和海口(20º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9~11题。

9、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A.Ⅱ、ⅠB.Ⅱ、ⅢC.Ⅳ、ⅠD.Ⅳ、Ⅲ

11、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A.①-ⅢB.②-ⅡC.③-ⅣD.④-Ⅲ

图16.16是“我国东部封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封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年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13、关于封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

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16.17所示的四种景观,同学们乘车图中可能看到的是()

15、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沿途经过3个省级行政区B.沿途经过包兰铁路

C.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D.西藏水资源缺乏

16、“天下黄河富宁夏”。

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

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

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

17、根据图16.18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河南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大,原因是大规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B.青海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小,是因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比重下降

C.北京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是因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D.广东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快,吉林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

读图16.19,回答18~20题。

18、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记际变化大

19、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20、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

21、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理特征的相同之处有()

A.位于相同温度带B.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C.位于相同干湿地区D.都有商品粮基地

二、综合题

22、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16.20”,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1)甘肃省位于我国部,西南以山脉为界为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走向,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气候,最南端为

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带。

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

和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

 

23、图16.21是“我国部分地区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

图16.23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流域面积最小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D.水土流失严重

图16.24中的几幅图是台湾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图Ⅰ)、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图Ⅱ)及我国部分区域等降水量分布图(图Ⅲ)。

读图回答下面四题。

 

3、钓鱼岛位于图Ⅰ中a、b、c、d的()

A.a处B.b处C.c处D.d处

4、图Ⅰ中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天气状况

C.地形、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的移动、台风

5、图Ⅱ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中,反映光照情况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6、图Ⅲ中台湾海峡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有寒流,不易形成降水

B.为风的通道,风力强,不易形成降水

C.处在背风地带,雨影区

D.处在信风带,降水较少

图16.25表示我国地理“四极”趋势图,据此回答第7~8题。

7、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D.洋流

8、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A.地势高B.气温低C.降水少D.冻土分布广

图“2005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16.26”,回答9~12题。

9、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D.各地经度差异大

10、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之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11、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D.受台风登陆影响

12、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C.洪涝灾害D.水土流失

13、下列各项中图序按我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图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④③②①B.③④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14、下列关于我国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在我国境内分别只能影响东南、西南地区

B.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叫季风区,受不到季风影响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既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又能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

D.广东、广西、海南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受不到西南季风影响

15、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16.28”,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的一、二、三级阶梯

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

C.B地形区的降水量南多北少

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印度河等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两图(A图:

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

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甲地是(地形区),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2)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填数字代号),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3)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其原因是

(4)结合A图和B图,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B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5)分析A图中104°E~108°E与28°N~32°N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其危害主要是。

(6)分析A图区域内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17、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16.30”和“其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0.7℃,从降水资源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两季,夏季和秋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是,请说明原因:

(2)青藏高原隆起后,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是,请说明原因:

(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据了解的情况列举3种。

 

一、选择题

1、对照有关甲、乙、丙、丁四个省会城市的位置示意图16.31,正确说法是()

A.甲、乙、丙、丁分别是武汉、长沙、南昌和上海

B.甲、乙、丙、丁分别是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四省的省会

C.这四个省会城市都濒临大江大河

D.长沙临赣江,南昌濒临湘江

读图16.32中的四幅图(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回答下列两题。

2、有关甲、乙、丙、丁四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西北地区,境内的植被自东往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乙属于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作物一年一熟

C.丙是我国北方地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

D.丁是青藏高原,出产的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气温日差较大而积累的太阳辐射能多。

3、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且有大面积商品谷物农业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图,16.33,回答下面两题。

4、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5、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我国2001年明确提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构想,并于今年确定岙山、镇海、黄岛和大连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

读图16.34完成下列两题。

6、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1减少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2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

3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4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7、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①海运条件优越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