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74594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x

1.观潮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精读课文。

(一) 读第一段。

1、 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 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 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 指名读句子。

4、 “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 讲读第三段。

1、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 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 指导朗读。

(3) 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 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 指导朗读。

(四) 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 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

走月亮)

二、习生字词

1、 教师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ai)”。

6、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

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七自然段: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七自然段: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

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小路上,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

溪岸桥果园

(“我”和阿妈)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

秋虫唱鸟拍翅膀……想到: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 瞬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

《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

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

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4*繁星

教学目的:

1、 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学会景物描

3、 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

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1、 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

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 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

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 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

月夜

5、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

星天

6、 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

爱但也爱

7、 朗读总起句

8、 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 学习第一段:

(1) 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 “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 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小结:

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

亲切

1(:

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

(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

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 “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

(读句子:

……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小结:

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

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 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 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 小结:

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

更亲切

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

你能自学领会吗?

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

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 要点:

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 过程:

(1) 听朗读。

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

感受又如何?

(2) 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 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段写得好吗?

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 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

(板书:

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 看着板书,同桌互说。

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

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 小结:

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

爱着(亲切)T交朋友(更亲切)T老朋友(陶醉了)。

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 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 小组讨论:

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 汇报、小结。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荚、豌”等11个生字,会写12“豌、按”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豌豆、按照”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件出示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

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

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

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小豌豆:

爱……

6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为什么?

  4、出示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

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

(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

(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1课《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解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导入:

【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

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

你们人类真了不起!

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

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们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

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

(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组讨论填表结果

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

  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

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过渡语:

你们这班小科学家真棒!

那你们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

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

  男女同学赛读

  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课件出示句子】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体会

  齐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

同学们说得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

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