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60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工程.docx

《物流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工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工程.docx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知识点总结

 

伊俊敏编(第二版)

 

第一章物流工程简介

1、物流概念和含义:

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中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含义:

物流的概念是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展的,其内涵也是不断延伸的;

物流是一个空间上的“物”的物理性移动过程,存在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并且从起点到终点的物理性移动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

装卸、运输、供应、仓储、采购;

物流是以高效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为研究目的的,物流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是高效和低成本的保证;

物流是各种相关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单独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能充分发挥物流的作用。

2、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的概念以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转变,着重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优化,包括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

3、物流系统的目的:

实现物流的空间和时间效用,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项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

物流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型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4、供应链及其管理:

供应链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的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5、物流工程的概念:

物流工程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运营与控制问题,涉及产品和服务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的整个过程,关键是物料和信息的流动。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物流工程是以多科综合为其理论基础的;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物流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

1、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交叉的,物流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很多时候物流系统就是生产系统。

对制造型企业,刨去专业的技术设计,就是物流系统的设计;

服务型企业,人流、信息流在很多时候也可以当作物流来看,服务系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也是物流系统的设计。

2、生产系统与物流的关系:

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质是每一个加工过程串起来的一连串物流活动,可以说工艺是龙头,物流是支柱,因此一个合理的生产物流过程应具有连续、平行、比例、均衡、准时和柔性等基本特征,才能保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生产物流负担运输、储存、物料搬运等任务。

物流系统是生产制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的纽带,又是生产过程中维持延续的基础。

3、生产系统设计的内容:

厂房选址、车间设施布置、产品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岗位和工作设计。

4、设施规划五个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什么时候生产,每种产品生产多少,生产该产品的周期是多少?

由PPP(纲领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过程设计)来回答。

5、自制或外购:

自制或外购决策主要以成本作为衡量标准,但同时还要考虑工程技术、市场、工艺、采购,甚至人力资源等其他因素,并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工程实践灵活的考虑和安排。

同时,企业需不断开发自己的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放弃利润薄弱的环节,转而开发自己的特长方面。

总之,自制或外购决策要综合考虑经济、市场、工艺、采购、运输、人力资源等因素。

6、工艺选择:

应该以质量和成本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

如果工艺能够保证质量,但成本很高,则该工艺不可取;反之,如果成本很低,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工艺也是不可取的。

7、工艺流程分析:

把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加工装配流程。

首先要进行零件装配成部件装配成成品的流程分析,确定流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先后关系(装配程序图);路线卡提供了加工方面的信息,装配程序图说明了各个部件如何装配,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加工工艺过程图。

8、物流分析:

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的过程。

物流分析要考虑每个零部件在工厂内的路线,还要遵循两个最小和两个避免的原则,即经过距离和物流成本最小,避免迂回和十字交叉。

9、当量物流量:

当量物流量是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

这种修正和折算,充分考虑了物料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搬运和运输能量等因素。

10、玛格数:

是用来度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

一个玛格数的物料是:

可以方便的拿在一只手中;

相当密实;

结构紧凑,具有可堆垛性;

不易受损坏

相当清洁、兼顾和稳定。

应用玛格数时,需将所有的物料换算成玛格数。

11、物流分析方法:

工艺流程图:

适用于大批少品种制造时,只需将工艺过程图上注明各道工序间的物流量即可;

多产品工艺过程表:

适用于大批多品种生产,讲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汇总在一张表上;

成组技术:

中小批多品种生产,按产品结构与工艺过程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分组,然后对每一类进行物流分析;

从至表:

品种很多产量很小时,可以用一个矩阵图来表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进而看出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状况。

第三章设施选址

1、设施选址的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两个层次:

小型单一设施的选址,设施网络的选址。

两个方面:

选位,在什么地区设置设施;定址,选择在该地区某一具体位置开展运营。

决策者需要考虑以下三种方案:

扩张企业当前的设施;保留当前设施,同时在其他地方增设新址;将现有地点放弃并迁移到其他地点。

2、影响选址的因素: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外部因素不可控。

外部因素:

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土地资源;市场可接近性;供应商的靠近程度、地质与气候条件……内部因素:

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具体项目和所生产产品。

3、选址决策阶段:

准备阶段(对选址目标提出要求,并提出选址需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地区选择阶段(调查收集企业选址所需要的各项外部资料)

地点选择阶段(对候选地区内若干候选地址进行深入调查和勘测,经研究和比较后提出数个候选厂址)

编制报告阶段(前述各阶段都要提出相应报告,在此阶段进行专门整理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和统计分析成果,绘制所选的设施位置图和初步总平面布置图)。

4、设施选址决策基本流程:

确定选址任务,即明确目标

列出各种选址影响因素,并着手收集数据

列出组织的选址要求,即选址目标明确化

根据目标和要求,以及收集的数据进行设施地址预选,并确定多个备选地址以供选择

确定选址评价方法已对初步拟定的候选方案进行分析(有时要综合多种评价方法以确定最佳评价方案)

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各个方案的结论,形成最终报告,提交企业决策层。

5、选址评价:

优缺点比较法;

德尔菲分析模型法;

因素评分法;

量本利分析法;

重心法;

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法。

第四章物流工程设施设备

1、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化:

现代物流是商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集成,或是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在目前和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所有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必须关注和达到的主要目标方向;

标准化与个性化:

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接口的标准化,以实现不同物流系统的对接,使客户对系统同时有多种选择。

在标准化的同时,也应强调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环保与节能化:

环保与节能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之一,企业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手段。

2、物流工程设施设备分类和特点:

1收发设施及设备:

指物流中转、存储过程中到货、出货所用的设施设备;2包装与集装设备:

托盘、集装箱、滑板和周转箱等;3存储设施设备:

除了货物及容器外,主要就是各种货架;4物料搬运设备:

具有物料的暂存和缓冲功能;5自动数据搜集和通信设备:

是实现物流自动化的保证。

第五章设施布置与设计

1、设施布置: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2、设施布置决策主要内容:

1物流和物料搬运设备,根据物流的重要性和形式确定采取何种设备;2容量和空间要求,为每一作业单位分配合理的空间;3环境和美学,合理布置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4信息流,必须便于交流。

3、设施布置原则:

1整体综合原则:

设计全面时考虑所有影响因素,使方案尽可能优化;2移动距离最小原则:

搬运距离影响到搬运费用和流动的通畅程度,故应使移动距离最小;3流动性原则:

保证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4空间利用原则:

应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5柔性原则:

应考虑各种因素导致的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6安全原则:

使作业人员有安全感,并感到方便、舒适。

4、基本布置类型:

1定位式布置:

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所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加工对象大而重;2产品原则布置:

又称流水线布置,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其基础是标准化及作业分工;3工艺原则布置:

又称机群式布置,适用于品种多但产量不高的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柔性;4成组单元布置:

又称单元制造,顺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主流,综合了工艺原则和产品原则布置的优点。

一般根据产品变化情况和产量两个主要指标来确定采用何种布置形式。

5、单元生产线3种类型:

1屋台式单元生产线:

一位操作者拥有单独的生产线,生产线平衡率为100%,但要求苛刻,要求生产工艺所需的全部设备齐全,员工技能齐全;2逐兔式单元生产线:

多人共用一条生产线,操作者仍采用一人完结式作业方法,对设备数要求不高,但对员工操作水平要求仍然较高;3分割式单元生产线:

多人共用一条生产线,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由几位操作者分工完成,降低了设备数和员工操作水平的要求。

单元生产线布置原则:

两个遵守:

逆时针排布、出入口一直;两个回避:

孤岛形布局、鸟笼形布局。

第六章设施布置技术及应用

1、SLP定义:

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适用于各种规模或种类的设施布置设计。

1、SLP基本要素和过程:

要素:

P——Products指系统物料的种类;Q——Quantity指数量;R——Routing指路线;S——Service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T——Time指物料流动的时间。

过程:

确定位置,总体规划,详细布置和实施。

P-Q分析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进而确定基本布置形式,另外,P-Q分析也是划分作业单位的基础。

2、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位置相关图——线形图(烦琐!

适合分离厂房的工厂总平面布置);

面积相关图。

3、其他布置方法:

1关系表法:

关系工作表

无面积拼块图

物流流程分析

面积图

详细布置图;2图论法。

第七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1、物料搬运:

即物料搬运作业主要有物料、移动和方法三项内容,是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活动,如装卸、移动、分类、堆码、理货和取货等作业都属于物料搬运活动。

2、物料搬运单元化和标准化:

物料实施单元化后改变物料的散放状态,提高了搬运活性系数,易于搬运,同时也改变了堆放条件,能更好的利用仓库的空间和面积。

实现标准化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搬运设备、设施,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搬运系统分析SHA:

分成四个阶段:

外部衔接

编制总体搬运方案

编制详细搬运方案

方案的实施。

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与改善:

设计出的搬运系统能不能实施,还需要从成本和安全的角度予以优化,搬运系统实施运营以后,企业对产品、工艺和原材料等的调整,都会影响到搬运系统,因此,就算搬运系统实施了,也要进行调整优化。

第八章仓库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1、仓库: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仓库的主要功能应当是促使货物更快、更有效地流动,而不仅仅是存储,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发展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需要,仓库完成了从静态储藏到动态流通枢纽的质的飞跃。

2、仓储系统组成要素:

存储空间,由仓库库房提供,不同的库房提供的空间差别很大;

货物,货物的特征、货物在存储空间的摆放方式和管理与控制是存储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仓储设施设备,由收发设施设备、存储设备、搬运和输送设备等组成;

人员,包括仓管、搬运、拣货和补货人员;

作业及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与良好的作业系统配合,才能完成仓库的各项功能。

3、仓库的作业功能:

1)移动:

收货,包括到达货物卸货、在收货区的暂存、外观检查等工作;

入库,将商品移至存储区等地的实际移动过程;

拣选,将一种或多种货物取出,按顾客要求进行整理、组合,也称理货;

检查与装箱,顾客订单所要求的每一项货物都必须装入合适的容器中,已发到顾客手中;

发货,包括从拣选出的产品再发货区暂存,到库存记录的调整和发货记录的检查等一系列工作。

2)存储:

存储是商品在等待需求前的实际存放,要求仓库中货物有序,以达到高的空间利用率和便于物料搬运。

3)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总是伴随着仓库的移动和存储功能。

4、仓库的运作管理(主要内容):

1)收发货策略:

收货策略·尽量不设置中间仓库,使物流更快、更直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预收货·收货时尽量完成更多工作·按货物发货、拣货和存储要求安排储位与暂存区·尽量错开收货作业高峰时间,平衡仓库内外资源的使用。

发货策略,许多实践认可的收货策略也适用于发货,此外重要的发货策略是单元化、安全装车、自动装车和站台管理等。

2)存储策略与储位管理:

1仓库存储策略·随即存储策略,将要存入的货物任意放到一个可用的储位·定为存储策略,货物由于分类不同,会存放到不同的区域·分级存储策略,根据工业工程的8020原则,将货物分为A,B,C三级,将最重要的A级放在离出口最近的地方,B级次之,C级最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