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63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控0901

学生姓名:

王巍

指导教师姓名:

鲍丙豪

 

2011年1月

目录

摘要.................................................................................................................................................3

设计任务书.......................................................................................................................................4

第一章德普施应变式传感器5

1.1工作原理5

1.2电阻应变片5

第二章测量电路6

2.1测量电桥6

2.2运算放大器LF3567

2.3放大电路8

2.3.1一级放大电路8

2.3.2调零电路9

2.3.3可调二级放大电路................................................................................................10

第三章成品展示............................................................................................................................11

3.1全图11

3.2电路板接线.......................................................................................................................12

第四章测量资料及测量仪的标定................................................................................................13

4.1测量资料13

4.2测量仪的标定15

第五章误差分析15

第六章个人小结............................................................................................................................16

第七章致谢17

参考文献17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利用各种功能材料实现信息检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是现今科学领域中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技术之一。

现代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传感器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它已成为测试测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传感器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此,本次课程设计力图通过对常用传感器的设计运用使我们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步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产力,以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求学质量。

称重传感器是用来将重量信号或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称重传感器采用金属电阻应变计组成测量桥路,利用金属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伸长变细,电阻增加的原理,既金属电阻随所受应变变化而变化的效应而制成的。

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传感器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应变梁、全桥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调零电路和最后的放大标定电路。

关键词:

电阻放大器应变片应变式传感器

AbstractThesensortechnologyistheuseofvariousfunctionalmaterialstorealizeinformationdetectionacomprehensivetechnologysubject,isnowinthefieldofsciencetorealizetheinformationtechnologyoffoundation.Modernmeasurement,control,andtherapiddevelopmentofautomationtechnology,especially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informationscience,haspromotedthedevelopmentofmodernsensor.Andatthesametimewealsosee,sensorsindailylifeismoreandmoreextensiveapplication,cansayithasbecomeanindispensablecomponentoftestandmeasurement.Sostudy,researchandapplicationinpracticesensortechnologyisofgreatsignificance.

Inviewofthis,thiscoursedesigntriestothedesignofthesensorusedapplymakethedeepeningourunderstandingandtheunderstandingtothesensorandgraduallywillbelearningtothetextbookinthetheoreticalknowledgeintorealproductiveforces,todevelopourstudyinquality.

Weighingsensorisusedwillweightsignalsorpressuresignalintoelectricalsignaldevices,weighingtransducerusingmetalresistancestraingaugemeasurementofbridgeroad,byusingmetalresistancewireinthepullforceelongationunderthinner,theprincipleofresistanceincreases,bothwithmetalresistancebystrainchangingeffectandismade.

Thecoursedesignofthesensorbythefollowingparts:

thestrainbeam,thewholebridgecircuit,differentialamplifiercircuit,zerocircuitandthefinalamplifiercalibrationcircuit.

Keywords:

ResistanceAmplifierStraingaugeStrainsensor

 

设计任务书

应变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质轻便携、能适应恶劣的工作条件、价格低廉品种多样等优点。

缺点是输出信号微弱易受干扰等,但可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

所以它是非电量电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敏感组件,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利用一应变式传感器设计一称重仪,要求电路的输出值(mv)与被测物体的质量(g)数值上相等,并输出稳定,消除零漂。

设计原理:

托盘上的被测物会引起悬臂梁的微小形变,从而使贴在悬臂梁上的应变片发生形变,则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

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将使差动全桥电路的输出电压不为零,且此值与应变片的形变呈线性关系,即与托盘上所加重物成线性关系。

由于全桥输出的电压值很小,必须经放大电路放大。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值也与托盘上所加重物呈线性关系,最终实现了由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

设计所需组件:

德普施应变传感器一台LF356运算放大器3个导线、电阻若干滑动变阻器2个(1ΚΩ一个、50ΚΩ一个)电路板一块万用表一台直流电源(+5V、+12V、-12V)砝码9个(10g一个、20g两个、50g一个、100g一个、200g两个、500g一个、1000g一个)。

 

第一章德普施应变式传感器

1.1工作原理

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组件是金属应变片,它可以将试件上得应变变化转化成为电阻变化。

应用时将应变片用粘接剂老公牢固的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

当试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

德普施应变传感器独特的镂空式悬臂梁结构,当受到同样的压力时,与实心的悬臂梁相比,它会有更大的形变,也就意味着更高的灵敏度。

1.2电阻应变片

设有一段长为ι,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固态导体,它具有的电阻R为

R=ρι/s(ι—ι)(1—1)

当它受轴向力F而被拉伸(或压缩)时,其ι、s、ρ均发生变化,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再微分,可求得电阻相对变化

ΔR/R=Δρ/ρ+Δι/ι-Δs/s(1—2)

由s=π*r^2得Δs/s=2Δr/r(1—3)

由材料力学Δr/r=-μΔι/ι(1—4)

综合上述各式可得ΔR/R=Δρ/ρ+Δι/ι+2μΔι/ι=K*Δι/ι(1—5)

其中K=1+2μ+(Δρ/ρ)/(Δι/ι)

式1—5说明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和电阻丝伸长率的关系。

其中K值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它表示:

安装在被测试件上的应变计,在其轴向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与此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面轴向应变之比。

但灵敏度系数K值的大小是由制作金属电阻丝材料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与应变片的形状、尺寸大小无关。

【1】

第2章测量电路

2.1测量电桥

由于应变片的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的性能,所以必须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我们采用的是差动全桥电路输出。

差动电桥是利用电桥输出特性中呈现的相对臂与相邻臂之间的“和”、“差”特征,通过应变片的合理布片与接桥来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R1=R2=R3=R4,Ui=5V。

经测量发现传感器加上砝码后,红白两应变片的输出电压增大,蓝黑两应变片的输出电压减小,说明红白两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上方受拉应力,蓝黑两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下方受压应力。

所以接入电桥相对臂受拉(ΔR1/R1,ΔR4/R4)相邻臂应变片受压(-ΔR2/R2,-ΔR3/R3)则有Uo=Ui/4(ΔR1/R1-ΔR2/R2+ΔR3/R3-ΔR4/R4)。

从式中可见当温度引起相同的阻值变化时,既ΔR1=ΔR2=ΔR3=ΔR4,输出值U0不变,从而起到温度补偿作用。

【1】

 

2.2运算放大器LF356

LF356功能介绍:

LF356芯片如图2—1所示,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

由于LF356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所以LF356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

可替代昂贵的和模块FET运算放大器;与MOSFET输入运算放大器设备相比,耐用的JFET允许无熔断处理;高或低的源阻抗低1/ƒ折,优良的低噪声应用;在大多数单片放大器上,偏置调整不可降解漂移或共模抑制;新输出电路级允许大电容负载(5000pF)的使用,无稳定性的问题;内部补偿和大的差分输入电压能力;对数放大器;光电放大器;采样保持电路共同特点;低输入偏置电流:

30pA;低输入失调鞯电流3pA;高输入阻抗:

1012Ω;低输入噪声电流:

0.01pA/√HZ;高共模抑制比:

100dB;大的DC电压增益:

106dB,频率:

4.5MHz。

图2—1

2.3放大电路

由于应变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很微弱,只有几mv,很难用电压表测量。

因此,为了便于测量并提高测量精度,必须接入放大电路。

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在托盘上未加砝码时,仍会有一电压输出值,既零位电压,应设法利用电路消除。

桥路输出放大电路如图2—2所示,下面将逐级分析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图2—2

2.3.1一级放大电路

一级放大电路如图2—3所示,这是利用LF356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一差动放大电路。

输出值Uo1=-10Ui。

由于应变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很小,很难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一个与它相等的值,因而必须适当放大,这个电路将电桥输出电压值适当放大,为下一级的调零电路铺垫。

其放大倍数为100K/10K=10。

【3】

图2—3

2.3.2调零电路

电路图如图2—4所示,这是利用LF356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加减法电路,用来消除零位电压。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放大器的正负两端输出的电压相等,由于其符号相反,则总的输出电压为零。

即实现了调零。

图2—4

2.3.3可调二级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图2—5所示,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来调整放大倍数,其最大放大倍数为50,倍数可调范围较大,从而能使输出电压(mv)与被测物体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

即实现本设计中的标定。

图2—5

第三章成品展示

3.1全图

3.2电路板接线

第四章测量资料和测量仪的标定

4.1测量资料

砝码品质/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第一次

电压值/mv

2

102

203

303

402

502

605

704

806

904

1003

回差值/mv

1

102

204

309

406

495

596

696

801

906

1003

第二次

电压值/mv

1

105

205

306

404

504

606

700

804

906

1002

回差值/mv

2

106

208

305

406

504

610

702

804

905

1002

第三次

电压值/mv

2

104

203

304

406

506

604

708

802

908

1004

回差值/mv

2

104

206

309

403

506

608

704

803

908

1004

第四次

电压值/mv

4

108

206

304

408

506

606

704

808

904

1009

回差值/mv

2

104

208

307

400

504

605

706

809

902

1009

平均值

电压值/mv

2.25

104.75

204.25

304.25

405

504.5

605.25

704

805

905.5

1004.5

回差值/mv

1.75

104

206.5

307.5

403.75

502.25

604.75

702

804.25

905.25

1004.5

数据拟合得到:

y=1.0015x+3.7386

数据拟合图一

 

数据拟合图二

数据拟合得到:

y=1.0002x+4.1364

4.2测量仪的标定

线性度:

1.4886/1004.5×100%=0.15%

灵敏度:

K=1.0015

回差:

3.2144/1004.5×100%=0.32%

零漂:

2mv

第五章误差分析

误差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温度误差,其次是放大器的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

造成温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电阻应变片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1、试件材料与应变丝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拉长或压缩,引起电阻变化。

这样的温度误差可以通过桥路进行补偿,如本设计中的差动全桥电路就很好的实现了温度补偿。

2、电桥本身具有非线性误差,相对于金属丝应变片的误差,电桥非线性误差可以忽略,所以也不影响本次设计。

最后对于低频干扰,我们尽量通过电路的优化除去干扰。

因此,从理论上说,本次设计的误差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

第六章个人小结

八天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电子称的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首先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电子称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传感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了如何将运算放大器的调零和电压失调,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鲍老师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传感器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我的小组成员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第七章致谢

本设计是在鲍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性格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在课程设计期间,导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才使得课程设计得以顺利的完成,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感谢实验室的陈老师,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器材,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还要感谢本实验的同组成员,在此期间,我们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贾伯年等编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何金田等编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成立等编模拟电子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