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7487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PT 页数:39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3页
亲,该文档总共3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培训.ppt(3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培训.ppt

教育心理学,于冠华,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六章知识学习第七章技能学习第八章学习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十章品德的发展第十一章学校群体心理第十二章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第十三章教学目标与评价,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7)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11)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互动过程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五个要素)学生学的主体教师教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与教的过程(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西方的发展情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有影响的教学原理2.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诞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末)心理测验学科心理学精神分析程序教学(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内容日趋集中:

各流派的分歧日趋缩小比较注重教育实际: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认知理论巨大影响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的概括:

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性,二.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趋势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二、教育心理学同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教育学,是基础理论的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对普通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三)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对儿童心理学,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四)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对社会心理学,是一种借鉴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内含),二、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调查法(访谈、问卷)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A19世纪中叶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18世纪,答案:

CP7,

(一)选择题,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习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教学心理规律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答案:

DP2,

(一)选择题,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A布鲁纳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马斯洛,答案:

BP7,

(一)选择题,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实验法,答案:

CP17,

(一)选择题,5在研究试验过程中应该对实验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研究原则A客观性B系统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答案:

D14,

(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

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产生,

(二)填空题,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和等3种活动过程。

答案: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P4,

(二)填空题,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答案: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P3,(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学与教的要素(五个要素)学生学的主体教师教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与教的过程(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评价、反思过程,(三)简答题,2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案: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21)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24)第三节人格发展(28)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3),第一节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持续发展积累出现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的心理特征定向性与顺序性:

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差异性:

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理解学习准备的两层含义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二)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间平缓地发展。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成)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也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2、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4、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

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二)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区分主体与客体智力先于语言发生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单向性、刻板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加快学生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三)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第一个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第二个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第三节人格发展,

(一)人格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内容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1-3岁)社会自我(3-青春期)心理自我(青春期之后),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的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与场独立场依存:

依赖外部反馈;场独立:

内部反馈2、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

不假思索;沉思型:

权衡考虑,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

局限特定领域;发散型:

分散思维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立法型:

制定计划;执法型:

按部就班;司法型:

评价结果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1、瑞德的学习风格分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个人型,2、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感官思考型(掌握型)感官感受型(人际型)直觉思考型(理解型)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三)智力差异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90-109,智力分级表,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的优势领域。

具体来说,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女性长于形象思维,喜欢文史学科。

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

(四)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1语言智能:

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

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能:

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

4身体运动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5音乐智能:

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

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

7内省智能:

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

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

(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目的,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一)性格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二)性格类型差异对待事物的反映分:

内倾型、外倾型人际交往分:

独立性、顺从型,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智力超常智力落后,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答案:

A,

(一)选择题,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

D具体运算,答案:

D,

(一)选择题,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答案:

B,

(一)选择题,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答案:

B,

(一)选择题,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答案:

c,

(一)选择题,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答案:

B,

(一)选择题,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最新获得的能力,答案:

C,

(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

()()()和()。

答案:

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填空题,2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和()。

答案:

成熟学习,

(二)填空题,3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答案: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二)填空题,4弗洛伊徳将人格发展分为()()()()和()5个阶段,答案: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二)填空题,5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分别是()型()型()型和()型。

答案:

感官思考感官感受直觉思考直觉感受,(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

答案:

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三)简答题,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三)简答题,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

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三)简答题,4什么是自我意识?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三)简答题,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案: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场独立型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作出判断,不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2冲动型与沉思型:

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司法型的学生喜欢评价规则、程序或结果。

(三)简答题,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答案: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

1语言智能:

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

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能:

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

4身体运动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5音乐智能:

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

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

7内省智能:

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

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四)论述题,论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答案: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

皮亚杰的研究停留在了无特殊训练情况下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而忽略了教育的作用。

一方面:

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

要利用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42)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与应用(45)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与应用(51)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8),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

(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三)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有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以掌握间接知识和经验为主学习时间相对集中,二、学习的理论研究

(一)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刺激反应强化习惯自动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顿悟理解认知结构(三)各流派对教学的启示联结学习理论:

教学呈现适当刺激,提供适当机会,让学习者作出适当的反映。

认知学习理论:

将信息与原有知识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起来。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与应用,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一)实验建立前: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建立中:

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建立后: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二)基本观点中性刺激与诱发刺激多次配对后中性刺激能够诱发同类反应的学习过程(三)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二、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实验猫反复尝试后,能够逐渐学会打开笼门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实验白鼠乱跑,发现与食物的关系,行为起控制作用

(二)基本观点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的行为和操作性的行为应答性行为:

特定刺激引发的行为操作性行为:

没有特定刺激,自发行为。

(三)强化理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

正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惩罚行为之后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者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四)强化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强化的应用必要奖励不必要奖励惩罚的应用,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与应用,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猩猩一只箱子够不着香蕉,观察后突然领悟,几个箱子叠在一起拿到香蕉。

(二)基本观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真正问题的解决,通常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具有与先前的行为截然不同的特征。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第一路径最短到达,第二路径次之,第三路径再次之。

第一路径在远离食物食物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在靠近食物食物处堵塞,选择了第三路径,头脑中形成“认识地图”。

(二)基本观点动物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的结果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

三.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学习观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四、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1、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背景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质性的联系。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渐近分化(自上而下)综合贯通,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新的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个体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合作学习,

(二)基本观点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观知识的意义不是现成的,而是学生经过建构活动而生成的,这种建构过程无法由他人所替代。

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支架式教学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探究学习(做中学)合作学习,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A学解算数题B手碰到火后马上缩回去C学习游泳D小孩害怕打针,答案:

B,

(一)选择题,2.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属于()观点。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尝试错误说D认知学习理论,答案:

D,

(一)选择题,3.在托尔曼的迷宫试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别托尔曼称为()A操作性行为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答案:

C,

(一)选择题,4.如果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再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之为()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

B,

(二)填空题,1.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的过程。

答案:

刺激和反应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