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8291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与古代诗的不同1.写作内容古诗多为言志抒怀,即使写国家,也与个人的遭遇脱不了干系;现代诗除以上内容外,更多关注心灵、个性、自由、爱情等,内容更为广博,受到西方诗歌的显著影响。

2.抒情风格古诗含蓄,但不朦胧;现代诗风格多样化,含蓄与奔放、冷静与热烈兼有,直接与间接并重。

有些现代诗歌诗句本身并不含蓄,但其整体却比较难懂。

3.形式古诗整齐,现代诗整齐与错落结合,非常整齐的现代诗少见。

形式的自由也指向抒发情感的多元、变化,4.技巧古诗所运用的一般就是情景结合,在情景结合之中运用常规的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还有托物言志等。

而现代诗并不专事写景,就修辞格而言更多地运用反复、夸张、比拟等常见手法,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还是沿用的。

5.意象与意境古诗追求意象的统一,意境的浑然一体;新诗不过分追求意象的统一,而是更多地追求意象的独立,意境未必一体。

在意象与意象之间,古诗的意象往往是相联系的,容易理解,新诗的意象往往是跳跃的,其情感的脉络更难把握,因此其注重的是意象的内在联系或相似性,情感有起有伏,而多数古诗尤其是绝句则很难做到情感的起伏。

新诗鉴赏什么(即命题的角度)1.内容上或立意上的新颖,或给人在思想的启迪2.形式上,手法或技巧以及体裁对于主题所产生的作用3.局部鉴赏,就某一个段落,甚至是某一个诗句从内容和形式上作鉴赏,鉴赏的一般套路(谈文章的议论文)1.提出你的观点2.就你有发现或有心得的地方分点鉴赏3.鉴赏过程:

展示素材分析素材的妙处得出结论4.论点就是关于文章或诗歌的总体印象;论据就是来自于诗文本身,如有必要可作一些比较(包括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论证,摆事实和讲道理,具体可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涵咏本诗,完成以下两个题目1.请对“新我”的内涵作出分析,并说说“新我”所带来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2.说说郭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或就郭诗而言,请与古诗作比较,谈谈两者的异同点,天狗,1.“新我”的内涵:

有冲破一切的勇气和精神,是光明自由的化身,是力量的化身,不仅旧事物的能力,更有毁灭旧我的勇气,创造新我的意志和决心。

其历史意义,代表了五四那个狂飚突进的时代,在封闭了几百年落后于世界强国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追求新生、渴望图强的民族心理,有积极的意义。

其现实意义,中国文化有过辉煌,但在西方文艺复兴后开始落后于西方。

郭诗所提出的追求光明、新生的精神,在当时这个时代有矫枉过正的积极意义。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割裂传统意味着去中国化,意味着彻底抹去民族文化的印记,对于中国赶超世界列强并无什么好处。

2.五四时代是提倡白话与新诗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是传统绊了中国的脚,因此如果要赶超西方必须从根本上革新。

这样一个激进的时代已经不适合用古诗那种优雅、舒缓、整齐、含蓄的古诗来表现时代的风貌。

郭诗出现在古诗式微、新诗尚未确立的阶段,其诗歌的主要作用在于承前启后;形式上仍有较为整齐和相对固定的诗行,采用相对一致的句式和韵;手法上采用了与古诗大体一致的意象及想象、夸张。

但与古诗的含蓄、内敛、抒情不同的是抒情主体的急剧膨胀,及诗风变得凌厉、激进,充满力量,张扬着史无前例的自我色彩。

(考试时可适当举例说明,这样稍嫌抽象),1.说说你对“井”这一形象的理解2.象征手法在诗歌表现中所起的作用,井,1.井,静默、澄澈,有草有叶就是它的完整世界。

它寂寞、孤独,但它满足于孤独,但它满足于孤独,因为孤独带给它清醒,清醒并不痛苦,因为它与自然为伍,与宇宙相联,它有它的世界。

即使别人用垃圾来沾污它,它也会自己用清凉的井水洗涤,让它重新恢复自己的清澈。

它生活着、坚守着;坚守着,痛苦着;痛苦着,也快乐着。

2.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静默、孤独的意境氛围。

象征手法把主体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真实的心态表现得极为真实,扩大了诗歌想象空间。

春,读新诗要十分注重意象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读懂,新诗往往采用象征手法使新诗的所指与能指发生分离,面对同一意象读者往往往往产生不同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一般特点,象征意义,绿色,生命,活力、激情,火焰,红色,热情、活力,花朵,美丽,理想,1.请你谈谈“春”这个意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是诗人的感受,但也是无数人的感受,请分析。

3.请你就诗歌的结构特点作一些赏析,1.“春”这一意象在诗中主要起三种作用:

理想的象征、现实的写照、激励的手段理想的象征:

绿色的火焰象征着青春的激情,花朵象征着理想,青春渴望实现理想,这是任何一个青年人的梦想。

现实的写照:

青春渴望实现理想,而事实上这也正是诗人的写照。

他要追求理想,要摆脱大地的束缚,不管有欢乐还是烦恼。

激励的手段:

追求理想必会遭遇挫折,此时推开窗子,看看这满园的欲望就会从自然之春中获得无尽的力量。

诗人表达了心灵觉醒后不甘寂寞,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陷入痛苦又渴望光明,寻求突破的思想状态。

这种感受是每一个热血青年必然会经历的一种状态,因此它既是个人的,也是大众的和普遍的,既是时代的,也是永恒的。

第1节侧重于塑造一个春的意象,意象既是现实之景,也是心灵写照。

第1节是第二节的铺垫,诗人把春描绘得美丽富有诗意,令人向往。

正因为此,第2节诗人遭遇挫折后才会痛苦,而痛苦却又不甘于此,仍然要寻求突破,第2节侧重表现诗人的心路历程。

整体上看,第1节的春意象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调子明朗。

第2节通过肉体、泥土、赤裸表达一种复杂感受,调子趋向于灰暗。

两节连起来读,就会让读者反复从明朗坠入灰暗,又从灰暗中回到明朗,使诗萦绕在一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之中。

无题,根据这首诗,谈谈诗歌中意象如何体现诗人思想?

1.意象必须有所指,即象征着某种现实或某种态度。

如暴风雪比喻困难和考验,血在雪地融化比喻生命升华,天青等象征着未来的生活。

2.用意象的叠加来体现作者的表达重点。

如大树、小草等组合起来象征着各个阶层或是祖国,而天青等的叠加则体现了奋斗后所创造起来的新生活。

根据这首诗,谈谈同一基调的意象与不同基调的意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1.同一基调的意象主要起营造气氛、烘托主体的作用。

如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等都是明亮的意象,这几人意象都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给人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感觉,主要用来表现奋斗后的世界。

2.不同基调的意象如果不是诗的主体,它一定是起反衬或对比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展示与主体相对的一面,或用来从反面衬托主体精神。

如暴风雪是阴冷的意象,给人一种恐惧感,象征着艰苦的革命或巨大的困难考验。

它与天青等意象是对立的,但这正是这种对立才展现出革命者的牺牲精神及崇高。

川江号子,阅读诗歌,说说诗人如何来表现号子的悲情的?

1.描写号子本身的特点。

第1句写出号子的“碎裂人心”,第2句写出号子的来源,第4、5句写出号子的去向,第6、7句用比喻写出“凶猛”特点。

总体体现出号子后面的坚强2.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号子的坚强和悲。

环境越恶劣,号子越坚强,其中所蕴含的悲情就越浓厚。

如万丈断崖、悬岩、漩涡、绝壁上的云、树等。

3.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化吆喝为浪潮,化坚定的眼神为闪电,化汗珠为雨点,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含蓄地表现舟子的艰难和坚定。

末尾情景交融,让绝壁上的云、树、庙来倾听号子,最大的悲情在于无人倾听,而这种悲情延续了千年。

也许,结合诗歌,说说诗人如何来表现其深沉的父爱的?

1.把女儿之“死”说成“睡”,把死后的世界营造为一个美丽的世界。

不直说“死”而是认为女儿太累了,要睡一下,这无疑更体现出对女儿的爱之深。

正如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永远睡着了。

想象女儿在地下要听蚯蚓翻泥,听小草吸水。

2.通过直接与间接交替来体现父爱。

第一节是直接和间接综合,第三小节是间接,是对女儿的行为的一种猜测,第二、四节是直接抒发对女儿的爱,不许外界去打扰女儿。

3.情景交融黄土轻轻盖,纸钱儿缓缓飞,两个修饰词充分表现出诗人的一种悲痛,这种悲痛永远地寄寓在了那一揪揪的黄士中,寄寓在了那一张张飞扬的纸钱中了。

黄土本无情,纸钱亦无情,但是诗中的黄土和纸钱却永远在女儿的坟墓上飞扬和飘飞。

一个小农家的暮,结合诗歌,说说诗人如何来表现小农家的生活的?

选取不同人物的活动。

诗人分别选取了农妇做饭、农夫晚归与戏狗、孩子数星星,使读者从不同侧面感受到小农家生活清静与闲适、平和的特点。

从不同时间来描写。

从黄昏的做饭到晚归,到月上松树尖,再到星星满天,不同时间段展现出农家生活。

让读者感受到灶火的跳跃、想象暮色下田园的朦胧、晚饭时的满足、饭后乘凉时的寂静与清凉。

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人和景。

动静结合、视觉和听觉结合,言行结合。

写农妇抓住动作,色彩,写农夫重动态描写和语言,写环境重视视觉构图,写小孩从语言入手。

虚实结合无论是农妇还农夫或小孩都情态毕现,得益于虚实结合。

(举例说明),结合主题,说说诗人选材上的特点。

1.诗人为了表现农村生活的闲适和宁静,选取了日常农村生活的一个个侧面,毫无不夸张,都极具真实感。

如农妇做饭、农夫晚归、挂锄头,调弄狗,小孩数星星,这一个个侧面完整地组成了农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完全可以通过想象来完成。

2.材料选择看似随意,实则精心。

无一不围绕农村生活的闲适、宁静来选取,与此无关的一律不选。

这些材料分别表现出农妇的贤惠、朴素,农夫的勤劳、温和和情趣(戏狗)和自足(看牛)、懂得享受(饮酒),小孩的纯真可爱。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农村的贫穷,只看到了农村的可爱美丽的一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理想生活写照。

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式微:

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秋歌,结合诗歌,说说诗意是如何产生的?

1.心里有感受,诗人应该充满了童真,有一颗细腻的心,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细微的变化,并热爱生活、追求美。

从诗中看,无论是落叶的掉落,还是荻花的消失,或是破碎的秋韵,都体现出一种美感来,离开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不行的。

2.手法上,让平常的事物产生陌生感,发挥想象,突破常规。

如秋叶落地,被说成是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飘落在湖面上被说成是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面对这样的想象,我们除了感叹美,还能感叹什么?

运用修辞手法来化腐朽为神奇,但要注意贴切,否则变成另类。

如颤抖,实则指风吹落叶,在枝头飘摇,但用颤抖不但准确还有一种伤感,用了移就。

如七月的砧声远了,完全是神来之笔,是从历史中来的。

马蹄落下踏残的落花在小径,除了叹息美好事物的消失,还能有什么感受?

诗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1.美的意象上,这个美包含了阴柔美、阳刚美,激烈美,舒缓美等2.美的意境上3.有节奏感的句式中4.更体现在诗歌留下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上,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移人于物。

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

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唐弢琐忆)“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

如: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

如: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哀思)“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

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移用移用就是甲乙两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实际上就是词语活用: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用到物上。

移用和拟人:

词语的移用体现的是相关联事物的修饰语的变化。

而拟人则是侧重把事物人化。

通感: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

比喻的通感: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阅读诗歌,说说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完成抒情?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对比贯串始终。

在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中,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消失了,美好消失了,诗意消失了,留给人间的是清冷、萧索、幽静、悲凉,让人感觉人被世界抛弃了。

但是在不断的“暖暖”声中,心灵深处跳动着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对生命的坚持,对美好的希望之情。

这种感情越来越强烈,直到秋天把一切摧残之后,“暖暖”便如火山一样爆发,溢满了整个世界,给人留下无尽想象。

诗歌从头至尾都用对比,营造了一冷一暖两种意境,在虚实中体会着人的两种人生态度或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同写照。

妈妈,举例说明意象的叠加与意象对比的条件1.叠加一定是用同一基调或同一性质的意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蓄势或营造气氛。

如地铁、电车、梦露、点钞机,都是现代化城市的产物,是都市人所熟悉的,这样一连串同一性质的意象就描画出了城市的风景和特点。

而山坡、柴火、小河、白雀则是隶属于农村的意象,其叠加描画出了农村的景色。

两类意象的叠加分别渲染了城市繁华和农村贫困的气氛。

2.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一类意象,其目的是用其中一类的特点与另一类意象所没有的特点相比较,引发读者思考或震撼。

诗中两类意象本身就是相互冲突,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放在一起,就能引发读者的震撼。

当城市人在享受现代化的设施,过着开放的富足的生活时,农村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还在背着柴火来做饭,还在过着泯灭性别的生活,取得了无言胜有言的效果。

蛇,诗歌在写蛇,但又不是写蛇,请作分析或语言的魅力在言外,诗歌的魅力在诗外,请鉴赏1.诗对蛇的特点的描写有两点,其一是安静,即“静静地没有言语”;其二是衔着一朵红花。

这两个特点是画上本身具有的。

2.蛇的象征物是寂寞,写蛇实际是写寂寞的特点。

其一是安静却令人恐惧;其二是外表安静,内心热烈。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其三何以寂寞,因为“害着热烈的乡思”,思念故乡,或是相思;其四蛇是爱情的使者,我的寂寞就是因为害了相思而生的,蛇带着作者的浓浓的相思从作者的世界出发,到姑娘的梦境里来衔来了一朵红花。

其五是寂寞中有着快乐,从红花一词可看出。

从整首诗的构思来看,作者没有把蛇当成一条普通的蛇,而是自己寂寞(相思)的载体,它静静地从诗人的头脑出发,忠诚地奔向少女的梦境,从梦境中返回衔着红花,来传递着爱的信息。

表现上写的是蛇,实际上蛇只是一个情感的外壳,写的是诗人遭遇恋爱时的一种真实心理。

从诗中,我们不仅能想象出一个害了相思病的青年的种种情感,因热烈的相思而期待,因不确定的结果而不安,因长夜漫漫而寂寞,因想象少女也想着自己而兴奋。

还能想象到诗中的姑娘,有着一头浓郁而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秀发,有着一颗同样敏感而思春的少女之心。

在此两点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想象这位姑娘的美丽、温柔、多情。

预言,一、诗歌表达了“我”哪些复杂的感受?

请举例说明1.期盼、焦急、兴奋。

从第一节“心跳”、“终于”、“啊”、“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银铃般的”等词句中可以体会。

2.欣喜、神往。

从第二节“一定来自”,“告诉我”、“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中体会出。

3.伤感。

从第三节“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体会。

4.悲伤、失望。

主要从第四节体会出,年轻的神拒绝了她留下的要求,她想用吓唬他的办法留下他。

5.奉献。

年轻的神不听她的,继续向前,她善良的心灵忍住了自己悲伤,愿意给他带路。

6.迷惘、失落。

主要从第六节体会,“竟”、“像微风飘过”,二、请对诗的“镜花水月”风格作一些举例说明1.镜花水月是指虚幻的事物,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诗歌,是指诗歌虚幻、空灵之美。

2.题材内容的选择及意境意象的创造上,表现出鲜明的非现实性。

如预言本身是虚幻的,而年轻的神及其森林的环境也都是虚幻的。

在情绪心态及感觉上,体现为强烈的梦幻冥想色彩。

在诗歌传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形成极为独特的迷离的风格特征。

即凭借一个意念去联想,捕捉住记忆里的一个个印象,再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完全诗,意念总不能明确起来,也许是诗人内心涌起一种灵感,也许坚人生的一种宝贵体验。

一句话,无论是创作的起点还是意象的组织、联想的展开,还是传达的意念,都体现出一种虚幻和无法完全把握的特点。

但也正是一种虚幻美,所以在意境上也显得特别的唯美,诗歌有美感,形式上可以注重色彩的搭配,构图的精巧、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不仅有画面感,而且有整体的意境美。

如第一节“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林叶的沙沙声,夜风的低吟本身已是动听,“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则鹿本身有体态美(有美丽的角)、动态美,苔径的苍苔满布的色彩美,以及苔径上的石块,以及麋鹿奔跑时在蹄子在石块上发出的有节奏又错落的蹄声又给人一音乐美,还有这句诗本身在构图上所形成的意境美。

再如第二节对南方的描写,月色如水,柔和、淡雅;阳光灿烂,明媚而温暖;春风和煦,所过之处百花盛开,还有百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色彩美;燕子俏皮、活泼,成双成对地在妩媚的柳枝中嬉戏。

而“我”带着满足的微笑,安睡在年轻的神的如梦般美丽的歌声中,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第三节对落叶的描写,第四节对藤的描写,第五节夜的浓黑的描写都体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二、请对诗的“镜花水月”风格作一些举例说明1.镜花水月是指镜中花、水中月,无论哪一种都是唯美的景象,镜花水月是指诗歌追求一种唯美的风格。

要让诗歌有美感,形式上可以注重色彩的搭配,构图的精巧、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不仅有画面感,而且有整体的意境美。

2.如第一节“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林叶的沙沙声,夜风的低吟本身已是动听,“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则鹿本身有体态美(有美丽的角)、动态美,苔径的苍苔满布的色彩美,以及苔径上的石块,以及麋鹿奔跑时在蹄子在石块上发出的有节奏又错落的蹄声又给人一音乐美,还有这句诗本身在构图上所形成的意境美。

窗,一、窗象征着什么?

“你的窗”和“我的窗”对比有何作用和意蕴?

1.窗是室内与室外的一个通道。

其在本诗中的象征意义是心灵,也是一种沟通的媒介,开放的情感象征,窗的关与闭象征着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2.以窗起笔,以窗收尾,首尾呼应,紧扣题目,使得诗的结构完整、圆满。

情感的抒发以关窗闭,以开窗终,从悲伤中激发,在喷薄中达到高潮。

3.在对比中,凸现出“你”的无情,“我”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出“你”是“我”的世界。

当“你”遮蔽了窗,也就把“我”抛进了黑夜。

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伤感,但这种对比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

二、诗歌有一种忧郁、哀伤的氛围,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营造这种氛围的1.基调和意象的选择上,使用冷色调意象。

起始用一种亮色,但马上转入灰色,用大量的冷色调的词语和意象来烘托这种氛围,在冷暖对比中凸现出伤感。

2.结构和内容上,以写悲为主。

第一章含蓄地写了被拒绝的结果。

第二部分则主要写了悲伤的感受。

全诗不见一个悲字,却始终萦绕在悲伤之中。

3.使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伤感。

如你的窗开向太阳,我的窗开向黑夜,明灯对黄昏,四月对隆冬,阳光对黑夜等,在对比中突出了遭遇失恋后的忧伤。

4.运用虚笔来表现忧伤。

把忧伤寄寓在景色中,如“空漠锁住你的窗,锁住我的阳光”,“我独自迷失于无尽的黄昏”,看到的是景色,体会到的是忧伤。

你的名字,诗歌极富音乐美,诗人是如何来塑造的?

1.反复或复沓及回环的运用。

你的名字反复出现,除了强调你的名字的重要性,使诗歌富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2.叠词的大量使用。

如“最轻最轻”,“每夜每夜”等3.同类句式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一种节奏感。

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4.同中有变,整齐中有变化,使诗歌节奏错落有致,不呆板。

如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5-8-12)。

神女峰,一、说说诗人是如何借助神女峰表现她的思想的?

1.角度上,独辟蹊径,打破传统的对神女的赞赏,对神女传说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妇女应该解放自己的思想。

2.思路上,首先描述人们纷纷赞美神女,引发了她的突然感悟和沉思,其次抓住美的梦,分析神女传说抹杀人性的实质,最后点出自己的思想:

女性要突破传统,不要在传统的贞节中变成妇道的标本。

3.利用意象,虚实结合,或隐或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你如何看待诗歌所传达的思想?

1.必要的忠贞是人性崇高和爱情神圣的一种体现,有利于人性保持在一种高度,使爱情不庸俗。

特别是在后现代的社会里,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只剩利益和欲望的交换,这个时代,我们倒要提倡一下忠贞,否则社会就让人看不到光明。

2.过分的忠贞则戕害人性。

为了一个远去毫无音信的丈夫,而把自己的青春时光虚掷在永无尽头的等待中,是传统妇道对妇女人性的一种抹杀。

“杳鹤不复返”,所以应该欣赏眼前的“春光月明”,或者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第二天告别过去,走进新生活。

丈夫不是妇女的全部世界,只是一个部分,妇女应该有自己的世界。

总体来说,要忠贞但不固守,要解放但不放纵。

河床,一、河床具有哪些特点?

1.河床的客观特点来自黄河源头;蜿蜒绵长,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的,屹立”;有时滋润,有时干枯;源源不断地奔流,“须臾不停”,支流众多,“让万山洞开”,地形多变,“峰峦、断层、地峡”;色彩黄,“一身黄金”2.河床的象征意义雄性美是其核心特点,具体可有坚实宽厚剽悍(文身)、充满活力、博大包容一切、抚育生物、乐观坚定、富有战斗精神、有浓重的沧桑感、有着强大的结构力(号召力)、肩负伟大的使命。

(具体回答时应再结合例子),二、请你选择P39导读中的三句评价中任何一句来作赏析?

1.解释句子意思,诗歌,光有音乐、画面等形式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震撼人心的思想、活力、激情。

举例解释诗歌的形式美举例说明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蕴含的美2.解释句子意思,“化石”是指浓重的历史感,既有历史的深邃,也有历史的厚重感。

“星空”是指邈远的未来感和创作的高远。

举例说明历史感举例说明未来感和作品的高度。

3.解释句子意思,青海高原是指写作题材,“屈原”是指写作主题,表达爱国主义。

分别举例说明题材和表达思想,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在诗歌中,联想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尤其是相似联想,它能暗示出诗人的思想或引导读者理解诗人所指。

请以以上两首诗为例,作具体赏析,指出两个显性意象间的相似点或单人显性意象所蕴含的隐性特点。

例:

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前者很长很柔软很绿,后者是温暖安全,两者的相似性包容性,都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全感。

1.金黄的稻束与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前者是被打下了稻谷留下的稻草,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后者疲倦的母亲为了抚育后代也已经竭尽所能,两者在抚育后代,牺牲自己这一点上有相似性。

2.皱了的美丽的脸与收获日的满月母亲皱了的脸美丽在何处?

为了抚育后代付出了很多,功不可没,美丽指的是精神层面;收获日,是否可以理解为收获光明与前途,满月象征着圆满,而月是阴柔的象征,母亲抚育孩子失去青春也可以说是功德圆满,而母性之爱也正如月光,温和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满月在树巅上,正是对母亲伟大的抒写。

3.远山在诗中没有另一个显性的意象来对应,实际上它的指向也是母亲,其隐性特点是暮色是否象征着不安全,“围着”象征着母亲那伟大无私的包容一切的爱,正如礼拜二中的母亲。

4.小河与历史小河孱孱不息,历史也是绵延不绝,两者在这一点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把历史比作小河让读者更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