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10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 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

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

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2、 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

应急专家小组由(组长)、(副组长)、由科主任和副主任及骨干医生组成。

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

组成专家组,对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

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3、 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4、 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5、 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

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6、 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

7、 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8、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在内网上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一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

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9、 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

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10、 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科各项工作制度》;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

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 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 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

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6、 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

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 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

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

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

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

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 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

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

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 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0、 其它方面:

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

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

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

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

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一) 、局麻药毒性反应

1、 停止应用局麻药。

2、 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 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咪达哇仑等,或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 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支持循环功能。

5、 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二) 、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 停止应用局麻药

2、 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3、 快速补充血容量。

4、 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5、 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三) 、脊麻后头痛

1、去枕平卧

2、 对症治疗:

口服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 静脉输注0.45%低渗盐水IL/d,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含咖啡因成份的饮料。

4、 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250〜500mg。

5、 严重者或用上述效果不明显,可用硬膜外腔填塞法,即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自体血。

(四) 、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

(五)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

1、 全身抗感染治疗

2、 对症治疗:

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 局部脓肿则需引流

(六) 、神经、脊髓损伤

1、 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2、 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 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 、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

1、 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 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上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 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 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 呼吸暂停

1) 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 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 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 上呼吸道梗阻

1) 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 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 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 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 误吸综合征综合

1) 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 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 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 呼吸支持。

5、 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 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 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 吸出胃内气体。

6、 心跳停止

按心肺脑复苏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