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21843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docx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7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的心理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自我评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篇1

  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其基本内心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

幼儿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儿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心身疾病。

因此,处理焦虑的核心是降低过度焦虑的水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力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能自我接纳,自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力,了解压力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

  抑郁

  抑郁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

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心、丧失兴趣等。

在抑郁影响下,一般自我评价比较低,自责愧疚,对未来比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行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言少语、兴趣减弱、行动迟缓等。

  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十五点建议:

  一、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生活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观,保持自己身体清洁卫生,不穿邋遢的衣服,保持房间院落干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四、不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宽宏大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六、树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相信自己能成功;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

  八、即使心情烦,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九、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

  十、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

  十一、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

  十二、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十三、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

  十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充实;

  十五、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这些建议实际上是强调自我意识,如,相信自我,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在生活中保持稳定、乐观的自我体验等,它们对于消除抑郁的困扰是有一定帮助的。

  强迫

  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游戏,否则觉得很别扭;不可遏制地担心幼儿会出什么问题,以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包括幼儿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

  对于“强迫”这种行为问题,可试用以下方法矫治:

  首先,对于轻度表现可以采取听其自然法。

  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当事人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行动,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

在出现“强迫”观念时当事人不妨“放纵”一次,听其自然,不按照这些想法行事。

多次听其自然后,当事入发现并没有出现所担心的后果,强迫表现便会减轻直至消失。

  其次,可以采取棒喝法。

  强迫之所以挥之不去,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已经过分依赖这些并无必要的观念。

因此,在即将沉溺于强迫思维时立即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

当事人一般可以在即将进入强迫思维时采用自我命令的方式提醒自己;或采用厌恶疗法,一旦发现自己有不理性的观。

反复出现,就用橡皮筋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惩罚,也可以请家人、朋友发挥棒喝作用。

  最后,改变认知也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

  强迫的观念、行为都是认识的产物,改变认知可以令强迫表现减弱。

改变认知一般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

  偏执

  有偏执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容易广泛猜疑,过分警惕与防卫,常将别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容易产生病态的嫉妒;过分自负,在遇到挫折或过失时一般归咎于他人;嫉恨别人,不能容忍他人过错;脱离实际的好争辩与敌对,固执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偏执主要表现在对同事的态度上,总觉得同事的工作、言行对自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于“偏执”这种行为问题,可试用以下方法矫冶:

首先,认知疗法可提高自己的水平。

引起偏执行为表现的是自己的思想观念。

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对别人的错误,必须予以坚决反击”等,可换个角度看看,以去除原来看待事物的极端化、完美化以及过分关注个例而忽视全局的弊病。

  其次,敌意纠正法也可以改善由偏执带来的人际关系敏感。

其要领是经常提醒、暗示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领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

在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矫正和压制偏执观念和行为出现的几率,如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等。

  最后,交往训练法也可以较好地改善偏执者的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要明白真诚相见,以诚交心的道理,只有坦诚相待,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尽量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交往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要明白彼此是不同的个体,出现分歧和差异非常正常,对朋友的一些做法应理解和包容。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心理轻微失调、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般心理轻微失调可以在自己有意识的调节下得到改善,而心理问题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可能获得解决,心理疾病则需要及早到专门、正规的心理诊所求治。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篇2

  一位教师说:

"现在中学生苦,教师更苦,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群体中要争个面子,面对学生要讲良心,这样一来,终日精神紧张,现在哪个班分数稍微低一点,家长马上就会有强烈的反应。

"据报道,中小学教师中,过半数的教师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偏低。

  心理压力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

哪些教师最容易有心理压力呢?

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男教师。

男教师与女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职业压力大。

这说明男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

男教师心理卫生问题较多的原因与男教师目前在社会上经济收入不够高是密切有关的。

近几年,虽然教师的地位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有50%的教师日子过得还有些紧。

再加上教师劳动的责任性、繁重度大,升职机会少,使男教师比女教师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男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教师找对象相对困难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2.年轻教师。

调查结果证实,40岁是个明显的分界线。

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比年龄高于4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大。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大部分年轻教师职称问题没有解决。

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称受阻是职业生活中最大的心理挫折

  ⑵教育教学工作压力大。

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如做班主任;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再加上进修学习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经验,在学生面前缺乏威信等等,使年轻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

  ⑶家庭负担重。

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经济上积蓄少,碰上住房改革、医疗改革,还要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重大生活问题

  3.工作量较大的教师。

调查证实,班主任、语数外老师尤其初中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班主任老师、和毕业班老师的职业压力较大,他们的工作负荷大、社会期望值高、责任大。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的学习成绩,还要对班级的纪律、安全,学生的行为表现负责,要保证一个班级全体学生不出一点差错。

这个责任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也是相当繁重而繁琐的。

初中老师与小学老师不同,肩负着升学的重任,在升学率的重压下,每个教师都不敢放松。

虽然考试制度在改革,但语数外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课,一直是课时最多的学科。

目前虽然都在强调减负,但客观上并没有降低要求。

所有这些因素是加重这部分教师压力的重要原因。

从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形成因素上看,笔者发觉以下这些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1.工作量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所有问题中排居首位;他们把放假放在发奖金、受到领导表扬等因素之前认为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

  2.升学压力许多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老师最大的心病;有一半以上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这说明了升学压力是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3.经济状况现在大多数教师日子有点紧。

特别是农村未婚的、年龄低于40岁的、初中的或男教师经济状况更不如意一些。

男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等对经济收入都相对有一些不满意,认为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

  4.职称教师的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又一导火线。

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

  除了这些与教师自身有关的原因外,以下的外部大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诱导条件:

  一、不完善的考核制度?

  这是产生教师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由于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所以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起来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这也就意味着有些教师轻则没有工资浮动,重则有被分流下岗的危险,由此可见考核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而教师的辛勤工作也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例如:

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因此在考核、聘任时班主任教师在分数上就比课任教师高,这也就意味着班主任的优势,更何况现在在很多学校实行的是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

为了能够体现公平,现在在考核中又加上教师互评这一项,如此考核方式,使得教师拉帮结伙、吃请、打招呼等,也使得教师互相猜忌,关系僵硬,在这种恶意竞争中,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心理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二、不健全的管理体制?

  谁都知道,现在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究竟什么是校长负责制?

可能不同的校长的理解也不一样。

报纸上曾经这样报道过并且大多数的校长是这样理解的:

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以一个人的好恶来管理和衡量多数教师难免有偏差。

  三、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与不平衡的分配方式

  现在许多的教师心里有一根弦是紧绷的,那就是一年一次的全员竞聘上岗,由于现在许多学校实行的是末位淘汰,肯定有落聘的教师。

当然竞争可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促使优胜劣汰,但是教师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一名教师自愿放弃自己的饭碗,有几个教师能做到?

尤其是现在许多教师还必须以教学来养家糊口!

  现在许多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是失衡的。

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待遇有很大差距,例如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待遇就不一样。

在我们这里,高中教师享受县财政,工资有保障,并且学校一般也很有钱,补助多,福利好,而初中教师----可以这样说,初中教师现在的工资待遇现在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其心理健康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为自己“把脉”,具体的有以下方法:

  1、"干一行,不爱一行",这是时下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

"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弄",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

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

  3、学会弹性工作。

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只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

事业为主,家庭其次,这就是说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

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

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

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篇3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职业信仰缺乏。

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心忡忡,缺乏职业信仰。

  职业心理倦怠日趋激烈的竞争。

过重的身心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无情、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得过且过。

  职业行为异常。

或是怨天尤人,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生素质太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人际关系紧张。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普高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日益突出,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生心理失衡。

  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

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人说了算;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心里忐忑不安等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心理问题,致使有些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日益严重。

  

(二)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招生。

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生责任制,一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

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学校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一会儿搞全员聘任,一会儿搞学历达标,一会儿搞“双师型”教师,一会儿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气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无助、焦虑、自卑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大。

由于学生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老师教渣滓学生”的说法,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生难教,纵使拼命努力也是徒劳,因而埋怨学生,责怪家长,工作中不求创新,只求无过,缺乏动力。

  (三)个人因素

  人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如生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支持、婚姻冲突、子女教育与就业、老人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心理的因素。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倡导良风。

全社会要自上而下地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媒体与舆论应该多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做好表率;负责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的高校等机构应该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课程上得到直接的体现;教育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应加紧学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创新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

  

(二)学校实际支持。

对老师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心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操作可以依托学校工会或者党委等部门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实施,既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另外,学校要注意对老师们进行定期的心理状况调查。

  (三)学生自觉尊重。

借助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减压、减负,学生尊师观念的建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将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学生自我的行为举止也应自觉规范。

  (四)个人乐观应对。

老师们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健康、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们提出了高要求,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

对此,我们决不能忽视。

然而,简单的关怀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个人都要从重视做起,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身心健康的师资队伍,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后顾无忧。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篇4

  在这个人才竞争的21世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所以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中扮演了奠基石的角色,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现状

  学生是教师直接接触并服务教育的对象。

教师的心理健康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不仅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要靠它,而且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要靠它。

因此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很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近几年调查检测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内随机抽查了112所中小学的1691名教师,结果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教师占所有教师的51.23%,比我国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问题发生率高出了一倍多,在这51.23%中,轻度障碍的教师占32.18%,程度严重到成为心理疾病的教师也已经达到了2.49%。

更有调查发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教师占75%;觉得当教师压力很大的教师占了90%。

这些研究调查都显示出,当今社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日渐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对于教师师德的修养也是夸夸其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重视与关注。

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都分布在农村,所以,基础教育的成败甚至中国的全民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好坏。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成因形成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概括如下:

  

(一)自身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焦虑心理的产生,首要原因是教师职业在知识经济方面的高要求与教师的自身素质的不相适应。

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往往是善于知识的创新的人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拔得头筹。

而基础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以及开发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决定了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为了确立学生创新的理念,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打基础,必须通过创新式教育抓基础教育。

然而我国现今社会的中小学教师中30至40岁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他们不仅面临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学校寄予的厚望,而且面临基本陈旧的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他们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等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他们为了不让时代淘汰,就要继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

但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紧缺的学校经费等很多因素导致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

即使进修,教学和学习也是难以两者兼顾。

焦虑心理就是在教师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师素质的高要求和学习与工作矛盾的双重压力之下产生的。

  

(二)社会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传播者,其工作任务是及其繁重的。

然而教师的付出和收入却不成比例。

《教育文摘周报》中指出:

小学初中教师每周平均课时达到15.31节,其中周课时超过18节的教师占46%,在校工作时间平均每天达到8.93小时,平均每天在家备课的时间为1.63小时。

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的教师也大有人在,还有连续几周持续工作的教师,体力以及脑力的超额付出,加上匮乏自我调节能力,导致他们失衡的心理,多数教师出现上班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畏惧上班等情况,导致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被严重影响,而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被严重制约。

  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在农村,较城市而言,比较艰苦。

而且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也并不重视。

《教师法》由国家审议在1993年10月31日通过,其中不仅教师的权利义务有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也将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是合法权益在许多农村的中小学教师身上仍得不到保障,甚至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教师的生活水平无疑被严重影响,尤其是山区的教师,艰苦的工作条件,闭塞的信息,使教师的心理失衡、心力交瘁,以至于发展成各种心理疾病,在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时遭到严重不良影响。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很大程度上被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所影响。

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

社会上,周围人的行为密切影响了个体的行为。

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心理的因素有:

社会对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对于评价方式的接受。

终结性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采取的方式,这种评价将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品德行为、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所做出的努力贡献忽略。

  (三)职业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众多,所面对的冲突也多,在家里是父母、妻子、丈夫、儿女,在领导面前是被管理者,在学生面前却是管理者,而且农村远离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较城市狭小,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导致心理的失衡。

  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动者是教师,学生心中的榜样也是教师。

学生的言行举止都被教师所影响,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理问题应得到重视与解决。

  

(一)中小学教师需要的和谐环境的构建。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小学教师和谐环境的构建需要依靠社会,而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首先应该将健全的法律在农村山区严格实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减轻升学压力,使尊师重教成为和谐的社会风气。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树立有其实际的内涵:

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理解教师的苦衷;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