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29996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AB卷试卷及答案.docx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试卷5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座号:

______评分:

__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观察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即日常观察、科学观察和社会观察。

()

2.日记描述的观察方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74年著的《一个父亲的日记》便是日记描述法的代表。

()

3.轶事记录法内容可以是特定的发展范围,也可以是特别的儿童,尽可能地记下相应的环境,具有开放性。

()

4.行为检核法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但结果不便于分析和讨论。

()

5.等级评定法可以用于比较个别差异,核查个人感知和现实之间的一致性。

()

6.实况详录法处理资料的难度小。

()

7.根据不同观察角度,可以将观察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量大类型。

()

8.按是否以自身心理行为为观察内容可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

9.幼儿行为的特点有爱游戏、爱模仿、好奇好动、喜欢和同伴交往、喜欢户外活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

()

10.心理学实验证明:

3岁幼儿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完成力所能及及的某项活动时,一般能控制自己8—10分钟。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观察是指()

A.观察不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B.看

C.结论和判断

D.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

2.《指南》以什么为目标

A.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B.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C.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D.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指南》的核心是什么?

A.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B.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C.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D.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指南》的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A.初期

B.早期

C.中期

D.末期

5.关于幼儿行为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幼儿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观察

B.幼儿行为观察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方法

C.幼儿行为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科研素养

D.幼儿行为观察只是收集数据的一种手段

6.观察者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或者选择特定时间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被称为:

A.取样观察

B.直接观察

C.评价观察

D.参与观察

7.‏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是()

‎A.评价观察

B.参与观察

C.直接观察

D.非参与观察

8.‌评价观察最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A.行为检核

B.现场录像

C.等级评定

D.频次记录

9.‍我国教育家()提出教育为本,观察先行。

A.孔子

B.斯霞

C.陶行知

D.郭沫若

10.‏观察、观察、再观察是由()提出的。

A.陶行知

B.爱迪生

C.蒙台梭利

D.巴甫洛夫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观察记录上存在的问题包括()

A.凭主观判断推论没有观察到的问题

B.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主观推测的语言

C.忽略行为发生的过程

D.用主观印象描述幼儿行为

2.‏观察记录分析上存在的问题()

A.观察过于主观

B.方法使用不当

C.对观察的分析缺乏有效性

D.缺少后续观察设计

3.‍当前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中存在哪些问题

A.观察记录上存在的问题

B.观察伦理中存在的问题

C.观察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D.观察记录分析上存在的问题

4.‍根据观察记录的结构性质和控制程度,可将观察分为()

A.参与观察·

B.描述观察·

C.非正式观察·

D.正式观察

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可将观察分为()

A.间接观察

B.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评价观察

6.从幼儿发展的整体观应从哪几方面来看()

A.从学前教育学的角度

B.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角度

C.从心理学的角度

D.从生理成熟的角度

7.‌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

‎A.象征性思维

B.自我中心性思维

C.单维性思维

D.泛灵性思维

8.轶事记录法的观察对象主要是从观察者感兴趣的______或者_______中选取,这些事件中的幼儿往往能够吸引观察者的注意。

‎A.偶发事件;

B.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C.无关事件;

D.常发生的事件;

9.‏事件取样法的核心是(   ),时间取样法的核心是

A.事件

B.量次

C.程度

D.时间

10.‎等级评定法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根据量表的不同设计方式,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A.数字等级量表、

B.图形量表、

C.标准化量表、

D.累计点数量

四、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案例一

新来的幼儿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今天黄小媛又哭了,老师哄她也无济于事。

正在这时,高洁宁走过来说:

“别哭了,我带你玩去。

”说来也怪,黄小媛哭声由小到无,很快就和小伙伴玩起来。

在自选活动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为什么黄小媛不哭了?

”有的孩子说:

“她玩了,忘记哭了”,“有人带她玩,她就不哭了”等等。

教师又问:

“高洁宁这样做好不好?

你对新朋友会怎样做?

”孩子们纷纷说:

“我给她玩玩具。

”“你有什么话就告诉我。

”从此,小朋友们争着带新来的小朋友认识环境,教她在活动区怎样玩,帮他穿衣服,讲故事等。

很快新来的黄小媛适应了新环境。

问题:

为什么高洁宁的关爱能让黄小媛很快地和小伙伴高兴的玩起来?

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

案例二:

某幼儿园开展大班与小班幼儿之间跨班级互动活动已经近一个学期了,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

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相关班级的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

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牵手一个小班幼儿,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

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

自由活动时,小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的美景,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知识。

在家长手机、相机等各种手段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问题:

 

请结合案例中的活动谈谈你对家园合作的认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D

D

A

D

B

C

D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CD

ABCD

CD

BC

ABC

ABCD

AB

AD

ABCD

四、案例分析(共30分)

仅供参考:

1.答:

一、高洁宁的关爱能让黄小媛很快地和小伙伴高兴地玩起来,是因为高洁宁的关爱让黄小媛感受到了同伴和班集体的爱和归属感。

《指南》指出,在社会适应中形成的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

材料中高洁宁和同伴的关爱让初入园的黄小媛感受到同伴的温暖,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到快乐,感受到了班集体的爱,也逐渐形成了对班级的爱和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让黄小媛建立起对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她就能高兴地与同伴玩耍,更快适应了新环境。

为了帮助新入园小朋友更快适应新环境。

教师还可以这样做:

1.教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前提。

教师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机会,积极引导。

当教师发现高洁宁的行为时,在班上进行谈话“高洁宁这样做好不好?

你对新朋友会怎样做”,引导班级其他幼儿关心、关爱同伴,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的引导带来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活动中主动帮助小媛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她不断适应班级。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循循善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形成。

2.善于利用榜样法达成目标。

幼儿爱模仿,教师利用这个特点把高洁宁树立为榜样,其他幼儿纷纷模仿,让新来的小媛得到来自班级小朋友的关爱与帮助,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总的来说,让新入园的幼儿感受到了同伴和班集体的爱和归属感,与同伴、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就能够让新入园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2.答:

一.家园合作应该秉承平等、尊重的原则。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材料中,教师积极邀请家长共同参加远足活动,体现了教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视与尊重。

活动中,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组织开展的活动,也体现了家长重视与教师的合作,并且尊重教师的劳动。

该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提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与默契程度,更好的打造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质量及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是对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材料中,教师组织的活动教育目的明确——增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往,提升亲子互动水平,家长有效参与——家长的参与促进游戏活动更好的开展,家长的参与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知识,整个活动气氛活跃、愉快。

该活动的组织开展体现了教师较强的与价值观念沟通合作的专业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

三、通过家园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材料中教师通过邀请家长一同参加开展“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为幼儿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创设了交往机会,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带动了家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交流配合,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以及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试卷1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座号:

______评分:

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轶事记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不刻意安排的情境中,用文字表述的方法对其感兴趣,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婴幼儿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事件进行记录的研究方法。

()

2.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囟门和牙齿,是评价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

3.0-3岁婴幼儿生活只需要关注生理需求即可。

()

4.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应喂奶8次。

()

5.幼儿园正餐间隔时间为4-5小时。

()

6.影响幼儿教师解释分析幼儿生活行为的因素除了幼儿之外,还有幼儿教师个人也会影响。

()

7.幼儿园中幼儿的生活活动要有集体意识,进餐、午睡、如厕等都要全体幼儿同步进行。

()

8.7-9个月婴儿粗大动作的观察重点在于爬行动作。

()

9.对13-18个月幼儿,已经能够使用筷子夹物了。

()

10.6个月的婴儿开始认人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学习就是转变旧的经验、建立新的经验以发展新知识的过程。

儿童的学习来自对自己的动作和对自身环境的探究”是()的观点。

A.成熟势力说B.行为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发展理论

2.以下观察对象适合运用轶事记录法的是()

A.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状况B.游戏中幼儿的装扮行为

C.游戏中争抢玩具材料的行为D.某一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想象力

3.婴幼儿视觉发展的敏感期是()。

A.0-3个月B.0-6个月C.6-9个月D.9-12个月

4.0-3岁婴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一般以不超过()为宜。

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

5.以下会影响婴幼儿视觉发展的行为有()。

A.整夜使用小夜灯B.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C.避免阳光直射眼睛D.物体摆放在婴幼儿正前方

6.0-3个月婴儿的精细动作主要是()。

A.换手B.抓握C.对击D.对捏

7.一般来说,2岁以前的婴幼儿掌握的主要是名词和()。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分词

8.1.一般小班开展角色游戏时间不低于()分钟。

A.20B.30C.50D.60

9.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分为三类,()的婴幼儿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近陌生人,常常表现出积极正向的情绪。

A.难以照看型B.容易照看型C.一般活动型D.缓慢活动型

10.这些幼儿的人际关系很好,人缘不错,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班级里有好多幼儿说这些孩子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或者最愿意和这些孩子玩,很少有孩子说不愿意和他们玩,或者讨厌他们,这些孩子是()。

A.受欢迎型B.受排斥型C.受忽略型D.一般型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观察可以分为()

A.描述观察B.参与观察C.取样观察D.评定观察

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具有()的特点

A.泛灵论B.客体永恒性C.物体守恒D.不可逆性

3.时间取样法的优点是()

A.搜集资料效率高B.省时省力,较为灵活多样

C.便于获得充足的代表性样本D.便于统计分析

4.6-12个月婴幼儿进餐时应观察的要点包括()

A.食物B.进食反应C.进食行为D.卫生

5.3-6岁幼儿生活行为的观察要点包括()

A.幼儿的安全隐患B.幼儿的安全意识C.幼儿的生活习惯D.幼儿对集体生活的适应

6.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作息习惯、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饮水、午睡、离园等活动。

A.盥洗B.进餐C.如厕D.教学

7.0-3岁婴幼儿的游戏主要有()。

A.表演游戏B.感知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

8.4-6个月婴儿视觉游戏的观察重点在于()。

A.视觉的距离B.视觉的持续时间C.视觉与动觉的联合D.视觉广度

9.3-6岁幼儿常见的创造性游戏有()。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智力游戏D.结构游戏

10.0-3岁婴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包括()。

A.自我中心阶段B.单纯的社会反应阶段

C.建立与抚养者依恋关系阶段D.发展伙伴关系阶段

四、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案例一: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搭“大高楼”,另一个男孩(乙)在旁边玩飞机。

每当甲搭好“大高楼”,乙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甲的“大高楼”。

问题:

1.请问甲乙出现了哪些游戏行为?

2.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对此情况应如何干预?

案例二:

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

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

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

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

“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

”幼儿说:

“可以数地上的方块。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

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

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问题:

1.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2.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A

A

B

B

B

B

A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CD

AD

ABCD

ABCD

ABCD

ABC

BCD

ACD

ABD

BCD

四、案例分析(共30分)

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一

1.甲乙在建构游戏中出现了表征行为,甲用软塑料替代砖头搭建高楼,乙用模型飞机撞击大楼。

(3分)

2.

(1)首先确定干预的必要性。

进行干预前,通过仔细观察,判断行为的意义:

乙的行为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攻击性或破坏行为。

如果通过观察发现,乙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甲的不悦,甲搭高楼就是为了等待乙的飞机的撞击。

那么,就可以说明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的游戏,应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因此教师不必要干预。

(6分)

(2)如果是另一种情况,那么就要确定干预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假扮飞行员采用内在干预,运用行为暗示,向乙示范飞机如何正确飞行,让飞机在高楼上或高楼问飞行。

如此种于预不行,可根据中班孩子心理特点,运用语言干预影响乙:

“甲很不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搭起的高楼总是被撞倒。

如果你是甲,你喜欢这样吗?

”。

这种语言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提高角色扮演和移情的能力,从而起到干预的效果。

(6分)

案例分析二:

1.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

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案例中,教师能够把扔沙包与学习测量联系起来,发现了扔沙包游戏的教学潜能,应该说有一定的创意,但游戏的教育性不能替代游戏的趣味性,否则就失去了游戏的本意,幼儿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

(5分)

2.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一定规则意识,喜欢竞赛性的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充分、自由扔沙包过程中逐步感知“扔得多远”,继而向幼儿提出“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

”,接着可以利用大班幼儿有较强的“竞赛”心理,为幼儿提供纸、笔等,让幼儿把他们的比赛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就自然产生了“统计”的问题。

在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1周或2周)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更猜你换游戏地点的办法,例如把幼儿带到平坦的土地上扔沙包。

这时,由于地面上缺少了可以利用的自然测量标准——方砖,幼儿必然会面对如何解决测量工具的新问题,而且,还可能会产生非标准测量工具的不一致或不可比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又可以“很自然”地把标准测量工具介绍给幼儿。

所以,这个活动以渐进式、生成性方法来组织与指导为好,应当有不断深入的延伸活动,不宜以一次活动解决所有问题的思路来组织。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