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833979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docx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µm;1µ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

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要            。

④“读”要                         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                  值。

2.时间的测量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               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做             。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                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                  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               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               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

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

(2)定义:

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

(3)速度计算公式:

v=                 。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

1m/s=               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                   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                ,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                ,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               ,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                    、                。

2、实验原理: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风声是            振动发声,管制乐器管里面的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            振动发声,鼓靠            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               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              、                和              ;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                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               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              (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

声音一定由物体的                产生的,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                、                 ;

1、音调:

                          叫音调,                 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               ,单位是                 ,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               ;

 2、响度:

声音的                   叫响度;物体                    越大,响度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

3、音色: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发声靠                   )

注意:

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高于 

                                            叫超声波;低于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            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           、            、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

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八、声音的利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读作“                      ”;“-20℃”读作“                            ” 或“                           ”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                、

              或                   )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                      、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          和容器       部;

(2)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             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

             ;分度值为                ℃;体温计读数时                  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             (缩口);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                。

①物质熔化时要          热;凝固时要              热;熔化和                 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②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熔化时                   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

熔化时            固定温度的物质;

③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           ,继续         热),非晶体                  熔点(熔化时温度             ,继续                热);(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④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                  ;

(2)继续             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达到                 ;

(2)继续              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⑤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            ,               热 ,温度               ;

(2)B 点为         ,物体温度达到            (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              ,             热、温度           ;

(4)C点为           态,温度仍为           ℃,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6)DE 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7)E 点位             态,物体温度达到                 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              ,             热、温度              ;

 (9)F点为             态,凝固完毕,温度为            ℃;

(10)FG 段为             态,物体            热,温度                ;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            的物体传给温度               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             热、液化要             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

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         化现象;

注:

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            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                        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             ,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             有关,空气流动越            ,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           化现象;

注:

(A)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同;(C)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              (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             还要继续            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          现象,都           热量;(B)沸腾只在            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                 、                     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  

                    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比水蒸发的                ;

4、液化的方法:

(1)                   ;

(2)                      (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              变为气态叫          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 

          华,升华           热,凝华             热;

2、                    现象:

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                     现象:

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          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雾凇、白粉、“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                      ;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                        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                     ,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            ;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                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