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84347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蛲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蛲虫.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蛲虫.ppt

《蛲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蛲虫.ppt(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蛲虫.ppt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linnaeus,1758),简称蛲虫,寄生人体可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儿童感染多见。

一、形态,成虫:

虫体细小,乳白色。

雌虫大小约(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直而尖细,其尖细部可占虫体长的1/3。

雄虫较雌虫小,大小约(25)mm(0.10.2)mm,体后端向腹面卷曲。

蛲虫卵,虫卵长圆型,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

大小约为(5060)m(2030)m。

卵壳较厚,由两层壳质层组成,卵壳外被有一层光滑的蛋白质膜、内复脂层。

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多已发育至蝌蚪期胚。

二、蛲虫生活史,宿主:

人为唯一宿主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寄生部位:

主要为回盲部、结肠等处体内发育:

感染期卵在肠道孵出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

蛲虫生活史图示,三、致病,雌虫产卵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

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

虫体附着处的肠粘膜可有轻度损伤,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或慢性炎症,一般无明显症状。

异位寄生蛲虫异位寄生主要见于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并引起相应器官的炎症及蛲虫性肉芽肿。

在鼻腔及鼻分泌物中可查见蛲虫卵,此因吸入或以手指挖鼻孔而带入蛲虫卵。

眼结膜囊内也可寄生蛲虫。

四、实验诊断,透明胶纸法:

将透明胶纸(6cm2cm)黏擦肛门周围的皮肤,然后将有胶的一面平贴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棉签拭子法:

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拭擦肛周,然后将拭擦物洗入饱和盐水内,用漂浮法查虫卵。

此外在粪便内或肛门周围检获雌虫也可确诊。

五、流行,蛲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儿童感染率在40%以上,57岁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感染方式:

感染性虫卵通过肛门手口途径所造成的自身反复感染。

也可经口、鼻吸入空气中飞扬的蛲虫卵而感染,造成集体和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播的主要方式。

易感人群:

儿童。

六、防治,治疗甲苯咪唑:

1次顿服100mg对蛲虫病治愈率可达90%左右。

丙硫咪唑:

100mg或200mg顿服,连服7d,间隔2周的两个疗程,则阴转率可达100%。

噻嘧啶:

本品为广谱驱虫剂,按10mg/kg,分2d,4次口服,治愈率达94.4%。

扑蛲灵:

按5mg/kg,睡前顿服,1次服药治愈率达90%以上。

需在2周内再服1次。

预防,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水平。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等。

睡前及清晨应清洗肛门,以减少及防止再感染的机会。

3、搞好室内卫生,经常晒洗玩具等物具,勤更换床单及内衣等,以减少和防止虫卵污染室内环境的机会。

4、有组织地进行集体性的反复查治。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