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攻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84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江西旅游攻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旅游攻略.docx

《江西旅游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旅游攻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旅游攻略.docx

江西旅游攻略

江西龙虎山旅游攻略

一、龙虎山概况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贵溪市境内,距鹰潭市区20公里。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

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鲁的祖父)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山因以名”。

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

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

三、龙虎山二日游线路

早乘车赴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仙女岩景区,船筏漂流:

观十不得美景(丹勺用不得、玉梳梳不得、云锦披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仙女配不得、仙桃吃不得、石鼓敲不得等等)、无蚊村、战国古悬棺。

住龙虎山。

早餐后游历代天师起居地---天师府、上清古镇  ,结束愉快旅程。

四、几点提示

在鹰潭火车站出站口搭乘中巴,4元车费便可到。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二条线路,一条开往上清镇,一条开往龙虎山风景区。

建议搭乘开往上清镇的中巴。

到上清古镇看看千年古镇,然后坐竹筏漂流仙女岩,欣赏所谓的中华一绝。

然后再开始龙虎山的周边景点游。

如果对竹筏漂流没有兴趣的话,可以坐直达龙虎山风景区的中巴。

但提醒不熟悉或不确定目的地的驴注意别被中巴车司机拉到还没有建设好的风景点,批发给门票贩从中抽取提成。

漂流111元一人,不知现在是否涨价。

如果不足3人还得付所谓的船工费,对于漂流的价格没有价格可讲,但如果不足三人所要求付的30元船工费是可以讲掉的。

夏天太阳大的话,建议擦好防晒霜再去漂流,防止皮肤被晒伤。

  你可以沿途欣赏有形状感,需要发挥想像力才能看出的骆驼、大象……及一些人造景观,还可以欣赏到仙女岩和悬棺表演。

庐山旅游指南

[浏览地图][回到景区主页]

概述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

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

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

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近代以来,庐山又成为政治风云人物的度假之地,山上现存有多座张学良、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住过的别墅,这使得它更成为一座人们向往的名山。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

    庐山飞峙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水气郁结,云蒸霞蔚,云海、瀑布与绝壁构成了庐山三绝。

    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道出庐山瀑布的壮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有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俗称“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三叠泉,落差155米,崖石所阻,分成三折,每折各具特色,还有被巨石的刀锋分成五股的乌龙潭以及幽深静谧的黄龙瀑。

    庐山的云雾变化莫测,时而如烟,时而如海,时而如棉花,团团簇簇,静止不动,忽而又似波涛滚动汹涌。

多数时候云雾保持洁白无暇的面貌,当日出日落之时,霞光会为白云披上了灿烂的彩衣。

    一处绝崖,一处峭壁,下临万丈山涧,面对千仞削壁,陡峭雄奇,峥嵘嶙峋,观赏绝壁当数龙首崖、石门涧。

而含鄱口、五老峰等地则是观云海的好地方。

文化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能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

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

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

“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

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

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

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

汪山土库 (龚毅)

  汪山土库位于鄱阳湖西汊、南昌市北郊新建县大塘坪乡境内,距离省会南昌市仅40公里、昌北国际机场15公里,正处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群”、“两带”发展总体构想的区域范围。

汪山土库是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三兄弟筹资兴建。

整个建筑墙体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规模浩大、气势雄伟,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

2004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筹备申报“国保”。

   汪山土库占地108亩,大小房间1443间,布局科学、精巧,结构明朗、大气,雕刻简朴、高雅,排水、通风、采光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晴无日晒,雨不湿鞋,冬暖夏凉,与鄱阳湖地区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是鄱阳湖地区特殊民居的典范,“是江西现代人文建筑史上的一笔重彩,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著名古建专家雷运棠语)。

汪山土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豪门望族。

自出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个大红顶子”至民国的100余年间,汪山土库共走出进士4名,举人11名,大小官员名流100余名,成就了“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对周边士子文华品位的提升和鄱阳湖地区乡风淳朴、民俗敦厚有较好的承载和无形的推动。

民族英雄林则徐、一代名臣曾国藩、帝师翁同龢等达官显贵都与土库程氏家族有过密之交,曾驻足汪山土库并留下墨宝。

汪山土库文化及其地方民俗文化是新建县、南昌市乃至江西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构筑省会南昌城市魅力的宝贵财富,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是环鄱阳湖地区文化的经典。

 

   土库建筑座北朝南,以祖堂为中轴,两侧各建四纵深宅,每纵深宅四至七进,共有房间1446间、天井572个,置身其中,冬暖夏凉。

建筑内巷道纵横,晴无日晒,雨不湿鞋。

其中『八尺巷』是土库建筑群里—条横贯东西的交通要道,土库里每纵深宅之间正房与厨房之间均有隔巷,且门不相对,以防出现火灾相互蔓延。

隔巷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有回声的效果,显示出土库的威严。

2004年4月,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汪山土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山土库地势前低后高,冬暖夏凉。

整座土库幢与幢相携、巷与巷相通,南北朝向,并排9幢,共有572个天井,1443个房间。

所有的门窗、门台、踏阶、柱基皆为一色的红石。

花楼重门、高梁粗柱和屋檐上刻着“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球”、“蜂蝶穿花”、“八仙过海”等图案,非常精美。

汪山土库巷道交错、庭堂深邃。

有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等诸多厅堂。

  汪山土库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其独到之处。

比如回声巷,即是每两幢房之间都隔着一条巷子,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又可以防火;还有八尺巷,每幢房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

 

南矶山周围有常湖、流湖、菱湖、东湖、神塘湖等浅水湖及湖滩草洲,随着季节性湖水落,一年一度水陆相互交替,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的地貌景观。

每逢金秋,数以万计的各种越冬候鸟由北国南来,至此栖息,翌年春暖花开时,又结队迁徙北飞,而夏候鸟,如家燕、白簿等,则又来此湖地栖息繁衍。

据统计,鸟类有280余种,水禽达11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如白鹤、丹顶鹤、天鹅、金雕、海雕、中华秋沙鸭等50余种。

1986年这里曾出现规模空前的越冬候鸟群,有诗曰:

"鄱阳鸟,知多少?

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

南矶山湖洲一带,被誉为"百鹤王国"、"候鸟乐园"和"国际级极为重要的湿地"。

1987年,在南矶山设立了候鸟观察站,为游客提供了观赏珍稀水禽的理想场所。

 

  位于南昌市东北约60公里处的鄱阳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与矾山两座相邻小岛的称。

南矶山周围有常湖、流湖、菱湖、东湖、神塘湖等浅水湖及湖滩草洲,随着季节性湖水落,一年一度水陆相互交替,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的地貌景观。

每逢金秋,数以万计的各种越冬候鸟由北国南来,至此栖息,翌年春暖花开时,又结队迁徙北飞,而夏候鸟,如家燕、白簿等,则又来此湖地栖息繁衍。

据统计,鸟类有280余种,水禽达11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如白鹤、丹顶鹤、天鹅、金雕、海雕、中华秋沙鸭等50余种。

1986年这里曾出现规模空前的越冬候鸟群,有诗曰:

"鄱阳鸟,知多少?

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

 狮子峰位于店前以西4公里,山峰形如蹲狮,海拔仅320米,却有黄山之险,崖壁峭绝,险峻难攀。

它是梅岭花岗岩倒石堆地貌最壮观、最发育的区域,集中反映了梅岭这座大型推覆构造山体(俗称“飞来峰”)波澜壮阔的成山过程。

是最适合大学生和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每年吸引着20多万大学生来此采风。

以狮子峰-泮溪湖-望狮涧“三位一体”的狮子峰景区是最能反映梅岭各种自然景观精华的景区,这是奇峰耸峙、奇石遍山、奇洞迂回、奇瀑天来,又有巨大的危崖、遍山的翠竹古垄青藤、烟波浩涉的泮溪湖,聚集成千上万蝙蝠的蝙蝠洞,堪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登上惟妙惟肖、云雾飘渺的狮子峰举目远眺,远山、近村、田野、湖泊一览无遗,可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至绝顶我为峰”的意境。

南昌市象湖风景区

    象湖风景区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城区西南角,面积7.81平方公里,其中一期、二期建设面积3.13平方公里,三期建设面积4.68平方公里。

目前,象湖风景区已经基本形成环湖一条路,西南一座山,湖心一座岛,湖中两条堤,湖滨一片景的格局。

  象湖景区建成的主要景点有天鼋风荷、章江晓渡、灌婴城楼、环漪阁、豫章台、隆兴桥、江南民居、妙济山以及万寿宫、万寿桥等。

象湖万寿塔,与北面的万寿宫隔水相望,大大丰富象湖的游览景观。

同时,万寿塔也将与绳金塔遥相呼应,成为南昌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景观。

天香园位于南昌青山湖大道中段,16米高的朱拱珐琅彩绘大门正面上方是我国当代书圣启动的亲笔溜金大字“天香园”。

反面为其鲍弟启儒的真迹,非同凡响,气势逼人。

园区占地1150亩,园内湿地、湖泊、原始沼泽串通成一片,野生侯鸟群32个品种,10万余只。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后指出,这里鸟类密度之大、之美,堪称世界城市第一。

     天香园以江西民宅艺术为底蕴,集园艺、禅佛、鸟趣、书法、茶饮于一身,被专家学者誉为“文化生态的乐园”。

天香园被联合国鸟类专家称为鸟类的天堂,盆景的海洋。

     天香园内野生鸟群,共32个品种,5万余只。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后指出,这里鸟类密度之大、之美,堪称世界城市第一。

     天香园又称盆景之国,大小盆景两万余盆,其中水乏极品之作,多次荣获全国及世界各种奖项,形成了独特的赣派盆景风格:

自然、粗犷、古朴、优雅。

最令人拍手称绝的那6000株树桩盆景,它们大多是树龄在100-900年间的森林古树,可谓世界罕见,中国之最。

安义千年古村群位于南昌市郊,梅岭脚下,安义境内,有罗田、水南、京台三大自然村。

来到这里就象踏入历史的门坎。

一条五里多长的古石板路,越野连村,穿街串巷,曲曲弯弯地牵引你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古建民居的艺术宝库、田园古村的风韵。

古街道上商铺林立、私宅犹如迷宫、墨庄书香四溢、戏台古韵犹存、古樟遮天蔽日、古井古桥、古家俱、古农俱......

        安义千年古村群由相距不到300米的罗田、京台、水南三大自然村落组成,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86幢,面积21800余平方米。

古建民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饰精美、文化内涵厚重。

主要景点有:

占地八亩拥有48个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余年的唐代黄樟;再现昔日罗田繁华商贸景象的400余米长的古街道;反映江南农村民俗文化特点的水南民俗馆;商贾名媛起居的闺秀楼;雕有一百只形态各异蝙蝠堪称中国窗雕工艺一绝的"百福图";体现忠孝节义的黄氏、刘氏祠堂;雕龙画凤江南农村少见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曦庐(墨庄)等等。

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赣文化和赣商文化的完美结合,是都市市民追溯历史、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它最有神秘风采,最有古郡风韵,最有田园风光,最有乡村风貌。

 

婺源风景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

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

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

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

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

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

  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徽商古埠头汪口

       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

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明清时期,作为徽州与饶州重要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

汪口商业十分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的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

       光阴荏苒,曾经的繁华已远去,留下的依然是秀美和古朴。

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在十八条古巷中的众多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历史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徽文化渊源。

       汪口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00二年汪口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二00五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被国内古建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汪口村正以其生态与文化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伟人故里江湾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

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

       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

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家江谦等贤仕和一代伟人江泽民。

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选入《四库全书》。

       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而西蜿蜒流过。

这里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森林水世界

森林水世界——卧龙谷:

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

“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

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0.7%,山峰标高800—1600米,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8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

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   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整个景区类似九寨沟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万,就这样,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

 爱情鸟的栖息地——鸳鸯湖:

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面积2300亩,蓄水1348万立方米。

湖区环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是一个“静谧的绿色世界”、一块“超尘净地”、是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生态奇观”。

      “一泓天池水,层峦叠嶂峰。

苍穹云袅娜,飞来万道虹。

”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对鸳鸯。

      “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国翩然飞来,它们的欢声笑语,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它们时而水面嬉戏、时而窃窃私语、红嘴翠羽如鲜花般盛开于碧波之上,卿卿我我、悠悠乐乐。

泛舟鸳鸯湖、体味如画美景!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

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

14亿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奇峰耸天、幽谷千仞的山岳绝景奇观,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先生慕名来到三清山后,惊叹道:

“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其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