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88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docx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史创编

名词解释: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第一章导言

1、经济学(P7)

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P7)

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P8)

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P12)

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P17)

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P17)

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需求(P33)

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P38)

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

A、线性需求函数:

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

D=a*p﹣a(是负a次方)

4、替代效应(P38)

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收入效应(P39)

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给(P41)

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P45)

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8、供给函数(输入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

9、均衡价格(P48)

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支持价格(P59)

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P61)

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P64)

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P70)

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3、需求交叉弹性(P72)

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

4、弹性

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5、供给价格

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之比。

6、恩格尔定理

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P87)

指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2、总效用(P89)

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的总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P89)

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91)

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P92)

指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6、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P99)

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物价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7、无差异曲线(P101)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8、边际替代率(P104)

是消费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9、消费可能线(P107)

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线。

10、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

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2、基数效用论

效用是可以计量和求和的,因此效用可用基数(1、2、3等来表示)

13、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用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等来表示)

第五章生产理论

1、生产要素(P122)

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2、生产函数(P122)

指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3、技术系数(P123)

指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25)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5、总产量(P127)

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6、平均产量(P127)

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7、边际产量(P127)

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8、规模经济(P130)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

(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9、内在经济(P131)

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10、适度规模(P133)

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

11、等产量线(生产的无差异曲线)(P136)

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想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12、边际技术替代率(P138)

指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13、等成本线(P139)

又称企业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线。

14、扩张线(P143)

指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

1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请看教材)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1、成本(P144)

又称生产消费,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2、短期(P144)

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3、短期总成本(P145)(STC)

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4、a:

固定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FC)

b:

可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VC)

STC=FC+VC

5、短期平均成本(P145)(STC)

指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又分为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可变成本。

(AVC)

STC=AFC+AVC

6、短期边际成本(P145)(SMC)

指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SMC=△STC∕△Q

7、长期总成本(P151)

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额成本总和

8、长期品均成本(P152)

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9、长期边际成本(P155)

常其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10、机会成本(P156)

指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11、显明成本(P158)

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

12、隐含成本(P158)

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

13、收益(P159)

指厂商出卖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收益中既包括成本,有包括利润。

14、a:

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

b:

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AR

c:

边际收益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

TR=AR*Q

15、利润最大化原则: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P163)

又称纯粹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P172)

又称纯粹垄断,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3、寡头垄断(P189)

又称寡头,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4、a:

纯粹寡头指市场不受产品差别的影响,生产无差别产品的寡头。

b:

生产有差别产品的寡头。

5、垄断竞争(P182)

指一种即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6、价格歧视

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像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7、价格领先制

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一个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

8、成本加成法

在估算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的百分率的利润

9、卡特尔

指各寡头之间进行公开勾结。

10、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11、古诺模型

12、斯威齐模型

第八章分配理论

1、劳动的边际生产力(P207)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2、利息率(P215)

指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

3、超额利润(P224)

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4、洛伦斯曲线(P227)

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5、基尼系数(P227)

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A÷A+B

当A=0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平均。

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P236)

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P236)

a: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GNP=C+I+G+X-M

b: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GN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净利息

c:

部门法

3、国民生产净值(P241)(NNP)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4、国民收入(P241)(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5、个人收入(P241)(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P241)(PD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7、名义国民生产总值(P242)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8、实际国民生产总值(P242)

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9、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P242)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10、间接税(P239)

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

(可转嫁)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潜在的国民收入(P251)

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2、均衡的国民收入(P251)

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3、平均消费倾向(P254)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边际消费倾向(P254)

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自发消费(P255)

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来决定的必须的消费。

6、引致消费(P255)

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7、自发总需求(P255)

指总需求中不变的自发消费与投资。

8、消费/储蓄函数(P254)

指消费/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9、乘数(P258)

指自发总需求的增肌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0、IS-LM模型(P260)

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1、总需求/总供给曲线(P265)

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12、平均储蓄倾向

指储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3、边际储蓄倾向

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第十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失业(P274)

指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2、失业率(P275)

是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

3、充分就业(P276)

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4、自然失业(P277)

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P279)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即非自愿失业。

6、隐蔽性失业(P280)

有“职”无“工”的人。

7、货币(P282)

指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8、格雷欣定律(P285)

基本内容为:

实际价值不同的金属货币具有同等法偿能力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退出流通,被作为窖藏,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必然充斥于流通之中。

9、通货膨胀(P286)

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

物价指数

10、物价指数(P286)

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11、奥肯定理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

12、理解奥肯定理时应该注意:

A、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

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

C、奥肯定理适用于未实现充分就业情况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P306)

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活动。

2、加速系数(P318)

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

3、资本—产量比率:

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加速系数与资本量比率的数值相同。

4、菲利普斯曲线:

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间的交替关系。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