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99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3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内容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具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你了解他吗?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呢?

(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听到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2.师:

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汇报:

(板书:

见:

梧叶、促织、灯明、听:

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7.师:

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课件出示全诗)

8.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远方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到这里读书,你们想家吗?

你想起了谁呀?

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

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

(板书:

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

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

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

在这里想问一问:

“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你想:

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

(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

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

(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

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

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

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

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

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

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是:

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

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

(自由读)

3.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男女赛读)

6.师: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

(课件出示:

萧、客、促、深)

(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指名读或背)

2.小结:

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

梧叶促织一灯明

听:

寒声思乡之情

感:

动客情

(十)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具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

(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

王维。

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

(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

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

(板书:

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

(板书:

加倍、更加)

   导:

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

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

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

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

推优给全班同学讲。

(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

四、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10、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

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

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

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

“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

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

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10、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具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

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

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五、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具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唤起情感: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想象导学: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留心、在意等)

2、想象画面: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品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语言表达出来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

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

“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具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5、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6、语言训练:

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课后小结: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欢乐的歌

一把钥匙香香甜甜

告知冬天丰收的歌

4、注意课间安全,不要在教室追逐。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内容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具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课件展示秋天美景,学生静静欣赏。

是啊,秋天真美!

它就是一道神奇的画廊,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它也是一座辽阔的音乐厅。

①师:

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

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不信,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揭题)5.指名读课题。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师: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2)师:

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

其他同学拿起笔,边听边划出你听到的声音。

(指名分小节朗读)

②师:

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板书:

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一)畅说秋声

1、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2、指导朗读学习第一小节。

生:

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

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

(生读)

师:

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

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

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

呵,多美的黄叶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师:

小树叶,你跟大树说了些什么呀?

生:

再见了,大树!

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

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

说得好。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

(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3、学习第二小节。

师:

告别了翩翩起舞的小黄叶,听,这是谁在歌唱?

好听吗?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