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27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docx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

能源审计现场检查表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用能状况和

能源流程

按照内容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的四个环节,根据用能单位的生产机构设置,通过交流和察看整个系统、各个车间的能源输入量和输出量,计算当量值,了解企业能源的消费状况和能源流向。

1

购入贮存

根据用能单位统计的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能源消耗统计表,考察购入能源状况和审计期初、期末贮存量、贮存消耗及能源流向,全面了解审计期内能源消费状况。

2

加工转换

考察输入能源实物量和输出能源品种、量的情况,了解各单元输入量占总数入量的比重。

3

输送分配

主要了解管路、线路的去向,管闲始端和末端计量的能源量。

4

使用环节

主要考察各单元(车间、工序、部委、设备等)的能源输入量和输出量。

能源管理

状况审计

用座谈、查看管理文件、问询和现场查看的方式,考察有无能源管理文件及制定的合理性,根据各项能源管理文件跟踪每一项管理活动,了解有关人员理解和贯彻的情况。

(一)

能源管理系统

单位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完善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的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源消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1

能源管理方针目标

是否确定了本单位的能源管理方针,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管理目标,并考察其合理性。

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应有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能源管理的内容包括输入、转换、分配传输、使用、能耗分析、节能技术进步的管理。

2

组织机构是否完善

是否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并配备足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来承担管理和技术工作;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情况。

3

管理职责是否落实

用能单位能源主管部门必须系统的分析本单位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的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人员、和岗位,授予履行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4

有关文件

是否制定各种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并严格贯彻执行。

管理文件是指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技术文件是指对能源管理活动中有关技术方面的规定,(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技术文件应该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能源标准,规定的内容应准确、先进、合理;记录是对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等的记录,并按规定保存。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5

其他管理活动

对所有文件的制定、批准、发放、修订、以及废止文件的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文件准确有效。

(二)

能源输入管理

用能单位应该对能源输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准确掌握控制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

1

合理选择能源

选择能源应考虑价格、运输、质量、供方的供应能力,选择符合要求的稳定的能源供方。

2

能源采购合同是否全面规范

能源采购合同明确的内容:

输入能源的数量、计量方法;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

3

输入能源计量是否全面准确

应该按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计量,明确规定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以及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4

输入能源质量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能源使用要求,合理确定输入能源质量检测的项目和频次,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通用方法,检验输入能源的质量。

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抽样规则、判定基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5

贮存管理是否合理

应规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消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贮存损耗。

(三)

能源转换管理

用能单位所用能源需要通过转换时,应重点审计转换设备的运行、维护监测、定期检修等管理措施。

1

运行调度规程

应制定转换设备调度规程,根据生产要求、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各方面相互配合,使转换设备接近和保持最佳工况。

2

操作规程

用能单位应制定全面、合理的转换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对转换设备的操作方法、事故处理、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持证上岗。

3

转换设备效率

应该定期测定转换设备的效率,确定其转换效率允许最低限度,作为安排检修的依据。

4

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

为了保证检修质量,掌握设备状况,应该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

(四)

能源分配和

传输管理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用能单位应该制定和执行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文件。

1

传输管理文件

是否制定分配和传输管理的文件,内容是否明确界定其范围、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2

分配传输系统

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合理调度,优化分配,适时调整,以减少传输损耗。

3

输配管线管理

是否对输配管线定期巡查,测定其损耗,是否根据运行状况,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检修。

4

能源领用制度

是否有能源领用制度并制定用能计划,对于各有关部门用能是否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

(五)

能源使用管理

能源使用管理是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优化工艺、耗能设备经济运行和定额管理,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

1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中是否考虑到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能使加工过程能耗量最小;各工序是否通过优化参数、加强监测监控、改进产品加工方法来降低能耗;

2

耗能设备

耗能设备是否为节能型设备,是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维护和检修

3

能源消耗定额

是否合理地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并将能耗定额层层分解落实;是否对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是否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是否对定额进行及时地修订。

用能单位应分别制定用单元、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

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准确计量、统计和核算用能量并及时报告。

(六)

能耗状况分析

1

能耗分析

查看用能单位能源管理部门是否定期对全企业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各用能车间或单元是否对本部门管辖的主要耗能设备、工序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

2

能耗分析方式

考察用能单位能耗分析采用的方式:

查看能耗分析报告的内容,了解能源管理目标或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能源消耗及其费用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企业(或单位)用能水平评价、改进对策等内容。

(七)

节能技术进步管理文件

1

新技术评估

查看用能单位采用新技术的管理文件,对采用的新技术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是否包含节能效果、经济评估、技术评估等;是否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责任。

2

效果分析

节能技术措施实施后是否进行效果评价和保持,根据情况修订有关技术文件和能源消耗定额,保持节能效果。

3

跟踪研发

用能单位是否有跟踪和研发节能新技术的机制。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4

节能篇

用能单位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包括节能篇章。

(八)

能源管理系统的检查与评价

查看用能单位是否定期对自身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

查看检查评价报告,了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分析,并根据情况调整管理制度和文件。

能源计量和统计状况审计

能源计量仪器配备和管理、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行能耗分析和能源审计的基础。

用能单位应该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管理器具,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可靠。

(一)

能源计量范围

通过询问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和查看能源计量器具网络图,审计能源计量的范围是否包括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单位的输入、输出、使用(消耗)、自产的能源和载能工质及其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等内容。

(二)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

用能单位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是否充分考虑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指导作用,并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环境的具体要求。

1

分类计量

是否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

2

分级分项

是否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

3

监测

是否满足关于用能单位设备能源利用监测的要求。

4

便携监测仪表

是否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节能检测仪表,以满足对主要用能部位自检自查的要求。

5

配备要求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

5.1

次级用能单位

用能量(产能量或输送能量)大于或等于表4-1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次级用能单位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见表4-1)

5.2

次级用能单位配备率要求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应按表4-3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

5.3

主要用能设备

单台设备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表4-2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主要用能设备,应按表4-3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

5.4

主要用能设备配备率要求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符合表4-3的要求。

6

加工、转换用能单位

对于从事能源加工、转换、输送效率的要求的用能单位(如火电厂、输送电企业等),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能源加工、转换、输送效率的要求。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7

能源生产单位

对从事能源生产的用能单位(如采煤、采油企业等)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单位产品能源自耗率的要求。

8

次级单位计量器具准确度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表4-4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

9

主要单位计量器具准确度

主要用能设备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表4-4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

10

能源原料单位

能源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时,其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

11

能源计量

器具的性能

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如温度、温度变化率、照明、振动、噪音、粉尘、腐蚀、电磁干扰等)要求。

(三)、

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进行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分下述六条。

1

能源计量

管理体系

查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主要查看计量仪表的维护更新及计量器具是否满足生产变化的要求。

2

计量器具

管理制度

查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主要查看管理人员和职责是否明确以及计量器具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

3

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了解计量器具的名称、安装使用地点、各仪表计量的作用,重点查看能源流程中主要计量器具具体位置是否合理、计量是否规范。

4

计量器具档案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了解计量器具的型号规格、准确度、数量、生产厂家、检定周期及最近检定日期,主要查看超期未检定器具的位置和数量。

5

人员资质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

6

专人管理

查看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是否有专人管理。

(四)

能源统计

状况审计

应从能量流动过程的四个环节进行。

将每一个环节分成若干用电单元。

审核评价统计的内容、方法、采用的单位和符号及报表形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满足用能单位的鼓励要求。

1

能源供入量

统计状况

查看用能单位能源收支平衡表、能源消费量表和与之相应的原始统计资料,审核能源供入量的统计是否全面准确,并折算出它们的等价值和当量值。

根据能源收支平衡表,按照能源种类统计各种能源共入量、热量、库存增减量、亏损量、外供量并折算汽等价热值和当量热值。

任何体系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均应按收

到基地为发热量为基础折算成标准煤量。

输入能源的折算以实测发热量为准,无条件时用折标系数。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2

能源加工转

换统计状况

查看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报表,审核加工转换统计的内容是否包括以下方面:

用能单位内部生产的各种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数量;生产各种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数量;所生产的二次能源低位发热量;耗能工质的工作参数;加工转换设备输入输出能源相关参数和效率等。

3

能源输送分

配统计状况

能源输送分配分两大类:

一类是液态、气态能源的管道输送;另一类是电能输配。

查看统计原始记录和报表是否包括管道输送能源或耗能工质的数量,管道进口及出口端的压力、温度等参数;电能输配线路输入输出端的电量及电流、电压等参数;输送损失能量等内容。

4

能源消费

统计状况

能源消费统计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在生产中消耗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统计;另一部分是非生产单位、职工生活和外供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统计。

审核统计原始记录和报表是否包括以下统计内容:

生产中消耗的各种能源统计是否对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空调)、照明、运输和其他等六个用能单位所使用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数量,用能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进行统计和计算。

非生产用能的统计是否对转供外销的各种能源数量,基建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其他非生产使用各种能源数量等进行统计。

是否包括对生产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能源的数量、温度、压力和低位发热量的统计计算。

通过对计量和统计状况的审计,对用能单位的计量和统计状况作出总体评价,对不符合项应进行说明。

如果发现主要指标缺少计量或计量的数据不可靠。

在下一步审计中要运用实际测试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修正或补充。

主要用能设备效率计算分析

审计时主要查看各项统计资料,通过询问统计、设备人员,审核设备供入能力、有效能量、损失能量的统计计算数据和设备效率的计算核实。

(一)

供给能量、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范围

供给能量、有效能量或损失能量的范围。

1

供给能量

外界共给体系的能量。

1.1

燃料燃烧所

供给的能量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能量和燃料油基准温度加热到体系入口温度的显热。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1.2

空气显热

体系入口处的焓与基准温度下的焓之差。

1.3

雾化蒸汽热

体系入口蒸汽焓与基准温度下的焓之差。

1.4

电能

外界供给体系的电、功。

1.5

传热

外界向体系的传热量。

1.6

载能

载能体带入体系的能量。

1.7

物料

物料带入体系的显热。

1.8

化学反应热

有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1.9

其他热

其他供给热。

2

有效能量

达到工艺要求时,理论上必须消耗的能量。

工艺有效热内容P26

核算综合

能耗指标

主要审计企业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指标。

(一)

确定准确的

能源消耗量

根据财务部门成本年(月)报表,原材料、燃料、动力帐,电费、水资源费交费凭证,购入原煤凭证;进厂物资过磅单、仓库物资实物单、盘存表;化验分析台帐;生产部门的统计台帐和报表;动力车间的抄表卡、记录簿等原始记录数据考虑其互相对应性,核对个正能源折算的正确性,核算能源消耗量的准确性。

1

质量和发热量

质量和发热量以审计期内实际计量和测量为准,并计算其当量值。

2

一、二次能

源、耗能工质

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以及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

各种能源消耗不得重计或漏计。

3

实际消耗的

各种能源

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系指用于生产的各种能源。

它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用于生活目的所消耗的能源。

4

能源原料

在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中,做为原料用途的能源,原则上应包括在内。

5

能源实物

消耗量

审计期内企业的各种能源实物消耗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能源实物消耗量=企业购入的能源实物量+期初库存能源实物量-外销的能源实物量-生活用能源实物消耗量-期末库存能源实物量

(二)

核定产品产量

根据仓库产品实物单、盘存表及有关产成品入库帐、产品销售量记录等资料核定产品产量。

1

合格品

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

2

半成品折算

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3

标准品折算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

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帐目进行核定。

4

多种产品折算

对同时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应按实际耗能计算;在无法分别进行实测时,或折算成标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品分摊。

(三)、

核对企业

综合能耗

和对企业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的正确性。

1

企业综合能耗

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切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综合能耗总和。

包括能源使用的四个环节中的损耗。

2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是指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该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2.1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是生产某种产品时主要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与期内产出的合格品总量的比值。

2.2

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是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在产品生产的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及(4.5.3.1)中所列损耗折算为综合能耗后分摊到该产品上的综合能耗量。

能量平衡分析

根据统计期内能源平衡表或能源消费实物量平衡表,利用前几项统计数据审查平衡表的正确性。

按照全入能量为基础,研究能源进入和支出量的平衡关系。

在统计资料不足时应进行实测,将测试结果折算为统计期的平均水平。

用能单位能

源成本分析

根据用能单位消耗能源的种类、数量、热值和价格,计算用能单位的能源成本。

能源费用的计算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耗收支平衡表和能源消耗量表考虑审计期内各购入能源品种的输入、输出、库存及消费关系,只计算用能单位自己消费的部分。

(一)

计算公式

总能源费用=各种能源费用之和

(二)

单位产品

能源成本

直接生产过程单位产品能源成本按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及其单位价格进行计算。

单位产品实物能耗量可根据用能单位在审计期内生产系统的实物能源消耗量和合格产品产量来计算。

能源审计应考察用能单位间接能源消耗水平,分析间接能源消耗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

通过对用能单位能源成本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能源消耗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对比关系,提高节能降耗意识,并通过能源替代等措施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成本,提高效益。

序号

审计项目

内容

审计情况评价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的分析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的分析

(一)

计算

方法

以前期单位能源消耗量为基准。

前期一般指上年同期、上季同期等。

在计算累计节能量时,有两种方法:

1、定比法:

将计算年(最终年)与基准年(最初年)直接进行对比,一次性计算节能量。

2、环比法:

将统计期的各年能耗分别与上一年相比,计算出逐年的节能量后,累计计算出总的节能量。

3、以标准能耗定额为基准,计算的节能量有两种:

名义节能量:

与标准能耗定额相比的节能量,它反映企业的实际用能水平。

4、实际节能量:

与企业自身前期相比的节能量,它反映企业在能源利用上的提高和进步。

(二)

节能潜力分析

节能潜力=(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先进水平)×产品产量

提出节能改进建议,并对技改项目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节能改进建议,应包括改进管理和技术改造项目两类。

技术改造项目应根据经济和财务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经济和财务的可行性。

(一)

建议方面

对发现的问题,应在与企业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应从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废弃能的回收利用、能源和原辅材料的改进、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先进性、改进过程控制、产品的性质等方面入手,通过广泛发动员工、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咨询行业专家等各种渠道全面地提出。

(二)

改进建议原则

对于违反节能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应明确提出整改要求。

对于技术方面的建议,应根据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意见。

对于各项管理方面的建议,应在与管理人员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可行的应立即实施。

节能技改项目应作出初步的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估,包括静态分析(总投资费用、年净现

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和动态分析(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

以动态分析为主。

总结

对于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可根据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部分或全面能源审计工作。

一般应从以上九项内容全面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