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参考答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30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纯参考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纯参考答案2.docx

《纯参考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参考答案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纯参考答案2.docx

纯参考答案2

1.答疑:

参考答疑: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答:

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

(1)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容易造成山体不稳而导致塌方,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可引起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河道淤积。

(2)山体上开河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3)施工期噪声。

(4)工程弃渣。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影响因素:

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山体地质不稳,容易导致塌方和水土流失,同时山体上开河可造成水土流失。

(2)路边500m的村庄。

影响因素:

施工期噪声和扬尘。

(3)河道管理范围。

影响因素:

工程弃渣。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的外,还需重点注意娜些问题的调查?

答:

调查动植物物种清单;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通性和制约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

库区:

泥沙的排泄,对适应流水生活的鱼类的迁移、物种多样性等的影

响。

脱水段:

影响两栖类、鱼类物种,生态用水,民用、工业用水,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岸上动物的迁移。

除此外,还包括对调水区的生态影响,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对景观的影响等。

4.弃渣场位置是否合理?

拟采取什么措施(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不合理。

应采取搬迁措施。

弃渣场不能设在水库下游的滩地上,因发电排泄的水量大,易阻塞河道、导致行水困难。

 

2.答疑:

参考答疑:

1.判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并给出判定依据。

(说明:

地下水导则判据见附1)

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项目属于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根据评价工作分级划定办法,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依据如卞:

(1)场地基础土层为连续分布的棕黄色粉土,厚度约2m,渗透系数2.4X10-4,满足附1表1中“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

(2)受纳湖泊与厂区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属于附1表2中“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易”;

(3)项目区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受纳湖泊主要功能为工业、航运,也没有饮用功能,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于附1表3中“不敏感”;

(4)涂装车间排放量约710m³/d、其他工艺废水约135m³/d、生活污水约220m³/d,项目污水排放总量1065m³/d,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属于附1表4中“中”;

(5)项目排水中含持久性污染物(镍、铬等重金属)和非持久性污染物(BOD5、石油类等),污染物类型数为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于附1表5中“中等”;

(5)根据附1表6,本项目属于“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他组合”,故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

2.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500mg/L,BOD300mg/L、SS400mg/L、石油类20mg/L、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

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

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

答:

各污染物在不同排放点的排放浓度见表8:

从计算结果看,总排口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小于标准值,似乎做到了达标排放,但因为总镍和六价铬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中车间排放口浓度标准为:

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

该项目中涂装车间预处理后排水中总镍浓度约1.1mg/L、超过标准1.0mg/L的要求,故该项目废水实际上没有达标排放。

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对COD、BOD5,SS、石油类、镍、六价铬等污染因子均需进行监控。

其中镍、六价铬必须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后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以确保车间口达标;其余的COD、BOD5、SS、石油类等因子可仅在总排口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为了解涂装车间预处理效果,也可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前后分别设监测点位对各污染因子进行检测,以确定处理效率。

3.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出该项目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请确定本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答: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1)中7.3条的规定:

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O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级差为200m。

本项目按公式计算出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级差为100m,无组织排放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应取600m。

4.根据附2中该项目水平衡图,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答:

工艺水回用=440+50=490m³/d

工艺水取水量=1100+150=1250m³/d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9900+13100+112600+1720+3650=140970m³/d

间接冷却取水量=330+440+2870+60+200=3900m³/d

(1)工艺水回用率=100%X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用水量

=100%x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

=100%X490/(1250+490)=28.16%

(2)间接冷却水循环率=100%X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用水量

=100%X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取水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100%X140970/(3900+140970)

=97.31%

(3)全厂水重复利用率=100%X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用水量

=100%X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取水量+全厂水重复利用量)

=100%X(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全厂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100%X(490+140970)/(5575+490+140970)

=96.21%

5.根据附3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答:

该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

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m³;因排气筒高度55m,高于表2所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40m,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项目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X(排气筒的高度/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²=10X(55/40)²=18.91kg/h。

该项目涂装车间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废气量150万m³/h,排放浓度10mg/m³,小于标准要求的70mg/m³,计算其排放速率为10X1500000/1000000=15kg/h,小于标准要求的18.91kg/h,故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可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第3题答疑:

参考答疑: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答: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项工程的环评重点为:

(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为本项工程对植被、动植物资源、土壤侵蚀、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保护对策与措施。

(2)沿线河流湖泊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对于管道沿线涉及的敏感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做好该生态敏感区域的现状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评价管道穿越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减缓和预防措施,使其影响为最小。

(3)运行期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及制订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管道破裂、油品泄漏对周围环境(土壤、植被、水体等)的影响、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评价重点区段为管线穿越的饮用水源。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答:

(1)工程正常施工和运营环境下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因本项目而恶化,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

穿越的大江、大中型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A、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基本农田、林地和8个村庄。

3.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

(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

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

-

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

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遭受损失、林木被砍伐等。

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

(2)河流穿越。

①釆取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时,可能会污染水体或因弃土不当而堵塞河道。

②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时.,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

③盾构形式穿越大江时将产生弃土和碎石。

(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

(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

(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

(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

(1)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

(2)管沟开挖釆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

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

(3)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

(4)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5)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

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

 

第4题答疑:

参考答疑: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水泥行业产业政策?

请说明理由。

答:

该工程符合水泥行业产业政策,理由如下:

(1)生产规模为2X4500t/d,该工程燃烧中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属于发改委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项目:

“利用现有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

(2)釆用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为国家鼓励的工艺。

(3)该水泥厂扩建的同时,将相应关停、淘汰其所在市境内的17家企业27条机立窑生产线,符合“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产业政策。

(4)拥有自备石灰石、砂页岩矿山,且运距较短,属于“有资源的地区”,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矿山可提供30年的资源保证,符合“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资源保证”的产业政策。

2.请分析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

答:

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主体工程和矿山两部分,分析如下:

(1)主体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原料装卸、均化、破碎、粉磨,煤破碎、制粉、输送,熟料冷却、输送,水泥粉磨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粉尘、噪声(破碎、粉磨、风机产生的)。

原料贮存,熟料贮存、散装,水泥贮存、散装、包装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粉尘。

生料预热、分解,熟料煅烧、冷却、破碎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废气(SO2、NOx、烟尘)、噪声。

设备冷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生产废水。

(2)矿山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石灰石矿山开采活动,环境影响因素为:

粉尘(矿石破碎、凿岩钻孔、爆破等产生的)、废水(矿坑涌水)、噪声(钻孔、爆破、破碎产生的)、废土石、爆破震动;生境破坏;水土流失。

废石场的废石堆填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生境破坏和水土流失。

破碎机站的石灰石破碎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粉尘、噪声。

矿区内公路的石灰石和废石运输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扬尘、汽车尾气、噪声。

皮带长廊的石灰石输送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粉尘、噪声。

炸药库的炸药存放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环境风险。

(3)公用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加油站、机电汽修、车辆清洗等辅助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生产废水、废机油。

办公、食堂、浴室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

生活污水、油烟、生活垃圾。

3.请给出该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建议,包括废气、废水、噪声的监测因子、监测位置,哪些因子需连续监测等。

答:

见表1。

4.请确定该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答:

项目年产水泥288万t>50万t,厂址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5m/s,根据《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该改扩建工程厂界与居住区之间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

但该项目位于丘陵区,属复杂地形,GB18068—2000规定:

“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确定。

预测计算表明,该项目PM10、TSP的年平均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厂区600m处,日均最大地面浓度也多在600m以内,故该项目厂址卫生防护距离应取600m,该范围内不能新建村民住宅,以避免最大地面浓度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5.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

答:

该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影响因素:

(1)矿山火药库风险影响分析。

石灰石火药库区设置于安全隐蔽的山岭北坡山谷中,火药库的风险主要为火药意外爆炸对周边环境及人员造成的危害。

环境危害主要为爆炸后引发的火灾对火药库区域的植被、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综合利用固废运输风险。

该项目无烟煤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作为熟料烧成燃料,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运输存在一定风险,在运输中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固废可能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污染的程度取决于事故排放强度与处理系统的适应力等。

(3)综合利用固废焚烧风险。

该项目掺烧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作为熟料烧成燃料,《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规定:

“水泥窑不得用于焚烧重金属类危险废物。

”该项目应加强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的成分控制,杜绝混入重金属物质。

一旦工业废渣混入重金属,经焚烧过程,重金属从固态转化进入废气,虽然窑尾高效布袋收尘器能拦截部分重金属,.但仍会给大气环境带来污染,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

 

第5题答疑:

参考答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等级的确定依据,再根据表3计算可得:

1.计算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和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数。

答: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

本项目S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23.52%,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

评价范围:

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为边长7km的矩形范围。

监测布点数:

根据《导则》,二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数不应小于6个。

2.干燥尾气、环保集烟烟气、硫酸脱硫尾气是否达标排放?

答:

干燥尾气、环保集烟烟气、硫酸脱硫尾气排放浓度和速率计算结果见表5。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960mg/m³,排气筒高度为90m,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30kg/h;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³,排气筒高度为70m,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77kg/h。

干燥尾气、硫酸脱硫尾气、阳极炉烟气、环保集烟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限值,其烟气均可达标排放。

3.全年工作时间为8000小时,问项目是否满足SO2总量控制要求?

答:

本项目SO2年排放量为:

(71.5+67.3+60.7+53.5)X8000=2024000kg=2024t

本项目SO2总量指标为2050t,年SO2排放量为2024t,满足SO2总量控制要求。

4.根据浸出试验结果,说明中和渣是否为危险废物。

运营期固体废物应如何处置?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重金属铜、铅等浸出标准见表6。

中和渣浸出试验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鉴别标准,中和渣为一般固体废物。

运营期工业固体废物有水淬渣、转炉渣、中和渣、石膏、砷滤渣等。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砷滤渣属危险废物,水淬渣、转炉渣、石膏属一般废物。

中和渣无明确规定,中和渣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该渣为一般废物。

水淬渣、转炉渣、中和渣、石膏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贮存和处置,优先考虑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进行堆场堆存。

砷滤渣: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贮存。

砷滤渣堆存所排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不直接外排。

砷滤渣经移出地和接收地环保部门批准,现已与有关厂家签订销售合同将砷铜厂原料外售。

 

第6题答疑:

参考答疑: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答:

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脱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

(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

(1)造成坝下减脱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脱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

(5)容易导致下游土地的盐碱化。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

(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

(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