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30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村镇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镇规划文本.docx

《村镇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规划文本.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镇规划文本.docx

村镇规划文本

 

***乡**村庄规划说明书

2007—2020

 

**乡人民政府

**城乡规划管理局

+++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O七年十二月

 

目录(编制链接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区位条件

二、土地利用

**乡位于**县中心城区东部。

**村整体地势东部、北部高。

西部、南部低。

起伏不大,最低处与高处高差6m。

种植业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生猪为主。

**村全村土地面积1284.28hm2,其中耕地。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林地101.5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居民点用地52.6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荒草地38.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坑塘水面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滩涂用地15.4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沼泽地5.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未利用土地1.08hm2,全村总户数306户,总人口1006人。

(详见表1)

表1**村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利用上面的信息制作下表)

单位:

三、道路交通

**村对外交通主要是一条通向**乡道路,现状路面宽6m,长度为10km。

村内道路整体布局规整,但是道路围合成三角用地较多,不利于使用并且存在断头路,缺少环村路,局部地区道路需要打通,道路质量急待改善。

主干路路面质量良好,但仍是沙石路。

其余支路质量较差,需铺设沥青路面。

主干路红线宽8m,长度为1km,面积8000m2,次干路红线宽6m,长度3km,面积18000m2。

四、社会经济条件

**村农业基础较好,大田作物面积11700亩,亩产300斤/亩,年总产值526.5万元/年,畜牧业生猪存栏数50头,年产值4万元/年。

近年第一产业总产值呈平稳发展趋势,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

%。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但比例仍然很少,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

%。

第三产业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从业人员占总人口。

%。

2006年,人口劳动力合计。

人。

(详见表2)

表2**村近几年人口劳动力构成情况一览表

单位:

项目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农业

牧业

合计

工业

建筑业

合计

交通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服务业

其他

行业

合计

1996

582

5

2

4

4

5

2

1997

580

7

3

5

4

6

2

1998

580

7

4

6

4

6

3

1999

578

10

4

6

6

7

3

2000

570

12

5

8

7

9

5

2001

571

12

5

8

7

9

5

2002

569

15

5

8

7

11

5

2003

568

15

4

10

10

14

4

2004

574

10

4

10

10

16

4

2005

574

6

6

11

10

18

6

2006

575

6

6

11

11

21

6

五、村庄现状建设情况

1、人口规模

2006年末**村(包括东岗屯)现状总人口为。

人,共306户,其中:

**村现状总人口580人,共152户,东岗屯现状人口426人,共154户,**村农业人口总共。

人,非农业人口总共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机械增长率0.13%。

(详见表3、表4、表5)

 

表3**村历年人口规模情况

**村

人口总计(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人)

1996

964

3

1997

967

10

1998

969

10

1999

974

10

2000

980

10

2001

985

10

2002

991

10

2003

995

10

2004

999

10

2005

1002

10

2006

1006

10

表4**村近十年人口增长情况

**村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6

0.41

0

1997

0.2

0.3

1998

0.51

0.1

1999

0.61

0

2000

0.5

0.2

2001

0.6

0

2002

0.4

0.1

2003

0.4

0

2004

0.4

0.3

2005

0.29

0.2

2006

0.39

0.3

表5**村近十年人口变动情况

**村

净迁入人口(人)

净迁出人口(人)

人口变化量

人口机械增长率(%)

1996

2

1

1997

1

0

1998

3

2

1999

1

1

2000

3

2

2001

2

1

2002

4

1

2003

2

2

2004

1

3

2005

2

1

2006

3

1

2、用地规模

中心村总用地面积为。

hm2,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m2/人。

东岗屯总用地22.85hm2,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19.74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463.38m2/人。

(1)居住用地

村民住宅用地。

hm2,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占地。

m2/人。

住宅主要为一层,南部多为新建住宅,总体建筑质量较好,立面整洁丰富。

全村市政设施配套良好,人居环境质量较低,应进一步完善。

(2)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建筑总用地。

hm2,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用地。

m2/人。

其中:

村委会位于村中心偏西方向,占地面积为。

hm2;门诊部一处,用地面积0.1hm2。

沿村内主路两侧分布商业服务业用地,总用地面积为0.1hm2;一些食杂店零散分布,均为个体经营。

(3)养殖用地

养殖用地面积1.05hm2,人均。

m2/人。

现状主要以个人养殖为主。

(4)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4.02hm2,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占地。

hm2/人。

村内现状主要道路红线宽度最宽为8m,村内道路为砂石路面。

3、基础设施

**村现状自来水井于村委会内,自来水普及率为100%,电话普及率为60%。

现状排水设施也不完善,缺少污水处理站,部分地段需增加排水设施。

村内缺少垃圾收集设施,需增加垃圾收集点。

村内公共厕所较缺乏,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6现状用地统计表(中心村)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

(hm2)

占建设用

地比例(%)

人均

(m2/人)

大类

小类

1

R

R1

18.63

2

C

C1

0.26

C4

0.10

C5

0.10

3

S

S1

4.02

建设用地

4

E

E3

1.05

E6

7.11

规划范围面积

注:

2006年底现状中心村总人口580人。

第二章总体发展规划

一、规划原则

1、政策性原则

2、环境协调原则

3、节约资源原则

4、可持续生态原则

5、村民参与的原则

6、近、远期结合的原则

7、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4、《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5、《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

省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

建村[2006]7号)

8、《。

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导则(试行)》(。

建村[2006]6号)

9、《。

省村镇规划定额指标》(DBJ07-502-91)

10、《。

市城市总体规划》

11、《。

县总体规划》(2003-2020)

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

**村行政辖区,规划总面积1284.28hm2。

2、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

2007~2010年;

远期规划:

2011~2020年。

第三章村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村域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1、村域现状

**村内辖一自然村屯——东岗屯,**村村域内以耕地为主,林地也占一定比例,滩涂及沼泽地所占比例很少,整个村域用地较分散,飞地较多,中心村处于靠近**乡村域所在地以北位置。

全村受**乡所在地经济的辐射影响小。

总的来说,村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建设滞后。

地域空间结构的主要问题是:

中心村没有发挥出对村域内辐射的作用,部分可利用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作用发挥,村屯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2、发展制约因素

**村是**乡东北部村庄,地理位置距**县相对适中,另外由于气候寒冷、生产效率低、交通费用大、产业成本高等不利因素日益突显,成为村庄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质量低,农产品二次加工利用效率低,经营粗放,经营效益不显著。

3、发展优势

(1)**村位于**县东北部,对外交通便捷,通乡公路在村边经过,附近几条通村路与乡路相接。

这些优势为**村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自然条件良好,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林地比重较大,大田作物及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3)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兼顾工业建设,利用地理特点突出第一产业,加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这些都为村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机遇。

二、**村发展战略及目标

1、发展战略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富村强民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农业稳村、开放活村、科教兴村、法德治村”的基本战略,加快村企业多样化步伐、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品牌产业,打造农家乐旅游产业,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发展目标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村村庄建设及整治规划建设的战略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促进**村小康社会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1)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特色

(2)改造与改善相结合,美化乡村环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可持续生态建设

3、战略措施

(1)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合理发展可利用土地。

加快中心村的现代化进程,完善中心村功能,优化村庄环境。

(2)加快产业集聚和发展,提高农产品二次经济生产质量,为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持。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使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加强第三产业体系的培育,强化中心村的辐射功能。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继续完善村域农田基础设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立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发展空间;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切实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有机统一、整体协调;发展效益农业,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效益林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5)处理好近期、远期发展的矛盾,预留发展空间。

三、东岗屯发展战略

东岗屯主要向**村方向发展,近期主要整合现状土地,不扩大规模,将个人养殖从居住用地迁出,统一布置畜牧养殖用地。

总体战略:

以中心村**村为依托,逐渐向中心村方向发展。

第四章村域规划

一、村域职能定位

主要是以畜牧养殖业和农林种植业为主的村庄。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村域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采用“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发展态势,形成“两心、一轴、多片”的空间发展结构。

“两心”:

即一个中心村及一个自然屯。

**村为主中心,东岗屯为次中心,以**村发展为主,东岗屯发展为辅,同时次中心逐渐向主中心方向发展。

“一轴”:

即一条是经过**村——**乡的交通线。

“多片”:

即村庄居住区、大片耕地,林地主要片区。

三、村域经济发展构想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村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生产高效、生态协调的绿色产业体系,以达到高效循环经济目标的综合经济模式。

(1)第一产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大田作物大豆为主,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形成农产品品牌效应。

随着沼气入户增加棚舍种植和陆地栽培结合,给蔬菜带来有利条件,同时牧业发展力度增强,扩大高油,高蛋白大豆面积。

达到第一产业全面发展。

(2)第二产业

加强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达到以工促农发展机制。

(3)第三产业

进一步开发第三产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使产品二次升值。

建设健全服务、餐饮设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四、总体规划布局

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保留村域内已有的部分建设用地。

保留大部分居住用地,局部地块进行整合。

中心村向东南方向发展建设用地,在村内东侧发展养殖业(原小学校位置),沿南北向主干道布置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和医疗服务用地。

东岗屯整合原有居住用地,养殖用地统一布置于村西北角,部分闲置地规划为预留发展建设用地。

五、村域交通规划

**村村域现有通乡道路1条,其中:

**村——**乡在村域范围内道路红线宽度为28m。

阔宽村域内通村公路,规划路面宽度7m,长度为10km。

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6.5m。

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网络及交通体系。

六、分期建设

近期(2007~2010年):

加强中心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对未利用土地进行合理支配,使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

远期(2011~2020年):

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中心村与整个村域共同协调建设,区域发展政策逐步转向村域整体协调发展。

第五章中心村建设规划

一、职能定位

**村是生产、生活服务基地,主要是以畜牧养殖业和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的村庄。

二、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对**村人口规模预测拟采用综合分析法。

本次规划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村镇人口发展的特点,依据村人口的历史统计数据,在采用传统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心村功能的强化,将进一步加快村庄人口的聚集进展,吸引周边村庄人口迁入中心村。

中心村人口规模预测计算如下:

根据人口发展的态势,规划采用增长率法预测中心村人口的变动,公式为:

Pn=Po(1+α+β)n,式中:

Pn—规划期末人口数;Po—规划起始期人口基数;α—人口自然增长率;β—人口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6—2006年分别为4.1‰、-0.1‰、4.1‰、6.1‰、3‰、6‰、3‰、、4‰、、1‰、、0.9‰、、0/9‰,人口自然增长平均在3.3‰,而且今后自然增长率可能平稳发展,据此分析确定:

近期(2007年—2010年)自然增长率取3.3‰;远期(2011年—2020年)自然增长率取3‰;人口机械增长率,近五年来平均在2‰左右。

**村现状总人口为1006人,其中:

中心村580人,东岗屯426人,结合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人口集聚的重要影响,规划到近期2010年中心村人口达到590人,东岗屯人口435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1070人,其中:

中心村人口620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m2,东岗屯450人,东岗屯总用地22.85hm2,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21.52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m2。

2、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村村庄规划范围面积为。

hm2,预留建设用地面积3.64hm2,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m2;其中新建住宅按每户350m2/户,规划到2020年总户数为163户,居住用地。

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人均。

m2;其中住宅建设用地按照标准计算为5.71hm2,人均住宅建设用地92.10m2,庭院经济用地为12.49hm2。

表7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m2/人)

大类

小类

1

R

R1

18.20

2

C

C1

0.24

C2

0.07

C3

0.12

C4

0.17

C5

0.36

C6

0.17

3

S

S1

5.70

S2

0.14

4

M

M4

0.45

5

G

G1

0.08

G2

0.88

建设用地

6

E

E3

1.05

E6

3.64

规划范围面积

注:

2020年底中心村总人口620人。

三、总体布局

1、用地选择

综合分析评价:

规划根据**村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考虑到其未来各类产业的不同发展趋势,制定出最适合**村自身特征的用地空间结构,以提高规划的近远期结合效果及可持续性发展。

从现状特征及自然条件分析,**村整体用地布局已经形成一定模式,现状各项用地基本全面,部分用地有欠缺,如集贸市场用地问题。

根据村内已成公共设施用地发展模式,将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沿南北主干路及通乡公路布置,居住向东南方向发展,西北部建筑质量较差,规划将西北部建筑翻建。

规划确定**村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为:

向村庄东南发展居住用地,整合中部现有居住用地,沿南北向主干道两侧扩充并整合服务用地,开辟休闲娱乐广场。

2、空间形态

从村庄现状布局来看,**村保留着主干道为轴线,支状道路放射结构,确定该村空间布局“两轴两带、三片多点”的空间布局形态。

两轴:

即贯穿整个村庄的南北向发展轴及通向东岗屯的东西向发展轴。

两带:

通乡公路一侧的沿街发展带与新规划的位于**村东南向绿色防护林带。

三片:

指由东西向主干路及新规划东西向道路(原东南侧环村路)分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多点:

贯穿整个**村的公共绿化节点,包括防护绿化带,村入口景观绿地等。

四、具体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后村民居住用地面积。

m2,其中庭院经济面积为12.49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m2/人,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

本村居住形式保持着北方农村传统住宅形式——庭院式布局,本次规划将延续这种居住形式,对居住用地进行整合,仍采用庭院式布局。

规划每户占地面积350m2,规划在本村东南部增加部分居住用地,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院落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村民经济条件提供两种院落布置形式,分别为平房住宅独院式、联立平房共建式。

建筑设计形式虽有不同,但其共同点均是庭园式布局。

2、公共设施用地

目前本村公共设施主要集中于村中心南北向主要道路两侧,商业设施规模均较小,没有形成商业氛围,缺少休闲娱乐用地。

本次规划重点对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用地的进行合理布局调整,规划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活动广场,以沿街成片商业布局满足全体村民的生活需求,规划总用地面积。

hm2,人均用地面积。

m2。

(1)行政管理用地:

位于村中心偏西侧,主要为村委会用地,并兼设有科技、办公空间及其它管理性建筑,规划占地面积。

hm2。

(2)教育机构用地:

村内无小学,学生主要到乡镇上学,根据需要在村内规划一处幼儿园用地,规划用地。

hm2。

(3)医疗保健用地:

保留原有卫生医疗用地,扩大建筑面积即医疗服务设施。

以满足村民的需要,划出部分用地用作防护绿地,规划后医疗保健用地。

hm2。

(4)商业金融用地:

布置于村庄主干路两侧及通乡路与村内主干路交叉口处,主要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服务,规划商业金融用地。

hm2。

(5)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根据需要在村北道路东侧修建一处文化站、活动广场。

(6)集贸市场用地:

位于通乡公路一侧,规划用地面积。

hm2。

3、生产设施用地

规划**村南北向主干路入口东侧布置农业服务设施用地,占地面积。

hm2。

4、绿化用地

绿地规划采用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手法,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和商业服务中心,形成集中式的中心绿地,住宅组团内绿化组织主要通过插花式布置于宅前、路旁空闲地,这些构成绿地系统中的点元素;现状周围成片的杨树林加强了村庄周边绿化效果;沿村内主要道路与乡级路交叉口处布置入口景观绿化点,沿现状排水沟一侧布置防护绿化带。

规划总面积。

hm2,人均用地面积。

m2。

(1)公共绿地:

主要是位于村入口处的景观公共绿地,主要作用是做入口景观节点。

规划公共绿地面积。

hm2。

(2)防护绿地: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农业服务用地一侧的10m宽的防护绿地,起到隔离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作用。

二是规划位于排水沟一侧的防护绿地。

总面积。

hm2。

第六章专项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原则

在不影响地下管线铺设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安排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