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

上传人:冰冰 文档编号:18937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docx

《教育的重建》读后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很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教育的重建》。

《教育的重建》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先生教育演讲集。

围绕中外教育差异、家庭教育、高考改革、教育公平、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创新等,探讨教育的价值,教育改革的方向,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

其深刻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深入浅出的表达别具魅力。

教育改革的动力

首先,书中以一个中、英教育方式方法不同的BBC记录篇切入引发思考,视频展示的教育问题是令人深思的,到底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合适学生的?

简单的从考试的成绩看来确实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更胜一筹,可是放到更大的层面来看似乎我们的教育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我们都知道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却是其实一个较为快捷方便的标准,以致于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老师、很多学校甚至是很多的教育部门依旧以一个学校的成绩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也就不能避免学生成绩依然成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本阶段内的努力标准。

其次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结合当下的改革政策就能够看到很多问题,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也进一步深化了中考的压力,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常常能够听到家长的一些担忧,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

大多数家长都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正常的升学读书,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导致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很多孩子也被迫去上各种培训班,进一步增加了孩子们学习压力。

父母希望孩子多“吃”学习的苦,可以少“吃”工作上的苦,父母只是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能够让下一代避免这种辛苦的生活方式,从而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的不幸福。

但是这种经验式教育是很难产生共鸣的,没有共同的苦难经历,单纯的说教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孩子们体会不到父辈身上的苦,面对父母的不断施压他们也不理解,当所有压力爆发最终酿成的不会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学习不仅仅是生活的工具,只有当学习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教育的意义才算达到。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当了六年的班主任,我会遇到一些被老师们称之为“奇葩”的家长,这些家长的观念中,他们总是在喟叹现在的中国教育不行,他们总是对我们的教育冠以“应试教育”而大加批判,以此来忽视自己家庭教育的缺失。

所以当我以教师家长的双重身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更让我豁然开朗。

就目前而言,学校教育面向的是大多数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

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那么针对每一个学生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

家庭教育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使命:

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

“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

只要具备条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骑自行车、游泳和轮滑,尤其前两者是孩子能够终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义非同寻常。

第二,人格养成。

家长要更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

所谓的“3岁看小,7岁看老”,看的并不是会背几首唐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有宽容心,为人正直,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善以待人等等。

人格养成还包括生活能力的培养,其价值是培养一个人自强自立的能力,这是中国家庭非常缺乏的。

第三,与书为友,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

第四,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信息时代的更迭让他们的想法更加开阔,见识也更加丰富,他们活在了我们小时候畅想的年代。

但他们也是不幸的,电子设备的更新迭代、电子游戏的兴起无不在牵动他们的心绪,信息时代的“禁果”让孩子们需要培养更强大自我约束能力,但这无疑是一个的挑战。

所以教育要谈论的从来不是单一的问题,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我们不能用以前的要求衡量现在孩子,“学霸”并不是考试机器,“状元”、名校并不是学习的终点。

教育重建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像作者所说的教育的重建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力量,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力量,教育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教育需要重建究其根本是为了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群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联系近来的双减政策,也是在进一步优化教育的力量,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机构的关停也很大程度上减轻的家长们的焦虑,把时间还给学生。

这些政策的同步下行会促使现有的教育局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全社会的共同探索下教育的发展必将欣欣向荣。

我们的教育改革重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目标明确就不怕道路曲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始终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