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39400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x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欧洲的文明古国古希腊也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

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

“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生,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有一个人专门把各种组件组装起来。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

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

还有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马基埃维利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很多,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

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理论比较,会发现极为相似。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代表人物是韦伯,他得以根据组织内部权利关系,揭示不同组织所具有的特性。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人际管理理论: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激励理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领导效能理论:

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

这些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渊源与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形象地将其描述为:

“管理理论的丛林”。

其中,主要的管理学派与理论有:

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西蒙和马奇为代表的决策学派,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伯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其主要观点体现在《经理的职能》一书中。

其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①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组织的产生是人们协作愿望的结果。

②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③提出了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目标的程度,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组织效率是指在实现起目标贯彻中满足起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是组织生存的能力。

④管理人员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认可。

⑤分析了经理人员的作用。

经理人员是信息联系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成员的协作活动进行协调,使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其目标。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代表作是《系统理论与管理》。

他们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从系统的概念出发,建立起了企业管理的系统模式。

他们认为:

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都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主要观点有:

①企业管理系统由人、资金、物、技术、时间、信息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在一定目标下组成一体化系统。

其中人是管理系统中的主体,其他各项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均受人的控制与协调。

②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③企业管理系统内部主要有四个基本子系统:

第一是运行系统,即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第二是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对各种有机要素的转化过程;第三是支持系统,是指企业内各后勤保证的过程;第四是信息系统,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传递的过程。

企业的系统管理强调以整体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④企业管理分三个层次:

作业层(即基层管理)、协调层(即中层管理)、战略层(即高层管理)。

⑤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决策管理学派:

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西蒙的代表作有《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管理行为》等,因为对决策理论研究的贡献,1978年西蒙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观点主要有:

①管理就是决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②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

③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

决策的过程至少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尽可能找出所有的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这四个阶段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各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错,因此决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④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

解决这两类决策的方法一般不同。

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并不是严格,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将转变为程序化决策。

经验管理学派:

经验管理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德鲁克和戴尔。

德鲁克的代表作是《有效的管理者》,戴尔的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

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企业实际管理工作者,提出些实际的建议。

也就是说,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

其主要观点有:

①管理有三项基本任务:

第一是取得经济效果(利润)。

第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

第三是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作出有效决策、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学会目标管理等。

②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管理机能和管理制度。

③对高层管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对高层管理的任务、结构、战略等作了深入的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叫管理中的数量学派,起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该学派的特点是:

①为管理决策服务,运用数学模型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②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③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运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权变管理学派:

权变管理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森斯、菲德勒和豪斯。

代表作是卢森斯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

该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该学派的基础是“超Y理论”。

“超Y理论”认为人们怀着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

有的人需要更正规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需要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前者欢迎“X理论”的管理方式,后者欢迎“Y理论”的管理方式。

因此,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等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都与很大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