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940423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知识.docx

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社会性质的转变

(1)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2)性质(本质):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3)根本目的(原因):

为打开中国市场。

(4)结束标志: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5)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英《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2)危害:

割地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3)补充条约1843《虎门条约》:

允许列强在通常口岸租地建房。

3.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1)背景: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爆发标志: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3)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鼓舞农民反封建。

(4)转折点(由盛转衰):

1856天京事变;

(5)失败的标志:

1864天京陷落。

(6)失败的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

(7)影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目的: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主要罪行:

1860年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

(3)俄国获利最多:

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签订的条约: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通商善后章程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5)影响: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5.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根本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2)前期:

“自强”——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等),

(3)后期:

“求富”——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等)。

(4)破产标志:

1894甲午中日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评价: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6.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

(1)原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英雄人物代表:

邓世昌,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

(3)性质: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第一场侵略战争。

(4)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7.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1)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增设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8.戊戌变法(1895——1898)——“维新变法”

(1)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2)准备工作:

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国闻报》等,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

(3)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高潮:

1898“百日维新”。

(5)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6)影响:

A.思想启蒙作用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科技的传播。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美、俄、日、意、德、奥(匈)

(1)目的:

A.瓜分中国,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根本。

B.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2)战争过程:

共2000多人。

前期统帅西摩尔,后期统帅瓦德西,攻占了北京。

(3)《辛丑条约》(1901年)——近代中国赔款数目最多(4.5亿两,本息9.8亿)、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创立者:

孙中山。

(2)时间地点:

1905年,日本东京。

(3)前期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满清贵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后期“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5)机关刊物:

《民报》。

11.辛亥革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与民主革命

(1)爆发标志:

1911年,武昌起义。

(2)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重要成果: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影响:

A.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贡献。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社会性质没变——局限。

12.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权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元旦,南京,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2)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的思想革新运动

(1)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口号:

“民主”、“科学”。

(4)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主阵地:

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6)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做了宣传和铺垫工作,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4.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运动中心及主力:

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3)领导人:

陈独秀、李大钊。

(4)结果:

A.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B.撤销了卖国贼职务。

C.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初步胜利。

(5)意义:

A.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标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上海)。

(2)“一大”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4)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5)意义:

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醒。

16.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的成果:

①创办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②北伐战争(1926—1927)。

17.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的标志: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18.井冈山道路(1927)的内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长征(1934—1936)——战略转移——1936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22.1935年,遵义会议:

①内容: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3.抗日战争(1931—1945,共14年):

——东方主战场

(1)起点: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2)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马占山);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

(3)西安事变:

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全面抗战的爆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5)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同时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6)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

①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日军侵略本质:

1937.12.13南京大屠杀(30万)。

③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④1938.6武汉保卫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⑤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敌后战场:

①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延安。

②1937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1940年,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8)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标志:

1945年9月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②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援助。

③意义:

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4.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

①目的:

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并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权。

②时间:

1945年;

③文件: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作“双十协定”。

④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国民政府围攻中原解放区。

25.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影响: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保障。

26.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得到解放。

②意义:

国民党主力军队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1949年,渡江战役:

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胜利的原因:

①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军队丧失斗志②中共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措施③人民的支持④人民军队的勇敢和坚强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