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45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5.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贞观之治”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

6.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B.前代的基础

C.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D.人民的创造

7.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  )

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隋唐时期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10.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李林甫B.杨国忠

C.安禄山D.史思明

1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

12.下列哪一地方在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

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

13.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以下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

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五代在北方,十国在南方

14.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

A.黄巢B.朱温C.安禄山D.赵匡胤

15.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当上皇帝的()

A.澶渊之盟B.陈桥兵变C.杯酒释兵权D.郾城大捷

16.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17.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救训(  )

A.陈桥兵变B.唐朝以来武将专权C.黄巢起义D.隋炀帝的暴政

18.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19.这一民族曾受辽的控制,后建立了金这一政权,曾灭亡北宋。

“这一民族”指的是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

20.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名诗句的抗元名将是

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陆秀夫

二、综合题

2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技术创新)

材料二两幅图片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和同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对外友好)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多彩文艺)

材料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选自人教版七下教材

(5)唐朝大诗人中享有“诗仙”“诗圣”美誉的分别是谁?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22.材料一: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选自部编版七下教材

(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辽,西北并立的是哪个政权?

与南宋对时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什么?

(2)宋真宗时,北宋和辽发生战争,宋打退辽后,却与辽议和,签订了什么盟约?

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1127年,金破开封,北宋灭亡。

(3)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哪些?

(答两点)

材料三:

他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有人问他:

“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

”他答道: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

“他”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他?

23.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很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材料三:

北宋前期,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2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的名称是什么?

该王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2)在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直接统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材料: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选自部编版七下教材

(3)材料中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

(4)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最早在台湾建立的管辖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从581年隋朝建立到618年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繁荣,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但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政治制度。

因此纵观隋朝历史短暂而繁荣。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

A符合题意;BD项是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不是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地,不符合题意;C不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故答案选C。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者是杨坚,即隋文帝,而隋炀帝是第二位皇帝,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隋朝是北周外戚杨坚取代北周皇帝在581年而建立的,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589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完成了全国统一,成为继秦朝、西晋后的第三次全国大统一,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605年隋炀帝开凿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盛世局面,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C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突出的亮点是辉煌灿烂的文化,除了由于国力强大、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外,根本原因是经济繁荣。

A符合题意;BCD项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注意关键词“根本原因”。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隋朝的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隋炀帝被叛军所杀,隋朝灭亡,故C是根本原因,D是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权臣当道、土地兼并严重是唐朝灭亡的原因,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男皇帝,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注意关键词“女皇帝”。

9.D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思是:

早上还是一个在田地里劳作的人,晚上就成为了官员。

反映了平民也可以当官。

根据所学知识,隋时期废除了魏晋以来只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的选官制,改用考试选拔官员。

创立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因此贫苦人家的读书人要实现“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必须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

D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题干说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为实现可以做官的理想,必须努力读书。

“作战立功”指的是参军,做军人;“经商致富”指的是成为商人,BC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安禄山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A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唐朝文化比日本文化先进,B不符合题意;加强两国间的友谊不是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C不符合题意;求取佛经教义是玄奘西行天竺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B、C均正确。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故D中“十国在南方”的说法错误。

故此题选D。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朱温。

B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安禄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人物之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没有灭亡唐朝,C不符合题意;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易错项是A。

注意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没有灭亡唐朝。

1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事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为借口,率兵出征。

大军行至陈桥驿,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史称“陈桥兵变”。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C符合题意;A项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措施;B项重武轻文政策说法错误;D项对外开放政策主要是唐朝时期实行的政策。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吸取唐朝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做地方官,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详解】

依据“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利过大而采取的措施”可知,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

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为地方行政官员,同时在各州郡设置通判监督、牵制知州。

C项不合题意;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9.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建立了金这一政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朝,1127年靖康之变灭北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建立了金这一政权”,结合金朝的历史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

20.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过零丁洋》,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将文天祥写的。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1.

(1)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曲辕犁,筒车

(3)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玄奘,《大唐西域记》

(5)李白,杜甫

(6)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解析】

(1)材料中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是杜甫的《忆昔》诗,歌颂唐玄宗前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包括重用贤能;实行改革,整理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等等。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唐朝时期出现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所以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二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诗歌特别繁荣,其中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外文化经济交流频繁,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2.

(1)西夏;金。

(2)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女真英雄善战;统治者励精图治;灭辽的胜利为南下灭北宋提供了保障,北宋统治者用人不当;缺乏决断能力;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弱,政治腐败等。

(4)岳飞;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是因为岳飞是抗金英雄或者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

元朝建立时,北宋已经灭亡。

唐末以来,中原割据混战,民族政权林立。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形成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其中北宋统治区域在南,辽的统治区域在北,西夏统治区在西北地区。

后受辽控制压迫的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杰出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结束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

北宋皇族赵构于同年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几次南下欲灭亡南宋,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等的抵抗,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西夏政权一直存在,后来与金先后被蒙古所灭,南宋则被元朝所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女真英雄善战;统治者励精图治;灭辽的胜利为南下灭北宋提供了保障,北宋统治者用人不当;缺乏决断能力;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弱,政治腐败等。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岳飞。

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是因为岳飞是抗金英雄或者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23.

(1)经济重心南移;苏州和湖州。

(2)市舶司。

(3)四川地区。

【解析】

【详解】

(1)从材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所引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宋代的苏州和湖州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材料二内容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的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4.

(1)元朝;行省制度。

(2)宣政院。

(3)回族。

(4)澎湖巡检司。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的名称是元朝;该王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

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3)根据“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最早在台湾建立的管辖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