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93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竞赛试卷

高三生物试卷

总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1—20每小题1.5分,21—35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但其生命活动需要氧气

B.蓝藻没有生物膜系统,所以细胞不含磷脂

C.有核糖体无核膜的细胞就是原核细胞

D.单细胞生物只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2.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B.水既是某些代谢过程的反应物又是该过程的生成物

C.有的蛋白质有催化作用,有的蛋白质却有调节作用

D.DNA和RNA分别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人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CO2大多来自于线粒体基质,少数来自细胞质基质

D.核孔可以实现细胞核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是因为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B.环磷酰胺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其染色质不能正常复制出染色单体

C.目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只有化疗和手术两种方法

D.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5.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时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都明显减少

B.蛋白质和核酸都能够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

D.内质网、细胞膜和核膜直接相连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6.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

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条件下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

7.取一段长5cm的葱茎,将其纵切至4cm处,由于纵切的鳞茎使薄壁细胞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表皮细胞的束缚,内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鳞茎向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下图,将它作为对照。

再取另外四节鳞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a~d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min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

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蔗糖溶液

a

b

c

d

葱茎形态

A.a>b>c>dB.a>c>d>bC.b>d>c>aD.b>a>c>d

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生成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D.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的分子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10.等位基因A和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其祖父和外祖父的基因型均是XaYA,祖母和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

B.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父

C.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母

D.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父

11.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性别决定为XY型,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红花,其他情况开白花,某同学以白花和纯合的红花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预期F2出现红花:

白花=9:

7的分离比。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实现该预期结果的必要条件()

A.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亲本白花为隐性纯合子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T2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13.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的种类不同

14.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种群的进化

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5.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胰高血糖素→肝细胞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葡萄糖→乳酸或二氧化碳+水D.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

16.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属于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发生的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7.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要通过神经中枢才能到达胰腺

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

D.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

18.下列关于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相对稳定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能用于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表达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

20.下列有关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C.在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21.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A.生产者未被初级消费者摄食部分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雄孔雀发情找配偶时经常向雌孔雀展示美丽的尾羽

C.在植物→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22.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

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

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16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

23.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下的大棚中,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在D点时,光反应最强,细胞中的ATP大量积累

B.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S2+S4

D.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24.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下,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分钟只进行呼吸作用

B.第4分钟只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第7分钟C5的数量瞬间增加

D.9~12分钟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与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A、Aa表现型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在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接近()

A.1:

3B.5:

8C.1:

1D.7:

9

26.下图是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酶和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30℃

B.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

C.每天光照12h,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5℃

D.持续光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5℃

27.如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示意图(a~f、a+~f+代表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

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

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

D.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

28.将纯合的灰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灰色。

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

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29.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和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C.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30.如下图所示是由①②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

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Ⅲ中通常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B.步骤Ⅳ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时期为间期

C.由③经步骤Ⅲ、Ⅴ培育出⑤的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

D.由①和②经步骤I、Ⅱ培育出的⑤占所选性状的1/3

31.下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三种RNA聚合酶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名称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主要功能

合成rRNA

合成mRNA

合成tRNA

A.三种RNA均以DNA为模板合成

B.三种酶发挥作用形成的产物均可参与翻译过程

C.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

D.任何一种RNA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其它两种酶的合成

32.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

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B.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C.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3.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34.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SiO2、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则滤液呈深绿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将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变成灰绿色,证明该溶液中有酒精存在

35.有关生物学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虎克与列文虎克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B.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D.格里菲斯提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变化的物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6.(9分)研究不同浓度CO2对红掌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红掌幼苗叶肉细胞中还原糖的含量(填:

“升高”或“降低”),实验中可用试剂检测还原糖。

(2)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气孔的张开主要是因保卫细胞中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细胞水造成的。

保卫细胞不能用作观察有丝分裂材料的原因是。

据图分析,CO2浓度增高有利于红掌幼苗度过干旱环境的原因是。

(3)图中的Rubisco(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能够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该过程是否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

(填“是”或“否”)。

提取该酶,在体外一般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其活性。

37.(9分)下列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来研究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研究小组同学应将电流计安装在图甲中(用图中数字表示)所在的位置。

在未给予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主要由形成的。

(2)图乙称为。

受到刺激后,兴奋由4传递到6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3)某种麻醉剂能阻断兴奋在②处的传递,根据图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2种即可)。

(4)某人在受到针刺激马上缩手的同时情不自禁的喊了声:

“好疼!

”,则该过程除了受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参与调节外,肯定还受大脑皮层的中枢的调节。

38.(12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免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C属于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9.(10分)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分别为ZW 、ZZ)。

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家蚕的体细胞有56条染色体,分析家蚕基因组,应测定家蚕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图一为家蚕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图,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条。

(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粤桑11号,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其育种过程简要表示为上图图二,据图回答:

处理方法a表示_____,粤桑11号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

(3)一只雄蚕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

假定上述雄蚕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雌蚕杂交,F1的表现型有四种,分别是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

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雄性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雌性都为野生型。

用遗传图解表示F1代的杂交过程(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竞赛试卷

高三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1—20每小题1.5分,21—35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5ADBCC6-10CBBCA11-15BBADC16-20CCBCD21-25CABDD26-30CCADD31-35CDBB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6.(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升高斐林(或“班氏”)

(2)吸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或“保卫细胞不能分裂”)(2分)CO2浓度升高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2分。

或答“CO2浓度升高使细胞中还原糖含量增高,促进细胞吸水”,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否CO2的吸收速率(或“单位时间CO2的吸收量”、“单位时间CO2的减少量”,漏“单位时间”不给分)

3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①K+外流

(2)突触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分)(3)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结合;能与神经递质的受体发生结合等(2分)(4)运动性语言(2分)

38.(12分,除特殊注明,每空1分)

(1)S捕食、竞争、寄生(3分)

(2)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分)是次生演替

(3)第一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4)16%(2分)

39.(10分,除特殊注明,每空1分)

(1)29(2分) 56(2分)

(2)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诱导,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3)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