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27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docx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

Hypermesh&Nastran模态分析教程

摘要:

本文将采用一个简单外伸梁的例子来讲述Hypemesh与Nastran联合仿真进行模态分析的全过程。

教程内容:

1.打开”Hypermesh14.0”进入操作界面,在弹出的对话框上勾选‘nastran’模块,点‘ok’,如图1.1所示。

图1.1-hypermesh主界面

2.梁结构网格模型的创建

●在主界面左侧模型树空白处右击选择‘Creat’–‘Component’,重命名为‘BEAM’,然后创建尺寸为100*10*5mm3的梁结构网格模型。

(一开始选择了Nastran后,单位制默认为N,ton,MPa,mm.)。

本例子网格尺寸大小为2.5*2.5*2.5mm3,如图2.1所示:

图2.1-梁结构网格模型

3.定义网格模型材料属性

●在主界面左侧模型树空白处右击选择‘Creat’–‘Material’,如图3.1所示:

图3.1-材料创建

●在模型树内Material下将出现新建的材料‘Material1’,将其重命名为’BEAM’。

点击‘BEAM’,将会出现材料参数设置对话框。

本例子采用铁作为梁结构材料,对于模态分析,我们只需要设定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即可。

故在参数设置对话框内填入一下数据:

弹性模量E

泊松比NU

密度RHO

206800MPa

0.3

7.85e-9ton/m3

完整的材料参数设置如图3.2所示:

图3.2-Material材料参数设置

●同理,按同样方式在主界面左侧模型树空白处右击选择‘Creat’–‘Property’,模型树上Property下将出现新建的‘Property1’,同样将其重命名为‘BEAM’,点击Property下的‘BEAM’出现如图所示属性参数设置对话框。

由于本例子使用的单元为三维体单元,因此点击对话框的‘cardimage’选择‘PSOLID’,点击对话框内的Material选项,选择上一步我们设置好的材料‘BEAM’,完整的设置如图3.3所示:

图3.3-Property属性设置

●最后,点击之前创建的在Component下的‘BEAM’模型,将出现以下对话框(图3.4),把Property和Material都选上对应的‘BEAM’,完成网格模型材料属性的定义。

图3.4-定义材料属性

4.建立边界条件(SPC约束)

●本例子分析外伸梁模态,故把梁一端固定,通过点击主界面下面‘Analysis’,按钮,然后点击‘Analysis’上的‘Constraints’(如图4.1所示)

图4.1-Analysis界面

●之后会出现如图4.2的对话框,点击对话框上的‘loadtype=’选择‘SPC’,把dof1~dof6所有选择打上勾,表示约束节点6个自由度,点击对话框上‘nodes’,然后从模型上选择梁结构的一端,然后再点击‘creat’,模型上出现三角形符号表示完成约束的定义(如图4.3),且在模型树上将会出现新建的‘LoadCollector’,在‘LoadCollector’下有一个名为auto1的载荷,该载荷里面包含的就是刚刚创建的SPC,把auto1重命名为‘SPC’。

图4.2-SPC对话框

 

图4.3-约束定义

5.模态分析工况设置

●同样在主界面左侧模型树空白处右击选择‘Creat’–‘LoadCollector’,模型树‘LoadCollector’下将出现新建的‘loadcol1’,重命名为‘EIGRL’,右键EIGRL选择‘makecurrent’,表示将该层设为当前层,下面新建的工况都会被放入到该层里面。

●点击上一步建立的‘EIGRL’,在图示5.1中的CardImage选择EIGRL,对话框内V1表示需要求解的起始频率值,V2表示需要求解频率的最大值,ND为求解阶数。

V1,V2与ND为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

本例子求解模型前10阶模态,在ND项输入10,如下所示:

图5.1-EIGRL参数设置

6.载荷步设置

●在模型树空白处右键‘Creat’-‘LoadStep’,重命名为‘MODES’,点击‘MODES’,在对话框里的Analysistype里选择‘Normalmodes’,SPC选择上面建立的边界约束‘SPC’,METHOD(STRUCTURE)选择上面建立的模态分析工况‘EIGRL’.完整设置如图6.1所示:

图6.1-载荷步设置

7.控制卡设置

●点击图4.1上的‘ControlCard’,出现图7.1所示界面:

图7.1-ControlCard界面

●点击图7.1中的SOL,在对话框上‘Analysis’上选择‘NormalModes’,表示求解方法为正则模态求解方法,如图7.2所示,然后return返回;

图7.2-SOL

●点击图7.1中PARAM,进入界面选择勾选AUTOSPC,COUPMASS,POST三个选项,并按图7.3所示设置,点击return返回。

图7.3-PARAM

●点击图7.1中的GLOBAL_OUTPUT-REQUEST,定义需要输出的数据,本例输出位移数据与应变能数据,故选择DISPLACEMENT与ESE。

详细设置如图7.4所示:

图7.1-GLOBAL_OUTPUT-REQUEST

8.完成所有设置后,模型树出现的所有选项如图8.1所示:

图8.1-完整模型树

9.把模型导出格式为BDF的计算文件,提交给NASTRAN计算。

10.使用Hyperview打开NASTRAN计算结果OP2文件,查看计算模型的模态振型,前4阶模态振型云图如下所示,对应的频率如表10.1所示:

图10.1-振型云图

振型1频率

振型2频率

振型3频率

振型4频率

418.1Hz

829.9Hz

2569Hz

4934Hz

表10.1-前4阶频率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