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034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doc

XX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

研究报告

第一章研究背景

一、区位背景

1、XX市整体交通区位的提升

XX地处我国沿海,沿江“T”字型生产力结合部,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但由于天堑长江的阻隔,造成了XX与苏南地区及上海交通的不便,妨碍了XX与苏南地区的经济交流,削弱了上海对XX的经济辐射作用。

随着2008年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XX将进一步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步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的行列。

到那时,XX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另外,通启、连盐通高速公路的建设,铁路航空的发展,都大大提升了XX市整体的交通区位。

2、滨江地区交通区位的提升

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省委、省政府面向新世纪作出的新决策。

沿江公路是苏北沿江城市间的一条高等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经济通道。

XX市滨江地区都靠近这条沿江公路,区位交通条件凸显优越。

3、市区道路的建设加强了滨江地区与城市其它地区的联系

近几年来,XX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快了城市道路网的建设。

洪江路、人民西路、越江路、中远路、疏港路、永兴大道、曹公路、崇川路、东方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增强了滨江地区与城市内部的交通联系,为沿江开发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产业背景

1、沿江开发的实施,江海联动的推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推动沿江两岸联动发展,将打造沿江经济新板块,构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新平台。

为了响应沿江开发战略,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发展战略,抓住新时期国际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上海制造业向沿江转移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江海资源优势,促进XX沿江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XX在苏中率先快速崛起的目标。

XX市沿江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肯定是XX市重点发展的地区,沿江地区对XX市的发展起着龙头推动作用。

XX市沿江地区也是港口、工业、制造业、物流业的首选之地。

对沿江开发也有人提出“沿江大开发就是沿江大污染”的观点,如何处理工业港口岸线与生活景观岸线是我们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沿江生活景观岸线的推动

2003年,XX市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85.28亿元,占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5.9%,并且第三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XX市城市总体规划把XX市的城市性质定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提升了一个高度,总规中这样阐述“以历史人文、自然山水、田园雅趣和江海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大城市”。

自然山水、田园雅趣和江海风光等大都分布在滨江地区。

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对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和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兴起是XX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开发的大背景。

三、社会背景

政府和市场对滨水地区开发的兴起,也是近几十年来社会变化的结果。

首先,近30年来“全球文化”对旅游、休憩和户外活动的提倡,由此造成对开敞空间的消费热上升。

滨水地区濒临水面、视野开阔,是旅游、体育锻炼和其他户外活动的好场所。

社会对开敞空间的重视,促使政府和市场建造更多的城市开敞空间。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中坚,他们收入较高,又有时间可供休憩,他们是滨水地区消费者中的主要成员,现在的滨水地区旅游区,不只是吸引远道而来的外来旅游者,更成为本地中产阶级的消费之地。

所以,滨水区开发的内容更带有为本地服务的综合型功能,如购物、居住以及各种服务业。

最后,靠近水体居住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收入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的风尚。

在水边居住、就餐、休憩、进行体育活动,已成为青年中产阶级理想的生活方式。

以上种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使滨水地区成为城市中最“火”、最吸引人的地段。

四、环境背景

真正使市民们喜欢滨水地区的原因,还是滨水地区拥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正是由于濠河周边有良好的绿化、优美的景观、优雅的环境,才吸引市民到濠河周边休憩、就餐、购物、娱乐、进行体育锻炼,在濠河周边居住更是成为XX市民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濠河周边地区已基本建设完成,没有多少再开发建设的余地,所以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沿岸地区和滨江地区将成为XX市滨水地区建设的重点,但要想使这些滨水地区开发成功,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是基本的保证。

五、文化背景

XX市地理位置滨江临海,有“江海明珠”之美称,江海文化一直是XX市强调的文化特色。

滨江地区濒临黄金水道——长江,无疑是体现XX“江海文化”特色的重点地区,所以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也是XX市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

六、政策背景

沿江地区是XX市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重点地区,港口和工业将占有大部分滨江岸线,并且呈强烈的上升趋势,但是也应该加强对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和控制,加强对滨江地区的控制和引导,防止港口和工业占满整个滨江地区,以致“滨江不见江”仍然是XX市民的遗憾。

第二章研究地块的现状分析

一、九圩港两侧

1、区域位置

基地位于XX市区与通州市平潮镇的交界处,204国道与宁通高速公路在基地北侧相交。

从区位条件看,这里是城市西侧的门户,同时又处于城市间的隔离防护地带,该地段两条水系交汇,空间特色明显。

因此,基地处于入城连接处,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

2、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的用地主要以农村居民点、工业用地为主,还有少量的防护林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9.8公顷,占研究总用地的2.2%,现状工业用地共23.2公顷,占研究总用地的6.7%。

主要的工业企业有:

XX海螺有限公司、XX盛泰制衣有限公司、市大达第二船厂、XX驳船厂、XX扬子江船厂、市第二砖瓦厂、市渔船厂、市东方冷冻有限公司、通州市金羊皮革厂等。

公共设施主要是九圩港征收站、市九圩港闸管理所、九圩港船闸管理所、九圩港木材市场等。

防护林地主要为九圩港两侧已基本成形的防护林。

对本研究地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市海螺水泥厂以及沿江和沿九圩港的船厂、堆场等用地。

滨水岸线大都被这些工业企业所占据,造成滨水地段的景观环境和可达性比较差。

九圩港两侧地区现状用地构成表

项目

面积(公顷)

所占比例(%)

农村居民点

9.8

2.2

工业用地

23.2

6.7

公共设施用地

7.1

2.0

道路用地

4.5

1.3

防护林地

5.1

1.5

其它

151.5

43.7

河流水域

148.0

42.6

总用地

347.2

100.0

3、建筑现状

现状的建筑质量较差,没有特色,还有很多临时建筑。

滨水景观较差,未形成鲜明的空间形象,整个空间混乱无序。

4、道路交通现状

基地范围内道路系统不完善,基本上都是简易道路,与外界联系主要通过北侧的204国道。

城港路向东受到船闸天桥的阻隔。

5、优劣势分析

优势:

良好的滨水景观资源;外部便捷的交通联系;现状一定数量的防护林。

劣势:

用地复杂无序;大型工厂难以搬迁;远离城区,滨水地段可达性差。

二、通吕河口周边地区

1.区域位置

该地段位于通吕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同时又处在城市主要生活性干道人民路的末端,与城市中心区交通联系十分便利,规划的沿江公路从基地内穿过。

从周边关系来看,基地将来处于一个居住组团密集的区域内,应充分利用良好的滨水资源,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社区。

2、土地利用现状

通吕河口两岸现状用地种类较多,主要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港口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还有少量的公共设施用地、生产防护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情况比较复杂。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及XX市港务公司职工宿舍用地(二类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共23.22公顷,占总用地的17.90%,其中二类居住用地0.82公顷,四类居住用地22.40公顷。

现状工业企业主要有XX市士伦化工厂、第三化工厂、XX创业化学品工贸有限公司、XX市享通化工厂、XX市华红水泥制品厂、XX彩色轻钢房屋材料有限公司等,现状工业用地共20.88公顷,占总用地的16.09%。

港口用地主要是指通沙港务公司及其西侧的沥青堆场用地、XX港区客运码头用地及其西侧的堆场用地,还有通吕运河西侧的港务局节制闸码头及堆场用地,现状港口用地共12.49公顷,占总用地的9.63%。

现状仓储用地共12.68公顷,占用地的9.77%,主要有XX市果品食杂总公司仓库、中国外运江苏集团XX公司XX港仓库、XX糖烟酒总公司仓库、江苏省XX纺织品采购供应批发站仓库、XX华联储运公司仓库、江苏省百货总公司仓库、XX市五交化公司XX港仓库以及通吕运河西侧的堆场等。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人民西路西侧,主要是为XX港区货运、客运相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共5.96公顷,占总用地的4.5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5.1公顷,商业金融用地0.86公顷。

对该地段环境影响较大的是通吕运河西侧的士伦化工厂、第三化工厂等化工企业。

通吕运河两侧的码头、仓库、堆场用地,沿江的港区用地特别是客运广场东侧的XX港煤堆场、沿通吕运河两岸的化工厂、码头、堆场用地等。

通吕运河两岸地区现状用地构成表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所占比例(%)

居住用地

23.22

17.90

二类居住用地

0.82

四类居住用地

22.40

公共设施用地

5.96

4.59

行政办公用地

5.1

商业金融业用地

151.5

工业用地

20.88

16.09

二类工业用地

1.95

三类工业用地

18.93

仓储用地

12.68

9.77

港口用地

12.49

9.63

道路广场用地

13.30

10.25

生产防护绿地

0.20

0.1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6.51

5.02

其它

34.51

26.60

城市建设用地

129.75

100.00

河流水域

28.76

规划总用地

158.51

3、建筑现状

现状整体建筑空间形象较差,建筑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少数建筑(如客运大楼)建筑质量尚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市容市貌较差。

整个建筑空间混乱无序。

4、优劣势分析

优势:

良好的滨水景观资源;与城市中心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它见证

了历史上的繁华。

劣势:

很多港口用地近期很难退让出来;现状人口密度较大,开发成本相对较大;周边的一些化工企业一定时间内对该地段还将有一定的影响。

三、老洪港风景区

1、区域位置

该地段位于景兴路以南,东至疏港公路,西至长江,处于开发区组团与江海港区组团之间。

该地段周边将来以工业用地为主,该地段处于开发区“绿色经济通廊”的中部,是联系开发区中心区与滨江新城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

2、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用地以河流水域、农田为主,还有少量的滨江湿地、冲沙地、居民建设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

现状河流水域以蟹池为主,现状河流水域共97.26公顷,占总用地的34.98%。

基地西侧沿江有一部分湿地,共12.61公顷,占总用地的4.54%,生态条件较好。

基地西北侧沿江处有一处冲洗池,占地10.51%,占总用地的3.78%。

市政设施用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滨江的自来水处理站,另一处是基地东侧的紫琅加油站,现状市政设施用地共1.56公顷,占总用地的0.56%。

另外在基地内部还零星地分布着居民建设用地,共8.16公顷,占总用地的2.94%。

在基地东南角正在建设一公墓,对地块内空间景观有一定影响。

另外在基地中部还有一处休闲娱乐用地(休闲农场)。

基地内水网密布,水系发达,自然肌理十分有特色,有良好的生态绿化条件,滨水空间视线通透。

老洪港风景区现状用地构成表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所占比例(%)

滨江湿地

12.61

4.54

冲沙地

10.51

3.78

市政设施用地

1.56

0.56

居民建设用地

8.16

2.94

道路用地

5.17

1.86

河流水域

97.26

34.98

其它

142.79

51.34

总用地

277.97

100.0

3、优劣势分析

优势:

滨水景观资源丰富;现状自然肌理很有特色;现状水系、植被情况良好。

劣势:

周边工业用地对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如何保证人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四、狼山风景区

1、区域位置

狼山风景区位于啬园路以南,东至裤子港河,西至长江。

位于新城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疏港公路和园林路从地块内穿过。

狼山风景区北侧是新区核心区,东南侧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地段周边将来以居住用地和大型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为主。

风景区是整个城市的绿肺,对周边及整个城市的生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2、土地利用现状

狼山风景区现状用地的种类比较复杂,主要有下面几种:

农村居民点用地、风景游览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

另外现状还有大量的农田。

目前整个用地没有一个宏观的考虑,土地利用上有很大的问题,不利于景区的发展。

3、道路交通现状

风景区现状的道路交通系统很不完善,滨江通道没有打通,可达性差。

游览路线也不完整。

4、优劣势分析

优势:

五山资源

内河水系资源

田野自然风光资源

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

与外界便捷的交通联系

劣势:

基地内道路不完善

基地内水系不畅通

狼山港区,输油和钢铁码头对景区产生干扰

五、苏通大桥北桥头公园区

1、区域位置

桥头公园区位于江海港区与通海港区之间,面对长江,苏通长江大桥北接线从地段内穿过。

桥头公园区位于滨江新城的前沿,是滨江新城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开发区“绿色通廊”的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是XX与世界交汇的重要门户。

2、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用地以农田为主,植被比较丰富,水网密集。

江滩区的湿地生态资源丰富。

3、优劣势分析

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

江滩围垦区为“大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区内水体、植被资源丰富

劣势:

周围港口的干扰

周边工业用地对地段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发展历程及趋势

XX城市形态为沿江组团式带状城市,沿江区域是体现特色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

同时沿江区域又属于城市滨水地区,我们分析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国内外滨水地区设计案例分析,希望从中可以得到经验和启发。

一、城市滨水空间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形成期、兴旺期、衰落期和复兴期。

●形成时期(工业时代之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所以原始的居民点大都是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多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工业时代之前,滨水地区由于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

“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人与水和谐共生,关系融洽。

●兴旺时期(工业时代)

伴随着工业革命,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对运输和交通有了更大的需求,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发达的陆上交通网络,运输和交通主要依靠水路,滨水地区由于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滨水地区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但是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同时也造成了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体的污染,滨水地区失去了宜人的自然环境。

●衰落时期(后工业时代)

1830年有了第一条铁路线,火车就逐步替代水运,并成为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这段时期公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修建,逐渐形成了发达的陆上交通网络,水运逐渐衰落下来,滨水地区失去了优越的交通条件,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都经历了一个萧条、衰落的阶段。

●复兴时期(当代)

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需求,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2、滨水地区发展展望

●改造和再开发

世界各地的人们无不受到城市滨水地区特有的神奇魅力的吸引,由于一度占据着大量滨水空间的工业企业和港口逐渐衰落或重新布局,这就为城市重建滨水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滨水地区被重新定位,赋予新的城市功能,滨水地区重新融入城市环境之中。

●历史保护

滨水地区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这些地区见证了城市生活中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见证了城市形态的发展历程。

对至今仍有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史风貌。

●新区开发

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3、国内的城市滨水地区开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的重要性,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国内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滨海、滨江、滨湖、滨河城市中,随着城市经济基础逐渐雄厚,长期以来政府和广大市民都盼望对旧滨水地带的改造,或开发新的滨水地区,其经济条件已趋成熟。

因此,政府有财力将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提到议事日程。

更重要的是,政府已认识到开发滨水地区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更重要的契机。

这不仅是由于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提供土地开发的新机会,而且,由于这种开发往往反映出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从制造业占统治地位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由此希望通过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整和开发,来体现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当然,开发滨水地区也是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从北方到南方,滨江、滨湖、滨海的大型开发项目包括:

哈尔滨及吉林市的松花江滨江重建,沈阳的浑南新开发区规划,青岛的新区规划,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宁波的三江六岸规划,杭州的钱塘江开发规划,武汉的长江江滨规划,厦门的箢湖及滨海会展中心规划,深圳从盐田区到南山区及南海油田新区滨海区规划,珠江的滨江规划,苏州工业园的金鸡湖湖滨规划,无锡的太湖新城及蠡湖新城规划,江阴新外滩规划等。

城市规模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其中上海、宁波、广州、深圳、无锡、江阴等处的滨水地区开发,都曾举办过大型的国际招标活动,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注意。

二、XX滨水地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XX滨水地区的现状

XX的滨水地区主要有三处,分别是濠河周边地区、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周边地区(两河两岸)、长江沿线地区。

●濠河周边地区

濠河为XX古城的护城河,是XX的母亲河,现在的濠河是XX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濠河周边的绿化、建筑景观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整治和建设。

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苏省12个省级风景区之一,是上海北翼长江流域(沿江旅游带)重要的,以悠久的古城水系风光和人文风貌为特色,融观赏休闲、旅游商务、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富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点的风景旅游名胜区。

随着文峰公园、人民公园、环西文化广场、濠东路生态绿地、体育公园等绿地公园与广场的相继建成,濠河周边区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所以近年来濠河周边地区的开发力度加强,包括金融、办公、商贸、居住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濠河周边地区人气增强,土地价值也迅速提升,并且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XX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

●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周边地区

通吕运河和海港引河是XX市区主河道,同时也是两条主要内河航道,通吕运河为五级航道,海港引河为六级航道。

由于其水上运输优势,沿岸周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码头、堆场、仓储和工业企业,沿河没有宜人的绿化、步行道,造成沿岸的绿化景观和可达性都较差。

但随着城市的拓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城区的开发启动,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以其宽阔流动的水面,自然清新的风格,正逐渐纳入城市居民的视线范围。

●长江沿线地区

XX是沿江带状城市,滨江城市,长江沿线地区应该是最能体现XX滨水城市特色的重要地区,但现在并非如此,“滨江不见江”一直是XX市民的遗憾,滨江地区没能体现江城特色。

现状的滨江岸线主要被工业、港口等占据,XX市沿江岸线长度为46.00公里,其中工业岸线15.12公里,港口仓储岸线6.22公里,港口和工业岸线占到沿江岸线总长度的46.39%,生活景观岸线(包括旅游岸线)长2.00公里,仅占岸线总长度的4.35%,目前,狼山风景区内的旅游岸线是XX市仅有的生活景观岸线,但风景区内除了黄泥山、马鞍山外,市民能到江边进行亲水体验的岸线几乎没有,海关、中远钢结构船厂等企事业单位占据了风景区内良好的滨江岸线。

沿江岸线利用现状一览表

岸线类别

岸线长度(公里)

所占比例(%)

工业岸线

15.12

32.87

港口仓储岸线

6.22

13.52

生活景观岸线

2.00

4.35

其它岸线

22.66

49.26

合计

46.00

100

2、XX滨水地区的发展趋势

濠河风景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XX下一步滨水地区建设的重点逐渐转移到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通吕运河和海港引河沿线的码头、堆场、工业企业将逐步进行搬迁和功能置换,两河两岸地区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居住、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绿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型滨水地区,打造XX继濠河水系生态圈的第二道水系生态圈。

由于江苏省沿江开发重大举措的提出和XX市江海联动的推进,XX市沿江地区也将成为下一阶段XX市港口工业产业开发和投资的热点地区,沿江大部分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被港口和工业企业占据,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XX市从制造业占统治地位逐渐转向制造业和服务并重。

滨江公园、桥头公园和滨江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开发建设拉开帷幕。

总之XX市滨江地区最终要成为展现XX江城风貌特色的滨水地区,将是XX最具吸引力的地区。

三、国内外滨水地区开发案例

1、巴尔的摩内港区更新改建

巴尔的摩位于美国东海岸,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中心区人口80多万。

内港区原来是已经衰败的码头、仓库地区,占地38hm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内港区更新改建工程启动,经过更新改建,内港区已经成为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的,24小时都充满活力的新兴地区,并与中心区连成一体,提供8万个就业岗位,成为了巴尔的摩市重要的经济活动和休闲娱乐地区。

规划设计特点:

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为人们提供看水、近水、亲水、玩水的条件。

主要开发项目如海洋中心、国家水族馆、内港广场、世界贸易中心、科学中心等均围绕“U”形港湾而建。

沿水边还设置了体育设施和游艇俱乐部、码头、滨水散步道等,一切以“水”为中心“做文章”。

建筑物高度,除世界中心外,均以低层为主,空间亲切宜人。

内港区的步行道与中心区的步行道系统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2、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Narragansett码头区

普罗维登斯是美国东北部的第二大城市,座落在普罗维登斯河与大西洋的交汇处,普罗维登斯河曾经是美国一大港口的通道,当时出海的船只往返于这条大西洋通商的河道上。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一条洲际公路把普罗维登斯城与普罗维登斯河分隔开来,河道与公路间的地带被渐渐遗忘,到处充斥着工业污染物,小型厂房和仓储货物的院落,故被人们称为城市的非法“垃圾场”。

为了复兴这个城市,人们把努力的焦点放在滨河区的规划,这个区域是河道和旧城区的相连地带,是城区两端的理想用地,100公顷的地带从Narragansett湾的起点延伸了几乎1.5公里,人们在水上和回城的途中可一览水边优美的风景。

长长的洲际公路为去各地的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交通,但也把该区与附近的区域分隔开。

穿越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