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5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74台湾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第四节台湾省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3.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高山青》片断,然后提问: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这个地方的名称,好吗?

这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这里有“东方甜岛”之称、这里又被称为“地震之岛”、诗人余光中笔下曾经描述过它、这里有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台湾省“旅游”,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

一、位置和范围

[CAI]中国地形图

[提问]读图说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及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小结]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其中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上走廊”之称。

[提问]在台湾省概况图中找出彭湖列岛、钓鱼岛。

[小结]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

其中,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巧手测算]

1、请你在图6.22中找到福州和基隆,并用所学的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2、台湾一批水果通过“绿色通道”由水路运到福州。

若轮船的速度是40千米∕时,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由此可见,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探寻“台湾之根”

[CAI]出示有关寻根活动的影视资料。

[承转]70年代时,台湾同胞开展了热烈的寻根活动。

经考证,他们认为台胞(包括客家人)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陆,特别是指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广东。

然而,近几年来有人却企图淡化甚至否认台湾与大陆的亲缘关系。

那么台湾的根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

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才与大陆分离,形成岛屿。

此外,台湾与其北面的东海、南面的南海的地质结构是一致的。

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前的古人类。

材料二:

台湾始称于明朝,以前被称为夷洲。

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制。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材料三: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材料四:

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信奉妈祖。

(出示“台湾的妈祖庙”和“福建的妈祖庙”两幅图片。

福建妈祖庙台湾妈祖庙

材料五:

五月初五台湾人和我们一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

[小结]无论从历史渊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还是从人文风俗方面,台湾都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你还能补充哪些更丰富的资料呢?

(对学生介绍台湾的部分历史进行点评。

80年代,台湾曾流传到大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那谁能说说台湾的少数民族状况呢?

[小结]台湾高山族据说是古代于越族的一个分支,简称为越人。

他们的根主要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约在4000年前,因某种变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的先住民。

通过刚才我们的这番谈话,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台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两岸交流合作频繁,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同学们,让我共同期待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吧!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

台湾是著名的“宝岛”,它有哪些“宝”呢?

关于这些“宝”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试着去查找一些书籍,摘抄或剪贴有关“台湾之宝”的介绍和传说。

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资料最有趣。

台湾岛一向有“宝岛”之称,那它的宝藏在哪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寻寻宝。

三、探寻“台湾之宝”

美丽的宝岛:

播放台湾岛的风光并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玉山云海、风光绚丽的日月潭、千姿百态楚楚动人的台湾岛海岸……

富饶的宝岛:

[CAI]出风光图片(音频输出有关介绍)

资料雅号最多的省——台湾

宝岛的树种达4000种以上,相当于整个亚洲大陆木本植物的2/3,故有“绿岛”“海上植物园”和“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台湾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55%,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4.3倍,所以有“木材之乡”“森林宝库”之誉。

阿里山盛产红松,故台湾又有“红松之乡”和“神木之乡”的称号。

台湾的樟树几乎分布于全岛,樟脑和樟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樟脑之乡”。

台湾以盛产四季花卉特别是兰花而闻名,品种多达100多种。

因此,台湾自古有“四季如春的花园”和“兰花之岛”的美称。

同时,台湾有400多种蝴蝶,故也有“蝶岛”的美誉。

台湾东部海域是珊瑚的主要产地,所以台湾还有“珊瑚岛”之称。

台湾地热资源丰富,多火山、温泉,堪称“地热之岛”“温泉之乡”。

台湾地处地球上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最频繁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中国地震最多的省份,故有“地震之岛”之说。

台湾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农产品是甘蔗、稻米,因而又有“粮仓”“粮库”和“东方甜岛”之称。

感受台湾的自然之美后,让我们分别乘坐“淘宝”专列的三条线路,去探寻台湾这一富饶之岛。

请对应三条线路中关系密切的内容,并装入宝箱之内。

(将产品与称号及其成因相互对应,可多项。

“淘宝”专列一

  冻顶乌龙茶、稻米、甘蔗、香蕉、菠萝、樟树、樟脑、红松。

“淘宝”专列二

  土地肥沃的平原、湿热的气候、拥有2/3面积的山地、处于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上、四面环海。

“淘宝”专列三

  地热之岛、温泉之乡、东南盐库、水果之乡、东方甜岛、森林之海。

......

               ……

 (教师适当引导地形、气候、位置与农矿产品的关系。

  [小结]台湾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岛上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农产等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四、经济特点:

出口导向型经济

[CAI]经济结构图

  [提问]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讲述]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在30年内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使之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提问]读6.28图台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在哪?

[小结]台湾的出口加工工业之所以飞速发展,其优势条件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员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和和广阔的市场。

[启发]目前,台湾在发展“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时,谁应是台湾最好的合作伙伴呢?

阅读材料:

海峡两岸贸易呈现高速增长

一是全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700亿美元。

2004年,大陆与台湾对外贸易均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大陆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体;台湾对外贸易也出现较快增长,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从而带动两岸贸易的快速发展。

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两岸贸易总额达783.2亿美元,同比增长34.2%;超过中国大陆与拉美、非洲等双边贸易总额。

二是大陆对台出口速度加快。

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大陆对台出口金额达135.5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水平,而且较上年增长50.4%,是近十多年来少见的高增长,这是台湾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效果之一。

三是大陆从台进口额超过600亿美元。

台湾是大陆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之一或者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大陆从台进口额达647.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讲述]台湾与大陆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前景。

同学们喜欢的亲亲八宝粥就是与台湾合作生产出来的。

但是因为有人为障碍,这种合作还没有广泛进行。

很多商人都急切地盼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提问]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

[小结](以表格形式出现)

分布特点

形成因素

地形特点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开发历史

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自然条件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海陆位置

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巧手绘图]

根据教材39页表6.1“台湾三类产业产值的构成”,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继续完成台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变化折线图,并说出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踊跃参与,根据教师的提示,最后得出结论—台湾。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利用比例尺测算。

运用数学知识计算。

阅读出示的材料,师生互动式谈话,也可是学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

补充课外搜集到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思考回答。

谈出真情实感。

表现出踊跃参与的热情。

欣赏台湾岛风光。

通过称号之最,进一步感受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以讨论、小组结合的形式完成“淘宝”活动。

读图、观察、思考。

读图并得出结论,并试举例。

思维拓展,并作答。

读材料思考并谈体会。

读图思考并作答。

回顾知识点

根据资料绘制图表。

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一衣带水的位置关系。

在直观印象基础上,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加深台湾海陆位置的理解。

从地质角度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从历史角度认识台湾。

利用民俗上的相似之处说明海峡两岸的关系

从追溯台湾主要民族的历史状况说明台湾人民与中国人民同根同族。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

感受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

通过对台湾地形、气温、降水的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物产丰富与其自然条件优越的直接联系。

从而明确塑造宝岛台湾的多方有利因素。

从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上分析,两岸开展长期的友好合作更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两方面内容,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