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74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docx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的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城市园林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进行植物种植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面积,来改善生态环境。

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外来植物,建造了许多新的植物类群,导致了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通过对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调查,分析其现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

由于园林植保工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关键字:

城市园林有害生物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各城市都将园林绿化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市民是直接受益者。

在领导的重视和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和市民的活动场所均大为改观。

但在城市化迅速发展进程中,人类也不同程度地改变和破坏了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引进了许多外来植物,建造了许多新的植物类群,形成了新的城市植被和园林植物格局,导致了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通过对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调查,分析其现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

由于园林植保工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萎蔫病

该病害已在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并呈扩展蔓延趋势。

我国于1982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园梅花山风景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此后,该病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蔓延,危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达8.7万hm2,累计致死松树35130多万株,因松材线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5亿元,间接损失达250亿,使我国的松木资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遭受严重影响[1]。

1.2银杏大蚕蛾的危害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

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幼虫食叶量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对银杏的危害非常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2]。

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

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

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

1.3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

1.4日本松干蚧的危害

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

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

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

1.5大青叶蝉枝梢害虫

主要为害杨、柳、白蜡、国槐等果树的枝梢,刺吸树木汁液,以雌虫产卵器划破树皮,把卵产在枝干皮层中,造成月牙形伤口,受伤严重时枝条逐渐干枯,冬季易受冻害。

主要分布在惠农区、平罗县各乡镇及各有林单位,发生面积达1567hm2[3]。

1.6水葫芦的危害

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1.7杨树烂皮病

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

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

2.问题分析

2.1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城市绿地中植物群落与自然界分布的植物群落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园林植物配置时,虽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组合,但必须尊重和参考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能违背植物对光、水、温度、养分等的需求,根据不同需要和当地条件配植组合不同的园林植物结构,在园林绿地中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让其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甚至自我更新。

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将使植物生长健壮,有效地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合理手段。

若植物配置较随意,树种单一,绿地生态系统脆弱,如遇病虫害或气候灾害,很容易使该绿地中的植物大量死亡,是植保工作中不被注意的隐患[4]。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2环境不适等原因导致树木生长不良而引发的病虫害

城市绿地所处环境具有特殊性,绿地周围甚至绿地内钢砼建筑多,大面积的硬覆盖,较强的地面辐射和大气污染等造成绿地生态环境恶劣,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条件难以得到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特殊、多变且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在园林绿地的附近区域往往人口密集,因而更易遭受人为的破坏;同时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在栽培管理上(尤其是肥水管理)往往没有一般农作物那样精细,有些单位甚至利用废水浇灌,因而病虫害的发生更为频繁[5]。

2.3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

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

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

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4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新中国建立以来,先后有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湿地松粉蚧、双钩异翅长蠹、红脂大小蠹、松针褐斑病、杨树花叶病等有害生物传人我国[6]。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

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

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3.解决对策

3.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用法律手段控制有害生物建立园林植物检疫执法机构,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带毒、带虫、带菌植物及其产品的引进和输出。

有计划地、谨慎地引进动物和植物,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及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7]。

3.2搞好种植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搭配

有计划地配置和选育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安排在一个群落中,以生态治理,即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新理念去贯彻落实防治工作。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

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可食植物的种植,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要权衡植物病虫害相生、相克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配置,避免造成人为的植物病虫共生环境条件。

坚持生物多样性,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免疫力[8]。

3.3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4生物防治

推广利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他生物物质利用等方面,如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控制作用持久,防治效果显著,是化学农药无法达到的。

生物农药能有效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具有持久性。

生物防治不但有利于有益天敌的繁殖和保护,并能保持原有的自然平衡,是可持续控制的最好选择[9]。

因此,提高生物农药用量已成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当务之急。

生物农药包括生物(病虫、细菌和真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除虫菊、烟碱等)、昆虫病原线虫、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及信息素等[10]。

3.5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物本身的抵抗力

病虫的发生与危害与植物的生长势有关,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的环境条件,如适时适量地给植物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结合冬季的整形修剪,疏除病、虫、弱枯枝.使植物内冠通风、透气,不仅可使植株外型更加优美、生长健壮,使植株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抵抗病虫害及不良因素的侵扰。

冬季将植株周围土壤深翻,不仅可杀死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

也可疏松植物根部土壤,为未来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乔木类,可对树干进行涂白,不仅能杀死树干基部上的越冬虫卵.也增强了美观性。

3.6化学防治

以使用农药为本底的化学防治,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仍然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和“市场魅力”。

但它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救灾”,不恰当的拔高固然不妥,完全排斥也是行不通的,一味依赖更不可取,既不可谈药色变,也不可毫无警惕,关键在于要将农药—化学防治的基本概念吃透,充分了解弊端,客观剖析负面缘由,科学地将其纳人“适时、适量、适度、适策、适法”的有序规范之中[1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高档次的城市园林绿地,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在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类有害生物(病、虫、草等)的侵袭,造成叶黄枝枯,发育不良,大大降低园林绿化及观赏效果。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必须实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即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三大环节中融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思想,通过各种园林植物的科学搭配、合理栽植、精心施工以及按照规程进行养护管理等措施,协调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关系,建设生态园林,实现城市园林绿地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兰英,高岚,沈月琴,温亚利.松材线虫病研究进程[A].浙江林业科技.2006年9月第26卷第5期:

74

[2]桂红兵.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8期:

86

[3]李慧敏,丁海军,李鹏伟,贾学祥,雷宁生.石嘴山地区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B].宁夏农林科技.2007年第3期:

68

[4]祝长龙,蔡纪文.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及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5年1O月第5期(总第78期):

52

[5]丁世民,刘玉娥,任有华,王新国,庞淑英,游景丽.城市园林绿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浅析[C].广西植保.2003.16

(1):

27-30 

[6]郭祥.试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勘察设计.2005年第1期:

23

[7]樊文瑞.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有害生物的非化学控制[A].科学之友.2006年5月:

97

[8]古银花.浅谈园林种植设计与植物保护[C].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10月第21卷第5期:

43-44

[9]郭祥.沿海防护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林业科技开发.2002年第16卷第2期:

9-10

[10]尤德康等.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促进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C].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12月第21卷第6期:

42-44

[11]蒋三登.园林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冷思考[J].园林科技.2007年第4期总第106期:

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