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78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docx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报告提纲)

2007年爆发的全球次债危机已经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金融市场中的资产估值泡沫以及房产市场的衰退不仅拖累美国经济,而且还拖累世界其它经济体。

一场愈益严重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场深度蔓延,不仅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受到传染;亚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的一些银行也未能幸免次贷、次债危机的影响。

2007年3月1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等业界巨头就出现了问题。

7月31日,贝尔斯登公司停止第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并非次级抵押贷款商,表明房贷违约现象已扩散到优良信用客户。

2007年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北岩银行因次贷问题遭遇挤兑。

2008年1月15日,美国花期银行宣布:

花期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圆。

1月17日美林宣布美林2007年第三季度巨亏98亿美圆,欲海外筹资122亿美圆。

1月30日瑞士银行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114亿美圆,成为全球银行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

2008年1月30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受次债危机影响,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缩水42%。

据日本共同社在2008年1月31日的报道,截至2007年12月底,日本包括三菱UFJ、瑞穗、三井住友、住友信托、理索纳、中央三井6大银行集团遭受与美国次级房贷相关的损失近5300亿日元。

报道说,到2008年3月底日本2007财年结束时,日本6大银行集团与美国次级房贷相关的损失还可能再增加1000亿日元左右。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呈现出向整个金融市场的蔓延之势。

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其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4.9%放缓至4.1%。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测,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因次贷问题而最终蒙受的损失可能高达2650亿美元。

有人用“金融海啸”来形容次贷危机波及的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不可测。

与此同时,次贷、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普通抵押贷款市场、银行金融领域波及到了实体经济领域。

2007年5月3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表的财务报告显示:

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冲击,通用汽车公司控股49%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第一季度亏损达3.05亿美元。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最初只提供汽车贷款,后来业务扩大到房贷市场,因此受到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

2008年2月12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

2007年该公司亏损额高达387亿美圆,创下该公司成立100年来最大年度亏损额。

从发展的趋势看,美国次贷信用危机还要继续,由次贷信用危机触发的连锁反应还远未到尽头。

2008年3月16日美国摩根大通将以每股2美元(到2008年3月24日又调为10美圆)、总价为2.4亿美圆(后调为12亿美圆)的价格收购曾挺过1929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具有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公司。

并再次引发美国、欧洲股市大跌,中国沪深两市哀鸿遍野,300余只个股跌停,1500余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不足40只,成交量继续萎缩,市场人气严重受挫。

截止到2008年4月2日,瑞银在过去的9个月内累计已经冲销了400亿美元的次贷损失,成为迄今为止这场危机中银行业最大的损失者。

另外一家欧洲银行巨头德意志银行也表示,2008年第一季度该行因次贷将冲销40亿美元。

这超出该行去年第四季度宣称的35亿美元的损失,这也是德意志银行首次确认次贷损失。

2008年7月1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IndyMac银行被联邦监管机构查封。

该银行成为受次贷危机影响而倒闭的美国最大储蓄银行,也是美国史上第二大倒闭的金融机构。

2008年7月以来,随着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近50%的,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高达5.3万亿美圆的设立于1938年的美国“房利美(FannieMae)”和设立于1970年的“房地美(FreddieMac)”这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陷入困境,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2008年7月12日,穆迪公司下调房地美和房利美的金融实力评级,两大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应声下跌,跌幅创28年来的新低,迫使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7月13日宣布出手救助因次贷危机而陷于资金困境的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以提振市场信心,避免这两家“巨无霸”金融机构的困境进一步冲击美国经济。

2008年7月30日美国总统签发了自次贷危机以来总额为3000多亿美圆的住宅经济复兴法案(HousingandEconomicRecoveryActof2008)。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财政部向两美提供贴现窗口、提高授信额度的信贷支持、出资购买两美股票、加强对两美的监管、向购房者提供150亿美圆的购房退税以及向40万无力偿还房贷的美国购房者提供帮助以避免其因违约而丧失房产等措施。

与此同时,2008年7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发表的评估报告中也敦促美国政府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应对其目前的住房市场危机和金融动荡。

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中国是这两家公司排名第一的外国债权人,持有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接下来依次是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等海外投资者共持有1.3万亿该公司的债券。

也就是说,一旦这两家金融机构破产,中国的3760亿美元投资将遭遇重创。

2008年8月18日,美国一家主流财经杂志披露,美国政府可能很快通过发行优先股(这种股票具有分红和资产清算时的优先权)的方式,对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资,这种方式的注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能导致“两房”的普通股股东权益受损。

这一消息引发当天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重挫,房利美股价暴挫22%,收报6.15美元,为1989年以来最低收盘价;房地美则狂泻25%,收报4.39美元,为1991年以来最低收盘价。

2008年1—8月,房利美市值已缩水85%,房地美则缩水87%。

2008年9月7日,在布什签署楼市救援立法后的第五周,美国政府终于实质启动了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赎行动。

其主要内容如下:

——为加强对“两房”实施监管,由美国国会今年夏天批准创建的联邦住房金融署从7日起接管“两房”的日常业务,两家机构原首席执行官已被限令离职,并任命两公司的新领导人。

——美国政府将收购10亿美元的相关优先股并在必要时注资。

如有需要,财政部将向这两家机构分别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

“两房”已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继续有效,但这些股票的持有人应先于政府承担这两家机构所产生的任何损失。

政府将持有“两房”各79.9%的股份。

——财政部将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两房”提供新的信贷额度作为流动性支撑。

——财政部准备启动临时项目收购由“两房”发行的房屋贷款抵押证券,以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

——至2009年底,“两房”可以“适度地”增加其证券投资债务。

在此之后,应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债务。

受此影响,在9月5日盘后交易中,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价又遇暴跌,跌幅分别达到32%和27%。

在政府宣布接管方案后,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政府史无前例地接管“两房”是防止其倒闭的必需应急之举。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表示,“两房”问题使金融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接管这两大机构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2008年8月1日,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第一优先银行由于在佛罗里达州的商品房市场遭受了“严重的贷款损失”,造成大量资产流失,被迫在当天停业,成为美国今年以来因次贷危机破产的第八家银行,也是佛罗里达州2004年3月以来第一家破产的银行。

此前因次贷危机破产的7家银行包括道格拉斯国民银行、加利福尼亚州印地麦克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希拉·贝尔曾于2008年7月22日警告说,美国银行业的困境很可能将持续到明年,今后将有更多美国银行出现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统计的“有问题机构”名单上。

2008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有90家银行出现在这一名单上。

2008年8月23日位于堪萨斯州托贝卡市的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被监管当局勒令关闭,这也使2008年倒闭的美国地方银行的数量增至9家。

数据显示美国地方银行的倒闭潮正在加剧。

在2008年的9个破产案例中,有5个发生在7月11日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继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面临破产。

如果说雷曼的倒闭并不意外,那么美林被收购则大大出乎市场预料。

就在和雷曼的谈判宣告结束48小时后,美国银行即与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达成协议,将以每股29美元、合计约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

这一出价较美林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71%。

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

 2008年9月16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陷于破产边缘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

美国政府届时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正式接管这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巨头。

2008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资银行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

2008年9月25日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了陷入困境的美国最大的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

2008年美国众议院在美东时间29日午后(北京时间30日凌晨)的首轮投票中以228票对205票否决了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

而布什今天早些时候表示,必须通过这项立法以“阻止金融系统危机蔓延至整体经济中去”。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S.Bernanke)则警告称,如果国会否决救市计划,则将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威胁”。

众院否决援救计划后,美股重跌,标普500指数的跌幅创下1987年股灾以来的新高。

根据道琼斯威尔希尔5000指数计算,今天美股的市值一下蒸发掉近1.3万亿美元,创下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损失相当于保尔森起草的援救计划总金额的近两倍。

尽管在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最终以263票对171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财政部新的救市计划。

新计划增加的要点主要有二:

一是增加了为期10年、规模达1505亿美圆的减税方案。

从而使该计划的直接受益者范围从之前的金融机构扩大到了非金融企业,为法案的通过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但也增加了美国联邦财政预算的压力。

二是将联邦存款保险金额的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圆调升至25万美圆。

此方案虽然有利于保护储户利益,但是也会相应增加银行存款保险的保费支出。

如果政府为减轻银行负担而由财政部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垫付增量保费则又会增加美国政府赤字压力。

加上美国房市依然低迷,7000亿美圆解决不了房贷坏帐可能继续增加所带来的压力,金融市场动荡必然推高美国公司贷款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仍然对新的救市计划作出了负面的回应。

2008年10月6日美国纽约股市再度暴跌,道琼斯股票指数破10000点关口,创2004年10月以来道琼斯股票指数历史新低。

进入2010年美国金融危机仍有加深的发展趋势。

2010年9月7日奥巴马提出总额为500亿美元,在6年内重建15万英里公里、建设及维护4000英里铁路、修复或重建105英里机场跑道等为主的基建更新计划。

2010年9月8日奥巴马提出总额为1000亿美元,为期10年的延长企业研发开支税务优惠方案和总额为2000亿美元为期2年的将资本投资全额扣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11月3日美国再次提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回购美国国债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效果至少等于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降0.5或0.75个百分点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1933.5-1929.10.21=43)2010.11-2007.3.14=44)

在此背景下,了解、分析和研究美国次贷和次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美国次贷、次债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总结次贷、次债危机的教训和启示以及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危机的冲击,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次贷、次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造成美国次贷、次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

其中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的。

第一,美国次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又与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偏差有关。

2001年3月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为期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周期性的低迷发展阶段,如何使美国经济迅速摆脱低迷状态无异成为美国当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产业前向效应、后向效应和旁侧效应。

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创新与支持。

从房地产需求的角度看,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和支持无疑为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扩张提供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美国次级房地产按揭抵押贷款这一新型的“房贷”模式应运而生迅速发展。

所谓的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次贷)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贷款者提供的优惠级按揭贷款而言的一种房地产按揭贷款方式。

优惠级按揭贷款的主要特点是:

信贷门槛高而贷款的利率则较低。

在这里,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与信贷门槛的高低成反比体现了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理。

受优惠级房地产按揭贷款高门槛的制约,客观上堵塞了一大批无资产、无固定职业、无还款能力的群体获得房地产按揭贷款的渠道,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扩大,进而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而与优惠级房地产按揭贷款相对应的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的主要特点则在于:

信贷门槛较低,但作为补偿由此可能给放贷机构带来的风险,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贷款利率。

次贷的低门槛特征对于扩张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拉动美国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受次贷拉动的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房市价格的不断攀升,房市投资回报率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激活了各利益主体对房地产进行投机的动机和行为,在供求规律条件下使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进一步走高,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拉升,使贷款买房人的资产升值,不仅掩盖了次级贷款乃至优惠级贷款本身所固有的还贷的信用风险,而且也提高了众多抵押贷款公司所拥有的抵押贷款债权的估值水平,在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条件下,可创造出更多的满足扩大抵押贷款规模的资金来源,从而造成整个社会按揭贷款尤其是次级按揭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张。

按揭贷款尤其是是次级按揭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张,从短期看无疑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但是,从长期看,则为次贷和次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应当看到,尽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把缺乏流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转换成流动的证券,不仅能够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转移信贷风险,增强赢利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住房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美国次贷、次债危机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

我们既不能将美国次贷危机简单地归结为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又不能对金融创新工具可能带来的问题掉以轻心,应该趋利避害,尽量发挥其正面作用,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现在的中国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金融创新不够,所以在制定政策方面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继续鼓励和提倡金融创新,同时防范风险。

第二,美国利率政策失误也是造成美国次贷、次债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依据凯恩斯需求方程式,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而刺激投资、消费的有效工具之一便是利率。

为有效化解经济衰退的压力,美国自2001年初开始实施刺激经济发展的减息政策,到2003年6月25日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1月3日的6%大幅度降为1%,达到从195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应当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投资、消费的扩张,拉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帮助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

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催生次级房贷市场泡沫的重要因素。

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

类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此类贷款总额占总按揭贷款总额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

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曾鼓励人们大胆用浮动利率贷款买房,因为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

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有利于美国房市的繁荣。

楼市的火爆给买房者通过买房来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途径,房贷公司也愿意发放更多的贷款以实现其高收益。

一些次级贷款金融公司更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降低贷款“门槛”,甚至推出“零首付”等贷款方式吸引贷款人,致使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美国的教训告诉我们:

尽管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对推动美国房地产乃至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应当辨证地看到其内在的固有缺陷,注意防范和化解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

然而,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通过连续17次的加息,到2006年6月29日,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从2003年6月25日的1%大幅度提高到5.25%。

标志着这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完全逆转。

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危机爆发的压力也随即提高。

因为,利率的提高使还贷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以及按揭违约案例的大量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次级贷款市场逾期还款比例已上升至13.33%,高于第三季度的12.56%,为过去4年来的最高水平。

按揭违约的大量发生也使次级贷款公司随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因为即使取回抵押的房产,但因为房价走低,房产也是资不抵债。

大量坏账导致许多抵押贷款公司资不抵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11月到现在,全美共有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已经宣布破产。

贷款公司停业、破产的比例高达14%左右。

第三、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和部分投资银行、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意或无意的忽略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是导致此次次贷、次债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美国次贷的低门槛特征虽然有利于刺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美国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但也会增加放贷机构的贷款风险。

为规避、转嫁次贷风险,美国部分次级贷款公司和投资银行借助于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创设了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这一衍生品。

从而形成了与优惠级房地产按揭贷款不同的业务流程:

即信用较低的人从次级放贷机构获得贷款;放贷机构将房屋抵押的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收益进行再贷款;投资银行则将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

受次贷低门槛、高利率特征的影响,使次级房贷衍生品客观上具有较大的投资回报空间。

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乃至实体经济主体为主的投资者通过买卖次级债券而获得较高的回报,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同时,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的发行与流通也为部分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规避、转嫁次贷风险提供了重要渠道。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

在次债发行、流通的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和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下,向次债的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经济实体)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次级按揭贷款债券。

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从而为更具破坏力的次贷、次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一旦次贷市场出现问题必然引起次债行市下跌,使参与次债衍生品投资的市场主体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形成次债危机。

如果说次贷信用危机是货币借贷市场危机的话,那么次债危机则是证券投资市场的危机。

显然,次贷信用危机是次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次债危机是次贷信用危机产生的结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四、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全球化特征是导致美国次贷、次债危机向全球扩散,形成全球性次债危机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

由于世界各国资源(自然、人力、科技、资源、市场等资源)的禀赋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在此条件下若一国或地区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放弃并进口本国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在本国资源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实现本国产出的最大化并推动全球产出的最大化。

巴拉萨发展并完善了李嘉图的理论,通过出口地位指数(某国某产品的出口额与该产品世界出口额的商除以某国所有工业品出口额与所有工业品的世界出口额的商)及其排序的方法使比较优势原理更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世界各国正是依据这种经济原理,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这两个引擎推动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利率的下降、美元的贬值、资产价格的上升,流动性的过剩,使得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投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

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次级房贷衍生品客观上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的交易。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高度开放性和影响力,不仅是美国,也包括欧洲、亚洲、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而且交易金额巨大,一旦美国的次贷、次债市场出现麻烦,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条件下,必然使许多投资于次级房贷衍生品的交易主体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中,从而使得危机发生后的影响波及到全球金融系统和其它实体经济领域,使美国的次贷、次债危机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二、美国次贷、次债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次债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造成此次次贷、次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市场发生了信用危机。

但是,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一旦发生就不可避免地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渠道对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其影响之一是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迅速下降,并导致房产投资者和次级房贷机构的大规模破产。

所谓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其实质是大量的资信状况较差的次级按揭贷款人,由于缺乏足够的收入还不起房贷,或利用房产价格下跌的事实采取人为恶意违约的方法不还房贷,则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被迫通过法律程序大量拍卖抵押的房产,造成房产价格的迅速下跌。

据2008年1月29日公布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显示,2007年12月美国20座大城市的平均房价下跌了7.7%,跌幅超出经济学家预期的7.1%,也比上个月6.1%的跌幅严重许多,显示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前景仍然暗淡。

通常,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个别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拍卖抵押的房产,由于市场房价高启,放贷机构拍卖抵押房产的所得不仅可以补偿其所贷之款项而且还可能有赢余。

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要如数收回其放贷之款项就不那么容易。

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就发生了。

次贷市场信用危机的逻辑结果必定是加速房产价格的下跌。

房价的下跌导致贷款人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