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80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M为太阳系中某行星,箭头表示行星公转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M行星可能为

①水星②火星③木星④金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关于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相同B.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

C.公转周期相同D.公转轨道形状均近似圆形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7年3月18日9:

30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空间天气指数。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信息表明此时

A.色球层太阳黑子很少B.色球层耀斑很少

C.光球层黑子较多D.光球层耀斑较多

4.该信息发布时,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为

A.3月17日20:

30B.3月17日22:

30

C.3月18日20:

30D.3月18日22:

30

青藏高原上的人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大袍,服饰的特点是宽松的腰部、两支可触及地面的长袖,如左下图,右下图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

6.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A.②强④弱B.①弱③强C.①强②弱D.③弱④强

下图是我国东北及周边地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据此,回答7~9题。

7.此时,甲地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8.图中能正确反映大连市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是

9.下列现象与图中冷锋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C.交通事故频发D.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为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寒冷干燥D.炎热干燥

11.图中乙地风向的成因是

A.东北信风带的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

13.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

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

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

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

如图为某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寒流B.北半球暖流C.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

15.有关②洋流所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B.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

C.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西岸D.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16.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B.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甲海域多海雾现象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17~19题。

17.左图中M处岩石形成过程及N处岩石类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

A.⑤PB.①QC.③TD.④Q

18.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C.丙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D.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

19.形成N处岩石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下图为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示意图。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各大洲水资源总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亚洲南美洲非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D.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2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下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22~23题。

2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2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常年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海拔低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背阴坡,气温低B.位于向阳坡,气温高

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5.南坡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高B.降水多C.高差大D.海拔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

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为了清晰观察环流过程,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对该实验反映的环流形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__点。

若A、B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__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

(4)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__图。

27.(12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甲图)和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乙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由①到②的过程中,A地昼长变化规律为_______。

(2)乙图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快或慢)。

(3)乙图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

(4)乙图中B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

(5)乙图所示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

28.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风带甲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中②气候形成原因是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

(3)下面四幅图中,与①、③三地相对应的分别是①:

_______;③:

_______。

(4)从③到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9.(14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空心箭头为水循环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够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_______;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环节。

(填数码)

(2)与上图中山地成因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华山B.阿尔卑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庐山

(3)图中A、B三处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为:

A:

_______B._______。

(4)试描述A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4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DCBAB6-10ABADB11-15CDBDA

16-20CDCBC21-25DAB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

(1)冰块

(2)B

(3)B夜晚

(4)甲

27.(每空2分,12分)

(1)昼长逐渐变长且昼长大于夜长

(2)夏至慢

(3)A=D>B>C

(4)16

(5)由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

28.(每空2分,14分)

(1)冬季东南信风带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季节写也可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DB

(4)从赤道向两极

29.(

(1)至(3)每空2分,(4)4分,共14分)

(1)①②⑥

(2)AD

(3)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

(4)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1分)。

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1分),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1分),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