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81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docx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

工业设计行业分析

一、回顾过去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大事记:

1987年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已经为国人普遍接受,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10月14日中国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1989年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在广州、深圳等地出现1994年,海尔等公司成立专业的设计公司,在海外设立设计分部1995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个设计学院成立1999年5月5日广州举办"首届工业设计展示会"2004年无锡市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2004年5月25日深圳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2005年6月30日北京正式启动(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2006年中国(深圳)--欧洲设计艺术高峰论坛暨2006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第二届)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为特邀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2006年11月05日至09日,无锡举办“2006中国工业设计周暨中国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

以“创新设计”为主题,增进中国与国际间的设计交流与合作,促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

2007年2月12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理事长向温家宝总理呈送了“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2月13日温总理做出重要批示:

“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抓紧组织修订《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2008年9月20日,中国国际工业设计活动周在宁波举行2008年12月12首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开幕2009年12月1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2010年11月30日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节2010北京市科委公布《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科委公布《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北京市科委公布《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支持各类设计创新活动,提升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

《意见》明确了北京市设计产业发展的目标:

推出5至1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培育设计产业100强企业及一批优秀中小设计企业,建设一批设计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设计产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5至10年内,北京市将成为全国设计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创新中心。

并决定打造以工业设计为主的九大设计产业园区。

二、行业现状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将工业设计的定义为:

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质量和性能,其核心是产品设计。

与传统产业相比,工业设计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作为典型的集成创新形式,与技术创新相比,工业设计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回报高、风险小等优势,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业规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

2011年,中国工业设计行业规模产值约46亿元(仅含专业设计企业设计产值),其中深圳的工业设计规模产值约占该行业全国总产值的50%。

(二)从业人员结构及分布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

全国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已超过1200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地区,从业者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占总量的8%和8%,而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占总数的4%。

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三)工业设计机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包括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院校工作室模式、企业设计部门模式等。

(四)园区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大部分园区的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到5000万元占22.73%,5000万元到2亿元之间占18.18%,22.73%的园区年产值在2亿到10亿之间,还有32.7%的园区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

其中,设计产值占比平均值大概在50%左右,一半以上的园区设计产值占比超过了园区总产值30%,3家园区的设计产值占比超过50%甚至达到80%。

二、企业来渝投资关心事项分析

关心事项

具体问题

解决方案

政府对产业的重视程度

1.工业设计在当地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2.资金扶持力度是否充足。

1.成立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创意研发促进中心),全面承担工业设计产业的组织和推动工作,并充分发挥协会的对产业的引导作用;2.成立专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有无提供相应的培育政策,对设计公司、设计园区有无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争取出台市级、区级层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产业人才

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关心当地是否能够提供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1.完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工业设计复合型人才;2.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设计人才来渝工作。

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优势

(一)市场带动

重庆市已形成电子、汽车两大产业“双轮驱动”,装备、材料、化医等产业“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2013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飞速发展的重庆工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旺盛。

据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估计,重庆市工业企业每年需花费约20亿元向重庆市外的工业设计企业寻求工业设计服务。

(二)产业基础

重庆市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设计起步较早,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

据市工业设计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各类工业设计机构有6000来家。

其中,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在2012年实现产值近10亿元。

(三)承接平台

空港工业园区将打造4万平米的创意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企业入驻该中心可有效节约前期建设投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尽快入驻生产、孵化。

(四)产业人才

目前,我市在职专业工业设计师及从业人员约有8万人,开设工业设计的本科院校有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4家,每年可为企业提供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

五、发展方向

推动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的有机结合,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实际,我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为:

电子信息、交通工具、家用电器、装备制造、高附加值加工业(包括眼镜、钟表和珠宝等)、视觉传媒等。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设计园区为载体、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资为途径,引进孵化与重庆市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设计企业,打造研发设计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制造业品质,推动“重庆制造”走向“重庆创造”。

(一)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体系

1.工业设计企业集聚与园区建设。

高标准规划工业设计园区,下设创意设计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设计师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创意推广中心五大平台,打造研发设计服务业集聚区。

吸引周边工业设计企业、大学生创意团队进驻园区,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在渝工业企业,引进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从而向全市、乃至向整个西南地区辐射形成庞大的工业设计服务贸易体系。

2.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建立有利于工业设计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工业设计复合型人才。

加强高等学校的工业设计学科建设,加大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科研、实验的软硬件支持,提升教师水平。

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设计人才来渝工作。

3.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建立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类工业设计资源的整合。

支持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设计机构、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或合作机制,形成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体系

1.产业化对接。

鼓励区内工业企业将可外包的设计业务发包给工业设计企业,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行业自主发展。

2.完善产业配套。

鼓励发展产品市场调研、技术咨询、营销策划等上游专业服务,以及手板模型加工、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服务等工业设计下游专业服务,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合协同。

引导建立集设计服务、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模具制造和加工制作为一体的动态产业链。

(三)工业设计产业服务和支撑体系

1.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成立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创意研发促进中心),全面承担工业设计产业的组织和推动工作;重点建设园区的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设计师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创意推广中心四大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市级相关部门、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举办工业设计比赛、展会,搭建工业设计展示、交易平台。

2.健全完善政府支持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支撑体系。

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开拓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加大对工业设计投资。

 

目标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主要设计领域

总部所在地

国内布局

怡美

消费电子、金融周边、安防设备、医疗仪器、市政设施、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

中国深圳

深圳

嘉兰图

消费电子、家用电器、通讯终端、医疗器械、工业设备

中国深圳

北京、成都、沈阳、顺德、荆州

洛可可

消费电子、家用电器、通讯终端、交通工具

中国北京

深圳、上海、成都、北京、南京

贺风

机械设备、健康医疗设备、工具建设设备、业务办公设备等

日本(中国总部在上海)

上海、北京

浪尖

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视听设备

中国深圳

深圳

莫奈

数码电子、医疗器械、仪器设备、时尚消费、公共设施等

中国深圳

深圳、郑州

意谷

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医疗设备、仪器仪表

中国深圳

深圳

七、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从工业设计外协到建立企业级工业设计中心,从设计工作室到专业designhouse,工业设计近年来在企业内外的发展可谓迅猛;从市场角度来看,近年来工业设计在手机设计和汽车设计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尤其令人瞩目。

随着韩国designhouse模式的引入和竞相拷贝,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手机设计业借助国际资本发力,德信的美国上市、明基收购西门子的事例似乎预兆着中国成为国际性手机设计研发中心已经不会太遥远了。

而与手机相比,汽车设计在国内虽然刚刚起步,但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工业设计技术对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与意大利设计大师、知名设计公司的合作预示着国内汽车工业很有可能仿效手机业发展的思路,现阶段本土汽车企业不会正面与国际巨头比拼核心技术,而转从工业设计等软创新技术出发来获得市场的认可,如奇瑞QQ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工业设计在行业应用过程中,从起初的家电产品,到手机等通讯产品,然后到现在的汽车等交通工具,我们看到设计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对设计的要求以及专业门槛越来越高。

以往设计咨询业中服务范围无所不包的情况正在改变,不但行业门槛设置越来越高,国内设计界还直接面向国际设计同行的竞争,特别是工业设计咨询公司,越来越需要专注并切实提高本身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设计咨询公司又必须拓展自己与上下游链条之间的关系,掌握整合配套资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designhouse成功的例子表明工业设计必须加强与上下游资源配合,才能形成整体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目前,国内很多设计公司以及designhouse通过市场磨练,在项目执行力方面已经非常出色,尤其在效率和成本方面比国际上一些知名设计公司毫不逊色,然而在整体创新能力方面相比国际先进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与中国制造业缺少自主创新意识的环境不无关系。

近年来台湾企业如明基、华硕等原OEM背景企业,通过OEM代工国际品牌,消化了国际品牌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运作,纷纷转身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短短时间内借助工业设计创新获得市场的突破。

这必将给无数中国制造的企业树立榜样,让企业逐步意识到工业设计创新是当前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的快捷方式。

随着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尝试有所作为,国内设计业完全可以以台湾企业为榜样,仿效韩国设计起飞的传奇,通过引进国外优秀设计理念,通过对他们的解剖分析和学习模仿,必然达到赶上然后超越并最终形成中国设计的独特竞争力。

  当前,我们国家政府和企业界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必须走向“中国创造”,自主创新与品牌塑造将成为中国企业下一步的关注点,从联想购并IBMPC,TCL购并汤姆逊,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我们看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创立自主品牌的决心和勇气。

顺应潮流,国内工业设计界必须有所作为,应该正视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环境恶劣,应该携手相关行业整合资源而不是孤芳自赏、单打独斗,应该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洋为中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行业经验和商业模式,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特长,自信地拓展海外市场。

这么多年来,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努力,中国制造的成就举世瞩目;如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巨大的中国市场给我们设计业以后盾。

放眼全球,市场的重心在中国,制造的重心在中国,设计的重心也必将转移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