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48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docx

地理必修一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章末综合检测卷

(二)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多次交会对接。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据此回答1~3题。

1.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发生

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2.天宫一号运行时,需要的能量来自(  )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臭氧层

3.天宫一号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技术保密,人为设定的烧蚀销毁

B.重力作用与空气分子进行撞击而销毁

C.天宫一号返回速度快,与大气摩擦产生巨大热量

D.对流层气温高,将天宫一号烧蚀销毁

解析:

第1题,天宫一号的运行及与神舟飞船的交会对接都发生在高层大气。

第2题,天宫一号有自带的太阳能电池,靠吸收太阳辐射产生能量。

第3题,高层大气的空气极其稀薄,飞行器高速飞行,与空气分子摩擦产生的热量少。

但是越靠近地球,空气密度越大,飞行器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飞行器烧毁。

答案:

1.D 2.B 3.C

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

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

据此回答4~6题。

4.对平流层和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

B.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温度相差不大

C.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空气密度小

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

5.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有利条件是(  )

①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平稳 ②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便于观察 ③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 ④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6.若一架民航客机从北极上空,经过赤道地区,向南一直到南极上空,保持12千米高度不变,其飞行所在大气层的变化是(  )

A.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C.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D.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解析:

第4题,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A项错误。

根据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变化可知,近地面的平均温度要比平流层顶部的温度高得多,B项错误。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C项正确。

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是在对流层,D项错误。

第5题,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有利于飞行员的观察。

第6题,极地地区气温低,对流层高度只有8~9千米;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在17~18千米,因此从北极上空经过赤道地区再到南极上空,经历的大气分层应为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答案:

4.C 5.D 6.B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回答7~8题。

7.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8.歌词所描写的天气条件下,易形成的现象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解析:

第7题,晴朗的天气,大气中的杂质少,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最先进入人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第8题,晴朗的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答案:

7.C 8.B

9.能体现“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图示是(  )

ABCD

解析:

大巴山地区夜晚山上气温低、气压高;山谷气温高、气压低。

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山谷的暖湿气流被抬升而凝云致雨;河谷地形,河水汇集快,水位迅速上涨。

答案:

B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

据此回答10~11题。

10.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为夜晚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解析:

第10题,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知,图中①地为陆地,等压线向低处凹,②地为湖泊,等压线向高处凸,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①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因此风是由湖泊吹向陆地,北半球向右偏转,结合指向标判断,风向为东北风,旗帜飘向西南方向。

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此时应该为夏季或者白天;①为低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故可判断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答案:

10.B 11.D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

13.对于台北的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发生明显变化B.风速明显减小

C.无法判断风向的变化D.风速基本没有变化

解析:

第12题,对比两时段的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无明显变化;上海的风向基本不变,仍为偏南风;首尔的风向由西南风变为偏南风;而北京的风向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

第13题,比较两图台北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到5月7日等压线走向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明显变得稀疏,因此判定台北的风向基本没有变化,风速减小。

答案:

12.D 13.B

2018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

15.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

解析:

第14题,为让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植物应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

结合图示,造林的重点应在郊区最为合适。

第15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般是位于河流上游的大片森林的生态作用;绿色植被位于噪声源附近才能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此处位于上海市郊区,所以降低噪声不是其主要生态作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回流经过林区,森林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答案:

14.C 15.D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6~17题。

16.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D.⑤变小,④变大

17.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

C.⑤强,④强D.②强,④弱

解析:

第16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辐射。

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③变大,④变大;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比较小,即对①②⑤影响不大。

第17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晴天多,云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②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

答案:

16.C 17.D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

读图,回答18~20题。

18.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19.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20.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BCD

解析:

第18题,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地吹东北风。

第19题,池塘中的水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部热力环流。

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第20题,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部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

故夏天的夜里的风向图可排除A、C项。

再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项。

答案:

18.D 19.D 2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读我国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高空D比C的气压    (填“高”或“低”),地面B比A的气压    (填“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    (填“高”或“低”)。

 

(3)绘出A、B、C、D间空气流动方向。

(4)A、B间的风向是    ,C、D间的风向是    。

 

解析:

(1)题,大气等压面根据“高凸低凹”规律判断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

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

故高空D比C的气压低,地面B比A的气压高。

(2)题,B为高压,则为低温下沉;A为低压,则为高温上升。

故A的气温高。

第(3)题,热力环流的过程:

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故形成顺时针的环流。

第(4)题,水平方向上由B流向A,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为西北风。

C、D之间为高空,大气由C流向D,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高空最终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为南风。

答案:

(1)低 高

(2)高 

(3)

(4)西北风 南风

22.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

(12分)

(1)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

A  ,B   ,C   ,D   。

 

(2)该图分布在    (填“南”或“北”)半球。

 

(3)乙点的风向为    。

 

解析:

(1)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只有D与等压线垂直,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则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A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B为地转偏向力。

(2)题,根据上题分析,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说明该图表示南半球。

第(3)题,根据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中心为高压,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乙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东指向西,该地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所以乙点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

(1)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南

(3)东北

23.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读某城市清晨低层大气温度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依据是 。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 气象原因是  ; 地形原因是  。

 

解析:

(1)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若不符合此规律,说明气温异常。

(2)题,该地发生重大烟雾事件的人为原因是工矿企业排放了大量污染物;气象原因是该地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形原因是该地是谷地(或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答案:

(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工厂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大气中出现了逆温现象,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城市位于谷地(或盆地)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