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77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

C.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B.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

C.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D.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3.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

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天长地久有时尽已是黄昏独自愁

B.居高声自远曾经沧海难为水已是黄昏独自愁

C.居高声自远天长地久有时尽西北望长安

D.时穷节乃见曾经沧海难为水西北望长安

4.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漠穷秋塞草腓:

茂盛的胡骑凭陵杂风雨:

侵犯

B.斗酒十千恣欢谑:

放纵,无拘束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

C.径须沽取对君酌:

买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息、讯息

D.危樯独夜舟:

高势拔五岳掩赤城:

攻克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

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

,,,。

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

①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

②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③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④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

⑤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

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

A.①⑤⑥③④②B.②⑥④⑤③①C.④②①⑤⑥③D.⑥①③⑤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传

宋濂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独好周人急   周:

周济、救济B.君脱不取 脱:

如果

C.俾妇邀以归   俾:

使,让D.人用是多疑名用:

任用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B、妻卧草中以号传其事以劝焉。

C、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   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D、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疑教书为业,虽然生活清贫,却能急人之急,不取回报。

B.范景淳死后,李疑把装有金银的包裹封起来寄送给景淳家。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不收取报酬。

D.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为鼓励人们向善,写了本文。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4分)

(2)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3分)

(3)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3分)

三.古诗词鉴赏(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0.

(1)颔联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请作简单分析。

(4分)

(2)尾联的作用是什么?

(4分)

(3)概括本诗主旨?

(2分)

4、名句默写。

(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知乘月几人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3),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4),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岭树重遮千里目,。

(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

(7),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8),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

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

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

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

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

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

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

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

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

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

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

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

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

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

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

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

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

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

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

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

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

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

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

(选自《十月》,有删节)

12.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析其表达特色。

(4分)

13.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

(6分)

 

14.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两点?

(4分)

 

15.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

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

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

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

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

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

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

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

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

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

“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

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

在《大话西游》里?

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

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

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

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

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

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

(6分)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深意?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容)

要求: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语言文字运用

1、B2、C3、D4、B5、C

二、文言文阅读

6、D7、A8、B

9、

(1)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

(注:

“杖”“踵”“被”“舍”各一分)

(2)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注:

“却”“反赆以货”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3)谁没有个有急难的时候,哪里能够把(自家的)房子(带着)跟随自己四处行走呢?

(注:

“孰”“缓急”“以室庐自随”每句一分)

三、古诗歌鉴赏

1、台阶长满青苔,百鸟停留不走,说明少有人来。

(2分)表现禅智寺的幽静。

(2分)

2、以扬州城歌吹的热闹(2分)反衬(2分)禅智寺的幽静。

3、表达孤寂之情。

(2分)

四、名句默写(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

(一)

12.(4分)①比喻②拟人③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④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

写出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

(1点1分)

13.(6分)①写出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自量力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到的台风肆虐,开启下文对于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的评述;③和下文人对风、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在风中长大”的主题。

(1点2分)

14.(4分)①身体的成长(或“肉身的伸张”)②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觉醒和进步”)。

(1点2分)

15.(6分)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

(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

16.首先,通过《弗罗斯特》话剧,引出“不忘记、不原谅”的话题。

其次,将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不忘记、不原谅”与中国文化产业的怯懦、不作为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守护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补充《弗罗斯特》此类作品的时代意图,强化观点。

(每点2分)

17.权力的封锁;文化产业的怯懦和不作为;社会公众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缺少回忆的冲动。

(每点2分)

18.①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重要的警示、警诫意义。

②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对待现在和未来的态度里。

③提醒人们对历史“不忘记、不原谅”,增强反思意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现在和未来的黑暗。

(每点2分)

19、作文审题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

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它告诉人们:

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

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附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

“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

“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

“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

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

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

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

“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哪里能够带着(自家的)房子跟随自己四处行走呢?

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

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

”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

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

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

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

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

“好人啊,好人!

”。

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

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宋学士说:

“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

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论语》上说:

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