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86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docx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长讲话发言稿之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跨入新世纪、建设新**、实现新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县委“一二三四五”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全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可完成101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同口径相比年均增长25.1%和20.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3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4.9:

46.9:

38.2,与“九五”末相比,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7和3.3个百分点。

  

(二)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五年累计投资2.93亿元,先后完成了陡山灌区节水改造、引陡济石调水、相邸水库除险加固、百村人畜饮水解困、国家级土地整理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1.6万亩,扩大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4.3万亩,新增水土保持面积50.6平方公里。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达到4.8:

5.2,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科教兴农成效显著,农(新世纪范本网,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

)作物品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

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花生、板栗、茶叶、桑蚕、烤烟等十大基地特色更加鲜明,县级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36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9家。

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惠农和减免、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三)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73.6亿元,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利税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8%、35.3%和32.9%。

规模以上企业增长较快,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十五”期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9家,总数达到151家。

2005年有14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10家企业利税过1000万元。

大力实施名牌和质量兴县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至2005年,全县共有60家企业的主导产品获得省、市级名牌产品称号,3家企业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3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一大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阜丰黄原胶、广源发润滑油、力源热电、恒兴油脂等项目已成为我县工业的骨干。

五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8.1亿元,促进了全县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先后对羊革厂、磷肥厂、印刷厂等22家困难企业成功进行了资产重组。

  (四)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业日益繁荣。

组织实施了“十百千”工程,目前全县建成大中型超市12处,物资配送中心6处,各类乡镇超市174处,各类村级便民店和综合服务站900多处,我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示范县”。

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年均增长13.8%。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6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2倍和1.7倍。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五年累计投入1.2亿元,先后完成了天佛景区、马鬐山景区、沂蒙乡村风情园、山东省政府诞生地及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对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三个展览馆进行了全面修复,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我县被列入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天佛景区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初步形成了集佛教文化、红色旅游、自然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五)不断加大培植力度,“三个亮点”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外经外贸、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十五”期间,先后设立驻外招商办事处5个,举办大型招商活动20多次,累计利用县外资金56.8亿元,利用境外资金4395万美元。

重点培育了花生、草柳编、石雕石刻、磨料磨具、板栗、肉制品加工等十大出口主导产业,200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6亿美元,是2000年的6.5倍。

先后投入2.3亿元,加快了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

目前入园项目43个,总投资16.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

民营企业经济总量、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达到1358家,注册资本金达到19.2亿元,实现增加值48亿元,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莒新和莒阿公路拓宽改造、兖石铁路复线建设等重点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20公里,新建大中型桥梁13座,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先后完成了开发区道路及配套管网、县城外环路、文化广场、城乡电网改造、集中供热供气及弱电管网下地、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投资4.2亿元,新建住宅楼55万平方米。

基本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的管理水平和聚集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山水园林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

通信事业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共达到32万户,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脑12台。

大力实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村村通客车”、“村村通有线电视”、“百村人畜饮水解困”等惠农工程,积极开展“百村示范”、“美在农家”等创建活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8%提高到2005年的35%。

  (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4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1339元和2588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9.6和28平方米。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4.1%。

“十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94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9项,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45%提高到50%。

“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五年共向各类高校输送大中专学生2.8万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成功争创了“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机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十五”期间,精简科局级行政事业单位20个,乡镇、村庄分别由“九五”末的25个、937个调整到18个、759个。

财政、金融、民政、粮食、户籍等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循环经济开始起步,土地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被列为全省首批生态建设试点县,已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次,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共收缴各类保险金13749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全县开始实施,农民参保率达到86.6%。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妇女、儿童、老龄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八)积极开展文明**和平安**创建活动,政府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共有7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3个村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1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

隆重举行了山东省政府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毛泽东主席批示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新形象。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工作,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预警及应急处理预案,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整治,全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对实施行政许可的单位和项目进行了严格清理。

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成立了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县政府行政审批中心。

积极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十五”期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振奋。

回顾“十五”发展的历程,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珍惜和借鉴。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坚定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始终保持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积极推进“诚信**”、“平安**”、“和谐**”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形成了风正气顺、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必须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

着眼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足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一二三四五”和“三年翻一番,突破一百亿”、“一个提前、两个前进”等一系列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极大地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增强时间上的紧迫感、发展上的落后感和责任上的压力感,努力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突出抓了外经外贸、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在攻坚和破难中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跨越。

  四是必须坚持宗旨观念,执政为民。

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重点抓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农村医疗预防体系建设、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狠抓落实。

强化依法行政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锤炼做决策、抓落实的能力。

积极实施政府提速,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全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不断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逐步形成了职责明确、执行得力、奖惩严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各位代表!

五年的辉煌成就,五年的巨大变化,是全县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中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中央、省、市属单位,向所有在我县投资兴业、务工经商以及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大项目、大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增收不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四是旧城改造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社会稳定、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政府职能有待加快转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从今年开始,将进入对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根据上级部署和县委要求,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一五”是我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综观这一时期的国内外环境,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目标、提速争先,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比全国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跨入全省经济强县”的工作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三个亮点”培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服务业活县和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繁荣、文明、和谐、生态新**。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达到250亿元,人均达到3000美元以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7%、23.3%、2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3:

52.8:

38.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围绕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应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重点打造鲁东南重要的加工业、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区域性特色农业三大基地,建设行政新区、经济开发区、坪上进出口加工贸易区三大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三大进程,做强食品、化工医药、机械制造、造纸、工艺美术、旅游六大产业,实施对外开放、工业强县、名牌带动、产业集群、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

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大、三产调强”的发展思路,加快存量提升和增量推动,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培植壮大临港加工、高新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争取有10家以上工业企业利税过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新建30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

确立服务业优先发展地位,培育壮大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以涉农综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十百千”工程,尽快建成以县城大超市为龙头、以乡镇和村级超市连锁店为补充、沟通城乡、辐射国内外的现代化商贸营销网络。

突出佛教文化、绿色生态和红色旅游三个重点,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跨越。

到“十一五”末,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之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搞好**广播电视大厦、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养、标准化生产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到“十一五”末,全县粮经比例达到4:

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85%左右。

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一五”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到“十一五”末,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80%以上。

搞好村庄规划,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到“十一五”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娱乐场所健全,80%以上的村庄达到文明村标准。

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

到“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0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0%。

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效益、结构、后劲相统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型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广泛推广资源节约的替代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打造循环经济型开发区。

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环保目标责任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每年降低5%,“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大气清洁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8%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接轨大临沂,联动鲁东南,带动县域,辐射周边”的中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为目标,增强城区的辐射带动力。

到“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县城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绿化率达到40%以上,城区集中供热、供气覆盖率达到85%以上,供水水质达标率100%。

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小城镇,依托岚济公路和莒新公路,带动县域内的城镇、村庄体系逐步向这两条经济轴带集中,形成与县城十字交叉的城市框架。

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观念,突出抓好北部加工工业、山水旅游板块,南部高效农业、生态旅游板块,东部临港加工、临港物流板块,西部现代农业、加工工业板块建设。

重点搞好天汕、日枣高速公路和岚济、莒新、莒阿公路**路段建设改造,搞好兖石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坪岚临港国际物流中心支线建设,增大交通网络密度,提高交通运输质量。

到“十一五”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9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把科教和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强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到“十一五”末,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搞好人才公共服务,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构建开放、公平、优质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信息网络构架和综合信息交换平台,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完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体制。

深化行政管理、投融资体制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机制。

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引进出口导向型项目、高科技项目、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商贸物流服务业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年均增长40%,经济外向度达到28%。

到“十一五”末,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500家,自营出口达到5亿美元,年均递增25%以上。

积极调整贸易方式,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和“配套协作”型现代加工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努力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力争年均新增各类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健全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救助制度。

到“十一五”末,城镇从业人员90%以上参加社会保险,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

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到“十一五”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03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十一五”末,千人平均拥有医生1.5人,拥有病床2.5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超过90%。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高度重视残疾人和老龄人事业。

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稳定的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平安**”。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政治文明,构建诚信**、文明**、和谐**。

  三、2006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本着科学积极、留有余地的原则,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利税总额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25%,自营出口创汇增长2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

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积极开展“百个项目进**”活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对投资过千万元特别是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继续坚持领导包扶责任制,坚持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例会制度,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在确保2005年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发挥效益的同时,抓好新一轮项目攻坚战,完成工业投入18亿元,力争有30个投资过千万元、5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地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确保1家企业销售收入过20亿元,2家企业过10亿元,26家企业过亿元;3家企业利税过亿元,16家企业过千万元。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争取再有2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5家企业完成破产重组。

坚持不懈地发展民营经济。

积极开展银企合作,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授信业务,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以资金、品牌、技术、营销为纽带,引导同类企业走联合之路,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产业集群。

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00家、注册个体工商户3000户,每个中心镇新增6家规模以上企业,一般乡镇新增3家规模以上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