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201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教案.docx

一、课程基本信息

《分子生物学》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必修

中文名称

分子生物学

英文名称

MolecularBiology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开课单位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选修课程

生物化学、遗传学

后续课程

基因工程

二、课程教材

P.C.特纳,A.G.迈克伦南,A.D.百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9.

三、教学对象

2004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四、主要参资料

[1]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RobertF.Weaver.分子生物学(影印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8.

[3]孙乃恩等.分子遗传学.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JoeSambrook.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2.

五、教学特色

利用动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重难点内容。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分子生物学》属于考试科目。

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七、其他说明

每章或全书讲授完毕,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

要求学生选读参考书,进一步巩固和补充课堂

讲授内容,系统整理学习笔记。

八、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2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和分子生物学的

一些分支学科;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及概念,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教学难点: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及概念,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5、教学过程

第一节 生命科学的回顾(20分钟)

1、创世说与进化论;

2、细胞学说;

3、经典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

4、DNA的发现。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30分钟)

1、什么是分子生物;

2、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三大原则;

3、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0分钟)

1、孕育阶段;

2、创立阶段;

3、发展阶段。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实际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10分钟)

第二章核酸的性质与结构(3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核酸的基本性质;掌握DNA的结构;掌握DNA分子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原理。

2、教学重点:

DNA的结构,DNA的变性与复性。

3、教学难点:

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多样性、DNA高级结构。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解为主,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5、教学过程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10分钟)

一、含氮碱基、核苷、核苷酸:

简单回顾。

二、DNA的一级结构:

详细讲解一级结构的特点第二节 DNA的二级结构(30分钟)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

详细讲解双螺旋结构的参数(10分钟)。

二、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重点介绍碱基堆积力和疏水作用(5分钟)。

三、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形式:

重点介绍A-DNA、B-DNA、Z-DNA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条件

(10分钟)。

四、一些DNA序列的不寻常结构:

主要介绍反向重复序列中的回文结构、三螺旋和四螺

旋形成的条件(5分钟)。

第三节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DNA分子变性:

重点介绍增色效应及其在DN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影响Tm值的因素(10分钟)。

二、DNA分子的复性:

介绍复性的概念和影响复性的因素(5分钟)

三、分子杂交:

介绍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和insituhybridization(15

分钟)。

第四节超螺旋和拓扑异构酶

一、超螺旋:

解释清楚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的概念(15分钟)

二、超螺旋状态的描述:

解释清楚Vinograd方程式中L、T、W的含义、EB的作用(15分钟)

三、拓扑异构酶:

重点介绍TopI、TopII的作用机理和功能(10分钟)。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反向重复序列 DNA链的呼吸作用 DNA变性

DNA的熔解温度 DNA复性

2、简答题

*DNA是否唯一的遗传物质?

*如何确定DNA一级结构的方向性?

*决定DNA双螺旋结构状态的因素如何?

*B-DNA中出现的大沟、小沟有何差别?

*DNA结构多态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室温中蒸馏水中的DNA变化如何?

为什么?

*三螺旋、四螺旋DNA的形成条件如何?

各自的基本结构情况

*说明SV40的CCCDNA分子与EB结合过程中CCC的变化情况

*Ⅰ、Ⅱ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方式和结果的情况

第三章基因和基因组(3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区别;真核生物的C值与C值矛盾。

2、教学重点:

基因组的大小与C值矛盾;真核生物基因。

3、教学难点:

真核生物DNA的复性动力学。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5、教学过程

第一节 基因组的大小与C值矛盾

一、相关概念:

重点介绍基因组和C值概念,简单介绍基因、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概念(15分钟)。

二、C值矛盾与表现:

阐明C值矛盾的表现,指出C值矛盾的原因(15分钟)。

第二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大肠杆菌基因组:

简略介绍大肠杆菌基因组的特点(5分钟)。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简单介绍,并交待λ噬菌体的COS位点形成的过程(5分钟)。

第三节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与基因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的回顾(不讲,让学生预习)

二、真核生物DNA的复性动力学:

在介绍Cot曲线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真核生物复性动力学研究来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单一序列的估计方法(40分钟)

三、DNA的序列类型:

重点介绍高度重复序列中的卫星、微卫星、小卫星DNA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简单介绍重点重复序列的类型和单拷贝序列(35分钟)。

四、基因簇与基因家族:

介绍概念(5分钟)。

五、割裂基因:

学生自学。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基因组;C-值;C-值矛盾;基因家族;基因簇;割裂基因;Intron内元;Exon外元;持家基因;奢侈基因;卫星DNA。

2、简答题

(1)何为C值矛盾,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2)E.coli的基因结构有何特点?

(3)真核生物复性动力学的复杂性计算、重复频率计算。

(如何根据复性动力学曲线判断真核生物各种序列类型及其复杂性)

(4)以E.coli、ΦX174噬菌体为例说明原核生物基因组织的特点。

(5)说出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中染色质丝的逐级组装过程。

(6)真核、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的主要组织特点。

3、计算题

(1)假定人类单个细胞总DNA为6×109核酸对,以B-构型存在。

请问人类单个细胞DNA总长度为多少?

它们又是如何被组装在直径相对来说极其微小的细胞核内?

(人类46条染色体)

(2)从四种不同生物分离的核酸中各种碱基的比率(%)如下

A T U G C (A+T/U)/(G+C) (A+G)/(C+T)

1

17

17

33

33

0.5

1.0

2

29

19

22

30

0.97

1.0

3

24

16

24

56

0.66

1.5

4

34

2.1

1.0

1)对于每个物种,回答以下问题

a、核酸是DNA还是RNA?

b、是双链还是单链?

2)填充物种四中缺少的碱基百分比

第四章DNA复制(4学时)

1、教学目标:

理解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掌握细菌DNA复制过程及有重要作用的酶和蛋白质;了解细胞周期;了解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2、教学重点:

①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半不连续复制的概念及相关定义(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

②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及其作用;③DNA复制的机制

3、教学难点:

①DNA复制起始;②端粒酶的作用机制;③DNA复制的调控。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基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开始本篇,并引入本章,适当复习

DNA的结构和组成,以利本章讲述的展开,以DNA复制所需的条件为主线,讲授过程中联系前面已讲授的DNA双螺旋结构知识,做到知识的连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等形象、生动地讲授DNA生物合成过程。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

(2)在一些重点或关键处可适当板书,起到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路从而更易掌握的作用;

(3)课堂上多提问,与学生交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可先设疑,在后续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做到深入浅出,逐层剥离。

5、教学过程

第一节DNA复制概述

一、 DNA的半保留复制:

介绍半保留复制的概念与Meselson-stahl实验证据(10分钟)。

二、 复制的起点、方式和方向:

介绍复制子、复制眼、复制叉的概念,详细介绍复制方式,并用动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20分钟)。

三、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介绍半不连续复制、先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的概念,半不连续复制的实验证据(10分钟)。

四、 DNA合成的引发:

介绍引发酶在复制引发中的作用和DNA复制的转录激活的概念;说明有机体选用RNA作为引物的原因(5分钟)。

五、 后随链的合成及前体片段的连接:

重点讲清后随链上所包含的事件。

简要提出原核和真核后随链合成的区别(5分钟)。

第二节DNA复制的酶学

一、DNA聚合反应和聚合酶:

详细介绍DNA聚合酶的3'→5'外切活性、5’→3’外切活性和5'→3'聚合活性。

突出DNApolⅠ的5’-3’外切活性在切开平移和探针制备中的应用(25分钟)。

二、DNA连接酶:

简略介绍,指出T4连接酶的应用(2分钟)。

三、与DNA几何学性质相关的酶:

简单介绍解螺旋酶和DNA旋转酶的作用(3分钟)

第三节原核生物DNA复制

一、 DNA复制机构的研究:

介绍实验体系,讲清快停突变和慢停突变的概念(5分钟)

二、 DNA复制的起始:

以大肠杆菌为例重点介绍从头起始的过程,简单介绍E.coli

细胞加倍时间与复制起始,略去共价延伸的起始过程(10分钟)。

三、 延伸过程:

讲清复制叉的概念与复制因子在复制叉的分布,介绍聚合酶III各亚基的功能和后随链的合成过程。

噬菌体T4的复制机制让学生自学(25分钟)。

四、 复制的终止:

重点介绍E.coli终止序列和终止蛋白在DNA复制终止中的作用,保证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相一致的机制,提出线性DNA复制出现末端短缩的问题

(15分钟)。

第四节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重点介绍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分布与功能,指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复制因子的不同,着重介绍端粒的功能及其补平机制(25分钟)。

6、小结:

本章重点讲述了:

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半不连续复制的概念及相关定义(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及其作用,复制的化学反应,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逆转录的概念,DNA复制的调控。

7、复习题

名词解释

复制;复制体;半保留复制;岗崎片段;复制单位;θ复制;先导链;后随链;DNA复制的转录激活。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简答题

1、图示说明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证明。

2、DNA复制方向为5’→3’,请说明复制为什么不能从3’→5’。

3、为什么岗崎证明DNA半不连续性复制的实验中出现两条链都是不连续的假象。

4、DNA复制为何选择RNA作为引物?

5、复制叉诞生的过程如何,后随链上都包含哪些事件(涉及的酶的情况)

6、E.coli的DNA复制终止机制

7、原核生物线性DNA复制5’末端短缩的解决办法有哪几种。

8、真核生物端粒末端及端粒酶在DNA末端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9、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核小体复制和保留机制。

10、保证复制忠实性的主要机制

11、真核与原核复制起始调控的差别

12、真核与原核复制的比较

8、教学体会:

通过本次的教学有下几个体会:

1.对于本次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时分配比较科学,而且较好的遵循了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达到了“渐进”的目的。

2.教学方法设计合理,能突出本章重点内容,难点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学生的反馈,其内容讲授已基本掌握。

3.本次内容的许多知识点能通过提问或设疑的形式提出,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谈话提出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以前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图象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一目了然。

第五章DNA损伤、修复和重组(4学时)

1、教学目标:

了解导致DNA损伤的因素,掌握基因诱变、DNA重组和几种损伤修复系统的作用机理。

2、教学重点:

①几种损伤修复系统的作用机理。

②遗传重组理论。

3、教学难点:

①不同诱变剂引起不同DNA突变的机制;②几种损伤修复系统的作用机理。

③遗传重组理论。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5、教学过程

第一节诱变(自学)

第二节DNA损伤(自学)第三节DNA修复

一、直接修复:

简单介绍DNA光解酶、甲基转移酶的作用(3分钟)。

二、切除修复:

详细介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的机理,并对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进行归纳(12分钟)。

三、错配修复:

介绍错配修复的组成和过程,讲清MCE(mismatchcorrectenzyme)、

外切核酸酶(Ⅰ和Ⅶ)在错配修复中的作用(15分钟)。

四、重组修复:

通过实验证据说明重组修复的存在和时期,简单介绍其机理(10分钟)。

五、易错(SOS)修复:

通过讲解Jean Weigh的实验,引出SOS的概念,利用图例详细讲解SOS修复的机理(15分钟)。

第四节遗传重组

一、遗传重组概述:

交待遗传重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遗传重组类型(5分钟)。

二、同源重组:

重点介绍遗传重组的特征和Holliday中间体的形成和拆分过程(20分钟)。

三、位点专一性重组:

介绍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概念,特征,以λ噬菌体为例说明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机制(15分钟)。

第四节细菌中的转座成分

一、基本概念:

简单介绍,交待与同源重组的区别(5分钟)

二、转座子的类型和结构特征:

详细介绍插入序列和复合转座子的结构特征(15分钟)三、转座机制与模式:

重点介绍复制性、非复制性、保守性转座的概念和靶位点重复序列

形成的原因,对于复制性转座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10分钟)。

第五节真核生物的转座成分

一、 真核生物转座子的类型:

详细介绍I型转座子中的自主成分和非自主成分的关系

(10分钟)

二、 Ac/Ds系统:

以图例说明Ac和Ds成分的作用方式和结构特点(5分钟)三、 Spm/dspm系统:

重点介绍这一系统的结构特点(5分钟)。

四、 反转录转座子(不讲,自学)

讲完以上内容后对转座子的类型进行归纳(5分钟)

五、 转座因子的应用研究:

简单介绍转座子在基因克隆、基因定位和基因转移方面的应用(10分钟)

[复习题]

名词解释

移框突变;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增变基因;组成型表达;组成型突变;突变热点。

问答题:

1、常见的无义、错义、移框突变的抑制突变的机制如何。

2、m5C突变热点形成的原因。

3、造成基因组成型表达的突变如何发生。

4、错配修复酶的主要功能及作用机制。

5、尿嘧啶-N-糖苷酶系统修复碱基来源及修复机制。

6、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的修复时期及简单过程。

7、何为RecA蛋白,其在SOS系统中有何用途?

8、举例说明增变基因增加突变的原因?

第六章RNA转录(4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结构、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启动子结构特征和转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教学重点:

①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基本组成;②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③RNA酶促合成的基本特征;④启动子与增强子的作用特点;⑤RNA合成的基本过程---起始、延伸及终止全过程;⑥大肠杆菌的两种终止子及其作用机理。

3、教学难点:

①RNA转录起始的特异性控制;② RNA转录起始几种复后物的变换;③大肠杆菌的两种终止子及其作用机理。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5、教学过程

第一节转录概述

一、基本概念:

讲清转录概念的要点,有义链、反义链的概念,转录起始点上下游的标记方法(10分钟)。

二、转录过程:

简单介绍转录的几个阶段(5分钟)。

第二节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一、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详细介绍核心酶和全酶的成分和组装,RNA聚合酶中各个亚基的功能(30分钟)

二、E.coli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

以rrnB P1 promoter为例,详细介绍Sextama box

、Probnowbox、CAP-cAMP位点及其在转录起始中的作用(20分钟)。

三、起始过程:

交待二元封闭复合物、二元开放复合物、三元起始复合物和启动子出空的概念(10分钟)。

四、大肠杆菌不同的δ因子对转录的调控(5分钟)第三节真核生物RNA转录的起始

一、真核生物的RNApol: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突出RNApolII

的CTD区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10分钟)。

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以RNApolⅡ启动子为例,介绍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强调增强子作用特点(20分钟)。

三、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以动画的形式介绍真核转录起始的过程(15分钟)。

第四节转录延伸

简单介绍。

说清转录泡,转录泡移动式拓扑学问题,转录过程中的延宕发生的原因

(5分钟)。

第五节转录的终止

在简单介绍原核生物终止子的种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两类终止子的结构特点和终止机理,解释ρ因子的“热追踪(hot-pursuit)”模型(30分钟)。

第七章 RNA加工和核糖核蛋白(4学时)

1、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从新生RNA分子到成熟RNA分子的加工过程。

2、教学重点:

①tRNA的加工内容;②rRNA产生的切割反应;③GU-AG型、Ⅰ型及Ⅱ型内含子剪接时的转酯反应;④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内容。

3、教学难点:

①GU-AG型内含子的剪接机理;②tRNA中内含子的剪接机理。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5、教学过程

第一节 rRNA加工和核糖体

一、RNA的加工类型 :

通过对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不同说明真核生物

mRNA加工的必要性,解释RNA加工概念的要点(5分钟)。

二、原核生物rRNA加工:

简单介绍rRNA在基因组中分布特点和pre-mRNA的切割过程

(5分钟)。

三、真核rRNA的转录后加工:

简单介绍rRNA在基因组中分布特点和pre-mRNA的切割过程(5分钟)。

四、核糖体的组成:

不讲。

第二节tRNA加工

一、tRNA基因:

简单介绍两类核糖体基因(3分钟)。

二、参与tRNA后加工的酶:

RNAaseP、RNAaseD、tRNA核苷酸转移酶、RNAaseⅢ的作用(7分钟)。

三、原核生物tRNA加工:

以大肠杆菌tRNATyr为例,说明原核tRNA的加工过程,并用图总结上述各种的切割位点和切割顺序(15分钟)。

四、真核生物tRNA加工:

真核tRNA基因特点,以酵母tRNAPhe为例,说明真核tRNA

的加工特点(10分钟)。

第三节mRNA加工

一、mRNA加工概述:

区分核不均一RNA(hnRNA)、核不均一RNP(hnRNP)、snRNP

的概念(10分钟)

二、真核mRNA加工- 帽子:

介绍帽子结构的种类和功能(5分钟)

三、真核mRNA加工二 多聚(A)尾巴:

介绍加尾信号,以图例说明相关加尾酶

的作用和过程,pol(A)的功能和在实践中的应用(15分钟)。

四、真核mRNA加工三-------- 剪接(splicing):

简单介绍内含子的分类,重点介绍

I、II、III类内含子的结构特点和拼接机制(50分钟)第四节可变mRNA的加工(30分钟)

在介绍可变mRNA加工概念的基础上,以降钙素基因、果蝇性别决定基因

(sxl、tra、dsx)、免疫球蛋白μ重链为例简单说明可变加工的种类。

重点介绍RNA编辑的概念和机制

[复习题]

名词解释

转录;启动子;RNA拼接;左、右拼接点;不连续转录;转录终止子

简答题

1、说明RNApol全酶各个亚基的主要功能。

2、以E.coli为例,说出Prok.启动子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3、以Prok.为例简述转录起始过程。

4、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有何区别?

5、试述Prok.中转录终止子的类型及终止机制。

6、解释E.coli的λ噬菌体调控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抗终止机制。

7、 简述内元的种类及拼接方式

8、 说明tRNA内元拼接的简单步骤和特点。

9、 tRNA基因的类型及各类型的前体在加工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10、说明poly(A)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11、为什么在细菌(Prok.)中很少涉及到ρ因子?

12、Euk.mRNA帽子的种类。

13、以四膜虫的大rRNA前体的拼接为例,说明第Ⅰ类内元拼接的简单过程及特点。

14、真核生物mRNA的3‘poly(A)的编码情况及其准确生成的机制为何?

15、综合比较四种内元拼接方式的异同。

16、解释“套索结构”,及内元中的套索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有何特殊之处。

第八章 蛋白质翻译(6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和特点,掌握tRNA的种类与功能;掌握RNA通过遗传密码翻译成成熟蛋白质序列的过程,了解翻译后的生物活动。

2、教学重点:

①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和特点;②tRNA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生物学功能;③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及几个活性部位的生物学功能;④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深刻理解;⑤真核生物

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几种复合物的变换;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差异性比较;⑦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延伸的机理;⑻释放因子终止肽链合成的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