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20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docx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

全书18篇,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甚至显得荒诞不经,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山海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示例一:

《山海经》是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中国先秦古籍。

示例二: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对神话与地理等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示例一:

《山海经》如一位博学的老人,为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带我们了解远古的地理风俗。

示例二:

《山海经》荒诞不经的面纱底下,是历代巫师、方士、祠官精心雕琢的神秘脸庞。

【解析】【分析】

(1)本题围绕《山海经》展开介绍,以此为主语,结合“《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概括即可。

(2)题目要求以《山海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结合《山海经》内容,如“《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

”或“《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拟写即可。

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山海经》是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中国先秦古籍。

示例二: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对神话与地理等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⑵示例一:

《山海经》如一位博学的老人,为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带我们了解远古的地理风俗。

示例二:

《山海经》荒诞不经的面纱底下,是历代巫师、方士、祠官精心雕琢的神秘脸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抓关键句子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考生要结合材料,注意题干的要求。

2.阅读下面的习作片段,按要求进行修改。

   告别了冬日的寒冷,我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欢乐,独自一人去寻觅春天。

   走在路上,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气息。

湛蓝的天空,好似澄澈宁静的湖水;和煦灿烂的阳光,正像人们开心的笑脸;A微风轻拂脸庞,亦如母亲那温柔的手掌。

   我用心去聆听。

我听到了!

小鸟在树上轻轻地呢喃:

春天到了!

话毕,她又一溜烟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B我知道,她是去挨家挨户地报告春天到了的喜悦呢!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改写画线的A句,使之与前面画线的句子的句式结构一致。

(2)面线的B句有语病,应________。

(3)在C处补写一句话,使之与文章开头呼应,并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答案】

(1)轻拂脸庞的微风,亦如母亲那温柔的手掌。

(2)把“喜悦”改成“喜讯”(或:

把“报告”改成“传递”)

(3)春天,藏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哪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春天就在哪里。

【解析】【分析】

(1)首先要分析前面句子的特点,“湛蓝的天空”属于偏正短语,而“微风轻拂脸庞”则属于主谓短语,应把它改为偏正短语:

轻拂脸庞的微风。

(2)搭配不当,应把“喜悦”改成“喜讯”(或:

把“报告”改成“传递”)。

(3)根据开头中的“寻觅春天”及中间部分描写的内容写这句话,还有与“她是去挨家挨户地报告春天到了的喜悦呢”相承接。

如:

春天,藏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哪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春天就在哪里。

故答案为:

⑴轻拂脸庞的微风,亦如母亲那温柔的手掌。

⑵把“喜悦”改成“喜讯”(或:

把“报告”改成“传递”)

⑶春天,藏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哪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春天就在哪里。

【点评】⑴本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

改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

⑵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明确病句的原因有:

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⑶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

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A

;B

(2)细嫩的面庞上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

1幅图,春天到了草木萌发,三个嫩芽钻出地面,对应“春回大地”;2幅图,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对应“春暖花开”;3幅图,老师带领学生排队出游活动,师生就像园丁和花朵,对应“桃李芬芳”。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

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紧扣“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围绕“春姑娘”的外貌表情拟写诗句。

故答案为:

(1)C、A、B

(2)细嫩的面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点评】

(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图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图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

准确理解三个成语“春暖花开、桃李芬芳、春回大地”的意义,结合照片画面或画面的内涵,确定成语和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答。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

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属于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4.初一语文组在4月份开展“诗词里育家国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吧。

(1)【仿一仿,情更浓】

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代表人物有屈原、陆游、辛弃疾等。

请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要求:

结合所选诗人的品德以及作品进行仿写)。

示例: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2)【创一创,意更远】

年级组打算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比赛,邀请你做主持人,请撰写一段开场白。

(3)【改一改,爱更绵】

下面是语文组发布的一则关于“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指出来。

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

初一年级各班级: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语文组定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

②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

每班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

请各班参赛选手于周三下午两点到初一语文办公室抽签。

初一语文教研组

2018年4月13日

【答案】

(1)楚国浪漫诗人屈原,宁死不屈,留下了文辞华美的《离骚》;南宋爱国名将陆游,肝胆至淳,写下满腔悲愤的《示儿》;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赤胆忠心,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

(2)老师、同学们: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标准,也有心中的“偶像诗人”,今天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让大家畅谈心中的“偶像诗人”,我宣布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3)第一处的“提高”和“意识”不搭配;第二处“均可作为”少了宾语。

【解析】【分析】

(1)抓住前例句“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壮怀激烈的《满江红》”的句式结构。

仿写的内容是诗人的品德以及作品。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2)开场白要紧扣“我心中的偶像诗人”这一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

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

(3)第一处搭配不当,改为“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水平”。

第二处成分残缺,改为“均可作为朗诵的内容”。

故答案为:

(1)楚国浪漫诗人屈原,宁死不屈,留下了文辞华美的《离骚》;南宋爱国名将陆游,肝胆至淳,写下满腔悲愤的《示儿》;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赤胆忠心,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

(2)老师、同学们: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标准,也有心中的“偶像诗人”,今天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让大家畅谈心中的“偶像诗人”,我宣布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3)第一处的“提高”和“意识”不搭配;第二处“均可作为”少了宾语。

【点评】

(1)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开场白一般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意义,最后写成活动开始。

语意要连续,要有文采,不能有语病。

据此可作答。

(3)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然后结合句子逐项进行辨析。

尤其要滥用否定词的病句,必须明确句子的原意。

5.用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另写一句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答案】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本题注意语意的前后连贯性。

故答案为: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点评】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

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析原型。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②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③关注句式和修辞。

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6.根据内容,续写句子,与画线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我们常常说:

“人生是没有圆满的。

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是最幸福的人。

”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

我们从遗憾中领略圆满。

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

没有出卖的痛苦,怎能体会忠诚的可贵?

没有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失败的滋味;怎能体会成功的喜悦;病魔的袭击;怎能感受健康的重要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没有出卖的痛苦,怎能体会忠诚的可贵”。

句式结构为“没有……怎能……”。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失败的滋味;怎能体会成功的喜悦;病魔的袭击;怎能感受健康的重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进行句子仿写和续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续写要注意衔接顺畅、文意贯通。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极低。

所以,在备考前,考生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

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所以此题可以从结构、修辞等方面去仿写,围绕“人生没有圆满”进行仿写。

7.请模仿下面例句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例句: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这道题内容开放性大,要善于联想,自己选定陈述的对象。

注意句式:

某事+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

从例句看,无论选择什么事物,表述的内容必须符合事物的特点,还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故答案为: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点评】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

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反问句:

________

感叹句:

________

(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

【答案】

(1)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解析】【分析】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改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②加上疑问词。

把句号改成问号。

④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把这个陈述句改为:

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只需在陈述句前或者句末加上感叹词与感叹号就行,比如“啊、呀”等等。

据此这句话可以改为: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呀!

(2) 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个”。

故答案为:

⑴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⑵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⑵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9.小说巧妙地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深化小说主题。

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环境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写法分析】句①是刚去哲尔塞岛旅游途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句②是在船上遇到了穷困落魄的于勒之后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

在运用环境描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宜拖沓,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情说得太杂,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另外,景物的色调与人物的心情最好形成呼应。

【答案】【参考例文】窗外,夜色迷人,凉风习习;窗内,灯光明亮,安静和平。

同学们正认真地温书复习,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片段写作。

景物描写注意事项:

1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

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

3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故答案为:

窗外,夜色迷人,凉风习习;窗内,灯光明亮,安静和平。

同学们正认真地温书复习,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片段写作。

答题时应注意,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10.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答案】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诗要注意句式一致“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必须……”比喻恰当,内容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须对例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所写句子要合情合理。

11.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珍惜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

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________。

【答案】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百转的祭奠与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与团圆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

内容为一个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端午一袋粽子,裹着千回百转的祭奠与追忆;冬至一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蜜与团圆。

【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

12.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七年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准备一则宣传语。

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朋友是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

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3)为配合此次活动,学校将于明天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家长会,你回家后该怎样说?

【答案】

(1)示例:

朋友是一首歇,总是在你忧伤的时候想起悠扬的音乐(意思対即可)。

(2)典故示例:

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

(3)爸爸(妈妈),为引导我们正确交友,我们学校要举行以“有朋自近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明天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举行,请您抽空参加,好吗?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

(1)抓住前例句“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句式结构为“朋友是一……总是在你……的时候……”的比喻句。

内容要表现朋友的意义,且要与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如:

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道路等。

(2)如“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的派遣,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能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拜为上卿。

武将廉颇受不了,多次想找蔺相如的茬,蔺相如以国事为重避免了矛盾。

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后来成为刎颈之交。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

然后陈述你邀请父亲或母亲来校参加“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缘由。

讲清具体的时间与地点。

要以请求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

故答案为:

⑴示例:

朋友是一首歇,总是在你忧伤的时候想起悠扬的音乐(意思対即可);

⑵典故示例:

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

⑶爸爸(妈妈),为引导我们正确交友,我们学校要举行以“有朋自近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明天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举行,请您抽空参加,好吗?

(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写宣传语。

实际上是考查仿句。

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⑵本题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特别是多积累交友的典故,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⑶语言运用要得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注意用语场合;②注意用语对象。

场合大体分为:

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

对象主要是指讲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身份、年龄以及双方的关系等。

此外,还要注意得体包含礼貌的要求。

13.仿照下面语段中面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

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答案】春节挂灯笼

;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或:

中秋吃月饼,寓意阖家团圆,幸福温馨)

【解析】【分析】首先观察后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

例句先说某个节日的习俗,然后阐述寓意,这是内容上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言形式。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

春节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示例2:

中秋吃月饼,寓意阖家团圆,幸福温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1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相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相思是一座坚固的桥,总在布满沟壑的路上架起

【解析】【分析】仿写要求如下:

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本题使用比喻的修辞仿照例句拟写即可,如:

相思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答案为:

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相思是一座坚固的桥,总在布满沟壑的路上架起

【点评】仿句的几个注意点:

1.话题一致。

2.句式一致。

3.修辞一致。

4.结构一致。

5.衔接一体。

6.情感色彩一致。

本题注意“一支”“清远”数量词的修饰,还要注意“总在”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15.按照前半句的形式续写句子(注意句式及修辞)。

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