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36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重点专练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重点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命题规律】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高考必考内容,试题往往以原子结构或元素化合物性质为突破口进行元素推断,然后综合考察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常见物质的性质等。

试题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也有填空题中涉及到,以中等难度为主。

考查的核心素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主。

【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备考重点关注利用“位、构、性”关系综合考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发现,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不再是单纯的原子结构特征,而是添加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多以此为突破口。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会结合原子结构特征综合考察。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

30分钟)

1.(2019·新课标Ⅰ卷)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分析】

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

【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

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

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2.(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C、D、E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对应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是气态

B.元素B、E的原子序数相差19

C.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molC原子和1molE原子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

D.A、C、D均可形成18e-分子

【答案】D

【详解】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已知A、C、D、E为短周期元素,设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这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2)+x+(x+1)+x=23,x=6,所以它们分别为C、O、F、S,则B为As。

A、碳对应的氢化物即烃类,常温下有气体,也有液体和固体,所以A错误;

B、As的原子序数为33,S的原子序数为16,二者相差17,故B错误;

C、与金属钠反应时,1mol氧原子可以得到1mole-生成Na2O2,也可能得到2mole-生成Na2O,而1mol硫原子只能得到2mole-生成Na2S,故C错误;

D、碳、氧、氟可形成C2H6、H2O2和F2的18e-分子,故D正确。

3.(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元素X和Z同族,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W的单质反应,生成两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Y<X<Z

B.Y和Z的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均呈酸性

C.W与Z均只有两种的含氧酸

D.工业上电解熔融Y2X制备单质Y

【答案】A

【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Y为Na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W的单质反应,生成两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采用逆分析法可知,这两种气体为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则可知Z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为浓硫酸,可与W的单质(C)反应,因此推出W为C;又X和Z同族,则X为O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另外要注意氢元素与活泼金属作用时,形成离子化合物,H显-1价。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C、O、Na和S元素,则

A.简单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对应的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Y<X<Z,A项正确;

B.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

NaH+H2O=NaOH+H2↑,使溶液呈现碱性,B项错误;

C.C元素的含氧酸有碳酸、草酸和乙二酸,S的含氧酸为亚硫酸、硫酸和硫代硫酸等,C项错误;

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来制备金属钠,而不是Na2O,D项错误;

答案选A。

4.(201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模拟)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q、r、s、h 是这些元素形成的物质,其中h 是离子化合物,q是制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s常温下呈气态且其水溶液显碱性,r为二元化合物,其浓溶液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Z属于同一周期B.单质的沸点:

X>Z

C.常温常压下,W的氧化物为液态D.X的氧化物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q、r、s、h 是这些元素形成的物质,q是制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则q为硅;s常温下呈气态且其水溶液显碱性,则s为氨气;r为二元化合物,其浓溶液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则r为氯化氢。

所以,W、X、Y、Z分别是H、N、Si、Cl。

h 是离子化合物,则h为氯化铵。

A.Y 与X属于不同的主族,A不正确;

B.氯气易液化,而氮气不易液化,所以单质的沸点X

C.常温常压下,W的氧化物(水或双氧水)为液态,C正确;

D.氮的氧化物中,NO可以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

5.(2019·新课标Ⅱ卷)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W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答案】D

【分析】W、X、Y和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和Z为N、Al、Si和P,则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

N<Al,A项正确;

B.常温常压下,Si为固体,B项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

PH3<NH3,C项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

6.(2019·新课标Ⅲ卷)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

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

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答案】B

【详解】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

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正确;

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C错误;

D、单质镁能溶于浓硝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硝酸,D错误。

7.(2019·北京卷)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

In>Al

D.碱性:

In(OH)3>RbOH

【答案】D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

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

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

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

8.(2019·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

A与D同主族,B与C同周期,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C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B单质,D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A单质,A、B、C均能与D形成离子化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和B两元素的形成的化合物都为黑色固体

B.B、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C.D的单质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

D.工业上可以用铝热法制取金属E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答案】A

【分析】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E是Fe元素;无色无味液体m是水,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A与D同主族,B与C同周期,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所以A是H元素、B是O元素、C是F元素、D是Na元素。

【详解】A、Fe和O两元素的形成的化合物Fe2O3为红色固体,故A错误;

B.O、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Na2O2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金属Na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故C正确;

D.工业上可以用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故D正确。

9.(2019·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考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最简单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气体,是可燃冰的成分,X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W和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X、Z同主族。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常温下,X、Z

单质与水反应均有弱酸生成

B.W、X、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HZ的热稳定性最强

C.Y与Z的化合物YZ3是非电解质

D.W

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X的氢化物的沸点

【答案】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最简单的氢化物是可燃冰的有效成分,即为CH4,则W为C元素;X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不是F就是Cl,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X为F元素;W和Y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则Y为Al元素;X、Z同主族,则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另外,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碳的氢化物是一类物质——烃,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烃的熔沸点升高,在烃中有气态、液态的烃,还有固态的烃。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C元素、X为F元素、Y为Al元素、Z为Cl元素。

A.常温下,X、Z的单质与水的反应分别是2F2+2H2O=4HF+O2、Cl2+H2O=HCl+HClO,HF和HClO都是弱酸,故A正确;

B.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F最稳定,故B错误;

C.Y与Z的化合物YZ3为AlCl3,氯化铝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W的氢化物为烃,其中很多为固体,沸点不一定低于HF的沸点,故D错误;

10.(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考模拟)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X2-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与Z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W

B.X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

C.Y

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答案】D

【分析】W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W是H元素;X2-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是O元素、Y是Na元素;X与Z同族,Z是S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

Na>S>H,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2O>H2S,故B错误;

C.NaH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硫酸,属于强酸,故D正确。

11.(2019·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

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

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X、Y、Z、W四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Na 着火时,可用甲扑灭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

A.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

B.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选项B正确;

C.Na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扑灭,选项C错误;

D.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2019·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高考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B.Y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C.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D.原子半径:

r(X)

【答案】A

【详解】Z是地壳中含有最多的元素,即Z为O,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Y的原子序数小于Z,即Y为N,X为H,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依据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即W为Na;

A、H、N、O可以形成化合物是NH4NO3,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O的非金属性强于N,故B错误;

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Na

金属性为短周期元素中最强,NaOH为强碱,故C错误;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a)>r(N)>r(O)>r(H),故D错误。

13.(2019·山东省德州市高考联考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各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A、B、C、D。

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为共价化合物,丁为淡黄色固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W>X>Y>Z

B.甲、乙、丁均只含有离子键

C.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

【答案】B

【分析】丁为二元淡黄色化合物,确定为Na2O2;丁由单质A和单质B生成,构成A的元素X原子序数小于构成B的元素的原子序数Y,因此A为O2,B为Na;根据高中常涉及的电解反应,确定甲为氧化铝,乙为NaCl,因此C为Al、D为Cl2、丙为AlCl3;

总结:

X为O,Y为Na,Z为Al,W为Cl;甲为Al2O3,乙为NaCl,丙为AlCl3,丁为Na2O2。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则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

W>X>Y>Z,故不选A;

B.丁为Na2O2,既含离子键也含共价键,故选B;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X(O)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Cl)的强,故不选C;

D.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依次为NaOH、Al(OH)3、HClO4,由于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因此两两皆能反应,故不选D。

14.(2019·福建省莆田一中、四中高考模拟)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b>e

B.常温常压下,a与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呈固态

C.单质沸点:

c

D.d与e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答案】B

【分析】a、b最外层电子数是1,a半径最小、b半径最大,所以a是H元素、b是Na元素;e最外层电子数是6,e半径大于c、d,所以e是S元素;c、d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4、5,半径大于e,所以c是C元素、d是N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简单离子半径:

S2->Na+,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H与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呈固态,如石蜡是固体,故B正确;

C.单质沸点:

C>N2,故C错误;

D.S与N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

(NH4)2SO4,故D错误。

15.(2019·山东省四校高考联考模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r(Z)>r(Y)>r(X)>r(W)

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H2XO3

C.ZWY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平衡

D.单质熔点:

X

【答案】B

【详解】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硫化氢,说明为硫氢化钾溶液,则W、Y、Z分别为氢、硫、钾。

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X为硅元素。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r(Z)>r(X)>r(Y)>r(W),故错误;

B.硅酸为弱酸,亚硫酸为弱酸,但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比硅酸强,故酸性顺序H2SiO3

C.硫氢化钾是离子化合物,其完全电离,但其电离出

硫氢根离子既能电离、也能水解,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故错误;

D.硅形成原子晶体,硫形成分子晶体,所以硅的熔点高于硫,故错误。

16.(201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模拟)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q、r、s、h 是这些元素形成的物质,其中h 是离子化合物,q是制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s常温下呈气态且其水溶液显碱性,r为二元化合物,其浓溶液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Z属于同一周期B.单质的沸点:

X>Z

C.常温常压下,W的氧化物为液态D.X的氧化物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q、r、s、h 是这些元素形成的物质,q是制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则q为硅;s常温下呈气态且其水溶液显碱性,则s为氨气;r为二元化合物,其浓溶液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则r为氯化氢。

所以,W、X、Y、Z分别是H、N、Si、Cl。

h 是离子化合物,则h为氯化铵。

A.Y 与X属于不同的主族,A不正确;B.氯气易液化,而氮气不易液化,所以单质的沸点X

本题选C。

17.(2019·天津卷,节选)氮、磷、砷

、锑

、铋

、镆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的中子数为______。

已知:

,白磷)=

,黑磷)

,白磷)=

,红磷)

;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______。

(2)氮和磷氢化物性质的比较:

热稳定性:

______

(填“>”“<”)。

沸点:

______

(填“>”“<”),判断依据是______。

(3)

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

下列对

反应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不能与

反应b.含离子键、共价键c.能与水反应

【答案】

(1)第四周期第VA族173黑磷

(2)>>

分子间存在氢键

(3)b、c

【详解】

(1)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与氮元素、磷元素均位于ⅤA族,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ⅤA族;288115Mc的质量数为288,质子数为115,由由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可知288115Mc的中子数为288—115=173;将已知转化关系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P(s,红磷)=P(s,黑磷)△H=△H1—△H2=(—39.3kJ/mol)—(—17.6kJ/mol)=—21.7kJ/mol。

由于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白磷、红磷和黑磷三者能量的大小顺序为白磷>红磷>黑磷,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最稳定的是黑磷,故答案为:

第四周期ⅤA族;173;黑磷;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N元素非金属性强于P元素,则NH3热稳定性强于PH3;N元素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N2H4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而PH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则N2H4的沸点高于PH3,故答案为:

>;>;N2H4分子间形成氢键;

(3)由题意可知,PH3与NH3性质类似,与HI反应生成反应PH4I,PH4I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PH3,a错误;PH4I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PH4I与NH4I类似,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b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