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61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一单元,有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与复习。

重难点: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2.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一部分的学生自觉性较差,主要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教学总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

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

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3、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4、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

 

各单元大致安排如下,另有30%的机动课时。

一除法………………………………………………………………9课时

二认数………………………………………………………………5课时

三千克和克…………………………………………………………4课时

四加和减……………………………………………………………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

七乘法………………………………………………………………11课时

八观察物体…………………………………………………………2课时

九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十认识分数…………………………………………………………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发现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能正确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得数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十多。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用竖式计算除法、除法的验算和十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四、课时安排: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课时

除法的验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课时

商末尾有0的除法………………………………………………………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复习………………………………………………………………………2课时

农村新貌…………………………………………………………………1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和笔算格式的掌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

交流法、讨论法、操作法。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

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问:

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口答填空。

 

交流想法。

开学的第一节课,进行适量的复习,唤醒学生的回忆;从实际情境入手,让学生进入学习。

二、核心过程推进

(一)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交流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2)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4)小结。

列出算式,小组交流口算的方法。

 

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让学生通过交流、操作等方式充分理解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题组的对比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009-07-2609:

49:

19)

标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数学教育分类:

设计案例

这是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网站的内容转载的,部分内容有一点点修改,呵呵。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认识负数      2、多边形面积计算

3、认识小数      4、小数加法和减法

5、找规律       6、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

7、公顷和平方千米   8、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

9、统计        10、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⑵、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⑶、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

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⑴、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⑵、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⑶、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⑷、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⑸、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⑴、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⑵、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⑶、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⑷、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⑸、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⑴、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⑵、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⑷、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⑸、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

分布在第1、3、4、5、6、8单元。

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

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分布在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

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

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分布在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

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主要有三个方面:

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⑴、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⑵、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道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来源:

小学数学教学网作者:

录入人:

赵贵龙发布时间:

2008-7-1111:

47:

47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11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7个单元,包括“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十单元“统计”。

此外,第十一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和“了解周围的家庭”。

“认识负数”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安排的一个单元,主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负数,知道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解决一些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启发学生自觉积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经验,以便为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认识小数”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一位小数,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读写、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基本性质和大小比较,以及大数目的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等等。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掌握数概念的重要一环,又是学生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加法运算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找规律”集中安排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主要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

“公顷和平方千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为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增进对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小数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主要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面积是多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把一些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并计算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或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接下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作些准备。

·校园的绿化面积,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割、补等方法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梯形等已经认识的图形,并应用公式计算面积;通过实际测量获得必要的数据,并计算面积;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设计图形等。

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周围的家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周围家庭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或主要农作物的收成情况,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增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编排体例上的一些变化

1.以练习划分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

例如,第三单元“认识小数”一共安排了三个练习。

练习五配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包括2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是配合例1、例2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练习小数的读写方法;第二课时是配合例3、例4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练习小数的组成及简单应用。

练习六配合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教学,也包括2课时。

第一课时是配合例5、例6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练习小数的化简和改写;第二课时是配合例7安排的,主要练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练习七配合用小数表示大数目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也包括2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是配合例8安排的,主要练习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第二课时是配合例9安排的,主要练习求小数的近似值。

上述每一课时的内容通常包括1~2道例题,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若干道练习题。

例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一般有明确的“知识点”。

“试一试”一般涉及例题学习的概念的变式,数学方法的拓宽、延伸,或应用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新问题。

“练一练”指向例题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起巩固和消化的作用,一般不涉及新的知识点。

练习配合例题的教学,一般应在课堂上完成,主要帮助学生强化认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增强兴趣。

这样的安排主要有两点考虑。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弱化是课改以来不少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的事情之一。

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是锻炼思维、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意志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之一。

适当增加练习的机会,能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由于完成每个练习通常都需要几个课时,这就为教师更加灵活地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在一些较大的单元之后安排“整理与练习”。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六个“整理与练习”。

每个“整理与练习”的内容都分为四个板块,即: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

其中,回顾与整理的关键是唤醒记忆、沟通联系、提升认识;练习与应用以“用”为目标,“练”为主线,练用结合;探索与实践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形式,设计一些探索性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拓宽思路,提高自主获取知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评价与反思重点引导学生反思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总结得失,改进学法,增强信心。

方式是列出一些评价指标,让学生对照这些指标给☆涂色,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教材的上述安排,一是为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学习方式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改进了期末“整理与复习”的编排。

期末的“整理与复习”分成五块编写。

其中,“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练习相差的计算,并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练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练习用复式统计图表描述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测量和简单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价值。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整理和复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自己的收获与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也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自主完善认知结构,锻炼实践与应用的能力。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负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是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6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第二段,是例3、例4和练习一的第7~10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盈亏情况和不同方向的路程。

这部分教材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面积是多少”,为接下来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作些准备。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为什么要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

认识负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主要有两点考虑:

第一,让学生联系认识整数的已有经验,着重在整数范围内初步认识负数,把注意力集中于体会量的相反意义,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建立较为合理的有关数的认知结构。

第二,希望学生随着对小数和分数的进一步认识,逐步丰富对负数的感知,从而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好基础。

2.要注意体会教材安排的认识负数的层次。

这部分内容一共安排了四道例题,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第二课时教学例3和例4。

那么,例1、例2与例3、例4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例1、例2以及与之配合的练习题,学习素材只涉及气温与海拔高度。

作为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与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都非常直观形象,因而用相应的正数和负数表示每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就显得很自然,也便于学生理解。

例3、例4所涉及的盈亏金额、不同方向的路程等相反意义的量,相对来说,稍微抽象一些,理解的难度也相应大一些。

而且,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中,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数轴上的点填出相应的正、负数,从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加深对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