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284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doc

目录

第一章综述……………………………………………2

第一节武术起源与发展……………………………………3

第二章武德修养与武术礼节……………………………4

1.武德修养………………………………………5

2.武术礼节………………………………………6

第三章基础训练(初级)………………………………7

第一节基本功…………………………………………7

3.手型………………………………………………7

4.手法……………………………………………8

5.压肩……………………………………………11

6.臂绕环………………………………………12

7.抡拍…………………………………………13

8.步型…………………………………………15

9.步法…………………………………………18

10.腿法…………………………………………19

11.平衡练习……………………………………33

第四章拳术套路(中级)……………………………34

12.五步拳………………………………………35

13.少年拳一……………………………………35

14.少年拳二……………………………………35

15.一路长拳……………………………………35

第五章器械练习(提高)………………………50

16.初级刀术………………………………50

17.初级剑术………………………………50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着一种勇猛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有着圆润,和谐的深厚哲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发展。

国家体委为继承、发展传统武术,于1979年组织了全国大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历时六年之久,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提出的工作方针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间武术组织积极相应,民间传统的武术各拳种纷纷登台亮象,充分显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武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

武术这项与多学科相关联的运动项目,是因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觅食和抵抗猛兽的生存之争中,把抗击的本能和自卫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拳打脚踢和使用简陋武器的攻防方法,久而久之逐渐成为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武术的萌芽,而使用的武器就是武术器械的原型。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争夺食物和地盘的激烈冲突中,把对抗野兽的方法运用于人与人之间。

争斗中的人们有时是空手相搏,有时一个人要对付几个人,有时器械掉地要空手与持武器者搏斗,频繁的争斗促进了武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为了取胜,把在战争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加以总结,传给后人,从而使武术技巧也逐渐得到丰富和提高。

随着频繁的战争,武术在军队将士训练中普遍运用。

这不仅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而且使武术的强身健体的功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使武术成为一种体育手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纳入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发展轨道。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下,武术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城乡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逐渐深入,竞赛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武术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武术理论研究也日趋活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为各国人民所接受。

许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武术运动,成立了武术团体、筹建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并举办武术比赛。

1987年10月,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正式成立。

1990年9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载入亚运会的史册,这标志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武术已进入世界运动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洲际综合体育赛事,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武联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并得到五大洲、各国武协的积极响应和声援,特别是得到了中国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以及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和鼎立支持,得到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帮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夫人,以及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威尔布鲁根于2007年8月9日在中国郑州观看了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安排的武术专场表演。

罗格主席在观看表演时,不时为中华武术的魅力所感染,多次鼓掌致意。

表演结束后罗格主席和夫人走下主席台来到运动员中间,学着用武术的抱拳礼庆贺表演成功,并与运动员们合影留念。

第二章武德修养与武术礼节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

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强身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但如果从小没有好的武德,长大后就有可能持强凌弱,危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

因此,武德修养与武术礼节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如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民族英雄。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再次,通过武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所以,武德与武术礼节教育是引导武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武德修养

武德修养,就是按照武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

武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把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作为武德的基本原则。

武德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

3.武纪严——遵规守纪,不逞凶斗狠;

4.武风良——尊师爱生,共同研习;

5.武礼谦——以礼相待,谦虚诚恳;

6.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7.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

8.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

9.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

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

武德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学生“十不可”——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

教师“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二、武术礼节

武术中礼节主要有徒手礼和器械礼。

徒手礼主要有抱拳礼、点首礼和注目礼三种;器械礼主要有抱刀礼、垂刀礼、持剑礼、垂剑礼、持棍礼、持枪礼、递刀礼、递剑礼、递棍礼、递枪礼、接刀礼、接剑礼、接棍礼和接枪礼14种。

(一)徒手礼

1.抱拳礼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虎口)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2.点首礼并步直立,目视施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勿低头弯腰。

此系受礼者表示对行礼者答诺的一种礼仪。

3.注目礼

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

勿点头弯腰。

表示对受礼者的恭敬、尊重的礼仪。

第三章基础训练(初级)

习武者都知道这么几句老话:

“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当前武术多是以套路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把一个套路比作一台机器的话,那么基本功、基本动作就如同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只有把每个零件按其规格制做精确,才能为确保这台机器的质量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由此可见,基本功、基本动作在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

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指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以及跳跃和平衡等动作的练习。

少年儿童正处长身体时期,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身体姿态,并使其身体各关节、各器官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具体地讲,经常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可以增强少儿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其对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进行腾空和组合旋转动作的练习,有助于发展前庭器官,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一节基本动作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

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

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

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

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

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

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

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

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

(图6-l-2)。

动作说明: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

虎口处。

要点:

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

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

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

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

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

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

屈腕。

易犯错误:

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

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

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

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

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

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

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

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

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

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

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

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二)架拳

预备姿势:

同冲拳(图6-1-5-1)。

动作说明:

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图6-1-5-2)

要点:

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摆臂不顺,架拳不够稳健、舒展。

纠正方法:

摆臂要松肩,架拳时前臂内旋、突停。

(2)经体侧架拳,动作路线不对。

纠正方法:

利用对方打来之拳,体会上架要求。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体会上架位置,然后再加快练习。

(2)同冲拳

(2)。

(三)推掌

预备姿势:

同冲拳。

动作说明:

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

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

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

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同冲拳。

教法提示:

同冲拳。

(四)亮掌

预备姿势:

同冲拳(图6-1-7-1)。

动作说明:

抖腕亮掌,臂成弧形举于头上,

目视左方(图6-1-7-2)。

要点:

抖腕、亮掌与转头要同时完成。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以臂部动作为主,抖腕动作不明显。

纠正方法:

经常做抖腕练习,提高腕部的灵活性。

(2)亮掌与转头不一致。

纠正方法:

做亮掌时,用信号或语言提示转头。

教法提示:

(1)先练习摆臂、抖腕、亮掌、转头动作,而后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2)同冲拳

(2)。

三、压肩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

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

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图6-1-8-1~3)。

要点:

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易犯错误:

压肩幅度小、拉不开。

纠正方法:

先调整人与肋木的距离,压肩时应挺胸、塌腰、臂腿伸直、肩带肌放松,压点集中于肩部。

教法提示:

压肩时振幅应逐渐加大,增加助力时由小到大。

四、臂绕环

(一)单臂绕环

预备姿势:

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按于左大腿上,右臂上举。

动作说明:

右臂由后向前绕环一周为后绕环(图6-1-9-1~3)。

要点:

臂伸直、肩放松、划立圆,逐渐加速。

易犯错误:

绕环时,臂没有划立圆,动作僵硬不圆活。

纠正方法:

做动作时,肩部放松,臂伸直,腰要协调配合。

教法提示:

先压肩。

绕环时,速度由慢到快。

(二)双臂绕环

1.前后绕环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右臂上举(图6-1-10-1)。

动作说明:

左臂前绕环,右臂后绕环。

(图6-1-10-1~3)。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单臂绕环。

2.左右绕环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

两臂同时从右向左划立圆绕环(图6-1-11-1~2)。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单臂绕环。

3.交叉绕环

五、抡拍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

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下方伸出,左掌心朝里,插于右肘关节处(图6-l-13-1);上动不停,成右弓步,同时右臂抡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图6-1-13-2);随即,上体右后转,同时右臂抡至后下方,左臂抡至前上方(图6-1-13-3);即而,上体左转成右仆步,同时右臂拍至右腿内侧拍他,左臂停于左上方;目随右手(图6-1-13-4)。

要点:

上抡贴近耳,下抡贴近腿。

易犯错误:

两臂抡动不顺,上不能贴近耳,下不能贴近腿。

纠正方法:

强调松肩,抡臂成立圆。

抡臂与重心转换要协调配合。

教法提示:

由慢到快做抡臂练习,然后逐步过渡到完整的抡拍练习。

一、步型

(-)弓步

动作说明:

前脚微内扣,全脚掌着地,屈膝半蹲,大腿

成水平,膝部约与脚面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

里扣斜向前方,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两手抱

拳手腰间(图6-2-1)。

要点:

挺胸,立腰;前腿弓、后腿绷。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后脚拔跟或外掀脚掌。

纠正方法:

强调脚跟蹬地。

(2)后腿屈膝。

纠正方法:

强调挺膝后蹬。

(3)上体前倾。

纠正方法:

强调沉髋。

教法提示:

结合手法做原地或行进间左右弓步,交替练习。

(二)马步

动作说明:

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三~四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眼看前方,两手抱拳于腰间(图6-2-2)。

要点:

头正、挺胸、立腰、扣足。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脚尖外撇。

纠正方法:

强调脚跟外蹬。

(2)两脚距离过大或太小。

纠正方法:

量出三脚距离后,再下蹲成马步。

(3)弯腰跪膝。

纠正方法:

强调挺胸、立腰后

再下蹲,膝盖不得超过脚尖。

教法提示:

原地做马步与弓步

的转换练习,或结合手法进行练习。

(三)虚步

动作说明:

后脚尖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前腿微屈,脚面绷紧,脚尖虚点地面(图6-2-3)。

要点:

挺胸、立腰、虚实分明。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虚实不清。

纠正方法:

等支撑腿下蹲后,

前脚尖再着地。

(2)支撑腿蹲不下去。

纠正方法:

脚尖外展,多做腿部练习。

教法提示:

先做高姿势练习,再结合手法做正确动作。

(四)仆步

动作说明:

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掌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图6-2-4)。

要点:

挺胸、立腰、开髋,全脚掌着地。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平铺腿不直,脚外侧掀起,脚尖上翘外展。

纠正方法:

平铺腿的脚外侧抵住固定物,使之正确。

(2)全蹲腿未蹲到底,脚跟提起。

纠正方法:

增加踝关节柔韧性,

强调腿平铺时沉髋、拧腰。

(3)上体前倾

纠正方法:

挺胸、立腰后再下蹲。

教法提示:

(1)先把姿势放高一些,再做正确动作。

(2)结合手法练习。

(五)歇步

动作说明: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图6-2-5)。

要点:

挺胸、立腰、两腿贴紧。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两腿贴不紧,后腿膝跪地。

纠正方法:

强调后腿膝关节穿过前膝胭窝。

(2)动作不稳。

纠正方法:

前脚尖充分外展、立腰、两腿贴紧。

教法提示:

同虚步。

(六)丁步

动作说明:

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

掌着地支撑,另一脚停在支撑脚内侧

相靠,脚尖点地(图6-2-6)。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

示同虚步。

二、步法

(-)插步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两手叉腰

(图6-2-7-1)。

动作说明:

右脚向左脚后横插一步,

两腿交叉(图6-2-7-2)。

易犯错误:

插步幅度太小,撅臀。

纠正方法:

可在地上划出插步点;

插步时不要转胯或转身,保持躯干

朝向正前方;强调沉髋。

教法提示:

先练习下肢动作,然后再配合手法练习。

(二)击步

预备姿势:

同插步,唯两脚前后开立(图6-2-8-1)。

动作说明:

前脚蹬离地面,后脚

向前以脚弓碰击前脚跟(图6-2-8-2),后、前脚依次落地;目向前平视(图6-2-8-3)。

要点:

跳起腾空时,保持上体正直并侧对前方。

易犯错误:

两脚不碰击。

纠正方法:

练习原地跃起两脚碰击动作。

教法提示:

先练习原地跃起两脚碰击动作,并逐渐增加向前上跃起幅度;而后再进行行进间练习和结合手法练习。

(三)垫步

预备姿势:

同击步预备姿势

(图6-2-9-1)。

动作说明:

后脚提起向前脚

处落步,前脚以脚掌蹬地前跳落步,目向前平视(图6-2-9-2)。

要点、教法提示同击步。

易犯错误:

两脚相碰,与击步混淆。

纠正方法:

强调前脚前移迅速,后脚踩踏前脚位置。

教法提示:

先练习原地两脚移位动作,而后再进行行进间练习和结合手法、腿法练习。

三、腿法

(-)压腿

1.正压腿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

左脚跟搁在肋木上,

脚尖勾紧,上体向前下做振压

动作(图6-2-10)。

要点:

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

时,进行耗腿练习。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

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

(2)上体不正。

纠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教法提示:

(1)集体压腿时,统一口令进行。

压至疼痛时可停住不动。

(2)压腿前先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压腿后把被压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后松开。

可与控腿、搬腿、踢腿和摆腿练习交替进行。

2.侧压腿

预备姿势:

同正压腿,唯侧对。

动作说明:

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右臂上举,左掌附于右胸前,上体向左侧压振(图6-2-11)。

要点:

立腰、展髋,直体向侧下压振。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同正压腿

(1)。

(2)上体侧振时前屈。

纠正方法:

支撑腿脚尖外展,

被压腿一侧髋尽量前送,向里

掖左肩,右臂上举并向头后伸展。

教法提示:

同正压腿。

3.后压腿

预备姿势:

同正压腿,唯背对。

动作说明:

左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

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图6-2-12)。

要点:

挺胸,展髋,腰后屈。

易犯错误:

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

挺膝或同伴用手顶其被压腿膝部,另一手协助其上体后振。

教法提示:

同正压腿。

4.仆步压腿

预备姿势:

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

右腿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

两脚全脚掌着地,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图6-2-13)。

要点:

挺胸、立腰、沉髋,臀部

尽量贴近地面。

易犯错误:

步幅太小,髋关

节拉不开。

纠正方法:

逐步加大两脚距离。

教法提示:

仆步振压时,不要太猛,以免拉伤韧带。

仆步与弓步交换练习。

(二)搬腿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

右腿支撑,左腿向前上方举起,挺膝、脚外侧朝前;也可由同伴托住脚跟或膝部做正搬、侧搬和后搬练习(图6-2-14-1~6)。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侧、后压腿。

(三)劈腿

1.竖叉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

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

腿后侧着地,脚尖勾起;右腿内侧

或前侧着地(图6-2-15)。

要点:

挺胸、立腰、沉髋、挺膝。

易犯错误:

两腿不成直线。

纠正方法:

在地上划一直线。

教法提示:

练习竖叉时,先做压腿、摆腿和踢腿等练习,以免韧带拉伤。

2.横叉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

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腿内侧着地(图6-2-16)。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动作、教法提示同竖叉。

(四)直摆性腿法

1.正踢腿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图6-2-17-1)。

动作说明:

左脚上步直立,右腿挺膝,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目向前平视(图6-2-17-2)。

要点:

挺胸、收腹、立腰。

踢腿时,迅速收髋、收腹,脚尖勾起绷落,过腰后动作加快,要有寸劲。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俯身弯腰。

纠正方法:

收下颚、头上顶,直腰。

(2)拔跟或送髋。

纠正方法:

降低踢腿高度,腿上踢时收髋,支撑腿全脚掌着地。

(3)动作缓慢无力。

纠正方法:

按口令要求的速度踢。

教法提示:

(1)先练压腿,再练踢腿。

(2)先踢低腿,适当放慢速度,然后按要点练习。

(3)左、右交替的行进间踢腿。

2.斜踢腿

预备姿势:

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

向异侧耳际猛踢,动作同正

踢腿;目向前平视(图6-2-18)。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

同正踢腿。

3.侧踢腿

预备姿势:

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

右脚上步,脚尖外展;左脚跟稍提起,身体略右转,两臂后举。

随着,左腿勾脚向左耳际踢起,右臂上举亮掌,左臂立于右肩前;目向前平视(图6-2-19-1~2)。

要点:

开髋、侧身、猛收腹。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同正踢腿第

(1)、(3)。

(2)侧身不够。

纠正方法:

支撑腿外展,异侧肩朝前。

教法提示:

同正踢腿。

4.外摆腿

预备姿势:

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

右脚上步;左脚尖勾紧,向右侧上方踢起,经面前向左侧上方摆动,直腿落在右脚旁;目向前平视,可用掌在面前依次迎击脚面(图6-2-20-1~2)。

要点:

展髋,腿成扇形外摆,幅度要大。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同正踢腿的第

(2)、(3)。

(2)外摆幅度不够。

纠正方法:

外摆腿越过适当高度的障碍标志,体会外摆动作要求。

教法提示:

同正踢腿的

(1)~(3)。

5.里合腿

预备姿势:

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

同外摆腿,唯由外向内合(图6-2-21-1~2)。

除要求合髋,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外摆腿。

6.拍脚

预备姿势:

并步站立(图6-2-22-1)。

动作说明:

左脚上步;右腿挺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