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84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高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选修3与选修5)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且每小题1分,共70小题计70分)

1.现代旅游六要素中核心要素是:

()

A.宿B.游C.娱   D.行

2.现代旅游六要素中基本条件是:

()

A.宿B.游C.娱   D.行

3.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

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

4.现代旅游,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考察  D.采风问俗

2010年5月1日,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约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海外游客约有350万,世博会为上海创造了3100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据此答5-6题

5.材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7.下列关于旅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可以增加旅游者的生活阅历,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B.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提高旅游者的身体素质

C.旅游可以饱览祖国河山,感受历史文化,提高旅游者的道德素质

D.旅游可以引导超前消费,不利于旅游者传统美德的养成

8.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

A.具有经济价值 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 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9.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

A.旅游饭店  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10.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A.安徽黄山B.傣族泼水节C.桂林山水D.青海的青海湖

11.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2.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

()

A.大足石刻——重庆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云南 D.丽江古城——山西

13.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天然景观两种类型。

B.自然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

C.人文景观对于探险、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D.人文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质旅游等方面。

14.关于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识、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

B.人类活动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C.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D.在古代,我国的规划师与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15.有“山石一是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

A.把握观赏时机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D.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1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泰山的:

()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

17.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景观构成中:

()

A.地貌是基础B.水文是基础C.植物是基础D.动物是基础

18.与云南元阳梯田景观形成有关的自然因素是:

()

①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带来降水②来自怒江的水汽带来降水

③人类修渠灌溉④山地崎岖,海拔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9.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的是:

()

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B.旅游者

C.旅游设施和服务D.旅游交通条件

20.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的关系是:

()

A.活动规模不受环境承载量限制

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承载量

C.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应相适应

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承载量也越大

21.旅游地造成生态结构失调,导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所致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所致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所致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致

2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动植物资源的利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C.保护旅游资源D.制定旅游法

23.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过程中,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特色的工作有:

()

①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②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方案③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④改善交通条件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4.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25.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6.河南省某著名景点旅游旺季游客爆满,非常拥挤。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淡季的吸引力B.和周边景区合作,做到客流的协调

C.实行限时游览D.禁止游客旺季前来游览

27.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

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8.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29.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30.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33.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34.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

35.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泥石流C.旱灾D.水灾

36.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7.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

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38.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B.暴雨、海啸C.暴雨、滑坡D.海啸、滑坡

39.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袭击沿海地区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40.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B.干旱C.雷雨D.洪涝

41.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2.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43.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4.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①鼠害②滑坡③台风④泥石流⑤风暴潮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45.下列各组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的是()

A.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   B.地震—海啸—洪灾

C.寒潮—荒漠化—生物灾害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46.下列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人类活动是()            

A.围湖造田          B.陡坡修筑梯田 

C.垦殖草原          D.过度抽取地下水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47~48题。

47.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8.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9.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大

50.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旱灾    C.冻害     D.洪涝灾害

52.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        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       D.纬度较高,海拔高

53.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

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4.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55.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读下表,回答56~57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56.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7.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58.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

A.水稻减产B.草原沙化C.棉花绝收D.林木枯死

2008年7月25日热带风暴“凤凰”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据此回答59~60题。

59.以下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凤凰”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

60.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1﹒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B﹒干旱C﹒雷雨D﹒洪涝

6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63.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

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6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65.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66.“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10公里。

随后引发的海啸,最大浪高达23.6米。

地震海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露危机,引起全球关注。

回答67~70题 

67.东京和宫城县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     ) 

   A.震级大小不同      B.震中距不同     C.地震烈度不同     D.震源深度不同

68.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海啸   ⑤泥石流 

   A.②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69.地震的大小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日本地震发生后,日本地震局速报震级为8.9级,后     根据国际惯例调 整为9.0级,有关地震震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地震有若干个震级               

B.距震中远近不同震级不同 

   C.一个9.0级地震约相当于900个7.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D.震源深度越浅震级越高 

70.地震烈度指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下列与地震烈度大小无必然联系的是(   )    

A.震中距        B .震源深浅        C.震级的大小          D.经济发达程度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30分)

71.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

人数(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500

75

1500

B

120

400

1000

50

1000

C

200

1000

5000

300

15000

D

80

320

1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最高的是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最高的是国,达%,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国,反映出发展跨国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最多的是国,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最高的是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扩大。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国。

7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1)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由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

(2)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______。

(3)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观赏到“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

(5)游览黄山的“怪石”时,欣赏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_。

 

73.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分)

(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3)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B

A

B

D

D

A

B

D

A

D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B

C

B

C

A

D

D

D

C

D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A

D

C

C

D

C

B

D

C

B

A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答案: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