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90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docx

初中历史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

2020中考: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

【基础知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

中国空前强大,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这一时期主要往来仅限于朝鲜、日本、越南等近邻。

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史实:

(1)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及人员往来

(2)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3)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岛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

(4)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通汉。

这是中国和欧洲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

特点:

以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

有官方、民间等途径,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以陆路为主。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政治稳定,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大都会,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史实:

(1)朝鲜:

留学生、商旅,学习唐文化、手工技术

(2)日本:

 遣唐使,留学生,重要人物(吉备真备、鉴真),政治制度(大化改新),京都建筑,文字,生活

(3)印度:

以佛教为纽带,遣使,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玄奘和义净

(4)西亚:

波斯,遣使、国王和商人来华。

大食,唐高宗时与中国通使,造纸术传到大食。

特点:

第一,全面开放,影响深远。

我国逐步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第二,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第三,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四:

双向交流,‍

宋元时期

 

史实:

(1)北宋: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政府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2)南宋:

与五十多个国家通商(以阿拉伯商人为主);在大港口设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指南针传到欧洲。

(3)辽金:

与高丽进行使节贸易,在边境设榷场。

(4)元:

在个港口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与欧洲非洲也有交往,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大都,列班扫马到西亚非洲,是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火药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

特点:

第一,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

第二,(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如元朝汪大渊、明朝郑和等。

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华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马可•波罗。

明清时期

 

史实:

(1)郑和下西洋:

1405-1433,七次,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政治目的为主,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2)华侨开发南洋:

唐开始;明朝大增,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南洋开发。

(3)戚继光抗倭:

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戚家军,台州九捷,与俞大猷合作,1565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4)葡占澳门:

1553骗取居住权;强行租占澳门;明政府始终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

(5)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荷兰占据台湾;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氏开发台湾;清政府收复台湾后于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抗击沙俄:

康熙时,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特点:

由开放转入闭关,中外联系逐趋中断;

开始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拓展延伸】

1、对外关系频繁的原因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对外交通发达;

④开明的外交政策。

2、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一是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

二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

三是通过宗教人士实现;

四是通过战争。

3、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特点:

①(地位)明以前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时代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中国成为周边地区乃至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政策)历代统治者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③(方式)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

4、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特点:

对闭关政策的认识

(1)原因:

①是清政治需要: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威胁统治为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

②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

清前期工商业比较发达,但自给自足封建经济仍占领重要地位,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滋事。

重农抑商思想进一步发展

③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结果。

(2)后果

(积极)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侵略,暂时延缓了殖民侵略,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发展;

(消极)几乎隔绝了中外联系,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5、启示:

(1)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强盛;闭关锁国,延缓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2)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会走向衰亡。

(3)对于外国的东西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真题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上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1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的特点。

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写出宋朝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和明朝初年对外友好交往的主要史实。

(2分)

(4)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分)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

(1分)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1分)

【参考答案】

1.

(1)丝绸之路。

(1分)

(2)对外开放。

(1分)《大唐西域记》。

(1分),

(3)市舶机构。

(1分)郑和下西洋。

(1分)

(4)闭关锁国政策。

(1分)

(5)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或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

(1)A:

长安F:

大秦(1分)  转运(1分)

(2)上升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2分)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1分)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1分

 

2020中考: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

2020中考:

2020年历史周年大事!

2020中考: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专题》

2020中考: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

中考:

初中历史《“转折”、“开端”、“口号”类事件汇总》

中考必备的20张历史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