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10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2页的例2和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6、7、8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即“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手工纸或小棒的操作,课件的直观演示,组织好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能力,从而加深对口算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口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80÷4=800÷4=8000÷4=

你能说出口算方法吗?

(重点复习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探索操作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

你知道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会列算式吗?

(板书:

120÷3)

师: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

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

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

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

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

(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

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2.巩固提高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卡片出示)

(2)书第13页第3、4题。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找出每组各小题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间的对比,体会转化和迁移的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口算算理算法理解和掌握。

3.探索66÷3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

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

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

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

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除以几再相加。

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

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

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三)巩固练习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卡片出示)

2.书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课件出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书第14页练习三第7、8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75除以5吗?

(课后思考、为笔算伏笔)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张建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核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

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

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

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0÷()=()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10÷()=()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4)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4=3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4=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

”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每份2个,分成了()份。

12÷()=()

12个,每份3个,分成了()份。

()÷()=()

12个,每份6个,分成了()份。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5=215÷3=518÷2=9

48÷8=656÷7=828÷4=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

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

第5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

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6把萝卜,每把5个。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2=510个海螺

15÷3=515只纸船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

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

()×2=44×()=123×()=6

三()十二()×4=202×()=8

()五二十五二()十二二()一十

5×()=15()三得九四()十六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

(2)、全班交流汇报。

(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

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7=()8÷2=()18÷9=()24÷6=()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

4、数学知识分享。

“你知道吗?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填写算式。

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

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

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

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

分步、列综合算式。

通过“你是怎样想的?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

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

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

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

12是3的4倍。

3、加强基本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3018×2024×40

35×425×4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30=()×()24=()×()

3.应用题: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

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6×12×5=72×5=360(元)

第二种解法

6×(12×5)=6×60=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

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

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35×5×2学生试做

(2)订正:

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35×(5×2)=35×10=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25×16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25×(4×4)=25×4×4=100×4=400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15×[()○()]

=27×[()○()]=15×[()○()]

=27×[]=15×[]

==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4题.

六、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

(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