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15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docx

高三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课件

1、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A、纬度(太阳高度角)B、天气与气候(云量)C、地形、地势(海拔)

D、大气清洁度E、昼长时间(日照时间)

2、沙尘暴

原因:

自然:

A、气候干旱B、多大风天气(气流上升)C、植被稀疏,地标裸露

人文:

植被破坏

影响:

不利:

A、摧毁建筑物和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B、沙埋造成农田、村舍、铁路、草场掩埋,对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C、土壤侵蚀使源区农田、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降低

D、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

E、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有利:

中和酸雨,抑制全球变暖,增加降落地土壤肥力

措施:

A、保护现有植被,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B、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立法

3、沼泽地成因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高原、中国东北)

气候:

气温低,蒸发量小(纬度高或海拔影响)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源:

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土壤:

下层土壤冻结(永冻层),限制水分下渗

(三江平原)

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河流较多,植被茂盛

C、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累过多D、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B、冰川融水较多

C、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累过多D、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A、降水多B、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水分积累过多

4、影响河流含沙量因素

A、地表植被状况,土壤疏密程度

B、降水集中程度

C、河流流速

5、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地理因素

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

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低地壳活动频繁,地质疏松

6、地理位置特点描述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区位置交通位置邻国位置(相对位置)

7、雾霾形成发展因素

气象条件:

气流状况(逆温现象)

降水状况(降水多,空气湿润,利于尘埃沉降)

污染源:

冬夏季用煤差异

植被覆盖(吸烟滞尘)

地形:

谷地,盆地内污染物不易扩散

植被覆盖:

植被吸烟滞尘

<解决措施>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B、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尾气排放

C、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整治交通拥堵

8、沙漠中植被的作用

A、减弱风速,挡截沙尘

B、风速降低,拦截风沙中的悬浮颗粒物形成沉降

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气候:

降水:

降水增多,盐度下降;降水减少,盐度上升

蒸发量:

蒸发量上升,盐度上升;蒸发量下降,盐度下降

河流汇入:

河流汇入,稀释河水

洋流:

暖流:

暖流流经,盐度上升;

寒流:

寒流流经,盐度下降。

10、荒漠化

原因:

自然:

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干旱河流改道,鼠害)

人文:

过度樵采(我国)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矿交通改善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大水漫灌,上游大量用水,下游断流

措施:

A、合理控制人口环境B、退耕还林还草,控制耕地增加

C、大力植树造林、种草D、规定合理的载蓄量,划区管理

E、加强草场建设,建设人工草场F、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G、开发新能源(太阳能、农村小水屯、沼气)H、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11、地震原因

岩石圈——内力作用超过岩石承受程度——破裂——风能释放地震波——地面震动

12、向斜与背斜

背斜:

沼气、隧道、石油、石场

向斜:

地下水

A、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

B、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

C、向斜底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13、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流动着的物质

风化作用:

相对静止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14、冲积扇形成过程

河流流出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15、三角洲成因

A、河流泥沙量大B、流速减缓C、海水顶托作用

16、断层形成过程

岩石受力超过它所承受的强度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置

17、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形成过程

A、地壳运动使岩石圈发生裂缝,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成花岗岩

B、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露出地表

C、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18、岩石分类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石膏岩片麻岩

19、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法

位置:

纬度海陆板块——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文

Eg:

简述西藏内陆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地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原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制寒冷程度高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20、雪线影响因素

气候:

热量:

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阴坡

降水:

降水明显的山区,降水多,雪线低

地貌:

山势: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坡向: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北半球:

南坡——西坡雪线低北坡——东坡雪线高

21、我国水资源基本特征

A、总量丰富,人均地均少

B、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分布不匹配

22、缺水原因

自然:

时空分布不均全球真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人为:

水资源需求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

23、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

开源: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C、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

A、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24、天气现象描述要素:

云、雨、风、温度

25、流域综合开发方向

<1>A、防洪入手,综合利用开发水资源——梯级开发,防洪发电

B、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综合发展

C、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工矿业,第二产业发展

<2>A、中上游以水能开发为重点,进行流域梯级开发

B、中下游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发展商品粮基地

C、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工矿业

D、发展旅游业

26、南极地区利用天文观测的原因

A、气候干燥,晴天多,(终年受极高控制)

B、大气稀薄,尘埃少,大气透明度好

C、风速小,大气流动少

D、冬季极夜长,连续观测时间长

E、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

27、影响日照长短因素

昼长、地势、天气、大气清洁度

28、影响太阳辐射程度因素

纬度、天气与气候、海拔与地形、日照时间

29、河流断流产生影响

A、用水紧张,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城市用水困难

B、导致气候恶化,植被减少,土地沙化严重

C、破坏动植物栖息地

D、污染加剧,生态恶化,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30、减少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措施(酸雨)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B、技术革新,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并进行回收利用

C、调整产业结构,限购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D、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降低机动车使用效率

31、全球变暖的原因

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矿物燃料燃烧和毁林导致二氧化碳增多氟氯烃等其他温室气体

32、臭氧层的破坏

<现状>三级臭氧层破坏严重,尤其是南极

<原因>氟氯烃的大量使用

<危害>A、危害人体健康:

皮肤癌、白内障B、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措施>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全球合作

33、缓解酸雨措施

A、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B、研制煤炭中流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法承煤技术

C、提高能源利用率

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使用

34、赤潮产生原因

A、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

B、海域浅,净化能力弱

C、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污染废水排入

D、气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

E、河水汇入量减少

35、我国缺水(旱灾)问题

<原因>自然:

A、气候特征:

降水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和蒸发B、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

C、水土不协调

人为:

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不当(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措施>A、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B、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加强立法

E、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36、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疏松地形起伏大

人为:

开垦坡地(陡坡)毁坏树林过度樵采放牧滥用土地

<危害>农业:

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流失加剧干旱

生态:

降低植被覆盖率,导致生态恶化

灾害:

加剧干旱、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治理>生物措施:

保护植被,退耕还草,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修梯田和水库,保持水土

解决生活能源严禁滥砍滥伐调整产业结构

37、湿地价值

经济:

提供动植物资源、水资源、旅游

生态:

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保持水土

社会:

牢美益智

38、湿地减少现象

<原因>自然消失

土壤侵蚀,引水灌溉,围湖造田,环境污染,植被破坏

<措施>保护现有耕地退耕还林,湖,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

39、水蚀荒漠化

<分类>A、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漠化B、西南水土流失——石漠化

<原因>气候:

降水集中地形:

坡度大人为:

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短缺

<整治>立体农业山区用能——沼气、水电、煤炭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40、候鸟集聚

A、地域偏僻地区,天敌较少

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D、国家设自然保护区,人民护鸟意识强

41、环境问题

<成因>A、人口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B、经济活动增加

C、传统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

D、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

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瑞雪兆丰年的原因

A、冬季降水多,春季融水利于缓解旱情,利于春耕

B、积雪保温C、冻死害虫D、降雪增加土壤肥力

43、河流水系特征

源地、流程、流向、流经地区、流入海洋、河流长度、水能、

落差、支流、流域面积、河道(宽窄、曲直)

44、湖泊面积缩小

<原因>自然:

气候变化,蒸发增强

人为:

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影响>A、湖泊对河流调蓄能力降低,洪水期滞洪能力下降,增加洪涝灾害的机率

B、调节气候功能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

45、流域内土地利用不合理

<现象>坡地开垦,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影响>水土流失,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46、洪涝灾害

<原因>自然:

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平原地形,地势低洼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

上游支流多,干支流洪水采量大,下游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

围湖造田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城市人口密集,洪涝灾害大滥占河道

47、河流源头保护措施

植树种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建立自然保护区

控制人口育田进入,严禁滥垦、滥牧、滥捕

48、生态问题成因

自然:

地形(类型、地势)

气候(热量、降水、风力、风向)

土壤(土壤组成、肥力)

植被(疏密、季节变化)

河流(流量、侵蚀程度或沉积程度)

49、热带雨林破坏

<影响>全球:

影响全球氧循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破坏水热平衡破坏全球生物多样性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力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协助

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热带雨林观光旅游

50、土地盐碱化

<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干旱,降水少

蒸发量大,内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全球变暖等

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内陆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燕分析出

<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改善排灌条件

推广耐旱优良品种推广节水技术

51、风能(我国)

<分布>以北部或西北,地区最为丰富,东部和东南沿海次之

<成因>(北部)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摩擦力小气候干旱温差大

(南部)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还受台风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风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意义>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可改善环境质量

缓解交通压力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52、喀斯特地貌形成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广布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貌崎岖不平

降水稳定,地表径流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

5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上中游水量大,下游水量渐少

径流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现象冬春季河水封冻,有断流现象

途径地区沙化严重,河水含量(沙)较大

54、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气温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海陆差异(温差、降水)

洋流地形(海拔、阳坡/阴坡、闭塞、气流阻挡/通畅、迎风/背风、高/平原、山脉走向)

地表物质组成(植被、水面、冰雪、岩石、土壤

人类活动(植树造林、水库、人工降雨、城市雨岛、破坏植被、围湖造田、排于沉降)

55、黑土形成的原因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草类丰富,土壤腐殖质来源多

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少

地形平坦开阔,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土壤侵蚀少,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积累丰富

56、冲积扇形成过程

上游地势陡峻,河流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流至地势平缓区时,河道开阔,水流流速减慢,其搬运物质逐渐沉积,形成冲积扇

57、时令河成因

位于内陆,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夏季气温高,水雪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补给减少,河流下渗量大

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

58、河流断流延续产生的问题

用水紧张水利设施功能丧失风沙灾害加剧

土地沙化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59、地理位置描述

半球位置:

东西/南北

经纬位置:

点状——具体经纬度

面状——经纬度范围

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洋东西侧、临海、深居内陆

相对位置: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与哪些行政区相邻

位于某地(如:

山、河、城市)的什么方位

60、影响气候类型因素

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差异/地形、地势/洋流/地表物质>人类活动

61、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分布(主要地形类型分布)

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状况)

典型地貌(特殊或典型的地貌形态)

剖面特征(地形剖面特征)

62、水循环的意义

联络圈层,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转换

促进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调节水分和热量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并得到利用

塑造地表形态

63、植被破坏对水循环影响

A、导致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

B、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泥沙含量大

C、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大增大

D、易引发洪涝灾害

E、植被破坏,使沟谷加宽加深

F、增强河流下游沉积作用,使冲积扇和三角洲增大

64、高度差值求法

A、不定悬差(n-1)×d<h<(n+1)×d

B、悬差(n-1)×d≤h<(n+1)×d

65、自然带谱考虑方向

种类、数量、雪线(单独讨论)同一自然带高度

66、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

永远取正值)+(直射点纬度)

※若“当地”与“直射点”处同一半球,则后者取正值

若“当地”与“直射点”不处同一半球,则后者取负值

67、30°N所经过的河流入海口

30°N30°E——30°N45°E——30°N90°E≈——30°N120°E——30°N90°W

尼罗河河口底格里斯河恒河长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河口

幼发拉底河

68、“降水类型”概念

(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

都是发生上升运动便得降雨

(逆温层):

不会形成降水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总量))100%(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50%

69、三大类岩石的转换与地壳物质循环

70、可持续发展考虑因素

可持续发展(区域):

经济:

①位置——边境贸易②劳动力③交通

④资源(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

环境:

有什么自然灾害需防御

发展过程中注意怎样的环境问题

社会:

——增加就业

71、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地形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