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23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及讲解(精彩)

     重要提示:

综合分析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试卷情况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用的题型为: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是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和第四种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近两年的经验,一定要对阅读理多加练习。

另外,要重点练习阅读理解的第二种形式,即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

因为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包括了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等多种形式的考察,只要熟悉了综合性资料,其他的题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一种题型:

词语替换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例题送货上门当然是促销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我们送上门去的不是优质品,甚至是假冒货,又怎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呢?

A垂青B青睐C表扬

D好感

     解答:

用"青睐"替换"欢迎",最能保持句子的原意。

     第二种题型:

选词填空。

     从所给的四个词或四组词中选出一个或一组来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旅游胜地名泉多,但"天下第一泉"就有四处。

而《神州名泉》一书列为天下第一的名泉竟达十处。

到底谁是第一,恐怕陆羽再世,也会感到_____的。

     A苦恼B怅惘C劳神D难断

     解答:

"苦恼"是指痛苦烦恼;"怅惘"是指惆怅迷惘;"劳神"则是指精神上的疲劳,因事件难以处理而感到烦恼;"难断"是指难以作出判断。

此题中只有"难断"使原文意思表

     达得最准确。

     例题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度法

     D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解答:

只有选项C才能使原文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故正确答案为C。

     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第三种题型:

语句表达。

这种题型注重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具体的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举五种。

     第一种形式: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或有歧义的一句。

     例题下列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他父亲最近到云南去考察工作。

     B新来的老张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

     C房管所的门外停着一辆大卡车。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接着一辆驰过。

     解答:

选项B有歧义。

从"新来的老张的助手"中不知道"新来的"是修饰"老张"还是修饰"助手"的,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形式: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

     

     例题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阅读理解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B阅读与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C阅读是否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D阅读能力好坏的标志是理解。

     解答: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皆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第三种形式:

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题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

     解答:

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的","是……"无着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形式:

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写得最连贯、最顺的一句。

     例题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

     A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B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

     C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D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解答:

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而句子C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方式是对长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理解。

即先给你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根据长句的意思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B不允许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答: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这一方式主要考查应试者对长句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

解这样的题要用紧缩法,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

在这种题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下面谈谈辨析语病的技巧

     

(一)语病的种类。

     1、词语使用不当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介词内部混用)。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6)生造词语。

(7)成语误用。

     2、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句首滥用介词,不该省的主语省去了)。

(2)谓语残缺(通常是将谓语中的中心词或该用的能愿动词遗落了)。

(3)宾语残缺(通常因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复杂而将中心词落掉了)。

(4)修饰成分残缺(定语、状语是个短语构成的,落掉的短语中的某一部分)。

     3、搭配不当

     

(1)主谓不搭配(大多数是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配)。

(2)述(动)宾不搭配(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习惯上搭配,当动词带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常发生后边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的情况)。

(3)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不搭配(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不搭配,补语和中心词不搭配)

     4、语序不当

     

(1)主语位置不当。

(2)定语、状语内部成分颠倒(定语、状语内部成分复杂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3)修饰成分和中心词颠倒。

(4)词语顺序不合事理。

(5)分句顺序不当。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的前边)。

     5、结构混乱

     

(1)结构杂糅(某句话前半段是一种结构,后半截是另一种结构)。

(2)语句拼合(该说的两句话硬接在一起,应断开并补上后一句陈述的主语)

     6、逻辑语病

     

(1)概念问题(用词不当从逻辑上说是概念不清,前边已谈到,这里指另几种:

概念间关系不清,如同一关系、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偷换概念,在一个表述过程中同一个词的概念不能变换)。

(2)判断不当(否定不当,判断不注意分寸,前后照应失当,前后表达矛盾不合事理)。

(3)推理不合逻辑(前提不正确,推出的结论错误;结论和前提没有逻辑关系;强加因果、条件关系)。

     7、修辞语病

     累赘繁冗(中心词和修饰成分表义重复,谓语有赘余成分,动词宾语表义重复,修饰语有多余成分)。

(2)语气失当(语气词使用不当,委婉或强调分寸不当)。

(3)句式欠当(主动句、被动句使用不当,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使用不当)。

(4)音节失调(音节不匀整,读起来拗口)。

(5)表义歧解(句子的意思可做不同的理解)。

     

(二)辨析语句是否有毛病的分析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

不管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可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

"这值得他们的学习"。

"这值得我们的参观。

"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

     

(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1)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

     

(2)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辨析出语病,有时还有修改的问题,修改的方法主要是:

1、增添词语。

2、删去词语。

3、更换词语。

4、调整语序。

5、更改结构。

这已不是本次网上辅导的范围了。

     另外,查找语病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是"排除法",即当题中各句之间并不相同时,病句类型又无暗示,难度较大,就把明显有语病的排除出来,一句一句地排除,先易后难。

     为便于考生掌握病句,下面将把常见的病句类型列举出来,供大家领会。

     1、过去我学习时,既不做读书笔记,又不写提纲和摘要。

(语离不当)

     2、因为他经常做这种事,于是大家一看到这事就首先想到了他。

(关联词不当)

     3、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时,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的工作。

(成分残缺)

     4、优先发展能源的开发事业,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否持续迅速增长的大问题。

(搭配不当)

     5、他使劲地用脚骑着自行车向前赶去。

(多余重复)

     6、在大规模的"双增双节"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工人群众更加确定了主人翁的思想。

(前后脱节)

     7、改革是一场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否振兴起来的大事。

(量词不当)

     8、他的爷爷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语意矛盾)

     9、一个学生,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理想,你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称代混乱)

     10、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务为原则,改革了处方,工艺和剂型。

(句式杂糅)

     第四种题型:

阅读理解。

     这种题型重点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近年考试来看,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

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材料的主题。

因为后面的问题的设计往往与主题有关。

同时,也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有些问题的设计是与关键词有关的,用以考察考生阅读的细致性、准确性。

阅读理解一般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形式:

材料与观点

     这一种类型是提供一段陈述事实的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考生从供选择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来完成这一陈述。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又有两种情况。

     1、要求考生找出这段话所支持了论点或观点。

     例题:

     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钢铁

     A、是一种丰富的金属

B、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C、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D、是唯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解答:

     答案为B。

对这段话后面问题的正确回答,要求考生能够完整、准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并概括出这段话的主题,即"要证明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这段话支持的论点。

2、要求考生找出这段话后四个句子中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一句。

     例题:

     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

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最能准确地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

     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解答:

答案为D。

要求考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尤其要注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

     第二种形式:

文章阅读

     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一般给出600字左右的综合性资料  。

要求考生对语句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一般是从资料中挑选若干句子考察词语,挑选若干句子考察语句表达,依据给出的资料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

这种题型在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首次出现,去年也是重点考察内容,这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例题:

     哈勃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联合制造的,长13米,重达12吨。

它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在25日被施放到613公里高的空间轨道,开始了为期15年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

1990年5月20日,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睁开了它的电眼观察宇宙。

它的对焦精度设计制造为0.007弧秒,也就是说相当于在965公里之外对准一个直径0.03米的目标。

它升空两个月以后,科学家发现望远镜的2.4米主镜的精密度长大约为一根头发丝的1/50,使进入望远镜的光线不能全部聚焦,造成成象模糊。

原先预期它能辨别140亿光年的物体。

但是由于主镜的缺陷,只能清楚地显示40亿光年的物体。

另一个大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颤抖。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运行周期为97分钟,即每隔97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击,一天之内日出日没15次,哈勃望远镜24小时要进出地球阴影区15次,科学家发现,哈勃望远镜每次进出地球阴影都不断产生剧烈振动,是由于其金属支架在地球阴影内外的温差幅度为150℃--50℃情况下,反复热胀冷缩所致。

进入地球阴影区时,振动持续6分钟左右;飞出阴影区时,振动约持续20分钟,这个时段出现的颠簸,造成图像失真,严重地影响了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宇宙遥远天体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

1993年12月2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宙员,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升入太空,执行对哈勃望远镜进行在轨维修的任务。

     1、对哈勃望远镜是什么物体,判断对的是()

     A、它是安装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天文望远镜。

     B、它是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指挥运行的宇宙探测器。

     C、它是由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制造的天文望远镜。

     D、它是在近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观测宇宙天体的天文仪器。

     2、不属于哈勃望远镜设计制造预期功能的是()

     A、对焦精度为0.007弧秒

     B、主镜精密度差大约为一根头发丝的1/50。

C、能辨别距地球140亿光年的宇宙物体。

     D、平均每天绕地球运行近15圈。

     3、"是由于其金属支架……"一句中的"其"指代的是()

     A、哈勃望远镜

     B、望远镜的主镜头

     C、太阳能电池板

     D、航天器上的照相机

     4、对哈勃望远镜上产生故障的原因,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主镜头有误差,不符合预定规格

     B、太阳能电池组的控制板结构有缺陷

     C、每次进出地球阴影时都反复热胀冷缩D、其他某些仪器中还有小问题

     解答:

答案为:

1、D2、B3、C4、C。

     回答这类题目时,必须先通读全文一遍,基本掌握了原文大意之后,再看题目。

有些题目的答案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要透过题意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一般来说,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必须把文中涉及该题的内容再扫瞄一次,以确定判断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就文章阅读理解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

     文章阅读中的理解词语含义,主要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而弄懂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

它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显的,其含义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具体的文字;一种是隐晦的,虽然在语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标示出来,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在考试公务员中前者居多。

     例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

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翰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

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

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整的次数。

     解答:

     选择C。

此题检测考生对数量词所指范围的理解程度。

原文讲他们寻找的结果是"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而不是向这些讯号调查,因此A项不对。

原文称他们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调查,而不是"分片调查",所以B也不对。

D项中的"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内容。

原句的含义是:

用波长21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三次调查,用波长10.5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两次调查。

故选择C项。

     2、把握关键语句

     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的含义,仍然离不开具体语境条件。

     例题:

     据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和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

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解答:

     选择B。

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为了说明这句话,下文先介绍了厂家的说法,又谈了研究人员的看法及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厂家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即句不符实。

原文并没有否定"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科学性,倒数第二句话还对这类物质的特点作了分析;原文也没有否定"生物降解"的现实性,开头强调并不能真正生物降解的塑料是"大多数",结尾讲"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的"每个产品"是"经他们试验"的产品,并不是所有产品。

所以A、C有误。

D是明显的干扰项。

     3、概括具体内容

     概括具体内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练与升华。

在抽象概括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

     例题: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

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生存的根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

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解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这个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的心脏地带。

     对上文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阴山以南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的跳板

     B、阐明阴山以南沃野对游牧与汉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C、阐明历史上游民族与汉族激烈矛盾的由来与发展

     D、阐明阴山以南沃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解答:

     分析备选答案可以看出:

C项内容有偏差:

A项只讲游牧民族,不全面;B项虽然内容概括全面,但仍是就事论事,并不是这段文字的主旨;D项是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