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24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通过例文比较,学习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方法。

2、通过添加描写,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

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具体标准及分值

围绕中心选择事例

(4分)

选取事例内容是正面,健康向上。

(1分)

选取事例符合题意,能够围绕中心展开。

(2分)

没有与塑造人物形象无关的事例。

(1分)

抓住人物特征

(3分)

能抓住人物某一特征来写。

(1分)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能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2分)

描写细腻

(3分)

能运用恰当的描写。

(1分)

描写细腻生动。

(1分)

细腻的描写能凸显人物形象。

(1分)

总分

【教学活动方案】

一、歌曲导航引文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母亲》。

这首经久不衰的经典老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爱、亲切的母亲的形象。

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更是因为歌词中抓住了母亲的几件小事来歌颂。

围绕母亲的慈爱,歌词写了哪几件事?

母亲给孩子拿入学的新书包、雨中母亲给孩子打花伞、母亲给孩子包三鲜馅的饺子、母亲给孩子擦眼泪。

同学们,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四件平凡的小事却让每个人都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位慈爱、亲切的母亲的形象。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像歌词这样用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由歌曲《母亲》导入新课,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节选的歌曲写了4件平凡的小事,塑造了一位慈爱、亲切的母亲形象。

以此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引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来导航

1、通过例文比较,学习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方法。

2、通过添加描写,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的出示,是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明确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导航。

三、例文引路找方向

下面三个事例,你觉得哪个事例最能体现爸爸教子有方?

说出理由。

1、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的眼睛腌得睁不开,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爸爸,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锄草。

趁着爸爸不注意,我跑到树荫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没一会儿,我就被爸爸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爸爸严厉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还有悲哀、绝望,好像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看你那个样,还不想读书!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爸爸严厉地说道。

爸爸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背已经有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2、当我考试失误、丢失财物、贪玩调皮时,爸爸总会语重心长地给我讲道理;但当我为了逃避责任而撒谎,他就会板着脸,结结实实地揍我一顿,从此我学会了承担。

3、那一次,我发高烧,但还是坚持去参加竞赛考试了。

爸爸不放心,硬要陪着我去考试。

考试开始了,我坐在窗户边上答卷,他便站在窗户外看着我写,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直到我考完。

走出考场,天暗了下来,隆隆的雷声把本来就发烧的我,吓得不得了。

父亲毫不迟疑地脱下外衣给我披上,我仰望天空,突然觉得眼睛湿湿的,那不是雨点而是眼泪。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出现问题,爸爸都能认真地教育我,帮我改进缺点。

(设计意图:

三个事例各有特点,第三个事例不是塑造爸爸教子有方的形象,第二个事例不仅写得简略,而且相比第一个事例,当我考试失误、丢失财物、贪玩调皮时,爸爸总会语重心长地给我讲道理;当我为了逃避责任而撒谎,爸爸会揍我,这样的事例在很多爸爸身上都会发现,没有典型性。

相比第一个事例中爸爸用行动来教育我的用心良苦,更能体现爸爸教子有方。

四、浪里淘金选事例

出示三个事例,让学生说出首先排除哪个事例,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

第三个事例,因为这个事例写的是一个慈爱的爸爸,不对文题,事例不符合要求。

明确:

第三个事例虽然写得细致入微,但不符合要求。

因此选择事例,首先注意不能偏题、离题,要与中心——人物形象的特点相符。

板书:

围绕中心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对三个事例进行比较,清楚地明确选择事例不能偏题、离题,要与中心即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相符。

)   

五、淡妆浓抹抓特征

1、第一个事例和第二个事例都符合文题要求,都是写爸爸教子有方的事例,让学生比较哪个事例写得更典型?

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

第一个事例写得更好,因为这个事例爸爸是通过行动来教育孩子,用心良苦,更能体现爸爸教子有方,相比更典型,而且写得比较具体。

2、让学生分析第一个事例写得具体,表现在运用了哪些描写?

同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可能回答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

3、让学生默读这些描写的句子,找出对爸爸哪个方面的描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可能回答:

眼神。

写眼神的句子:

睁开眼,我看到爸爸严厉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还有悲哀、绝望,好像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爸爸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背已经有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典型事例,抓住了最能表现爸爸内心情感和教子有方的眼神特征来写,读来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板书:

抓住特征

小结:

可见精准地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不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激活你笔下的人物,让人物形象更凸显。

(设计意图:

第一个事例和第二个事例相比,第二个事例表现人物事例比较普通,第一个事例通过爸爸行动上的教育,体现爸爸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事例更典型。

并且这个事例运用了多种描写,学生通过描写的笔墨多少,明确抓住爸爸眼神的特征来写,更能凸显人物形象。

)   

六、众星拱月塑形象

再次出示事例,思考抓住了爸爸的什么特征来写?

躺在病床上,疼痛使我处于半睡眠的状态,朦胧中我听到了爸爸上楼的脚步声,那声音十分急促,像雨打芭蕉,其中还夹杂着爸爸深深的喘息声。

那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轻,最后在门口停了下来,接着便听到妈妈的哭泣声,爸爸肯定又在责备妈妈了。

后来那脚步声又响了起来,径直来到了我的床前,我分明感到有一只温暖宽厚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头,一颗滚烫的热泪滴落在我的脸上,浸润在我的心里。

我突然觉得身上的疼痛消失了,一股热流充盈胸间,倍感舒适。

停留了一会,那脚步声又渐渐远去,消失了。

十多分钟后,熟悉的脚步声又响了起来,我的意识已经完全清醒了,见爸爸手里提着一袋水果,放在床头柜上后,用长满老茧的手指剥了一根香蕉,放到我的嘴里,我吃了一口,感觉特别滋润香甜。

吃了水果,爸爸便附在我的耳边,小声地给我讲故事,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不知道爸爸是几时离开的。

在我住院期间,爸爸每天都要不知疲倦地早上来,下午返,在这一往一返中,我也读懂了爸爸的脚步声中的内涵。

1、让学生思考这个事例写了一件什么事,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学生可能回答:

爸爸照顾生病的我,塑造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2、这个事例抓住了爸爸哪方面的特征来写?

学生可能回答:

爸爸的脚步声。

3、让学生分析一共写了爸爸几次脚步声?

但对于每一次的脚步声,写得都过于简略,为了更好地体现慈父的形象,可以把第几次的脚步声写得更细致一些?

学生可能回答:

共四次,可以重点写第一次。

4、引导学生抓住它的特征来写,并合理运用修辞,之后出示原作。

5、除了抓住脚步声这一特征重点细致地描写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描写让事例更细致具体。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6、让学生练笔,出示原作。

小结:

这个事例重点抓住了爸爸脚步声的特征,同时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一位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

细致描写

(设计意图:

这个事例抓住爸爸脚步声的特征来写,通过阅读比较,让学生明确围绕中心,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对哪一次脚步声进行细致描写,引导学生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抓住脚步声的重、急的特点来写。

动作、心理描写着眼于细节打磨,可以让慈爱的爸爸这一人物形象更凸显。

) 

七、学以致用显身手

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也来试试,运用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2004年8月23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几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但最后成绩只有9.725分。

裁判的不公,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强烈不满。

涅莫夫不得不亲自出场安抚,提示:

注意观察涅莫夫的神态和动作。

顷刻,观众安静下来,比赛才得以继续。

涅莫夫失去了金牌,但他以自己的宽容赢得了世界。

要求:

围绕涅莫夫的宽容这一高大形象,抓住涅莫夫某一方面特征,运用细腻的描写,写不少于100字的小片段。

老师出示: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进行。

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观众,但裁判却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全场观众全都站了起来,大声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

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

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

学生写文。

小组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推荐优秀作品,说明理由。

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进一步通过学生练笔,检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同时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细致描写的能力。

小组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价作品,这一过程既让学生评价有所依据,检验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应该说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 

八、妙语锦囊赠与你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是小事,能不能信手拈来把它作为你写作的素材,就要看你是不是善于观察。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抓住人物特征,细腻传神地表达,这样就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老师赠语:

留心观察,重视积累,浪里淘金选事例。

细致描写,真情表达,淡妆浓抹抓特征。

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动人心。

(设计意图:

用老师赠语的形式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汇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朗朗上口,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小的提升。

九、布置作业强训练

请以《榜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能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写。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考察学生对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好地考察出学生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板书设计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学情分析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写人记叙文,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写作中还存在不少的毛病,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不知道经过筛选。

选择材料要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

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选材料过于老套陈旧,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缺乏真实的感觉。

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去想材料和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写的事例往往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所选的材料与所表现的中心不符。

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

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缺乏具体细腻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太过平淡,不带感情,缺乏感人的力量,自己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恩那个打动,更不能谈打动别人,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的技能,没有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多侧面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班级中绝大部分中上游学生写作时所选的材料能与所表现的中心相符,但是不够典型。

上游学生大多能运用描写,但观察不够细致,对语言缺少咀嚼的功夫。

剩下学生表达的时候趋于流水,不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这部分同学在掌握这个难点时,阻力很大,是需要日积月累地取训练,不能一蹴而就。

课前通过印发学案,老师出几组练习题,如:

写作《妈妈的勤劳》一文,以下几个材料你会选择哪个?

理由是什么?

A、妈妈照顾爸爸。

B、妈妈起早贪黑照顾家庭。

C、妈妈孝敬奶奶。

以此训练学生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课外训练描写主要是从写小短文和阅读课上现代文的赏析和练笔来进行。

批改方式采取师友小组,生带生来提高细致描写的写作水平。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效果分析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对于第一个学习目标,采用导学案习题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选取几个事例进行选择,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通过例文比较,学习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方法后都能选择正确的选项,学习效果很好。

在做下面这道题时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

如:

阅读下面雯雯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热爱劳动的雯雯》、《刻苦学习的雯雯》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

以下是雯雯的十个事例:

1、带病坚持到校上课;

2、春天,与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垒花坛、种花草;

3、帮助军属王大爷搞卫生;

4、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5、下雨了总是撑着伞接送小同学;

6、作业认真,常受到老师的赞扬;

7、积极参加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的活动;

8、拾到钱包交给民警叔叔;

答案:

《热爱劳动的雯雯》事例选择2、3、7;《刻苦学习的雯雯》事例选择1、6。

而个别学生把第四个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放在了《刻苦学习的雯雯》里。

分析这几个学生是没有把中心理解透,中心应该是刻苦学习,而热心帮助同学的中性词应该是帮助,错了的学生没有认真分析帮助与刻苦的区别。

对于第二个目标——通过添加描写,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是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学会抓特征,主要是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发现抓住特征来写,能激活人物形象。

这个主要采取提问的方式,学生都能迅速明确抓住眼神的特征来写。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用练笔的形式,明确如何细致描写,为最后的练笔做进一步的铺垫。

这个环节是采取师友组互相帮助的形式进行的,部分学生不能突出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仍然运用记叙的语言。

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采用评价量表来评测。

评价内容

具体标准及分值

围绕中心选择事例

(4分)

选取事例内容是正面,健康向上。

(1分)

选取事例符合题意,能够围绕中心展开。

(2分)

没有与塑造人物形象无关的事例。

(1分)

抓住人物特征

(3分)

能抓住人物某一特征来写。

(1分)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能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2分)

描写细腻

(3分)

能运用恰当的描写。

(1分)

描写细腻生动。

(1分)

细腻的描写能凸显人物形象。

(1分)

总分

达到8分以上的有22人,效果还是不错,达到6分以上的有14人。

分析围绕中心选择事例这个评价内容是满分的,抓住人物特征来写基本上能得2分,个别学生失分就失在语言表达不够生动。

描写细腻基本能得1-2分,失分的原因还是描写不够细腻,词语运用不够巧巧妙。

反馈出的问题是能一节或两节课就能解决,需要长期的积累训练来逐渐提高水平。

最关键的是本节课学生学会了如何围绕中心捕捉典型事例,有了运用描写来激活人物形象的思想意识,就为以后的习作明确了方向。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教材分析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表面上看,写人作文是一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它却是贯穿了整个中学阶段各种类型的作文,由此可见掌握写人作文的重要。

选材是塑造人物形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不行。

巧妇难为糙米之炊,没有好素材也不行。

把好选材关,才能保证集中表现主题。

选来一堆朽木,即便是雕刻圣手,也难成大器!

而把人物写活,关键在于对人物的描写,要捕捉典型人物的特征,必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鲁教版七年级要求学生能学会恰当选材,用细致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也要求学生能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在教学中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堂通过播放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本是枯燥的事情,有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在视频的带动下积极参与,踊跃动笔。

同时信息技术的适用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

语文专家崔峦老师也说:

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

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

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的确,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

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初中生毕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一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脑力活动。

通过读、析、悟、写,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即是写人篇,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例文比较,学习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方法和如何添加描写。

难点是通过添加描写,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部分内容计划用时三节课,在掌握了如何围绕中心选择事例和添加描写的基础上,第二课时练习抓特征,运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方法,第三课时练习抓特征,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同时在学习课文第二单元人物篇,课堂上随时进行抓特征细描写的段落赏析和练笔。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评测练习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一、围绕中心选材

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A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B他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

C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D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E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F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G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H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I下雨天,他能因为一个问题跑到老师家。

J他从不迟到早退。

K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

L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答案:

C、D、H、L

1、写作《妈妈的勤劳》,以下几个材料你会选择哪个?

理由是什么?

A、妈妈照顾爸爸。

B、妈妈起早贪黑照顾家庭。

C、妈妈孝敬奶奶。

二、范文《榜样》

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狂热的追星潮流像沙尘暴一样刮过,埋没了我们的身影,也使我们失去了方向。

我曾是一个超级追星迷,但自从那次看到的一切后,我深深地感悟到:

人的魅力往往展现在生活中有一个真切的故事情节中……

一天傍晚,我伫立在窗前,注视着美丽的晚霞景色。

眼看着铺盖在每一个小城角落的金沙刚要消失,我向离家不远的小桥处瞥了一眼,我的目光就被那位拉车的老头吸引住了。

那位老头黑黝黝的体肤,瘦得皮包骨。

看着他拉着后面的“超级重型三轮车”,骨头似乎全要被挣脱了,单薄的躯体在风中摇摇欲坠。

我有点同情,他该怎样对会他身后的大怪物啊!

突然,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子向桥头走去,我却在想:

这会与电影中的一样吗?

一个美貌女子在经过一个乞丐面前时,那位女子轻视了他一眼,并对他大吼一声:

“嘿,乞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全给我吧!

”我越想就想不下去了,不过那是一个有钱的女子啊!

当女子逐渐地靠近那个老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女子悄悄地在后面帮着那位老人推车!

我看到:

那位老伯的衣衫湿透了,但是那个女子的衣衫也湿透了,她的小白裙在破车后面挂了一个小口,还有些地方被弄脏了。

可是,她全然不顾.一步步帮着老伯推车,形成一道很美的风景线。

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都到达了桥顶。

正当女子想悄悄地离开时,那位老伯转了过头,带着微笑说:

“姑娘,我就知道是你在后面帮我了,换了平时,我才不会这么快就到达桥顶呢。

姑娘,你是一个好人。

”“啊,不。

这是举手之劳,我是很乐意的。

老伯……”,那说完转身女子就走了。

在风中,她那被挂破了口的小裙在自豪地摇曳着。

我默默地站在窗前,陷入了沉思。

啊,对!

我为何要苦苦追星呢?

刚才的那个女子不就是最好的明星吗?

原来,榜样,其实就在我身边。

只要本着一颗明亮的心,我们将会发现更多身边的榜样……

1、《榜样》选取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例?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榜样》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来写?

3、《榜样》采用了哪些细致的描写?

请你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答案:

1、一个女子帮助一位拉车的老头推车,塑造了一位乐于助人心灵美的女子的形象。

2、《榜样》抓住了女子的衣服的特征来写。

3、《榜样》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那位老头黑黝黝的体肤,瘦得皮包骨。

看着他拉着后面的“超级重型三轮车”,骨头似乎全要被挣脱了,单薄的躯体在风中摇摇欲坠。

那位老伯的衣衫湿透了,但是那个女子的衣衫也湿透了,她的小白裙在破车后面挂了一个小口,还有些地方被弄脏了。

那位老伯转了过头,带着微笑说:

“姑娘,我就知道是你在后面帮我了,换了平时,我才不会这么快就到达桥顶呢。

姑娘,你是一个好人。

”“啊,不。

这是举手之劳,我是很乐意的。

老伯……”,那说完转身女子就走了。

在风中,她那被挂破了口的小裙在自豪地摇曳着。

 

三、练笔

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也来试试,运用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2004年8月23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几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但最后成绩只有9.725分。

裁判的不公,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强烈不满。

涅莫夫不得不亲自出场安抚。

提示:

注意观察涅莫夫的神态和动作。

顷刻,观众安静下来,比赛才得以继续。

涅莫夫失去了金牌,但他以自己的宽容赢得了世界。

要求:

围绕涅莫夫的宽容这一高大形象,抓住涅莫夫某一方面特征,运用细腻的描写,写不少于100字的小片段。

《捕捉典型事例,激活人物形象》课后反思

——如何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一、备课理念、教学方法的反思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是《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基于以上要求,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备课理念:

一是训练学生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典型事例;二是训练学生抓住特征、细致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要想落实这两个备课理念,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我采用比较、步步引导、深入探究的学习方法,首先用三个各有特点的事例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其中第三个事例与中心毫不相符,第二个事例虽然符合中心,但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学生会发现第一个事例更能体现人物的形象。

以此实现第一个学习目标。

接着通过找出事例中的描写的句子,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想使人物形象凸显,要学会抓住人物特征来写,通过学生练笔,深入探究出要想使人印象深刻还需要把描写写细致。

然后用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