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40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试题.doc

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何特点的要求。

(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什么规律的反映。

(B)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B)。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布置作业D提问答疑

9.学生的“向师性”和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具有(A)。

A.示范性B管理性C传道性D创造性

10.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A)。

A.获得、保持、再现B获得、理解、巩固C了解、巩固、运用D再认、再现、创造

11.儿童中心课程又称为(B)。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潜在课程D结构课程

12.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与制定(B)。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方法D教学目的

13.从层次划分的角度看,《小学生守则》属于(C)。

A.道德理想教育B道德原则教育C道德规则教育D道德方法教育

14.高考的录取过程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标准化评价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于(A)。

A.《论语》B.《说文解字》C.《孟子》D.《四书集注》

16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的教育论著是(C)。

A.《论语》B.《孟子》C.《学记》D.《师说》

17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伯拉图B.夸美纽斯C.斯宾塞D.赫尔巴特

1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A)。

A.一种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的教学活动

19.狭义的教育是指(C)。

A.教学B.德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20.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他最有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D)。

A.《教育过程》B.《教学与发展》C.《教育论》D.《普通教育学》

21.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

A.环境B.教育C.遗传D.主观努力

2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上应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掌握关键期D.以上都不对

24.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D)。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25.“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说明(C)之间的必然联系。

A.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B.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C.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

26.“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是指(A)。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事实和基本原理

C.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D.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

27.“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2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

29.一个教师上课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明这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了(B)。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

30.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是(D)。

A.赫尔巴特B.凯洛夫C.布鲁纳D.赞可夫

31.在下列各种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 )。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习法D.发现法

3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教学B.课外活动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

33.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五四三”学制

34.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哪一特征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B)。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35.孔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D)的重视。

A.人的本性  B.遗传因素  C.生活环境  D.后天教育

36.“有教无类”体现了(B)理念。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平等  C.教育终身化  D.教育全民化

37.每个学校都会有校训、校歌,他们属于校园文化中(C)。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课程活动文化

38.皮亚杰将个体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特点。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39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为(B)。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0“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教育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教育影响”。

这种德育原则称之为(B)。

A.前景教育原则  B.平行教育原则  C.合作教育原则  D.自我道德教育原则

4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C)。

A.专职性B.拥有高深知识C.是传道者D.职业角色多样化

4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

43提倡活动课程的是(B)。

A学科中心论B.儿童中心论C社会中心论D.问题中心论

44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是(C)。

A综合课程B.学科中心论C社会中心论D.核心课程

45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的是(A)。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46.压缩课时、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割裂的课程类型是(C)。

A学科课程B.核心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47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C)。

A广域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

48各国的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A)。

A课程的现代化B.课程多元化C活动课程增加D.重视潜在课程

49.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D)。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50便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是(A)。

A学科课程B.核心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5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C)。

A.学年编制B.课时分配C学科设置D.学科顺序

52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斯宾塞

5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德育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54奖励属于(C)。

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品德评价法

55指导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是(C)。

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品德评价法

56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B)。

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

5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课程活动文化

59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60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6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C)。

A.制定教学计划B.了解学生C阅读有关参考书D.备课

6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方法,称为(D)。

A.讨论法B.研究法C实习作业法D.练习法

63.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旨在发掘教师特殊才能。

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分组教学B.特朗普制c.小队教学D.合作学习

64.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B)。

A.班级授课制B.贝尔一兰喀斯特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

65.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称为(B)。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66.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指明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的原则是(D)。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67.被称为灵活课程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小队教学B.特朗普制C合作学习D.分组教学

二、判断题

1教育学是与人类教育活动一同产生的。

(╳)

2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

3教学就是上课。

(╳)

4教学就是智育。

(╳)

5教学就是教书。

(╳)

6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

(╳)

7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

8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就无需参加实践活动。

(╳)

9“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学不学教育学对做老师没有影响。

(╳)

10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互否定的。

(╳)

11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就是强调“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12程序教学模式因具有浓厚的机械主义色彩,应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摒弃。

(╳)

13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

14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

15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

16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来源是间接经验。

(╳)

17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

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

18教育机会均等就是指入学机会的均等。

(╳)

19我国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由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转变为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20知识即美德,掌握了知识也就意味着形成了相应的思想品德。

(╳)

21教育只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就可以了。

(╳)

22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保证成为一个好教师。

(╳)

2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

24非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

(╳)

25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觉的选择性。

(╳)

26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制于社会发展需求并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

(╳)

27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接受更多知识。

(╳)

28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

(√)

29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相同。

(╳)

30教学必须与其它教育形式相结合。

(√)

31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

(╳)

32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外活动。

(╳)

33德育过程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开始的。

(╳)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B)。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

2.采取过度学习的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认为以刚刚达到能背诵的学习量的(C)。

A.1倍B.2倍C.1.5倍D.3倍

3.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B)。

A.有好有坏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

4.当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在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心理现象是(B)。

A.定势影响B.功能固着C.认知策略D.都不是

5.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C)。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模仿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D)。

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

8.(C)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

9.“谈虎色变”,属于(B)活动。

A.无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统系的条件反射C.本能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上反射

10.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B)。

A.无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经典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

11.人从较亮处进入较暗处时,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视觉逐渐恢复的现象是(A)。

A.适应B.对比C.后像D.联觉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B.适应C.后像D.感受性

13.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D)。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

14.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5.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A)个组块。

A.5-9B.7-9C.5-7D.9-11

16.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在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A)。

A.组块B.编码C.项目D.容量

1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B)。

A.后像B.表象C.想象D.复述

18.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C)式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势D.多重趋势

19个性心理包括(D)。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0反射的神经结构是(B)。

A.反射系统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2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C)。

A.望梅止渴B.谈梅生津C.含梅流延D.望梅生畏

2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C)。

A.思维B.记忆

C.知觉D.想象

23从注意特征看“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24无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5一边看,一边唱的注意特性是(C)。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26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A)为中介的。

A.需要B.态度C.动机D.感觉

27.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哪种冲突表现?

(A) 

A..多重趋避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趋式冲突

28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A.个性倾向性B.气质C.性格D.能力

29.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D.弱

30.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奥尔波特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艾森克

3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32.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

(B)

A观察力B节奏感C思维力D记忆力

33.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B)。

A.想象B.表象C.映象D.表征

34.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5.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

A.情绪B.需要C.想象D.兴趣

36.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A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37.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38.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知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D)。

A.注意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广度

39.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C)愈强。

A.正诱导B.负诱导C.优势兴奋D.抑制状态

4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4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感觉阈限B.差别阈限C.最小可觉差D.感受性

42.明适应和(A)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

4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C)。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

44.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

A.知觉整体性B.知觉恒常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选择性

45.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B)

A.感觉阈限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