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69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30篇.doc

1小鸟的家(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环保意识,增进爱鸟、护鸟的情感。

2、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鸟巢的构造。

3、想象鸟类的生活,围绕主题构思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看图像资料并讨论

提问:

鸟类是怎样筑巢的?

采集什么原料?

有什么功能?

怎样筑巢?

鸟巢是做什么用的?

它是什么形状的?

2、作画提示

⑴首先设计一至两棵大树。

剪出粗壮的树干,上面再剪些树枝,中间放置搭建的鸟巢。

⑵想象小鸟在鸟巢里的生活。

正在孵化的鸟蛋;幼鸟在等待食物;小鸟在一起玩耍;鸟妈妈正在喂食幼鸟……

⑶最后,将树林周围的环境再添加完整。

⑷鼓励儿童大胆选用颜色表现,不要局限用固有色表现。

⑸注意画面内容、形式的完整性。

3、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2椅子上的盆花(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认识和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通过色彩对比,表现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在椅子上放了一盆花,花将椅背遮挡了一部分,两者谁在前面?

2、提问:

当座位比写生物低时,我们只能看到椅子和花盆的哪些部位?

3、考虑花盆与椅子的关系,可以着手从盆花开始画,将椅背作为花盆的背景。

4、将椅子和盆花作为一体来画,因此不能将花盆画得过大。

5、涂色时要考虑色的对比关系。

先涂盆花的颜色,其他色以陪衬主体色好看来设计。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3餐厅(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记忆进行绘画表现的能力。

2、学习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说说与家人去过哪家餐厅,那里的环境是怎样布置的?

(桌椅是怎样摆放的,全家人如何围坐在餐桌周围。

餐厅里还有哪些陈设?

海鲜馆是什么样?

自助餐是什么样?

快餐馆是什么样?

火锅城是什么样?

咖啡厅是什么样?

屋顶和墙壁是什么样?

大门是什么样?

2、可以考虑从围坐的餐桌入手画。

餐桌的样式,爸爸坐在哪?

妈妈坐在哪?

把就餐人的座位和人先画出来。

3、也可以从餐桌起手画,画满餐桌上的食品,然后

添添画吃饭时人的各种情节。

如举杯祝贺,为对方夹菜…

4、添画周围环境。

根据画面空白处添画合适的内容,如酒楼、电视机、服务台、服务员等。

5、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4海底生活(2课时)

教学目的:

1、扩大知识画,了解海洋动物的有关知识。

2、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表现一定情节,并构成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哪些动物生活在海洋里?

(鲸鱼、鲨鱼、海鳗、带鱼、黄鱼、海豚、海象等)

2、提问:

海洋里的动物如果生病了,需要怎样救(动手术、打针、输液、吃药等)

3、提问:

怎样表现医院的环境、设备?

(可以画护车、红十字、手术台、输液吊瓶等)

4、首先考虑表现什么内容。

如,为动物做手术,还是躺在病床上。

将主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

5、围绕主要内容添加其他动物。

动物要有大小变化。

6、添画必要的环境、设备,突出医院的特点。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5画爸爸、妈妈(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关心和热爱家长的情感,养成爱他人的品格。

2、通过色彩的对比运用,认识色彩表现方法。

3、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形象特征,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

(如发型、脸型、五官、服饰、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爱好等。

2、提问:

说说父亲或母亲肤色特点,以及他们的头发、胡子、衣服等方面的色彩感觉。

(回忆父、母亲的皮肤类型,头发的色彩倾向,以及常穿的衣服的总印象。

3、选择彩色纸,或在图画纸上平涂底色,干后使用。

4、选择与底纸产生对比的颜色勾画轮廓。

5、根据底纸的色彩选择适当的颜色在脸部着色,然后勾画五官和头发。

6、衣服的色彩要与背景色搭配,使画面既协调又美观。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6唱卡拉OK(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2、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你和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过吗?

你在麦克风前唱过歌吗?

谈一谈你唱歌时的心情?

你能表演一下你在舞台上唱歌的情形吗?

2、提问:

描述一下麦克风什么样?

舞台上有灯光吗?

什么颜色的?

照在人身上、脸上什么样?

3、提问:

正面唱歌的人是什么样?

侧面唱歌的人什么样?

4、表现正面、侧面唱歌的人。

5、人物要充满画面、成组人要用遮挡关系表现。

6、想象舞台的五颜六色的灯光,表现出舞台的灯光效果。

7、表现出唱歌时投入的表情和愉快心情。

8、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7探寻大海的秘密(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好奇心,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研究工作。

2、依据间接知识进行视觉想象。

3、围绕主题构成画面,并能用色彩较完整地表现主题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表现海洋探险需要表现哪些方面内容?

(要画大海,要有科学考察船,船上有科学家和海员,海下有进行科学考察的人,海水里生活着各种鱼类、海底植物等。

2、提问:

怎样安排画面才能使主题突出?

3、首先可以考虑水平面在画面中的位置,然后将船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

4、添画人物情节。

5、根据彩色底纸设计画面色彩。

6、添画细节,并调整画面色彩。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8骑车(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并构成画面的能力。

2、培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景色,并用色彩表现出来。

3、表现生活中经历过的有意境的画面。

4、表现出儿童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

会骑车吗?

能演示怎么骑车吗?

跟小朋友一起骑车去过哪里?

观察自行车的结构,说说你的自行车的颜色。

2、提问:

跟小朋友比赛过骑车吗?

说一说骑快了头发会怎么样?

说一说你骑车时的心情。

怎样用色彩画出快乐心情?

3、表现与小朋友一起骑车的经历,抓住骑车的动态。

怎样表现骑车的速度?

画出自己漂亮的自行车,并表现骑车的环境。

5、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9画面具(2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面具艺术。

2、学习水粉用具的使用。

3、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1、提问:

面具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通过图片欣赏,说一说有什么形状的面具?

观察面具的四周都有什么装饰?

你喜欢面具吗?

你能设计面具吗?

你要设计什么形状的面具?

如果给你的面具上色你想涂什么颜色?

2、可以画记忆中的面具,也可以自己设计不同形状的面具2~4个。

3、面具造型要夸张,有趣味。

4、可以用线把面具连起来。

5、涂色要大胆夸张,色彩要饱和。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0瓶花(2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色彩的美感,提高画色彩的兴趣和信心。

2、鼓励儿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学会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关系。

教学过程:

1、提问:

这组静物中有哪些物体?

说说这些物体的形状、花纹、色彩。

花的形状是怎样的?

花与叶子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花和罐子是主体,罐子的形状中间部分大一些,两头略小一些,罐口为圆形,有厚度。

罐子上有一些几何形图案,花的形状很好看,有层次,颜色略有不同。

叶子较大较长,花和叶很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有前后,互相穿插,主要的几朵花很突出。

2、起稿:

用较深的颜色勾画轮廓,使主体物尽量充满画面,然后再画一些陪衬的物体。

可以根据画面需要,移动位置构图,达到突出主体、均衡美观的效果。

3、分析和感受色彩。

4、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1切开的果实(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精细观察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果实的内部结构,欣赏它的优美图形,激发创作兴趣。

2、培养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学习用色彩造型表现细节。

教学过程:

1、提问:

切开的水果,内部与外部的形有什么不同?

2、设计构图,组织画面。

在组织画面时,让儿童依据自己的感觉安排画面,表现出组合的美感。

3、感受和表现色彩。

(先分析果实的图形和色彩,用色彩直接描绘出图形,找出色彩的主要倾向,再分析它的色彩变化。

重复画相同的果实,着色时,也要有一些变化,使画面色彩更丰富。

把果实的内外部色彩大体涂好后,添加一些细节,使果实的图形更精彩、更生动。

4、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2城市风景(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关心和热爱周围生活的情感,欣赏城市建筑风情。

2、发现和选择认为美的景物,并用色彩表现。

3、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1、提问:

面对眼前的景物,我们如何取景?

(首先要确定主景物,如一幢建筑,一件雕塑,或一座公园的大门。

将主景物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

2、提问:

怎样安排画面的主次关系?

(明确主景物不仅要安排在画面中心位置,而且一般占用画面空间也比较大。

画面中的近景和远景一般都作为主景的陪衬。

在画面上要注意不喧宾夺主。

3、用色线直接勾画轮廓。

可以从主景物起手画。

4、画面色彩布局要考虑天空、建筑、地面三方面的色彩关系。

5、如果使用彩色纸,应考虑画面的哪一部分利用底纸颜色。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3脸谱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脸谱艺术的创作规律。

2、造型目的:

提高装饰设计能力,创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学习运用黑白关系塑造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欣赏脸谱艺术。

讨论:

A、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脸谱是做什么用的?

B、说说看图中脸谱的感受。

表现了什么人物。

2、造型游戏。

3、设计脸谱。

请考虑设计一个山寨头领的形象表现威武、凶猛……

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1、本课适于小学中、高年级儿童使用。

2、鼓励创造新形象,避免模仿旧的形象。

绘制不要求规则、合理。

第二课时

1、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讲评。

14画少数民族(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生活,了解苗族人的生活习俗和形象特征。

2、新鲜的形象会引发浓厚的绘画兴趣,表现出更生动的生活感受。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介绍苗族的特征。

2、启发造型:

怎样把人物画生动?

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决定画半身还是全身。

观察人物服装和人物特征,如缠绕在头上的包头、宽大的衣服和好看的花边以及人物形象、动态的感觉。

用线勾画轮廓,在细致画好看的装饰。

3、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儿童表现自己的新鲜感受,力求生动。

2、用不同标准评定不同年龄儿童的作业。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5画人的一部分(2课时)

教学目的

1、集中注意力画人的一部分,便于深入观察和表现局部的特征。

2、造型目的:

较深入具体的观察和描绘手和脚的动态及特征以及用线表现衣纹的能力。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启发观察:

人的性别、形象特征体现在人体的各个部分,因此,人的每个局部也都有动态和表情。

如我们只看手和脚便可区分男女性别,再如观察手和脚也能感到人的情绪和动态。

所以画人的局部时重点是画人的手和脚。

此外,人身上的衣纹变化很多,不能都画,一般外轮廓线比较平整,经常弯曲的部位皱纹多,如腋部、修子内侧、腰部、腿部等,画衣纹时要想好画那些部分使用线要密些,那些部分要稀些,衣服有些部位的线太简单时还可以把上面的装饰和缝纫线画上。

2、造型要求。

本课完成两种作业:

由下巴到手,由腿到脚。

3、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尽量避免概念的画,结合对象具体引导观察。

2、对不同年龄儿童提不同要求,幼儿画局部可以用象征符号表示,重点要求线的疏密排列:

儿童写生力求写实,要求生动、具体。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6画出人的动态(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体态特征。

2、造型目的:

捕捉人物体态特征及动态神情。

学画全身人物。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人体分那些部分?

(头、躯干、四肢)那些部位可以转动?

大家做做看。

(颈部、腰部、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

2、启发造型。

人有高矮、胖瘦的区别,人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人体的不同动态,各关节的活动的程度也有变化。

因此,画全身的人首先要注意观察,表现这些特征。

3、当人坐着时,腰自然弯曲,大腿感觉缩短了,手放的不同位置时两肩产生不同高低变化。

起手画时可以从头部开始,根据字的大小决定头该画多大。

4、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本课重点要求表现人物动态特征,不需要讲比例和要求画对人的比例。

2、儿童表现动态时出现夸张的形象是正常现象,应对表现动态生动的作品给予肯定。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7到处旅行的蜗牛(2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和了解蜗牛的构造、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造型目的:

曲线造型。

练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以及它爬行时的各种姿态。

也可以运用各种线和形排列对蜗牛进行装饰。

3、锻炼手腕的灵活性以及握笔画线的技巧。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观察。

用实物和图片了解和观察蜗牛的形象特征、生活习性。

讨论:

蜗牛的特征是什么?

身体由那些部分组成?

2、想象。

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蜗牛,想象它们在什么地方旅行?

在草地上,在树上,还是在墙壁上?

它们朝什么方向爬去?

3、造型。

从里向外转画螺旋形的外壳。

向左或向右旋转画壳。

头从不同方向出来,蜗牛就向不同方向爬去。

用各种线和几何形排列起来组成花纹,可把蜗牛装饰的更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鼓励有创意的造型表现,尽量避免模式化。

2、打开思路,启发儿童想象力,设定各种环境,帮助儿童创造生动有趣的画面。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8想象中的人物(2课时)

教学目的

1、提高画人物画的兴趣,培养人物变化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造型目的:

学习人物变化的基本方法,培养儿童艺术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启发。

讨论:

A、说说人体有哪些特征?

人体的结构是对称的,有头部、躯干部和四肢。

B、再说说人有哪些区别。

有男女性别区别,有年龄差别,还有性格爱好和相貌以及国籍、民族的区别。

2、启发造型。

A、省略法。

B、添加法。

C、夸张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不要求与真实人物一模一样。

只要求创造一个想象中的全身人物形象。

2、注意线的疏密排列形成的黑白对比关系。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9、从葫芦到玩具(2课时)

教学对象:

5—11岁。

教学目的:

1、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

2、学习水粉画的厚画法、调色法及装饰手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展示一个干葫芦,和儿童一起触摸它,研究形状特征,猜猜里面是什么?

引出课题,根据葫芦展开想像,设计一件新的玩具娃娃。

2、直接用水粉颜料(选用某一颜色,加入大量水分,不需调和)起稿通过观察画出一个很大的葫芦外形,几个甚至一群也可以,注意前后配置。

有大有、有男有女,成为一组各具风格的新玩具。

外形画好后决定哪一部分是头部。

哪一部分是身体,然后添加眼、耳。

口、鼻。

也可以加上角、羽毛、翼、手、脚。

再加上衣物、帽、饰物等,甚至可以将各种器官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奇异独特的新玩具、强调要有个性,鼓励创造,反对抄袭。

3、装饰性色彩画法。

先色后线祛——如在衣饰上分成多个部分(或骨格。

.在调色盘调色彩(避兔过早使用太多粉色、白。

可试混合两三种颜色,会产生新色彩来,但混色过多会产生根混浊的效果人每一部分配入不同色彩,待干透或大半干时,以较小画笔混调出另一色,水分较少(厚画法),如原色彩明度高,要调一个明度低的色彩,以直线或曲线、粗线或细线,圆点或方点、大点或小点,作为装饰性花纹,甚至在花纹里再画上不同色彩的线或点,把新玩具装饰得更美。

有些玩具某部分是皮毛造的,可以先平涂色,干透后,用极细的画笔,以间隔式短线画出皮毛效果,简单有效。

4、背景处理。

可以选用对比色手法,大幅涂上,主角与背景关系要分明。

如果背景空间较多,可以添加小玩具。

背景也可加入草地、阶砖、地毯等。

色彩配置与主角宜选用对比手法。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创作新玩具意在激发儿童思考能力,色彩处理是技巧性问题,每个儿童经验有差异色彩配置方法、调混手法、水分控制、对比手段等,要通过耐心讲解工具运用及最简单的色彩理论,进行引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教学随笔

课题新鲜有趣,课堂气氛乐融融,在笑语声中每个人都投入到玩具设计师的角色中,无论这玩具在其他人(特别是成年人)眼中是否是完美,一件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玩具,比市面上任何一件玩具更具艺术欣赏价值。

20、当一名服装设计师(2课时)

教学准备:

水粉画具、签名笔、图画纸、新颖时装图集。

教学自的:

投入设计师角色,鼓励创新。

享受现代服饰带来的美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孩子想像自己是一名时装设计师,设计十年后的流行时装、抛开现代的服饰标准模式,准备大量前卫的时装图集。

与孩子分析它的特征夸张的部分、线条的走向、添加的饰物等。

2、要求展示新服饰的是一位黑人女模特儿,皮肤黝黑,面部最白的部分只有眼白和牙齿。

其目的是让少儿尝试绘画人物时,抛弃使用一般形式化的肤色——肉色。

提供时装表演图片,尤其注意观察黑人特儿。

如果画面大,试着绘画黑人和白人两个模特儿,更有趣味。

3、先用签名笔。

以线描形式画两三幅草图,选择其一(也可以直接用水粉起稿。

用水粉色在调色盘上调出黑人皮肤色,红、紫。

咖啡色适量互调(小秘诀:

不要调入白色、粉色、黑色)。

先大胆绘出整个头部,暂不绘五官,待色彩于透后。

再添加眼睛、鼻子、嘴巴,用白色画上眼白、牙齿,黑人特征可现。

服饰依据草图放大,用水粉色直接绘出,色彩自由配置、注意适当调混,待干后再添加衣服上的毛线、纽扣、小珠点、花边、图案等饰物。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鼓励创造、大胆夸张、无范画、无标准答案,每个孩子设计的款式各具特色,本课题就算成功。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教学随笔:

让孩子投入角色。

绘画过程才有意义。

有些男孩子会拒绝设计女性服饰,可以列举现今世界很多著名男性时装设计师成功的故事,男孩子会慢慢抛开成见。

21、猫儿要回家

教学对象:

5—12岁。

材料:

水粉颜料及工具,吹塑纸及压印工具,剪刀、胶水,4开画纸、灰卡纸。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让同一画面出现两种肌理效果,品尝成功乐趣。

2、通过尝试多个手艺工序,训练少儿处事能力、细密思维和组织能力。

教学要点:

多种工具材料的综合运用,为本课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及方法:

l、将吹塑纸剪裁成10X13厘米,用圆珠笔用力刻画出一只猫,在猫身上加上短线条,表现出毛茸茸的效果,然后沿线外3毫米剪出猫的外形来,小心地揉皱它;贴在灰卡纸上,然后两剪裁一张约10X13厘米的白纸;衬托在灰卡纸下。

2、调好水粉颜料,水分要适中,画笔在废报纸上来回扫数次,减少画笔水分,然后在吹塑纸上薄薄地涂上颜色(单色比较容易把握),印出特殊肌理效果。

皮毛会显现白色线条,很有趣。

最后剪出来,依个人安排贴在4开画纸任何位置,可以重复印出多只猫,贴在适当位置。

3、再取一张吹塑纸,画山小屋,加添门、窗、砖墙等,依上述方法,可以单色或多色施印,完成后剪出来,依个人设计贴在画纸上。

4、画面上其它空间,利用水粉颜料依个人设想添加背景。

注意与猫和屋的关系,一般以对比色手法处理,如果猫的色彩明度较低,相邻部分以明度高的色彩为好。

调和色彩时注意纯度、明度、色相等关系。

教学随笔:

多种材料组合,儿童会感到新鲜有趣。

让印、贴、绘画在同一画面上出现,学生多会专心完成。

他们会感受到每一程序未完成,就没法进入下一程序,这种多材料的课题比单一材料更适合对绘画兴趣不高、或专注力差的少儿。

22、猫、树、屋、窗的组合

教学对象:

5-12岁。

材料:

油粉彩或水粉、4开画纸。

教学目的:

将毫不相干,无内在联系的事物,通过想像与创造,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形象,借以培养少儿想像力。

教学过程及方法

以少儿熟悉的形象:

猫、树、屋、窗为视觉元素。

可以选择某元素主角放大夸张,在适当位置套入另一元素既无定规,也无范画。

鼓励少儿加以任何可能或非可能、现实或非现实性的组合:

如猫头屋身、猫身有窗、树里有屋、屋里有猫……。

色彩处理:

选用油粉或水粉。

由于画面组合十分复杂,一方面调和色彩时要注意冷暖色的偏向性,不要调得肮脏灰暗(小秘诀:

避免过早过多使用粉色灰色、白色),另一方面多使用近似色手法处理同一系列物体。

相邻景物要多使用对比手法(包括.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彩度对比),才能变化有序。

教学要点:

鼓励创新,反对抄袭、临摹。

在色彩运用中学习多种对比方法。

教学随笔:

切忌出一个空泛、抽象的题目让少儿漫无目的地空想,教育目的难以达到。

美术老师应为少儿提供各种视觉元素材料。

用引导、诱发、鼓励的态,激发少儿大胆想像。

23、毛茸茸的动物

教学对象:

11—16岁

材料:

5色油性粉彩、4开或2开画纸,动物图片。

教学目的:

l、学习表现毛茸茸的动物。

2、掌握间隔混色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1、选定某动物,收集画刊或图片,有条件的到动物园或市场看看。

这里我们选猫和树熊,因为它们身上毛茸茸的,形象也很可爱。

先简单画出它的外型,老师可以简述其特征、生活习惯。

再观察花纹和皮毛的色彩,留意深浅变化及皮毛生长方向。

2、间隔式混色法。

即用:

3-4种颜料以短线间隔形式并列排多次,至紧密为止。

例如一只咖啡色花纹的猫,深色处可用深蓝、深紫、深红等以间隔形式下笔,再以咖啡色、士黄色加上作统一调子。

浅色部分则以秘色间隔形式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