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71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康复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教案.docx

《康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教案.docx

第一章康复医学与体育康复概述

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对象

2、掌握体育康复的概念和任务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

【一】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的定义:

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1969)。

即康复是使患者通过治疗和训练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力,以便能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和职业

上正常地生活。

康复:

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残疾人重返社会(1981)

1、采用综合措施(主要四大领域措施)

2、以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对象)

3、强调功能训练。

(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最终目标

a、医学康复(医疗康复):

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体疗、理疗、药物、器械)

b、教育康复:

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聋哑学校、智力障碍的早期干预、专题讲座)

c、职业康复:

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

d、社会康复:

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

(a)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确立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和待遇,改善残疾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

1990年《残保法》)

(b)提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各种机会,如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c)宣传人道主义思想,消除歧视残疾人的旧观念,建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五月第三个星期天是助残日)

(d)消除社会环境中的物理性障碍,建立无障碍环境,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及设施、交通道路的雾障碍通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方便。

(1998发布《方便残疾人城市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二、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是一门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

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互相渗透,各有侧重)

康复医学是指以康复为目的,为解决病、伤、残者功能康复问题而服务的医学科学和技术。

(康复医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功能及其障碍,可以说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为中心的医学,也可称为“功能医学”或“障碍医学”)

补充:

功能:

是一种有目的的、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可以调控的活动。

运动功能:

自主运动、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力、协调力感知功能:

视、听、皮肤感知觉、本体感觉

语言功能:

说、读、写、算

认知功能:

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心理能力:

自制力、现实感、积极性

情绪均衡能力、智能?

日常生活自理功能

职业功能

社会生活功能(合群性等)

功能障碍:

是指躯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二】康复医学的对象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

【三】康复医学的范畴(康复适应证—康复治疗的主要病种)

1、神经系统疾病和伤残脑血管意外(偏瘫)

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

脑瘫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颅脑损伤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

2、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

3、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4、智力残疾

5、精神残疾

6、其他(如烧伤、慢性疼痛)

【四】康复医学的原则

康复医学的三项基本指导原则(指导康复工作)

1.功能训练

康复医学工作着眼于保存和恢复人体的功能活动,重视功能的检查和评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

2.整体康复(全面康复)

从生理上(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而更重要的是整个人

3.重返社会

康复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残疾者通过功能的改善或/和环境条件的改善而重返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

【五】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一)康复评定

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基础。

康复功能评定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定。

1、运动学评定:

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等

2、电生理学评定:

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等

3、心肺功能评定:

心电图分级运动试验、肺功能测试等

4、有氧活动能力评定:

最大吸氧量、代谢当量、能量消耗等

5、平衡能力评定

6、心理学评定

7、言语、吞咽功能评定

8、日常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评定

(二)康复治疗

1.物理疗法(PT) (电、光、声、磁、水、蜡、压力等物理因子治疗)

2.运动疗法(TE)(徒手或借助器械、主动或被动运动)

3.作业疗法(OT) (日常生活活动、职业性劳动、文体活动)

4.言语训练

5.心理治疗

6.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按摩、针灸、体疗

7.康复生物工程:

是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

(常设计制造假肢、矫形器)

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1.改善:

通过训练改善功能

2.代偿(补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器使减弱的功能得到补偿、增强(助听器、助行器、拐棍)

3.替代(代替)通过某些器具代替丧失的功能。

如假肢、轮椅

【六】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

康复医学涉及多个学科,要靠多个学科的配合而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康复医学的这种工作方法称为多学科工作方法。

优点:

处理全面、技术精良、效率较高。

缺点:

分工过细、需要专业人员太多,康复事业不太发达的国家不易办到。

此外协作组需要较好的管理和组织,否则成员之间容易产生相互依赖、脱节、矛盾等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倡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以解决分工过细,人员编制太大的问题。

附:

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结构(发达国家理想状态)

1.医疗康复专业人员康复医师

康复护士

体疗/理疗师(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心理测验师)假肢矫形师

康复工程人员

文娱治疗师(文体活动治疗师)音乐治疗师

园艺治疗师

2.教育康复专业人员特殊教育工作者

儿童生活指导专家3.职业康复专业人员职业咨询师

作业治疗师、技工师傅劳动就业部门人员

4.社会康复专业人员医学社会工作者

文体活动治疗师舞蹈治疗师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结构

大中型康复中心

三级医院康复科 二级医院康复科 一级医院康复室

康复医师

康复护士

体疗/理疗师(士)

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

中医师

推拿按摩师

针灸师

假肢矫形师

康复工程人员

(特点:

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一专多能康复师)

基层康复医疗机构,宜配备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主要从事体疗、理疗,也能兼做一些作业治疗和言语矫治工作

【七】康复医疗的意义(价值)

1、社会价值

2、经济价值

①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病人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

②在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的死亡率比不参加者低36.8%。

③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存活时间逐年延长,而且还能以不同方式为社

会继续做出贡献。

【八】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都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的这四个分支,各有侧重,相互渗透。

保健医学强调通过主动锻炼,来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这与康复医学

的措施一致。

(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临床医学以人体疾病为核心,目的是去除病因,逆转病理过程,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和手术。

康复医学以人体(运动)功能为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回归社会。

强调早期介入临床,而不是临床的片面延续

(二)康复医学的分支

由于康复医学本身不断向纵深发展,且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在开展多个临床领域专科康复工作中康复医学发展了新的知识和技术,逐步形成了康复医学的一些分支。

如:

1.骨科康复学

2.神经康复学

3.心脏病康复学

4.儿科康复学

5.老年病康复学

6.肿瘤康复学

7.精神科康复学

【九】康复医学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的康复治疗(萌芽阶段)

《诸病源修论》、《内经》等医书记载使用针灸、导引、按摩等进行功能康复

(二)西方古代的康复治疗

文献记录他们用运动、物理因子、文娱、阅读、旅行、劳动等治疗疾病,促进康复。

(三)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917年“国际残疾人中心”于纽约组织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7年美国成立“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委员会”

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

1969年成立“国际康复医学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美国医学家HowardRusk等的努力,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康复的概念,一系列现代的康复疗法得以发展。

Rusk对受伤的军人采取一种综合的、积极的功能训练方案,对患者进行多科性的治疗,在治疗中医疗体操、和功能训练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此外还应用作业疗法、言语矫治、心理疗法以及假肢、矫形器的装配,这样大大提高了康复疗效。

战后,美英把战时取得的康复经验运用到和平时期,建立了许多康复中心,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学会。

(四)现状与前景

近几十年康复医学迅速发展,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促使康复医学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医学发展→康复医学发展

2、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比例增加,慢性病者想对增多。

3、交通事故的绝对人数增多。

4.自然灾害增多

(五)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

我国康复医学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政府第十个五年计划,首次将康复医学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卫生部提出:

“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早期介入、扶助临床’的作用。

第二节残疾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残疾:

是指造成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

(换言之:

是指由于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残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二)残疾人:

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三)残疾学:

是一门研究残疾的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

预防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二】残疾原因

(一)疾病

1.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脊椎结核

2.孕期疾病如风疹、宫内感染、妊娠毒血症等

3.慢性病和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

(二)营养不良

如蛋白质严重缺乏可引起智力发育迟缓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角膜软化而致盲、维生素D缺乏严重可引起骨骼畸形。

(三)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致畸、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等

(四)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产伤等因素可致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等。

(六)社会、心理因素

可致精神病

【三】残疾的分类

(一)国际残疾分类

1980年WHO根据疾病对个体主要生存能力的影响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

病损、残疾、残障

1、残损(病损):

又称“结构功能缺损”

是指身体结构或功能有一定的异常或丧失,对日常生活、工作的速度、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实际操作能独立完成,个人生活仍能自理。

其影响在组织器官水平上,是一个解剖生理上的概念

可分:

①智力残损②心理残损③语言残损④听力残损⑤视力残损⑥内脏残损⑦骨骼残损(姿势、体格、运动)⑧畸形⑨综合残损

2、残疾(失能):

又称:

“个体能力障碍”或“残弱”

是指由于身体结构或功能缺损较严重造成功能明显障碍,以致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影响在个体水平,是一个功能上的概念

可分为①行为残疾②交流残疾③生活自理残疾④运动残疾⑤身体姿势和活动残疾⑥技能活动残疾⑦环境适应残疾⑧特殊技能残疾⑨其他活动残疾

3.残障:

又称为“社会能力障碍”

是指由于形态功能缺失和个体能力障碍程度严重,影响到不能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工作。

其影响在社会水平,是一个社会方面的概念

可分①定向识别(时、地、人)残障②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障④就业残障⑤社会活动残障⑥经济独立残障⑦其他残障

举例说明:

小儿麻痹后遗症若表现为一侧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肌力减退,呈轻度跛行步态,

但仍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属“残损”;若一侧或两下肢严重萎缩、畸形,手术后不能完全矫正,须穿矫形支具或扶杖步行,上下楼有困难、不能快步走属“残弱;”若后遗症严重,四肢均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且不能参与社会活动,为“残障”

一般情况下残疾的发展是按照病损→失能→残障的顺序进行,但也可能发生跳跃,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可相互转化。

我国习惯上把残损、残弱、残障合称为残疾

附:

障碍水平:

病损:

器官水平失能:

个体水平残障:

社会水平

结构和功能缺失程度:

病损:

+失能:

++残障:

+++

日常生活自理障碍程度:

病损:

-

失能:

+

残障:

++或+++社会生活障碍:

病损:

-失能:

-残障:

+

表现:

病损:

器官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丧失失能:

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残障:

社交或工作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

评估:

病损:

关节活动范围、徒手肌力、电诊断等失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定)残障:

社交和工作能力评估

康复对策:

病损:

临床治疗、康复治疗

失能:

康复治疗、功能代偿、增强、补偿残障:

环境改造、调整及适应

康复途径:

病损:

改善失能:

代偿残障:

替代

康复方法:

病损:

功能训练失能:

ADL训练残障:

环境改造

补充:

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1、改善:

通过训练(为主)和其他措施(如医疗康复、手术)改善生理功能。

例如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

2、代偿(补偿):

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器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

例如助听器、助行器、拐棍、矫行器

3替代(代替):

通过某些器具代替丧失的功能。

例如假肢、轮椅等

(二)国际新残疾分类标准

ICIDH经过20年的应用,重新进行修订。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即ICIDH-2是按多重目的进行分类,便于各学科、各部门使用,如保险、社会保障、劳动教育、经济、社会政策和一般立法。

用于残疾评定,用残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来表示

用于反映健康功能状态,用身体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来表示

1、身体功能与结构病损

(结构病损是从器官结构水平上评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2、活动与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是从个体水平上评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是指按正常方式进行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或受限)

3、参与和参与受限

(参与受限是从社会水平上评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包括就业、经济的社会活动)

ICIDH-2每一水平的评估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强调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影响),这一特性为通过干预来预防残疾的发展和减轻残疾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的残疾分类

我国的五类残疾(1987年全国抽样普查)的划分标准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发的,这一分类符合我国现阶段对残疾人康复、福利、社会救助的实际需要。

以后可能随着国内情况的改变,国际分类的执行而有所变化。

1、视力残疾

2、听力语言残疾

3、智力残疾

4、肢体残疾

5、精神残疾

(1)视力残疾分级

类别

级别

好眼最佳矫正视力

低视力

一级二级

一级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

0.05~0.02 或视野半径<10°

0.05~0.1

二级

0.1~0.3(矫正后一眼达到0.3不是残疾)

(2)听力残疾分级

类别

级别

一级聋

听力损伤程度

>91分贝

重听

二级聋

一级

91~71分贝

70~56分贝

二级

55~41分贝

(重听:

a、音小听不清;b、产生双重音)单纯语言残疾不分级

(3)智力残疾分级

级别

分度

IQ值

与平均水平差距—SO

适应能力

一级

极重度

20~25以下

≥5.01

极度适应缺陷

二级

重度

20~35或25~40

4.01~5

重度适应缺陷

三级

中度

35~50或40~55

3.01~4

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

轻度

50~70或55~75

2.01~3

轻度适应缺陷

(注:

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所测量得到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即IQ=100智龄

/实际年龄。

不同的智力测定方法有不同的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

(4)肢体残疾的分级一级

A、四肢瘫痪

下肢截瘫且双髋关节无自主活动能力偏瘫且单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B、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单全臂(或全腿)和双小腿(或前臂)截肢或缺肢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小腿)截肢或缺肢

双全臂(或双全腿)截肢或缺肢

C、双肢功能极重障碍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二级

A、偏瘫或截瘫,残肢仅保留少许功能

B、双上肢(上臂或前臂)或双大腿截肢或缺肢

单全腿(或全臂)和单上臂(或大腿)截肢或缺肢三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缺肢

C、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级

A、双小腿截肢或缺肢

单肢在前臂、大腿及其上部截肢或缺

B、一肢功能重度障碍两肢功能中度障碍

C、双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四级

A、单小腿截肢或缺肢B、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C、脊椎(包括颈椎)强直,驼背畸形>70°,脊椎侧凸大于45°

D、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5厘米

E、单侧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

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以下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

①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外三指

②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分

(5)精神残疾分类

一级(极重度) 10个问题中有3个或3个以上问题评为2分

二级(重度) 10个问题中有2个以上问题评为2分

三级(中度) 10个问题中有1个以上问题评为2分

四级(轻度) 10个问题中有2个或2个以上问题评为1分

只有一个问题被评为1分,或都为0分,不属于残疾;持续患病时间不满一年,不属于残疾。

0分---无异常,或轻微异常

1分---明显异常

2分---严重异常

附: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问题1:

最近一个月的职业工作情况

问题2:

最近一个月的婚姻职能(已婚者)问题3:

最近一个月的父母职能(若是父母)问题4:

最近一个月的家庭职能

问题5:

最近一个月的在家活动情况问题6:

最近一个月对自己的照顾情况

问题7:

最近一个月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

问题8:

最近一个月的社会活动情况问题9:

最近一个月社会性退缩情况问题10:

责任心和对将来的计划性

【四】残疾的康复目标及基本对策

(一)康复目标

基本目标是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积极的生产性生活。

(二)基本对策

针对《国际残疾分类》的三个类别,也就是残疾的三个侧面予以不同的对策。

1.病损:

①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

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③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

2.残疾:

①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如偏瘫的健肢单手操作)

②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使用以补偿功能的不足

3.残障:

采取改善环境、给予支持的基本对策

①改善社会与居住环境(住宅、公共建筑、街道、交通工具等)

②改善家庭环境(包括家属在心理上、护理上、经济上的支持)

③促进就业

【五】残疾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防致残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措施:

1、预防接种

认真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因传染病致疾,小儿麻痹症,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胸腰椎结核病等均可利用服食或注射疫苗而得以预防。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安全教育

广泛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安全防护教育,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工农业生产意外事故及家庭日常事故的发生,可以减少因伤致残

3、优生优育

为避免遗传病造成的先天性残疾,应严格禁止近亲结婚,已确诊胎儿有发育残缺异常者应及时中止妊娠。

4、积极预防慢性病和老年病及预防营养不良以免因病致残

(二)二级预防:

防伤病发展造成残疾(可使残疾的发生率下降10—20%)措施: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当残疾出现后,应在早期和程度较轻时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限制其发展,并尽可能使已

有障碍的功能得到代偿,矫正或适应而不要让继发性残疾出现或原有的残疾发展至严重的残障

(三)三级预防:

防止残疾发展为残障措施:

康复医疗

残疾预防须卫生、民政、教育、司法、残联多部门共同努力

附:

康复预防

1.一级预防:

预防能导致残疾的各种伤、病

2.二级预防:

已发生伤残时防止产生残疾

3.三级预防:

防止残疾成为残障

第三节体育康复概述

【一】体育康复的概念

体育康复是指应用体育的各种手段进行康复,以达到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体育康复学主要研究与康复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监督等

系列的问题)

【二】体育康复治疗模式

(一)体育康复治疗方法

1、肌肉力量训练

2、关节活动度训练

3、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4、平衡协调训练

5、步态训练

6、呼吸训练

(二)训练量

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

第二章 体育康复评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徒手肌力的检查方法和评价标准

2、掌握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和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

3、掌握肌张力、平衡、协调、反射的评定能力目标:

1、能进行肌力的检查和评定

2、能进行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和评定

3、能进行肌张力、平衡、协调、反射的评定

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从而为选择合适的体育康复方案和方法提供依据;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时合理地调整康复治疗方案;鉴定伤、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学习和运动的能力。

康复评定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在体育康复中最重要的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和心肺功能。

第一节肌力评定概述

肌力评定是评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借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及障碍程度,是制订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常用于肌肉、骨骼、

神经系统病损的评定。

【一】肌力评定的目的

肌力评定的目的包括:

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下降的程度与范围,寻找导致肌力下降的原因,为制订治疗、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二】肌力评定的适应证

(一)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制动、运动过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

(二)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三)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的各种病变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四)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五)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