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无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74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无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无锡.docx

《中考语文无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无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无锡.docx

中考语文无锡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5分)

1.(10分)(2018•无锡)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③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随风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烽火连三月,      。

(杜甫《      》)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3分)(2018•无锡)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婆挲(suō)生意盎(yàng)然

B.震撼(hàn)锲(qiè)而不舍

C.轮廓(kuò)优(yōu)柔寡断

D.蹊(xī)跷一筹(chóu)莫展

3.(3分)(2018•无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B.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C.无锡拥有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一批光怪陆离的传统艺术.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4.(3分)(2018•无锡)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A.以为且噬己也且:

将要

B.益习其声习:

熟悉,习惯

C.蹄之蹄:

用蹄子踢

D.尽其肉尽:

完全

5.(3分)(2018•无锡)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6.(3分)(2018•无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涛道:

“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

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

”A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

“晁盖是我心腹。

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心内自慌,……A道: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

选文表现了该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请写出该选文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7.(12分)(2018•无锡)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

“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

“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

”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

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

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

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注释】:

①摈(bìn):

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1)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以土砾凸者为丘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复杖之杖:

      ②弟寻死寻: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间:

      ④纬以事坐系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

      

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

      。

8.(4分)(2018•无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

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9.(9分)(2018•无锡)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

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

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

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

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

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③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

(3)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10.(14分)(2018•无锡)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

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

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

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

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

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

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

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

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

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

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

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

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

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

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我无言以对。

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

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

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

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

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3)第⑧自然段加点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

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表达与交流(共1小题,满分6分)

11.(6分)(2018•无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某中学食堂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是不少。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四、作文(60分)

12.(60分)(2018•无锡)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比分数更重要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5分)

1.(10分)(2018•无锡)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

③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

(1)择其善者而从之(重点字:

善)

(2)心远地自偏(重点字:

偏)

(3)曲径通幽处(重点字:

幽)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重点字:

寄)

(5)家书抵万金春望(重点字:

抵)

(6)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

燕)

(7)后天下之乐而乐

(8)明月别枝惊鹊(重点字:

鹊)

【点评】名句默写的几个注意点:

一是记住生僻难写字.“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二是区分同音异形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

三是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2.(3分)(2018•无锡)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婆挲(suō)生意盎(yàng)然

B.震撼(hàn)锲(qiè)而不舍

C.轮廓(kuò)优(yōu)柔寡断

D.蹊(xī)跷一筹(chóu)莫展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婆挲”应写作“婆娑”,“生意盎然”应读作“shēngyìàngrán”;

B.正确;

C.正确;

D.“蹊跷”应读作“qīqiao”.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3.(3分)(2018•无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

B.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C.无锡拥有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一批光怪陆离的传统艺术.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A.使用正确,恬淡:

指人的性格恬静;恬静淡泊.

B.使用正确,矜持:

局促;拘束,

C.使用正确,光怪陆离:

光怪:

光彩奇异;陆离:

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D.使用有误,独具匠心:

匠心:

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句中的人工湖所成“中国地图”是天然形成,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

【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词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

 

4.(3分)(2018•无锡)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A.以为且噬己也且:

将要

B.益习其声习:

熟悉,习惯

C.蹄之蹄:

用蹄子踢

D.尽其肉尽:

完全

【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句意为:

它认为(驴)将要吃了自己.

B.正确,句意为: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

C.正确,句意为:

用蹄子踢老虎.

D.有误,句意为:

吃完了(驴的)肉.句意为:

尽:

吃完、吃光.

故选:

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诗词多加积累.

 

5.(3分)(2018•无锡)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分析】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注意掌握作者、作品、人物及事件.

【解答】A.正确;

B.错误.骗得真芭蕉扇的孙悟空又被假扮猪八戒的牛魔王骗了回去.

C.正确;

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6.(3分)(2018•无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涛道:

“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

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

”A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

“晁盖是我心腹。

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心内自慌,……A道: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

选文表现了该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请写出该选文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简爱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程度.

【解答】该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写的是智取生辰纲事发后,白胜被捉,供出了其他几个人,官衙要捉拿为首的晁盖,宋江私自放跑了晁盖.

人物A是宋江,精明练达、喜好结交英雄豪杰、为人仗义、讲义气.

答案:

A是宋江,性格特点:

精明练达、喜好结交英雄豪杰、为人仗义、讲义气.《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点评】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7.(12分)(2018•无锡)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

“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

“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

”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

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

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

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注释】:

①摈(bìn):

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1)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不以物喜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以土砾凸者为丘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复杖之杖:

 用棍子打 ②弟寻死寻:

 不久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间:

 隔阂 ④纬以事坐系坐:

 犯罪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

 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

 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

【分析】参考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

“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

“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

”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例句:

也卖盐来奉养母亲.以:

表目的,来;

A.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